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轮复习神经调节实验小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419.50 KB
- 文档页数:10
⾼三⼆轮复习实验专题复习(提升篇)——实验探究之神经调节设计⼀、神经调节实验设计基本⽅法解题关键:找准刺激位点(尽量找题⼲中有标注位点便于表述)、找准检测指标(电表、效应器等)表述模板:刺激“XXX”,观察“效应器”如肌⾁是否收缩或电表是否发⽣偏转(检测到电位变化)⼆、实例分析类型1:判断传⼊神经和传⼊神经答案:⽅法总结:切断实验法确认传⼊神经与传出神经若切断某⼀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不收缩,⽽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收缩则切断的为传⼊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类型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观察A的反应测②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A有反应,②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A有反应,②处电位未变→单向传导解题关键:找两侧均有检测⽅法的刺激位点。
⼀般多选择传出神经中央某点作为实验对象。
(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法设计:先电刺激①处,测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①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处电位改变→单向传递解题关键:在突触两侧找两个刺激位点。
⼀般传⼊和传出神经各⼀个。
典例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意图。
(1)⽤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实验思路:刺激电位计 与⾻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 电位变化和左后肢是否屈腿。
预期结果:电位计 没有电位变化,电位计 有电位变化,左后肢是屈腿。
类型3:“药物阻断”兴奋传递的实验探究某药物(如⿇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
专题18 体液调整及与神经调整的关系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内容是人体生命活动调整的核心,考纲要求均为Ⅱ,属于高考命题的必考点之一。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重视实力考查,涉及的重要考点有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血糖调整、体温调整、水盐平衡调整的过程和应用。
预料2024年高考中还将重点考查本专题内容,特殊是通过神经—体液调整的考查,引导考生形成健康的稳态和平衡观。
复习时,应在归纳总结激素种类和生理作用的基础上,坚固驾驭内环境稳态的调整机制,理解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在稳态调整中的作用。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一脊椎动物激素的调整【考点集训】考向1 脊椎动物激素的种类与功能1.(2024浙江11月选考,8,2分)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答案 A2.(2025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24,1.5分)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链状八肽激素,在女性分娩时有助于生产,还能缓解人们的社交压力。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产素是女性特有的一种激素,含有8个肽键B.自闭症儿童的垂体释放的催产素的量可能很少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调整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 A3.(2024山西太原一模,3,6分)细胞间可以通过体液来完成间接的信息沟通。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内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等B.若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是多种组织细胞,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若内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可以是甲状腺细胞、性腺细胞,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D.若内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答案 A考向2 激素分泌的调整4.(2025届江西上饶中学上学期开学检测,23,2分)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垂体的活动只受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的调整C.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整的作用答案 B5.(2024山西试验中学上学期联考,34,2分)下列有关反馈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调整只存在正反馈调整B.负反馈调整往往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血糖调整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整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反馈调整答案 C6.(2025届广东六校一模,34,1分)桥本氏甲减是由甲状腺被破坏所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削减而引发的病症。
(2)神经调节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的大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共同组成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但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D.一个神经元由树突、轴突及轴突外的髓鞘共同组成2.踢毽子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运动员要做到灵活地踢、接毽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列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踢毽子运动的协调性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小脑有关B.被队友呼唤名字时,心跳、呼吸加快,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C.经常训练,运动的协调性和心跳呼吸都能由意识支配D.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3.神经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实验人员多用直径为0.2mm 的钨电极作用于相应神经纤维来测定神经电位及兴奋的传导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无关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C.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不同位置可测量静息电位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可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4.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上下肢不能运动等功能性障碍。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右图所示的“脑机接口”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部分恢复受损大脑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B.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或言语障碍等后遗症C.脑机接口必须连接传出神经及相应的效应器D.脑机接口意在恢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5.人体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示排尿反射过程。
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对内脏的分级调节D.脊髓对膀胱扩大或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6.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
专题5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点击】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命题趋势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3福建2012全国新课标2011江苏1.趋势分析:(1)兴奋的产生与传递考查经常与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相联系,以实验分析与探究的形式出现。
(2)常通过实例分析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及其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
2.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列表比较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
(4)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5)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2013全国大纲、四川、安徽2012山东、浙江2011浙江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2013福建2011广东、海南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2012海南、安徽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2012江苏、天津2011海南【网络构建】1.哪种部位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核心考点】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B.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013全国大纲,1C)C.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2012海南,14B)D.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全国新课标,5D改编) 【链接提升】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特点: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原因分析①图示:②解读: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e点:静息电位。
专题能力训练十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2.(广东)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3.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找出病变的腺体,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的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测定结果见下表。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C.甲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乙病变的部位是甲状腺D.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乙病变的部位也是垂体4.下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①能接受各种刺激,从而引起②的反应D.图中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5.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
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D.肾小管管壁细胞表面存在图中所示的激素B的受体6.下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二、非选择题7.(全国乙卷)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考点二动物个体生命调节实验探究与分析1.反射弧中各结构的判断方法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 为效应器。
2.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特点(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动物激素相关的实验(1)一般思路(2)方法示例①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a.饲喂法b.摘除法和注射法②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3)实验成功关键点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
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4.免疫相关的实验探究(1)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1组、B2组)。
②实验组:切除胸腺,同时给B1组再注入适量T细胞,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是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③观察移植皮肤生长状况,A组、B1组移植皮肤被排斥,B2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
(2)抗体专一性证明①实验动物(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同时注射某种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对A组注射一定量该种流感病毒、B组注射等量不同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病情况。
(3)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①实验鼠(大小、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A、B组注射等量的破伤风毒素,A组再注射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神经调节1.(2014·山东德州期末)最新研究表明,果蝇触须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当其中一个神经元产生冲动时,其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此连接通讯手段被称为ephaptic coupling。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元间的冲动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B.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C.两个神经元之间必须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D.ephaptic coupling不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解析常见突触中的突触间隙液体和题干中“周围的液体”是神经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 正确;题干中“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虽然没有突触相连但可以相互阻断”,说明突触不是神经元间传递冲动的唯一方式,B错误;“电场变化通过周围的液体改变另一神经元的离子流,并关闭其电活动”,传递信号没有出现神经递质,C错误;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可能存在于反射弧中,D错误。
答案A2.(2014·河南商丘二模)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1、图2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图示信息表明,局麻药的作用机理为阻碍Na+内流,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促进Cl-内流,局麻药不属神经递质。
答案D3.(2014·山东济宁期末)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突触由②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共同构成,A正确;①突触小泡由高尔基体产生,B正确;③神经递质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既可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也可能使突触后膜抑制,C错误;正是由于③神经递质只能由②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④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命题点2神经调节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图示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或有感觉无效应感觉神经元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运动神经元可有感觉但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3.兴奋的产生机制4.兴奋的传导与传递5.“二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两电极均在神经细胞膜外)1.(2023·浙江6月选考,20)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构成突触。
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2.(2022·广东,15)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思维延伸——判断正误(1)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中含有大量的神经元(2023·全国甲,1)()(2)脑部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2022·山东,7)()(3)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2018·江苏,20)()(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2018·全国Ⅲ,3)()(5)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2021·全国乙,4)()(6)作为兴奋性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2020·江苏,14)()(7)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题组一反射及其类型1.(2023·南宁高三模拟)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