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竞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7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数 4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1. 了解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两种运输系统,即短距离运输系统和长距离运输系统;
了解韧皮部运输的机理、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方式、运输的物质种类、运输的方向和速度;
2. 了解韧皮部装载和卸出途径;
3. 了解光合细胞和库细胞中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4. 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源和代谢库之间的关系;
5. 了解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 重点
1 .源和库、 P 蛋白、胼胝质、转移细胞、比集转运速率、韧皮部装载和卸出、压力流学说、源库单位、源强、库强等概念。
2 .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3 .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库细胞中淀粉的合成。
4 .同化物的分配规律和特点。
5 .影响同化物分配的因素。
( 二 ) 难点
1 .韧皮部的装载和卸出。
2 .光合同化物的相互转化和调节。
本章主要内容:
1.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高等植物器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协作,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光合产物(photosynthetic yield)是最主要的同化物(assimilate)。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过程,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作物的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同化物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同化物向经济器官运输与分配的量。
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1.1.1 短距离运输
胞间运输有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
(1)共质体运输
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物质与信息的通道。
无机离子、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内源激素、核酸等均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转移。
(2)质外体运输
质外体是一个连续的自由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3)交替运输
物质在共质体与质外体间交替进行的运输称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
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交替运输过程中,常需要经过一种特化的细胞,这种细胞称转移细胞。转移细胞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特征是:细胞壁与质膜向内伸入细胞质中,形成许多皱折,或呈片层或类似囊泡,扩大了质膜的表面,增加了溶质向外转运的面积。
囊泡的运动还可以挤压胞内物质向外分泌到输导系统,即所谓的出胞现象。
1.1.2长距离运输
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长距离运输通过韧皮部的筛管。
环割树枝后,由于有机物质下运受阻,在切口上端积累许多有机物质,所以形成膨大的愈伤组织或瘤状物。如果环割较宽,时间久了,根系长期得不到有机营养,就会饥饿而死。“树怕剥皮”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环割不宽,过一段时间,愈伤组织可以使上下树皮连接起来,恢复物质运输能力。
环割的利用:(1)增加花芽分化和座果率:开花期的果树适当环割,以阻止同化物的向下运输。
(2)促进生根:高空压条时进行环割可以使养分集中在切口处,有利于发根。1.2 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利用蚜虫吻刺法和同位素示踪法测知,蔗糖占筛管汁液干重的73%以上,是有机物质的主要运输形式,优点:①稳定性高,蔗糖是非还原性糖,糖苷键水解需要很高的能量;
②溶解度很高,在0℃时,100ml水中可溶解蔗糖179g,100℃时溶解487g。③运输速率快。
筛管汁液中还含有微量的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多种矿质元素(K+
最多)等。
少数植物除蔗糖以外,韧皮部汁液还含有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它们都是蔗糖的衍生物。有些植物含有山梨醇、甘露醇。
1.3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度
运输的方向:由源到库。双向运输,以纵向运输为主,可横向运输。
当纵向运输受阻时,横向运输会加强。
运输速度:一般约为100cm/h。
不同植物运输速度各异,如大豆为84~100cm/h,南瓜为40~60cm/h。生育期不同,运输速度也不同,如南瓜幼苗时为72cm/h,较老时30~50cm/h。运输速度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白天温度高,运输速度快,夜间温度低,运输速度慢。成分不同,运输速度也有差异,如丙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较快;而甘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较慢。
有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运输的数量,即比集运量(specific mass transfer,SMT)或比集运量转运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SMTR),
单位:g/cm2/h。
大多数植物的SMTR为1~13g/cm2/h,最高的可达200g/cm2/h>。
1.3.1同化物在源端的装载
装载是指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进行胞间运输,最终进入筛管的过程。
1.3.1.1 装载途径
一般认为,同化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韧皮部SE-CC复合体(筛管分子-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SE-CC)复合体)的过程中有两条途径:一是共质体途径,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二是交替途径,同化物由叶肉细胞,先进入质外体,然后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分子,即“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1.3.1.2 装载机理
装载是一个主动的分泌过程,受载体调节,需要能量(ATP)供应,对物质有选择性。
装载过程:
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通道,进入邻近SE-CC复合体,在被释放到质外体。
叶片韧皮部SE-CC复合体中的糖分浓度高达800~1000mmol/L,总是显著高于周围的叶肉薄壁细胞(只有约50 mmol/L),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过程,蔗糖是如何进入SE-CC复合体呢?
研究发现,糖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迁移总是和质子运输相伴随。因此,提出了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筛管分子或伴胞的质膜中,H+-ATP酶不断将H+泵到细胞壁(质外体),质外体中H+浓度较共质体高,于是形成了跨膜的电化学势差。当H+趋于平衡而回流到共质体时,通过质膜上的蔗糖/H+共向运输器,H+和蔗糖一同进入筛管分子。
1.3.2同化物的卸出
同化物的卸出是指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1.3.
2.1 卸出途径
一条是质外体途径,如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官,大多是这种情况。玉米中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