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固液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C : 摄氏度;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
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5.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6.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8.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11.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12.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3、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5、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7、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8、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9、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多选题11、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1minB.6min后水没有吸热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100℃D.BC段为固液共存态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13、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粉末中B.搅拌器要不停搅拌,不能碰到温度计的玻璃泡C.大烧杯里的水位要高于固体粉末的最高位D.安装这套装置必须先确定温度计的位置14、小明发现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色小颗粒”,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对温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低B.0 ℃的水比0 ℃的冰温度低C.0 ℃的冰与0 ℃的水温度相等D.0 ℃的水和0 ℃的冰形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6.如图所示,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7.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8.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5 ℃,由此可知,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9.一天早上,嘉斌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了几下,正准备测自己的体温,此时正好有同学急促地喊他:“要迟到了,快点上学去!”嘉斌立即把体温计放在朝向北方的窗台上,背上书包就上学去了。
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他拿起体温计看了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个示数,其理由是。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三章物态变化(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2.(宜宾中考)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3.很多宾馆的卫生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B.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4.(青岛中考)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5.(益阳中考)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降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哪一种()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6.(眉山中考)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季,湖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吸热,这是凝固过程B.高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C.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必要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7.(襄阳中考)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8.(雅安中考)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海南中考)小红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10.(云南中考)在昆明烧水,水温不到100 ℃就沸腾,是因为昆明气压低,水的________低.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白气”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11.(佛山中考)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热.12.(广州中考)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第12题图13.(衡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min,该过程中晶体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第13题图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4.(大连中考)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 ℃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15.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 ℃,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你认为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20分)17.(大连中考)小华为了确定某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他要探究“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第6 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固体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18.(牡丹江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______________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 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______℃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三章)1.B 2.A 3.B 4.C 5.B 6.B7.A8.C9.98水银10.沸点液化11.液化蒸发吸12.汽化吸热13.503吸收14.干冰温度远低于0 ℃,干冰迅速升华吸热,铁盒放热降温.铁盒温度急剧降低,当铁盒温度低于0 ℃时,周围空气中的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铁盒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霜.15.(1)加快沙中水的蒸发.(2)水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16.(1)升华、液化;(2)做制冷剂,用于冷藏保鲜食物(做灭火剂等,答案合理即可).17.(1)48(2)(3)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不断升高,但升高的速度越来越慢(4)非晶体18.(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2)汽化(3)升高99不变吸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7℃、38.5℃B.38℃、38.5o CC.37℃、38℃D.37℃、37℃答案:B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动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自动下降。
所以使用前要甩动几下,使水银回到35℃以下。
不甩直接,用这支体温计测37℃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8.5℃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8.5℃,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
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B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疫情期间,如图所示的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C.分度值是1℃D.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答案:DA.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沸水消毒,故A错误;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它是能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C.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分度值为0.1℃,故C错误;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冰雪熔化过程,需要吸热;②盛夏,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水蒸气在鸡蛋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③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雾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④初冬,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初⼆物理试题物态变化(附答案)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们常说:“今天最⾼⽓温是摄⽒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2.重庆地区最⾼⽓温40℃,最低⽓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温差是______.3.某同学测量⼀杯⽔的温度,选好⼀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热⽔中后⽴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5.在松⾹、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6.液化的⽅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体液化后________缩⼩,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7.上物理课时,⽼师写下⼀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冰化⽔⽔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个共性是_________.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者区别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个标准⼤⽓压下,⽔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试管B装有热⽔,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法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10.烧开⽔时,看到壶⼝冒出的“⽩⽓”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压下放热时发⽣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_________;(3)0℃的⽔________;(4)100℃的⽔蒸⽓__________.13.⼈⼯降⾬是⽤飞机在⾼空喷洒⼲冰(固态⼆氧化碳)形成的,⼲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冰蒸⽓,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中的⽔蒸⽓变为⼩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滴,就形成了⾬,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14.下⾯关于常⽤温度计的使⽤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来测量超过它的最⾼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来测⽓温C.开⽔的温度是100℃D.⼈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温有较⼤差异16.⽤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盆沸⽔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银⾯经过28℃这⼀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的是( )A.房间⾥空⽓的温度B.沸⽔的温度C.温度计中⽔银的温度D.⽆法判断17.将⼀盆冰⽔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冰的温度升⾼,⽔的温度不变B.⽔的温度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和⽔的温度都不变D.冰和⽔的温度都升⾼18.夏天,⽤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A.冰块的冷⽓不容易传到外边去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D.以上说法都不对19.冬天的⼀场⼤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车在路⾯上洒盐⽔.这是因为( )A.盐⽔从雪中吸热B.盐⽔使雪的熔点降低C.盐⽔使雪温度升⾼到0℃D.盐⽔使雪的熔点升⾼20.体温计的使⽤与⼀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如,⼀只没有甩过的医⽤温度计指⽰的读数是38.2℃,⽤它先后来测两位病⼈的体温时,都没有先⽤⼒往下甩.如果两⼈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温度计上先后显⽰的读数分别是( )A.37.3℃和39.1℃B.38.2℃和39.1℃C.38.2℃和38.2℃D.37.3和38.2℃21.在室内,将⼀⽀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数将( )A.⼀直升⾼B.⼀直降低C.先升⾼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22.夏天出汗的⼈⽤扇⼦扇风感到凉快,⽤扇⼦扇⼀⽀⼲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数( )A.先降低后升⾼B.升⾼C.降低D.不变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加热的⽅法使⽔沸腾⽽除去⽔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增⼤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C.⽤微⽕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D.降低容器内的⽓压,使⽔的沸点低于80℃24.下⾯是关于电冰箱的⼀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蒸发产⽣的⽔蒸⽓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雾”是冰箱内⾷品凝华造成的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度分析是( )A.霜形成之前的⽓温⼀定⽐下雪后的⽓温低B.霜形成的温度⽐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温⼀定⽐霜形成前⾼,雪后⽓温⼀定⽐雪落到地⾯之前低D.霜在地上形成,⽓温必在0℃以下,雪在⾼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附近空⽓温度下降26.把⼀盆冰⽔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B.⽔可以结冰,但冰⽔的总质量会减⼩C.冰可以熔化,但冰⽔的总质量会减⼩D.冰的质量不变,但⽔的质量会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27.如图2所⽰,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压下进⾏,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28.某同学做“观察⽔的沸腾”实验:(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法如图3所⽰,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中观察到⽔沸腾的现象是:⽔中发⽣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量⽓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开来,⾥⾯的⽔蒸⽓散发到空⽓中.(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29.如图4所⽰,在透明塑料袋中滴⼊⼏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后⽤绳把⼝扎紧,然后放⼊80℃以上的热⽔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中拿出塑料袋,过⼀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30.(2分)写出下列⽅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臂浸在⽔中,然后向上举起来,⼿的哪⼀⾯感到凉,风就是从哪⼀⾯吹来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4分)现给你⼀杯烫的开⽔和⼀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33.(10分)⼩明在烧⽔时,发现⽔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明想:是不是⽔烧开前和烧开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酒精灯加热烧杯⾥的⽔,⽤两⽀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的⽓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烧开前,底部⽔温度升⾄低于100℃,⾸先变成⽔蒸⽓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温度仍不⾜100℃,他分析当⽔蒸⽓的⼩⽓泡升⾄低于100℃的⽔层时,就迅速变回⽔滴,这种先膨胀⼜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的振动,当⼤量的⼩⽓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都升⾄100℃时,蒸⽓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由⼩变⼤,到⽔⾯破裂.他分析这时⾥⾯的⽔蒸⽓散发到空⽓中,⽽不再发⽣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1)⼩明提出的问题是:(2)他进⾏的猜想是:(3)他看到⽔沸前发出嘶嘶声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4)⽔沸腾时,⽔中的温度情况和⽓泡情况是:(5)他得到的结论是:五、计算题(共5分)34.有⼀⽀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在⼀标准⼤⽓压下沸⽔⾥时,读数为95℃,⽤这⽀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 “摄⽒度”单位不能分开读2. 42℃3.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即观察⽰数4. 凝固, 放5.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7.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8. 灯管两端是否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凝华成的⿊⾊⾦属9. 对A容器加盖增⼤⽓压,对B试管内降低⽓压10. 汽化,液化11. 液化,凝华12. 降温,降温,凝固,液化13. 升华,凝华,熔化14. D15. A16. C17. C18. C19. B20. B21. D22. D23. D24. A25. D26. B27. 固,0℃,100℃,⽔,BC28.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破裂,不变,沸点29. 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30. ⽔蒸发吸热降温,空⽓流动越快⽽加快蒸发31. 利⽤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蒸发吸热容易使⼈感冒32. ⽤两只杯⼦来回的倒⽔,⾼度越⾼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流动加快蒸发,增⼤表⾯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33. (1)为什么⽔烧开前后声⾳不同?(或为什么“响⽔不开,开⽔不响”?).(2)由于⽔温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3)下部⽔温达到100℃,上部⽔温未到100℃,⽓泡由⼤变⼩,先膨胀后收缩.(4)⽔温都达到100℃,⽓泡由⼩变⼤,上升,到⽔⾯破裂.(5)由于⽔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导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不开;⽔温都到100℃后,⽓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不响。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附答案)1.在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凝固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3.浇铸沈括纪念铜像时,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放在室外也会“风干”,冬天气温低于零度时,在阳光下会出现()。
A。
海波是晶体 B。
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
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
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
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6.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雪和冰也会慢慢消失,这是()。
A。
汽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蒸发现象 D。
液化现象7.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40℃水的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的质量减少了 B。
冰的质量没变化 C。
冰的质量增大了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
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
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
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
盐水从雪中吸热 B。
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
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
盐水起化学作用10.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
A。
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
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 C。
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D。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1.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38℃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二、选择题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B.32℃C.30℃D.35.5℃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C.低于26℃D.等于26℃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g0℃的水和5000g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三、实验题27.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物质?(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28.请你把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表格填写完整: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状态变化后状态温度吸、放热举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固体,晶体,非晶体,相等2.35℃~42℃,0.1℃,36.8℃,37℃3.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4.液化,吸5.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6.507.升华8.液化,汽化,液化,凝华9.压缩体积10.气压降低,沸点降低11.液,固,液,固12.48℃,5min,海波13.C14.B15.B16.B17.ABC18.B19.A20.A21.C22.D23.B24.A25.D26.A 27.(1)水(2)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3)BC段吸热融化,DE段吸热沸腾(4)熔点是0℃,沸点是100℃28.如下表物态变化名称变化前状态变化后状态温度吸、放热举例熔化固态液态熔点吸略凝固液态固态熔点放汽化液态气态沸点或任何温度吸液化气态液态沸点或任何温度放升华固态气态吸凝华气态固态放。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2.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B.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温度一样,如果烫伤到人以后,烫伤效果也一定相同C.实验中会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8.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9.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3.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6.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8.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1.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2.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答案:CA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为0.1℃,故AB错误;C.某同学体温为36.6℃,低于37℃,体温正常,故C正确;D.如果液体的温度高于42℃或低于35℃,不能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2、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B.阳光普照,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D.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答案:AA.自然界中的水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并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但并不按照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固定方向变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B.阳光普照,温度升高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固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都要吸热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C.处于0℃的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在B、C两点时状态相同答案:AA.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的温度不断升高,都要吸热,故A正确;B.该物质在第1min开始熔化,第4min熔化过程结束,故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B错误;C.该物质处于0℃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D.该物质在B点时是固态,在C点时是液态,中间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2018·黔南州)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2018·无锡)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4.(2018·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5.(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6.(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曾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7.(2018•梧州)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A.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 ℃,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温仍会保持100℃C.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D.实验时,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D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第3min时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变化,所以第3min 开始水沸腾,故A错误;B.在第3min和第6min之间,水保持沸腾状态,水不断吸收热量,由图像可知,温度没有达到100℃,在t 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将降低,水温不会保持100℃不变。
故B错误;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温度没有达到100℃,所以水的沸点不是100℃,故C错误;D.由图像中的数据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知,实验时的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注:(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二、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蒸发和沸腾:(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注:(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如:液化石油气。
(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3)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凝华现象:霜,树挂、窗花的形成过程。
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A. 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 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 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 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2.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 温度B. 熔点C. 沸点D. 凝固点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 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4.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A. 煤气罐中的液体B. 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C. 烧水时锅盖内测的水滴D. 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5.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A. 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B. 有风的秋天,游泳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6.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 所有气体降到足够低温的时候都会液化B. 电风扇转动,使干燥的房间温度下降C. 0℃的水还能蒸发D . 再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不融化也可以晾干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B. 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C.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热D.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重,是因为水要变成蒸汽需要吸热8.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固9.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1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11.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在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的感觉呢?12.夏天买棒冰时,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会“出汗”,请你帮助他解释这三个现象吗?二、物态变化的辨别1.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D.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会变成水3.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 “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4.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 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5.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凝华成大量小冰晶形成的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泥加水后搅拌成泥浆是熔化B. 冬天,温暖车厢的车窗模糊是因为车外水蒸气液化C.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7.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A. 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冰箱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 冰箱中的小冰块升华形成的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 冬天寒冷的清晨,室外花草上有霜C.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了D.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9.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10.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B. 固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 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2.密封的锥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4.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物态变化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4.冬天结了冰的衣服,放在室外也会“风干”,冬天气温低于零度时,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雪和冰也会慢慢消失,这是( )
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液化现象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
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
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
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
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9.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10.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A.盐水从雪中吸热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盐水起化学作用11.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职瓶子里的干得快
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
干得快
12.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A.熔点B.凝固点C.多少D.沸点13.上题中,发生物态变化的先后过程是()
1
A.汽化、液化B.熔化、汽化C.汽化、凝固D.升华、液化14.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的。
(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15.在室内放一敞口的酒精容器,容器内酒精的温度与室温相比要一些,这是因为。
16.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
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
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
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
17.夏季闷热的夜晚,禁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是内侧,还是在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是在侧猜想的依据是:。
18.炎热的夏天,飞机在空中播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在空气中变成二氧化碳,这一物态变化叫_________,周围的水蒸气则______热量变成小冰晶,后又经_________变成小水珠。
19.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3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2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试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中a、b所示,则:
(1)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记录的试验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水沸腾试验数据记录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试验结论是:水沸腾的温度是℃。
(3)试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4)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试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试验数据记录在表3中:
表3 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小明通过描点法画出图5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根据表中的试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
温)应在℃左右。
②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21.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6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2
22.阅读下列现象
同样湿的衣服,凉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
根据上述现象,完成以下课题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①。
②。
③。
(3)设计和进行试验:(针对某一个猜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D 5.C
6.C 7.C 8.A 9.C 10.B
11.D 12.D 13.A
二、填空题:
14.相同冰熔化吸热
15.低酒精蒸发吸热
16.小李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而且大火容易使水溢出
17.室外室内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也化成小水滴18.升华放出熔化
三、实验探究题
19.分度值 D -22 38
20.(1)b a
(2)98
(3)实验时的气压低一标准大气压
(4)①22 ②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温度变化慢
21.C
22.(1)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①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
②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③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3)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