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喻世明言》中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简析《喻世明言》中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摘要】《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是拟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两部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两部作品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的历史传统,运用富有幻想的艺术构思、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笔法,人物形象丰满,诗文并茂、韵散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在我国文学史上,明代冯梦龙是明末宣传进步社会文学思潮的健将之一。他曾编撰过长篇小说和文言小说,创作过戏曲、散曲及民歌等。然而,确定他在文学史上大家地位的,还是其对拟话本小说《三言》的编撰整理成就。《三言》以其显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成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高峰。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是《喻世明言》中两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闹》作叙述东汉时期秀才司马貌一生科场蹭蹬,悒悒不得志。一日,他吟写诗作,谤毁阴司,被鬼卒捉去。经太白金星奏请,玉帝准他暂借阎王职权放告理狱。司马貌重审汉初四宗难案。因判断“方见天地无私,果报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后被玉帝旨封,托生司马懿,享尽人间权贵。《游》作讲述元顺宗至元初年间,锦城秀才胡母迪,科场失意后,因偶读秦桧、文天祥传事,心中不平,题诗愿“愚生若得阎罗做,剥此奸雄万劫皮!”。一日,他被鬼卒领去见阎王,“愿得遍游地狱,尽观恶报,传语人间,使知儆惧自修。”鬼吏领他遍观地府。看到历代宦官如赵高、秦桧等人受刑之惨状后,胡母迪叹言:“今日方知天地无私,鬼神明察,吾一生不平之气始出矣。”阎王命他日后担任冥王。
冯梦龙十分重视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教育功能。这两部运用“传奇手法”的小说,充满奇幻色彩。通过阴间地狱的故事,劝诫世人积德行善,充满正义感和爱国情怀。但同时也大力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迷信观念,这是作者思想观念的局限所在。
一、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的历史传统
中国小说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精美动人,流传不衰。神话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很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小说,如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不仅有完整的结构,离奇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而且文笔趋于华丽,小说的艺术特点已趋向完善。宋元时期由民间“说话”衍生出来的话本小说和讲史话本,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滥觞。宋元话本小说所具有的显著的艺术特点,都被明代拟话本小说所继承并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喻世明言》里这两部名篇是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志怪小说及宋元话本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二、鲜明的艺术特色
《闹》作和《游》作这两部小说,构思奇幻委曲,叙述恢谲蔓妙,风调寒峭感伤,其艺术手法主要是鲁迅先生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一)瑰奇谲丽、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
这两部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奇幻的想象,呈现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作品运用“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借阴司断狱、魂游地府的故事,达到抨击黑暗,劝戒人心的主题。如就地狱阴司之类的内容而言,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就早已出现,但大多数都是佛教徒的“自神其教”。而这类题材被冯梦龙借用到这两部小说里,便成为他借此发泄内心“孤愤”的有效途径。我们看到,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都是现实中“空负一腔才学,不得出身,屈埋于众人之中”的秀才。为了使他们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得以成真,作者运用荒诞奇异的艺术构思,让两位秀才双双进入阴曹地府,一个掌权断案,一个遍观地狱。后都因才干超群,分别得到玉帝和阎王的赏识,终于得到意外的成功。再则,作者依照自己的历史观,分别将汉初和南宋有关史实敷衍到两部小说中,成为阴司断狱和遍观地府的主要事件,这种荒诞离奇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针砭现实、劝诫人心的主旨更加突出。需要指出的是,两部作品中那怀才不遇的主人公形象,分明是冯梦龙本人科场蹭蹬的写照,作品主人公意外的成功,便是他同情和情绪的投影。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基本笔法。
现实与幻想融合,但以奇幻为主。这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都采用单线式的纵向发展形式,对主人公现实生活的描写均采用粗线条的笔法,但对他们进入阴府后的情节及环境描写,都采用浓墨铺叙的笔法,这一点是对唐传奇如《柳毅传》及志怪小说表现手法的超越。如《游》作中,作品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刻画相互表里,同时运用限知叙事方式,借用主人公胡母迪的流动视角,将阴府世界的描绘和刻画推向了极致:这里有“殿宇峥嵘,朱门高敞”的“曜灵之府”,“有石垣数高仞,以生铁为门”的“普掠之狱”,也有“荷桎梏者百馀人,举身插刃,浑类蝟形”的“奸回之狱”,还有“琼楼玉殿,碧瓦参横,朱牌金字”的“天爵之府”。这些充满奇诡幻想的环境描写,活灵活现地向人们展现出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阴府世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人物形象刻画鲜明生动。
两篇作品通过逼真的情节、奇诡的环境和人物言行等表现手法,细腻生动地描摹出主人公怀才不遇、疾恶如仇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与唐传奇、志怪小说以“粗陈梗概”的叙述故事为主的手法相比,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人物性格多样。如《闹》作中,对司马貌怀才不遇和刚直无畏的性格描写:“遂成一篇,词曰:‘天生我才兮,岂无用之?……,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猛然怒起,把诗稿向灯焚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还有知,将何言以对?……,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当他被鬼卒捉去,“全然无
惧,随之而行”。在阴司森罗殿前,他责问阎王:“即如我司马貌,一生苦志读书,力行孝悌,有甚不合天心处,却教我终身蹭蹬,……,要你阎君何用?”。再如对司马貌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性格的描述:“唤判官将册过来,……,与他判断明白: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分毫不错”。还有对主人公重情守义性格的描写:“重湘启告阎王:‘荆妻汪氏,自幼跟随穷儒,受了一世辛苦,有烦转乞天恩,来生仍判为夫妻,同享荣华’。阎王依允”。再如《游》作中对胡母迪刚直无私性格的描写:“一日,……,偶得《秦桧东窗传》,读未毕,不觉赫然大怒,气涌如山,大骂奸臣不绝。再抽一书观看,乃《文文山丞相遗稿》,朗诵了一遍,心中愈加不平,拍案大叫道‘如此忠义之人,偏叫他杀身绝嗣,皇天,皇天,好没分晓!’闷上心来,再取酒痛饮,至于大醉。”这一系列情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色彩。此外,作品还运用对比、映衬和情景交融等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