复合地基检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5.52 KB
- 文档页数:15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1 页共13 页※※市※※※住宅楼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报告编号: 2008TCOR002
报告日期:※※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2 页共13 页检测有限公司※※
批准: 审核: 复核: 检验: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3 页共13 页
一、概况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省※※市※※区※※住宅楼,位于※※区※※南路北侧,场地西临※※小区。※※住宅楼为7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建筑物地基采用水泥搅拌土进行地基处理。水泥搅拌土桩桩径0.5m,有效桩长7.5m,桩间距1.0 m,呈正三角形布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达到135kPa,本次检测3点复合地基承载力。
(二)检测目的与任务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设计要求,检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检测复合地基载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检测工作执行规程、规范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四)任务完成情况
我单位于※※年※※月※※日~※※月※※日进行了静载荷试验3组.。※※月※※日完成全部资料的分析整理,提交该成果报告。
二、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的※※省※※市※※区※※住宅楼,按照不同的岩土类型并结合现场原位测试结果(标准贯入、静探测试)将场地土划分为11层:
1、杂填土:干-稍湿,松散,层厚0.30~2.10m;
1-1、人工填砂:干-稍湿,松散,局部饱和,层厚0.50~1.20m
2、粘土:湿,可塑、软塑,粘性较强,层厚0.30~2.00m;
3、淤泥:软塑,饱和,层厚1.40~9.40m;
4、粉质粘土: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0.90~11.00m;
5、含泥中砂:饱和,稍密~中密,层厚0.40~17.50m;
5-1、淤泥夹砂:饱和,流塑,层厚0.40~9.10m;
6、淤泥质粘土:软塑,饱和,层厚0.40~14.70m;
6-1、淤泥夹砂:湿,软塑、软可塑为主,饱和,层厚1.30~4.00m;
6-2、粉质粘土: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1.60~9.00m;
7、粉质粘土:湿,可塑、软可塑为主,层厚0.60~13.10m;
;18.00m~1.50、含泥中砂:饱和,稍密~中密,层厚7-1.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4 页共13 页
8、残积砂质粘性土:湿,可塑,层厚0.40~2.00m;
9、全风化片麻岩:湿,可塑,层厚0.40~7.20m;
10、强风化细粒黑云母片麻岩:湿,硬,层厚0.00~10.80m;
11、中风化细粒黑云母片麻岩:湿,较硬,该层最大揭示厚度4.50m。
详见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一)试验设备
主要设备为YQ-50BT自动油压千斤顶一台,压力传感器一个,位移传感器四个,60002的承压板各吨。1.00m×360mm承台,基准梁两根及其它辅助设备,水泥块
配重60×2200一块。
现场载荷试验图
1-载荷板 2-千斤顶 3-百分表 4-平台 5-枕木 6-堆重
(二)试验方法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堆载做反力,油压千斤顶加荷,沉降由位移传感器进行测定。试验前将桩顶及桩间土开挖至设计基础面标高,承压板底面铺设50mm厚中
粗砂垫层,将承压板中心对准桩心。油压千斤顶平放在承压板上(垫传力厚钢板),在承压板上按正交直径方向分别安置四个100mm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以测定沉降值。反力装置采用6000×2200×360mm承重平台及配重,用千斤顶控制逐级加荷。具体操作如下:
①、加荷分级:最大加荷量为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两倍,每级加载为最大加荷的1/10。
一次,以后S,在加载前后各读记承压板沉降值P②、沉降观测时间:每加一级荷载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5 页共13 页
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增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③、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a、沉降急聚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的6%;
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④、卸荷分为5级等量进行, 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记录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原则
①、当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的一半;②、当P-S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可取s/b=0.006
所对应的荷载。
(四)试验结果分析
S10#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加荷至27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9.71m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S25#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加荷至27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8.06m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3.0KPa,不符合设计要求。
S35#点: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P-s曲线为缓降型,加荷至270KPa时,累计沉降量为26.94m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该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2.0KPa,不满足设计要求。
综合分析该场地3组载荷试验结果,各点承载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121.0 KPa,极差为14.9%。平均值121.0KPa为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四、结论与建议
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共进行3组静载荷试验,均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各点承载,为场地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1.0 KPa力特征值的平均值为
报告编号:2008TCOR002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第6 页共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