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13
成本核算和控制培训成本核算和控制培训导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理解和掌握,组织一次成本核算和控制培训势在必行。
本文将阐述成本核算和控制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培训目标:1. 提高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认知。
成本核算和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培训旨在提高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和控制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训将介绍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管理人员掌握成本核算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手段实现成本的控制。
3. 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成本控制能力。
通过培训,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成本意识,加强对成本的敏感度,并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在管理实践中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二、培训内容:1. 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区分,以及如何进行成本分配和计算。
2. 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
介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包括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直接成本法等,帮助管理人员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3.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成本控制的目标、内容和控制手段等,帮助管理人员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4. 成本核算和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演练,让管理人员了解成本核算和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并掌握如何将成本核算和控制与企业整体目标相结合。
三、培训方法:1. 讲座式教学。
开设讲座,由专业人士讲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
组织案例分析讨论,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实际问题,让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现状1. 引言1.1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现状概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成本核算是制造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决策的依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这就要求企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从而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等,导致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
加强成本核算方法和管控手段的研究,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制造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好地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制造业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建议企业要加强成本核算意识,注重成本管控,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成本结构和成本构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和费用,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如产品定价、生产计划、成本控制等。
2.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精准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产品成本,合理制定价格策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成本。
通过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找出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利润率。
4.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成本核算能够及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成本核算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I NVESTMENT ANDFINANCING投资理财浅谈技术服务类企业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江雪枫摘要:对于技术服务类企业而言,成本管理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控制降低成本、旨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之下,技术服务类企业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技术服务类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出现不同形式上的成本失控,导致浪费,从而提高经营成本,降低整体利润率,导致经营风险。
成本核算及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与标准,对资源消耗和资金支出进行分类,衡量资产和收益,优化成本决策,做到成本支出有计划列支,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成本核算及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也是技术服务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成本核算及控制对技术服务类企业的作用区别于生产制造类企业,技术服务类企业属于轻资产模式,成本管理侧重于发生的成本支出准确合理归集,要求核算体系高效而创新。
这就需要在经济活动开展之前,对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计划,在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动态全面科学的核算方式,对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更加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支出情况,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如果出现了成本核算结果与预算数差异较大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不断创新深化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实现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良性发展。
在技术服务类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成本核算及控制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分析、计划以及改进,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和支撑,同时,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是技术服务类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妥善处理的环节。
从短期来看,成本核算及控制能够让技术服务类企业在采购、经营、销售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营业收入总量平衡的情况之下,通过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变相的提升了技术服务类企业能获取的经济利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精准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企业成本管理之道1. 什么是精准成本核算精准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仅要对各项成本进行全面细致的收集,更要对成本进行精确计算,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生产成本。
而精确计算,不仅要重视成本的原始数据,更要注重对数据的分类、纠正和调整,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为什么需要进行精准成本核算精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面、准确的数据,实现企业的成本分析和控制。
只有精准成本核算,才能根据生产成本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化经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另外,精准成本核算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构成和变化法则,掌握企业所处的市场变化和环境变化,指导企业决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如何进行精准成本核算进行精准成本核算,首先需要建立起全面、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其次,在收集原始数据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分类、纠正和调整,不重视成本原始数据的收集,只会在后续的成本核算过程中浪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最后,要运用专业的财务软件和管理工具,对成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控制,以便更好地管理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4. 精准成本核算的优势通过精准成本核算,企业可以更好的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规律,深入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同时,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让企业更好的把握市场的销售机会,掌握市场变化和机会,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总结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不断提升效益,精准成本核算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只有进行精准成本核算,才能深入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并通过针对性的管理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并注重数据的精细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方法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方法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还可以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并对各生产车间实施车间责任核算。
这样,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各项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对经营费用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储存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于责任考核。
主要措施是:1)、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并进一步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
2).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
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细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
并在考核后分别结转材料采购、管理费用等账户。
3)、增加一段核算程序。
除采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核算。
4)还应当根据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新的责任核算方式进行适当的配套改革。
即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物资供应预算,再分解为采购预算、储备预算。
特别要注意材料物资与产成品物资等的分库、分点管理,落实相应的责任预算,并与管理费用的责任核算结合起来。
对其他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体系时,还应当按照上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对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也从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原始记录、计划管理等方面,对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按管理与核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责任核算的配套改革,使作业成本核算应用于所有经营费用发生的地点和方面。
强化企业单位的制度规范化建设生产费用核算应当尽量使用先进的会计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使会计的核算与控制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
财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方法一、引言财务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核算和控制方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财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控制手段,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二、财务成本核算方法1.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所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纳入产品成本中,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通过直接成本法,企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基础。
2. 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与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上。
这些间接成本包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如按生产量分摊、按劳动时间分摊等,根据不同业务模式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3. 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指将额外生产或运营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增加的成本纳入边际成本中。
边际成本主要用于决策分析,帮助企业判断是否值得增加产量或进一步降低成本。
三、财务成本控制方法1.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制定预算计划,对企业的财务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企业可以建立详细的预算制度,包括资金预算、费用预算等,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控制各项成本支出。
2. 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差异,企业可以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3. 成本度量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度量指标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
例如,单位产品成本、生产效率、运营成本比率等都是常用的成本度量指标。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指标体系,用于衡量和监控业务的财务成本。
四、财务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的实施1.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起适应自身需求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控制的手段。
这个体系需要覆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和部门,确保成本核算准确可靠,成本控制高效有效。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财务软件、成本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分析,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精细化管理下的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实践分析引言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核算,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以更加深入、全面的成本控制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纳入企业成本控制之中,实现企业成本要素细化。
一方面,精细化管理理念下的成本核算,更具专业性和全面性。
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成本控制质效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灵活应用精细化理念,建立标准化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
一、精细化成本核算概述精细化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成本进行更加详细、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追踪过程。
精细化成本核算将成本分配到更细致的单位或活动,为财务分析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以便控制和管理成本。
相比较传统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模式而言,首先,精细化成本核算可以通过将成本与特定活动相关联,揭示出产品服务背后的各项活动并测量其成本,帮助会计人员理解不同活动对总成本的贡献,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企业追踪生产线上哪些环节造成了成本增加,明确要素后针对性地优化流程。
其次,精细化理念强调更加精确的成本信息,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作为依据使管理层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帮助管理层识别出实际生产中不同部门或产品的成本差异,识别出成本节约的潜在机会。
精确的成本信息也可用于确定产品定价、制定预算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精细化成本核算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效率上有所提升,企业可以识别出低效或浪费的活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效率。
它帮助企业关注产生实际价值的活动,减少无价值活动的资源配置,并优化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
这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资源利用率,提升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
最后,精细化成本核算为企业得到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通过追踪和分析不同部门、产品或活动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绩效,为绩效奖励和激励提供公平基础。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参与度,促进整体绩效的持续改善[1]。
因此,精细化成本核算为企业提供更详尽和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优化资源分配,并在决策、效率提高和绩效评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企业有效成本控制和持续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点,在解决住房短缺、提高建筑质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成本核算与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本核算1.1 材料成本核算装配式建筑材料成本占据了总体成本的很大比例。
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材料清单,并与供应商进行合理谈判以获取最优价格。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对材料损耗的节约和控制,并对于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备。
1.2 人力成本核算人力成本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需要根据项目规模和进度计划确定所需人力数量,并招聘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劳动力管理,提高员工的效率和生产力,以减少人力成本。
另外,在注重预算的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员工的福利和待遇,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1.3 设备成本核算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维护与维修。
在成本核算时,需要将设备购置费、耗材费、维修费等费用全面考虑进去。
此外,还需对设备利用率进行评估与控制,避免长时间闲置或低效使用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二、成本控制2.1 管理层面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首先,应有一位专门负责成本控制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全面监管与管理,并及时总结分析关键数据指标以便调整与完善。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良好协同、信息畅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沟通不及时和信息丢失造成的额外浪费。
2.2 技术方面技术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应引进先进的装配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并减少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应加强技术培训与普及,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度,以降低因技术不足而导致的产能浪费。
成本核算与控制技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而良好的成本控制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等。
二、成本核算的要点1、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是成本核算的关键。
它可以是产品、项目、服务、部门等。
只有明确了核算对象,才能准确归集和分配成本。
2、准确划分成本费用的界限要严格区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各种产品成本费用、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费用等的界限,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3、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如前文所述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应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包括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等,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2、经济效益原则实施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应大于成本控制本身的成本,否则成本控制就失去了意义。
3、目标管理原则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通过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成本控制工作。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使他们能够在成本控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成本核算和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精确核算和有效控制成本,企业能够提高盈利能力、加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以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成功。
一、确定成本分类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分类。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和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和制造成本等。
间接成本则是与产品或服务相关,但不容易直接分配给某个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
二、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是确保成本核算准确的基础。
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使成本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
成本核算体系应包括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等。
成本核算流程应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成本的准确核算和记录。
三、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和控制成本,以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成本预算:制定详细的成本预算,明确每个成本项目的预算额度,并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和调整。
2. 建立成本控制指标:建立适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对关键性的成本项目进行跟踪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成本。
4. 采购管理:建立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选择优质、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 节约用能: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意识,优化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6. 控制人力成本:合理安排人员数量和结构,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支出。
四、建立成本控制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成本控制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确保成本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监督与评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控制考核:建立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对各个部门及个人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积极主动参与成本控制的行为。
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技巧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成本核算方法1.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阶段的企业。
它将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通过明确作业成本,便于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2. 部门成本法部门成本法是一种以部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部门的情况。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各个部门,使企业能够对不同部门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适用于直接相关成本较多的情况,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等。
通过将这些成本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为定价和利润预测提供支持。
二、成本控制技巧1. 精细化预算精细化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预算按不同部门、作业或项目进行细分,制定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的预算目标。
通过定期监控和与实际情况比较,及时调整预算,并找出偏差原因,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 追踪关键指标追踪关键指标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明确关键指标,如成本比率、生产效率等,将其与预算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监控关键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3. 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在成本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并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和成本要求。
4. 提升员工技能员工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本控制和核算责任制1、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负责成本预测、决策工作,主持制订、审核项目目标成本,组织措施计划,建立项目成本控制责任体系,与各职能部门、专业队签订成本承包责任状,并监督执行。
2、预算及财务管理预测项目成本,编制项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计划的综合平衡。
编制项目成本降低计划。
根据施工需要,平衡调度资金,控制资金使用。
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费用支出标准等有关财务制度,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成本支出。
对成本进行分部分项、分阶段的核算与考核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成本计划,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3、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编制项目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提出有效的技术节约,降低成本措施,合理规划布置现场,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质量成本,避免返工损失。
严格施工安全控制,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损失。
加强技术管理,进行技术革新。
大力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严把质量关,通过质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材料采购编制降低材料成本措施计划,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安排储备,降低材料管理损耗,减少资金占用,严格管理进料验收,限额发料,做好周转材料回收利用。
负责材料台账记录,提供材料耗用报表,考核材料实际消耗。
5、后勤管理编制管理费用节约计划。
合理精简项目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节约工资性支出。
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管好行政办公用财产物资,防止损坏和流失。
6、人工工资管理实行劳务招标制度,选择价格合理、资信可靠的劳务队伍,及时签订劳务合同。
中标的劳务单价作为合同价,不得随意增加,在施工中严格控制点工的发生,按月结算劳务费用。
将劳务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在总人工工资范围内,确保人工工资的成本达到目标计划。
成本核算与控制节约企业开支成本核算是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的方法和程序。
成本控制则是企业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节约的过程。
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企业可以降低开支,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成本核算与控制对企业开支节约的作用,并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只有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决策依据:成本核算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选择产品结构、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只有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才能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
2.内部管理需要:成本核算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浪费的环节,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外部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与策略成本控制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进行成本控制:1.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历史成本数据,制定出标准成本,然后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超出部分即为成本差异,企业需要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目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竞争优势,设定产品目标成本,然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确保产品成本不超过目标成本。
3.过程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对每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从而降低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
三、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具体实施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1.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方法和程序,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成本控制制度:企业应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制度,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方法和责任,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成本核算与控制在现代商业运营中,成本核算和控制是一个关键的管理要素。
它们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概念、目的以及实施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目的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和计量的过程。
它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从而支持决策制定、利润分析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
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决策支持:通过清晰地了解各项费用的来源和规模,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
例如,通过对不同产品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确定利润率较高的产品,从而合理定价和产品组合。
2. 资源配置: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物力、财务和人力资源。
通过对各项费用的核算和评估,企业可以识别出资源利用的浪费和不效率的地方,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3. 绩效评估:成本核算提供了企业绩效评估的依据。
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环节的效率和盈利情况,为经营决策和绩效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二、成本控制的概念和实施方法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控制和降低成本的过程。
它旨在确保企业在合理范围内掌控各项费用,维持健康的盈利状况。
实施成本控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预算控制: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并通过比较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数进行控制。
预算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偏差,确保成本始终在可控范围内。
2. 成本分析:通过对各项费用的分析,找出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和关键因素。
例如,利用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确定哪些费用是正当且有效的,哪些费用可以削减或省略。
3. 过程改进:通过对企业运营和流程的优化,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
例如,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非价值增加的活动。
三、挑战与应对策略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1. 数据收集和准确性:成本核算和控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企业内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可能存在困难。
会计学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会计学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实践。
它涉及到企业如何计算和管理成本,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并探讨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的过程。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成本核算应包括企业所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以实现准确和全面的成本计量。
2.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原则应保持一致,确保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
3.可行性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应简单、实用、可行,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体操作。
二、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作业成本法和历史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成本按照产品或服务的不同作业过程进行划分,从而获得每个作业过程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产品种类多样的企业。
2.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它以企业过去发生的成本为基础,通过逐笔核算和分配,得出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
三、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通过预算,企业可以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成本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变动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3.成本比较:通过与过去期间或同行业企业进行成本比较,找出成本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成本分析和比较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成本变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的措施,并加以实施和监督。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作者:骆昱舟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06期摘要: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升级的大环境中,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
因此,企业要积极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核算程序不够规范、成本控制方法比较落后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现代企业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不断地丰富成本控制的方式,促进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6-0158-04DOI:10.13939/ki.zgsc.2024.06.0401引言为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平稳提升,运用成本管理手段、做好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对现代企业成本制度而言,强化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理念的根本所在。
由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还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效果,所以在具体应用时不能够充分考虑到费用节约和消耗。
因此,市场发展经济一进入新阶段,企业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在新的环境之下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良性发展以及成本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既可以对现代成本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又可以推动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2现代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2.1现代成本管理的对象现代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企业的内耗、企业的历史成本等。
企业的历史成本是指与目前、将来有关的一种内部成本的会计核算。
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最终目标是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成本的管理时,应该将生产损耗、产品的设计、工艺的安排、固定资产、原材料的购买、员工的配备、其他产品的制作等都考虑在内。
开源节流,创造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酒店也不例外。
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又步入微利时代的大环境中,酒店业若想单方面提高营业收入则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既然开源受到限制节流就是重中之重。
通过构建成本控制体系,减少和控制酒店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成本,必然能提升酒店的经济效益、增强酒店的竞争能力、增加酒店利润、实现酒店经营管理目标。
成本控制也由此成为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酒店成本控制就是按照成本管理的原则和成本预算的要求,对构成酒店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使酒店的成本管理由事后核算转为事前预防的管理,从而为提高酒店竞争力,创造利润最大化奠定基础。
酒店成本包括餐饮、能耗、物耗、人工成本(员工成本和管理成本)。
如何控制和核算成本是酒店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对这几方面进行逐一讨论和研究。
第一章餐饮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近年来,随着国内酒店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酒店餐饮的高利润时代渐渐已成为过去。
面对这种形势,餐饮就要苦练内功,加强各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各种跑冒滴漏、控制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众所周知,酒店餐饮的日常经营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这些酒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采购、出入库、报损报丢以及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流程和制度,现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一、应制定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和监督机制,以控制采购成本。
在酒店中,采购人员往往被员工暗地里称为"肥差",在一些制度体系不规范的酒店采购人员"吃拿卡要"的现象很多,酒店多为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居多,面对这些现象,许多老板就安排自己的亲信来担任采购职务,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人也有问题好歹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并没有一套现代化制度和监督管理体制,对于每天到底应该赚多少钱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应制订以下制度:1、建立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审批流程。
成本核算与控制--现代成本控制一、引言成本管理发展的大致轮廓是: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英国人在成本计算方法(订单法和分步法)的形成和制造费用分配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跃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本管理在美国得到发扬光大,美国人在标准成本系统、成本性态、弹性预算、成本决策分析等方面贡献卓著,明显地拓展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范围。
嗣后,成本管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但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则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主要是8O年代以来,企业运行的内外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影响的结果。
1.技术环境。
本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压力,纷纷将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高度计算机化、自动化,包括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s)、机器人( Robots)、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 CAD)、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计算机一体化制造系统(CIMS)等等新技术的应用。
企业可以从产品订货开始,直到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都使用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整体,统一进行调控。
技术进步与应用的直接后果是改变了作为成本计算基础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经营结构和成本结构,制造业服务性活动比重上升以及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下降,使得服务成本控制和制造费用分配成为突出问题。
2.社会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早已进入富裕社会。
在富裕社会中,个体作为消费者处于有利的地位,具有更大选择性,而个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追求个性。
其结果,传统的大批量生产逐渐为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所取代,同时如何适应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以及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等,成为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
3.管理创新。
在适应技术和社会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大量涌现出来。
(1)适时制(Just-in-Time System),包括适时生产制(JIT Production)和适时采购制(JIT Purchases)。
它是日本的零存货制度被引进到北美国家,与北美国家的富裕社会和高新技术应用以及战略和流程的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例如按照适时生产系统的要求,实行从后向前拉动式(pull-through)的生产系统。
这意味着企业要根据顾客定货所提出的要求作为生产的基本出发点,或者以最终满足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全面安排生产任务:前一生产程序只能严格按照后一生产程序所要求的有关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来组织生产,前一生产程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质量要求和交货时间只能根据后一生产程序提出的具体要求来进行。
因而这种新的生产系统,前、后生产程序主、客的位置就恰恰颠倒过来了,它是由后面的生产程序为主导;前面的生产程序,只能被动地、同时极为严格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后面生产程序所提出的生产任务。
推而广之,适时制要求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像钟表一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运转,使之达到一流的效率和效果。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与适时制有直接联系,是适时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以实现“零缺陷”作为出发点,重点在操作工人(不是专业检验人员)在每一加工程序上进行连续性的自我监控上,加工操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尽快进行纠正(或消除),以实现在生产第一线上瞬时地自动控制缺陷,绝对不允许让任何一件有缺陷(不符合质量预定要求)的零、部件从前一生产程序转移到后一生产程序,不仅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运行,而且使产品缺陷不是在消费者或产品完工之后被发现,而是在它们可能发生的时候就被防止或矫正。
(3)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即是说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与辅助制造以及弹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一体化的制造系统等,都体现着管理与技术的绝妙的结合。
例如为适应顾客多样化的需要,以提高企业在全球性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和优势,企业可以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协助产品的开发、优化新产品的设计,然后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出的方案转入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以验证所得出的设计方案能否利用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如果能够,则进一步转入电脑制造系统,对实际投入到计算机一体化的制造系统进行加工、制造,使之尽快投入市场,以开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总而言之,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投产、销售整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企业对市场(顾客)需求的灵活反应能力。
这些都是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4.成本管理创新。
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创新也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创新。
其中主要包括作业成本制度、目标成本制度、质量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改进成本计算等等,但本节只介绍作业成本制度和目标成本制度。
二、作业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 ABC)计算法的基本思想早在美国20世纪 30年代末期就已经形成。
但在逻辑上,它应该是适时制的组成部分。
诚如上述,适时制综合了日本的零存货制度、北美国家的富裕社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特征以及战略和流程的理念,因而作业成本制度是相当前卫的成本管理制度。
一、基本概念在上文中,我们已经界定了作业、作业链或流程、价值链、成本动因等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作业成本制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作业成本计算中所谓的作业,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可以泛指一条作业链或一个流程上的一项作业,而在成本标准确定中则是指一条价值链上的一项作业。
作业是作业成本制度的最基本的概念。
在实务上,如何正确地分类和确定作业则是运用作业成本制度的关键。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作业分成4个层级,即:1.单产性作业( Unit-Level Activity),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就执行一次、且每单位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的作业。
也就是说,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量有关,动因是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增减。
属于这一类的作业主要有:耗费直接人工、耗费直接材料、保养机器等。
2.批量性作业( Batch-Level Activity),是指每生产一批产品就执行一次、且每批所耗费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的作业。
也就是说,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次有关,动因是批次,随着批次的增减而增减。
属于这一类的作业主要有:设备调整、质量检验、材料处理等。
3.品种性作业( Product-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特定产品或生产线的存在而执行的作业,包括产品设计、顾客关系处理、采购和零部件管理等。
这类作业通过各种产品或生产线与资源的消耗相联系,成本动因是品种。
4.产能性作业 (Facility-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维护整个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而执行的作业,具体包括工厂管理、照明和热动力、财产占用、人事管理与培训等。
这类作业与个别产品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将这类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具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武断性。
但是对这类作业的单项管理或按类管理时,仍然需要、也有可能找到成本动因,例如照明,照明费用显然是由照明设备的功率,设备的技术、质量及管理人员的水平等因素决定的,这需要进一步分解照明作业。
对产能性作业的分解、管理和计算成本,具有战略意义。
为了深入具体地理解作业、成本动因和可直接计入每项作业的成本项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特意编制了图表14-20。
从图表14-20可以看到,我们是按照上述四类作业设计,在每一类作业下,又有作业举例、成本动因和可直接计入作业的成本项目等三个部分。
例如在品种性作业下,有产品测试(质检)作业,其成本动因是测试次数,可直接计入作业的成本项目是测试成本,诸如此类。
(二)作业成本制度的原理美国学者特尔内(Peter B.B.Turney)曾提出“二维作业成本模型”1,用来描述作业成本制度的原理。
该模型如图表14-21所示,是一个平面坐标系:用纵轴表示成本分配的观点,横轴表示流程的观点,两轴相交的原点是作业。
按照成本分配的观点,作业成本制度就是依据成本动因按两个步骤计算成本对象的成本。
成本对象包括产品、服务和客户等,与其他成本计算制度是相同的。
成本动因表现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所谓两个步骤,上文介绍成本分配时我们已经做了简要的介绍,前提条件是“作业耗费资源,图表14-21 二维作业成本模型作业分析(产品、服务、客户)产品耗费作业”。
由这个前提演化出成本计算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将耗费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计入作业,包括根据不同资源动因分别设置资源成本库,再将成本库中的资源成本按照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数量直接或经分配计入作业成本库,进而计算出作业成本;第二步将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计入成本对象,主要是将作业成本库中作业成本按照各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数量直接或经分配计入成本对象,进而计算出产品、服务或客户的成本。
按照流程的观点,作业成本制度是在相关的范围内用作业成本信息对作业进行管理,即所谓“作业管理”(ABM)。
这也是为什么两坐标轴的原点是作业的原因。
管理,归根到底是管人。
作业管理实际上是通过管人来管作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为当事人设置与作业相关的业绩指标(体系)。
从图表14-21看,这个过程包括作业分析和作业评价两个阶段。
作业分析主要是确定作业生成的原因、引发作业的事件以及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绘制流程图),从而确认作业成本的动因。
作业评价就是流程优化即将作业链或流程转化为价值链的过程,其标准主要是客户需要、成本、质量和时间等,其结果当然是业绩指标的确定。
据美国著名咨询大师哈林顿(H James Harrington)总结1,流程绘制方法至少有4种,而流程优化方法要在12种以上。
成本分配观点与流程观点不是相互分离的。
从图表14-21看,按成本分配观点计算成本必定使成本更1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5, no. 4, pp54-60.1 H·詹姆斯·哈林顿:《流程改进》(于增彪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12加准确,有助于产品或服务的定价,但如果被计算或分配的成本包含着浪费和低效率,那么单纯的成本分配充其量是对一个“坏的”成本数额给了一个“好的”分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行的选择是通过流程优化来优化作业,进而优化成本。
其次,作业成本是为作业管理提供信息,作业管理也只有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才能更加有效率和效果。
最后,从管理的角度看,计算通过流程优化而优化的作业的成本,实际上是确定成本标准,而计算实际执行的作业的成本则是对执行成本标准的计量,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两个东西,但如果撇开流程优化就是同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