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解析笔记(一)
- 格式:pdf
- 大小:821.25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1.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总体经济行为和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表现➢衡量宏观经济的关键指标:1)总产量。
这个国家总产出是多少?为什么这么多?是否在波动?如何消除其波动?2)物价。
是否充分就业?有没有失业率?失业率多少?什么样的失业率算严重?失业率由什么因素决定?3)就业。
物价是否平稳?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4)其他。
是否富有?如何富有等➢具体影响因素:利率、进出口、消费、汇率、储蓄、财政盈余或赤字、投资➢经济体(Economy):受同一个政府机构调控的经济特点:使用同一个货币→独立的货币政策;受到同一个宏观财政政策的影响;能做出独立的宏观经济决策;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地区,如香港。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组成经济体的各个地区特点:各个省份;具有相同特征的多个省份;当然也可以是省下面的县市;重要的是,没有独立的财政货币政策。
➢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微观经济学:以微观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如居民户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单个变量如何供给、需求和价格如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
具体说,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各种经济变量的。
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行为和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1.1.2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的角度➢切入点1)影响因素角度供给面:生产能力需求面:实现生产的能力2)时间角度短期: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影响→经济波动或稳定长期:供给与需求趋于均衡→经济增长1.1.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模型➢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刻画特征,可以是数字模型也可以是文字模型等。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知识重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2)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微观:个量分析法*宏观:总量分析法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 一国……*国土原则:GDP*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二手货)。
*不是销售的(存货)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3. 全部……*经济中生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 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中间产品: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一样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例如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能够利用下式计量GDP :二、GDP的缺陷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阻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框架:——宏观经济学最终目标,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
——产品市场——AD曲线——货币市场——IS-LM-BP模型——短期决定及对策——国际市场国民收入——AS曲线——劳动市场(总量生产函数)——长期决定及对策——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两大体系:①MPS:Sysg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前苏联。
②SNA,Sysg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引入绿色GDP的原因:原有GDP指标的局限性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3)2003年,我国采用SNA2、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1)价值增值:企业在某年的产出(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3)→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①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②是“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最终产品;③计算的范围是一国,是一个地域概念,相对应的GNP是国民概念;④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⑤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⑥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4)由“产出=收入”:为什么?—因为企业生产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产出=支出”:为什么?—因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①生产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②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③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经济的供求曲线,即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国民收入,GDP 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由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指数包括(CPI、PPI、GDP)GDP 的增长率来衡量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的变动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决定了总需求曲线劳动市场决定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短期的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某国的GNP>GDP ,说明该国公民在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购买最终产品的总产出-总产出(新增的价值)=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企业经营者的收入GDP 核算支出法:通过核算各行各业一定时期中生产的价值增值来算收入法: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算支出法:GDP= C+I+G+(X —M )C:消费,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和劳务支出。
I :投资,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多余出来的存货价值),固定资产投资=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G:政府购买支出,包括购买物品和劳务。
(X—M):净出口=出口一进口,就是卖给外国自己获得收入,然后在本国消费自己的产品,进口则是购买外国产品,自己消费外国产品,肯定这一部分要减掉。
收入法: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DP —折旧=GNP (国内生产净值)NDP —间接税一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 (国民收入)NI —企业未分配利润一公司所得税一保险费+政府转移支付=PI (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两部门经济(只有消费者+企业)的收入构成S—I 恒等式GDP=NDP=Y= NI 从支出看:Y= C+I (即总需求)从收入:Y= C+S (收入一个用来消费,剩下的用来储蓄)(即总供给)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政府)从支出:Y=C+I+G从收入:Y= C+S+T(其中T是政府净税收°T = T o-Tr,就是政府所收获的全部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出去的那部分就是净税收了。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内生增长理论
1.基本模型
1)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及其含义
ΔY/Y=ΔK/K=sA -δ
只要sA >δ,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一直增长,表明储蓄和投资会引起长期增长。
2)内生增长模型的政策意义
储蓄率s 越高,产出增长率也将越高。
进一步地,这一模型暗示,那些能永久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使经济增长率不断地提高。
2.两部门模型
1)两部门模型的公式表达
Y=F[K,(1-u)EN] 企业的生产函数
ΔE=g(u)E 大学的生产函数
ΔK=sY-δK 资本积累方程
其中,u 是在大学的劳动力的比例,相应地,(1-u)是在企业的劳动力比例,E 是知识存量,函数g(u)表明知识增长如何取决于在大学的劳动力比例的函数。
2)两部门模型的含义
①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即如果资本存量K 和所谓有效工人的数量即(1-u)EN 翻一番,或者物质资本K 和知识E 都翻一番,那么,经济中两个部门的物品与劳务的产出Y 也翻一番。
因此,这个模型也可以在不假设生产函数中有外生变动的情况下引起长期增长。
②在这里,长期增长是内生地产生的,因为大学的知识创造不会停止。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鼓励技术进步
许多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技术进步。
例如,专利制度、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资助大学的基础研究等。
2.鼓励资本形成。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序言1. 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是一本权威的经济学教材,深受学术界和学生群体的认可。
在这本书中,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涵盖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货币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宏观调控和国际贸易等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本章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高鸿业教授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简洁的语言,帮助读者建立了对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整体认识。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心问题3.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国民经济核心问题的解决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货币与金融市场4. 本章主要介绍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高鸿业教授全面地介绍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货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调控,为读者深入理解货币与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5. 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高鸿业教授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内在联系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剖析,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增长与结构性失业的建议和政策措施,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五章:宏观调控6. 本章主要介绍了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手段。
高鸿业教授对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为读者理解宏观调控提供了清晰的认识框架和操作指导。
第六章:国际贸易7.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高鸿业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为读者深入理解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语8. 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笔记内容丰富、理论深入、逻辑清晰,是一本权威的经济学教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阅读笔记、思维导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第七版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国内生产总是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核算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六、失业的衡量七、物价水平的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消费理论三、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二、IS曲线的推导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一、总需求二、总供给三、总供给曲线的类型四、AD-AS模型的结构和应用五、考虑时间因素的AD-AS模型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二、失业的原因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五、通胀的原因六、通胀的成本七、菲利普斯曲线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经济政策影响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两种政策混合使用五、时间不一致性六、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七、供给管理的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汇率和对外贸易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IS-LM模型在开放经济中的形式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四、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大型开放经济)第19章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概述二、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四、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五、内生增长理论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七、增长核算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消费二、投资三、货币需求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三、新凯恩斯主义四、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四、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GDPGDP-资本耗费(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折旧=总投资-净投资2.NDP3.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4.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向政府交纳的税金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原理:总支出=总收入推导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C+I=C+S =》 I=S储蓄恒等于投资2.三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C+I+G=C+S+T =》 I+G=S+T =》 I-S=T-GT-G: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居民】【厂商】【政府】【外国部门】总支出(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总收入(国民收入)Y=消费(C)+储蓄(S)+税收(T)+对国外转移支付(K)C+I+G+(X-M)=C+S+T+K六、失业的衡量1.三种人【就业】【失业】【非劳动力】失业人口规定年龄想且能工作没有工作2.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3.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七、物价水平的衡量1.消费价格指数CPI CPI=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2.GDP折算指数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得到的指数4.GDP与CPI的区别GDP衡量生产的价格;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价格GDP只包括国内的;CPI包括所有购买的GDP使用变动的一揽子物品;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3.投资=储蓄二、凯恩斯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三、国民收入的决定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乘数论1.两部门经济2.三部门经济3.四部门经济五、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1.潜在国民收入2.GDP缺口一、均衡产出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存在生产能力闲置有失业:劳动力资源未充分利用开工率不足:机器等未充分利用(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价格刚性)有失业,工资不降有剩余,物价不降(3)在既定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短期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4)均衡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r b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 ⋅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
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第12讲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逻辑
1)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第一,时间维度。
短期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期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长期为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变量内生化。
举例来说,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力量i外生,价格P外生;IS-LM 模型是利率内生,价格P外生,从而需要加进货币方程;AD-AS模型利率i内生,价格P也内生,从而需要加进供给方程。
2)宏观部分安排
第十二讲国民收人核算
第十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
第十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短期经济模型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第12讲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学逻辑
1)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第一,时间维度。
短期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期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长期为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变量内生化。
举例来说,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力量i外生,价格P外生;IS-LM 模型是利率内生,价格P外生,从而需要加进货币方程;AD-AS模型利率i内生,价格P也内生,从而需要加进供给方程。
2)宏观部分安排
第十二讲国民收人核算
第十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讲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
第十五讲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短期经济模型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