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富-语言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以文化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语言与文化的相互观照,讲授文化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讨论汉语、汉字与汉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建立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观念,并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自觉实践。

This course is guid ed by cultural linguistics theory, through the mutual observ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eaching some basic knowl edge and basic theories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ulture, so that stud ents can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 e , and consciously practice in language l earning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设计思路: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系统构成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而言,开设本课程既可以加深对语言构成、语言功能的认知,又可以提供认识民族文化的视角和窗口。课程包括具体讲授、课外阅读与实践等内容构成。讲授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语言、文化与文化语言学;第二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三章:语言与物质文化;第四章:

- 5 -

语言与制度文化;第五章:语言与宗教文化;第六章:语言与民俗文化;第七章:语言与文化心理;第八章,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以先修课程“现代汉语Ⅰ”“现代汉语Ⅱ”“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Ⅰ”“古代汉语Ⅱ”等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加深对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认识,初步形成通过语言了解文化、通过文化认识语言的理念。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关注语言文化现象,深度了解中国语言文化,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化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思政教育目标:一种民族语言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本课程注重挖掘汉语的深厚文化蕴涵,使学生借助语言视角了解汉民族优秀文化,从而激发对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程还将通过对汉外语言文化的对比和交流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汉民族文化的自源性、独特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前根据教学计划阅读相关文献,课堂上要特别关注授课教师对某些问题的讲授跟指定阅读书和个人理解的差异,主动提出问题并质疑,展开课堂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搜索相关文献阅读,开阔视野,完成课堂上授课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或作业题等。本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是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平时的讨论和积累中产生,学生自主定题或跟授课教师商定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要关注实际的语言文化现象,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 5 -

四、教学进度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陈保亚:《语言文化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年。

高长江:《文化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

黄高飞:《汉字中国:汉字与民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

宁业高、宁耘:《中国姓名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

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增补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完颜绍元.《中国姓名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第1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王衍军:《汉语文化词汇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11年。

张维鼎:《语言文化纵论》,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3月。

- 5 -

赵定烽、赵理超:《汉字文化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郑宝倩:《华夏人名与华夏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