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4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可是从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
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中,你觉得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B.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C.“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D.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5)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很复杂的。
如果你是作者,会对阿长说些什么呢?
【答案】(1)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
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看见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比作遇到霹雳一般,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动,“我”被阿长深深打动了,表现“我”当时激动、敬佩、感激等复杂的心情。
(3)①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或敬佩与感激)。
②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答两点即可)
(4)B
(5)有创意,表达清楚流畅,情感真挚。
【解析】【分析】(1)阿长问我,“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是“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何况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作者觉得与她多说无益。
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霹雳”运用比喻修辞,和词语“震悚”一起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和感激之情。
(3)①根据“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可知,阿长的神力在何处。
这句话是作者对阿长的高度评价,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②根据未选入文本中的阿长让我过年吃福橘的小事可知,阿长其实是很爱我的,只是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难以接受罢了,正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不想让我失望,所以才会不辞辛苦为我买为这本书,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朴实。
(4)“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不准确,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只是听到作者经常说起,是模仿作者声音的,因此不是表现阿长的无知,故选B。
(5)理解作者对绘图的《山海经》渴念,理解作者对长妈妈买《山海经》的不抱希望和得知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惊讶与感激揣摩即可。
故答案为:⑴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
我认为说与不说一样。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看见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比作遇到霹雳一般,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受到的强烈震动,“我”被阿长深深打动了,表现“我”当时激动、敬佩、感激等复杂的心情。
⑶①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或敬佩与感激)。
②朴实,善良,关爱孩子(答两点即可)
⑷B;
⑸有创意,表达清楚流畅,情感真挚。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落实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读懂要求,按照要求找到得答题的区域,仔细分析关键语句,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考生要按照要求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语句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注意运用常用的答题模式。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找到答题的范围,仔细分析语句及内容,从而得出答案。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⑸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对人物的情感进行表达,要注意表达要清楚流畅,情感要真切。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守时的末班车
陈翔
那天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
我上去时,车已经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挤上,在门边站稳了脚。
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很友好地问我站好了没?我点头说好了,然后他关上了车门。
我以为这是要走了,但老人却没有发动汽车。
微笑着凝望车外没有赶上车的人,手摆着,示意坐不下了。
有人敲打着车门的时候,他就大声告诉他们:“坐不下了,打的去吧。
”
车外还有人有些不甘,骂骂咧咧地敲着车门,一副恼火的样子。
但老人却始终微笑着摆着手。
而坐着车内的人也开始有些骚动了,叫嚷着要他开车,他就举起手,说:“到时间就开!”
“反正已经坐满了,你还不开车干什么……”车上的人开始有些不满,纷纷指责他,但老人显然没有当回事情,自己看着手表不吭声了。
直到时间到了十一点三十分,他准时发动了车子,这时车内的吵闹声才停了下来。
只是有个打电话的人,还在电话里嘟囔着对老人的不满。
车行了一路,人们慢慢地下车了,我的住处在终点站,于是一直安稳地坐着。
到最后一站的时候,车上只剩下了我一个顾客,我开始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们公司对你们的时间安排要求很严格吗?每次发车都要准时吗?”
老人笑了,反问道:“哪有这么严格哦!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那刚才坐满了人,你怎么还不走?”
“这你可能不知道了,因为这是末班啊!提前走了的话,那些准时来等车的人会以为我们迟到了,有的人可能就会一直等下去。
这么凉的天,这样等下去多不好啊!所以我们必须等时间到了再走,哪怕让他们看到一辆载满了人的末班车死了心也好啊,起码他们可以早点安全回家。
”
我顿然猛醒,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原来老人背负着车外车内的人的误解和责骂,只为了给准时来坐车的人一个失望的答案,同时也是让更多的人顺利回家!到站的时候,我起身下车。
走到车门的时候,我回头对他真挚地说出了一句:“谢谢。
”秋日的夜风已经有些寒冷,但是我的心却暖意通融。
材料二:
人生充满了不如意,我们习惯了抱怨。
在抱怨中,对自己的幸福视而不见,一味地放大缺憾,于是我们变得痛苦而彷徨。
也许,改变我们心态的只是一件小事。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装塑钢窗户。
那天他一直在我们家闷头干活,黄昏将近,我们留他吃饭,饭桌上他很拘谨,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公公则与他扯家常。
原来,他考上了大学,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家里太穷,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
婆婆翻拣出旧衣物,装了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了好久才收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
一个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
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
麦收了,全家人想表示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
商量了好久,最后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你们尝尝鲜。
”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他放下东西走了,全家人却感慨不已。
真不知道,在城市里辗转打工的他事隔半年后如何准确的找到我家;也不知道,害羞的他如何鼓足勇气敲门。
我所知道的是,我也曾接受过比他更大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着地心存感激。
那个害羞青年告别时,满足和幸福洋溢在脸上,我相信这一切源于他温暖的心态。
(1)材料一的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说说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蕴含的情感。
(3)找出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温暖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不合适,原文中老人笑着说“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老人是在末班车的时刻守时,突出她会深夜准备乘车人的关心,改后就强调老人一直守时,和原文不一致,还是原题目好。
(2)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登门感谢我家人帮助的赞誉之情,也有自己没有像他一样执着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内心的愧疚。
(3)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是: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公司没有很严格的规定,老人为何坚持准时发车?这样使得情节曲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
(4)能够像材料一,二中的老人一样,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示感谢,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
【解析】【分析】(1)题干中的问题是将原有标题改为另一标题是否可以,学生作答应先表明观点,再按照标题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中心回答。
“守时的末班车”强调了老人守时与对乘车人关心。
而改后则只强调一点,失之偏颇。
(2)本题所画线的句子中出现了“我”与青年在接受帮助和感恩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
(3)题干中要求学生先找到设置悬念的相关情节,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答表达效果时,要体会对人物形象或中心的意义。
如老人坚持准时发车的情节就为下文造
成了悬念,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引人入胜的作用。
(4)题干中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作答“温暖的心态”时应包含主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三个部分。
故答案为:⑴标题改为《守时的老人》不合适,原文中老人笑着说“每次路况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准时呢?”老人是在末班车的时刻守时,突出她会深夜准备乘车人的关心,改后就强调老人一直守时,和原文不一致,还是原题目好;
⑵这句话中既有我对害羞的青年半年后登门感谢我家人帮助的赞誉之情,也有自己没有像他一样执着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内心的愧疚;
⑶材料一中作者设置的悬念是:车坐满了人,乘客催促,公司没有很严格的规定,老人为何坚持准时发车?这样使得情节曲折,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老人真正关心他人的美德;
⑷能够像材料一,二中的老人一样,真正关心他人,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能够像材料一中的“我”、材料二中羞涩的青年一样,对帮助过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人真诚地表示感谢,这样的心态可以称为“温暖的心态”。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题干中的问题是将原有标题改为另一标题是否可以,学生作答应先表明观点,再按照标题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理解重点语句需要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和修饰成分,进而理解这个句子的表达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设置悬念的作用。
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设置悬念的一般作用,然后从文中找到设置悬念的相关情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通过品味语句,特别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议论的句子和分析文中人、事、物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中心主题。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
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第①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_。
(2)第⑪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从________觉角度暗示山之________ ,从________觉角度反衬夜之________。
(每处填一字)
(3)第①段中“奇观”奇在哪?“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1)山脚;山腰
(2)视;高;听;静
(3)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倒。
“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解析】【分析】(1)依据“从山脚向上望”可知,第⑴段作者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脚”;依据“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可知,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是“山腰”。
据此填写作答。
(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老山界的高;语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采用的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其“静”。
据此可填写作答。
(3)本题作答可结合“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所描写的山的景色及红军战士们的行为来概括。
通过“奇观”一词的使用,既准确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更表现了红军丝毫没有被眼前的艰险所吓倒,突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抒发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们的赞叹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山脚;山腰
⑵视;高;听;静
⑶参考示例:“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艰险吓倒。
“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的红军队伍,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的观察点,注意结合文段内容,提炼作者是站在山的那个角度观察的即可。
⑵本题考查写作角度及内容的把握。
通读第⑪段,明确写作的角度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写作的角度和突出的内容。
⑶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抓住语段根据句子的理解,明确“奇观”奇的所在,结合全文内容,明确“奇观包含的作者感情。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陷“时间黑洞”的年轻人
2018年6月,微信迎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改版——订阅号全面“信息流化”。
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饱和,微信的流量增速开始显著下降,而今日头条和抖音等APP的强力竞争,抢占了大量的时间。
人一天拥有24小时,除去睡觉的8小时,每人每天还有16小时,全中国共有10.8亿的4G用户,这10.8亿用户的16小时是各大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分秒必争的“战场”,谁失去对用户时间的掌控权,谁就失去未来。
时间争夺战的背后,则是深陷时间黑洞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无论使用哪个社交软件都被收割了时间。
那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场时间争夺战,保护年轻人的时间呢?
材料二:如果一个人能活75岁,那么人生就只有900个月。
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
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每过一个月,涂掉一个格子。
我们的一生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了这张A4纸上。
人生苦短,如果你是20岁的年轻人,你的格子已涂满了这么多——余生很短,你会很忙。
请倍加珍惜!
材料三:争夺时间
2018年上半年刚过去,23岁的钢琴老师李磊就卸载了抖音APP。
与以往卸载软件不同的是,这是一款他高频使用的软件——经常刷抖音就刷到了后半夜。
“抖音真的是有毒啊,要么不看,一看就真的很难停下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现在,他必须走上正轨了。
班里召开“管好时间,写好人生”的主题班会,针对以上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1)你再为小桐同学收集两则珍惜时间的名言。
(2)你的同桌经常晚上偷偷看抖音,第二天作业写不完,上课打瞌睡。
你想劝劝他,你会怎么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1)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2)示例1:小明,你发现了吗?自从你开始晚上看抖音,你上课就常常无精打采,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就是完成了质量也不高,这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抖音虽有趣,却也不能过度迷恋,这种软件正在“收割”我们的时间,使我们陷入“时间黑洞”却不自知,就像中了慢性毒药,时间越久,害处越大。
处在学生时期的我们,正是努力拼搏的年龄,正是分秒
必争的时刻,若此时将时间花到娱乐上面,还谈什么美好的未来呢?人生苦短,我认为你应该珍惜时间,远离抖音,从书本中汲取精神养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来充实自己。
示例2:小明,“抖音”这个软件虽然可以给你带来轻松,但是很容易使人沉其中,好多成人都控制不了这种时间消耗,何况我们呢?人的生命很短暂,属于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把生命画成一张表格,你会发现属于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一个时间段内只能认真做一件事,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沉迷抖音只会影响学习、浪费生命,只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小明,听我的,把它删了吧!
【解析】【分析】(1)珍惜时间的名言有很多: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
——歌德;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即将来临的一天,比过去的一年更为悠长。
——福尔斯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写出其中两则即可。
(2)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你同桌;其次针对情况,你的同桌经常晚上偷偷看抖音,第二天作业写不完,上课打瞌睡。
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从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抖音真的是有毒”“抢占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陷入“时间黑洞”却不自知,影响睡眠,影响学习等来拟写。
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⑵示例1:小明,你发现了吗?自从你开始晚上看抖音,你上课就常常无精打采,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就是完成了质量也不高,这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抖音虽有趣,却也不能过度迷恋,这种软件正在“收割”我们的时间,使我们陷入“时间黑洞”却不自知,就像中了慢性毒药,时间越久,害处越大。
处在学生时期的我们,正是努力拼搏的年龄,正是分秒必争的时刻,若此时将时间花到娱乐上面,还谈什么美好的未来呢?人生苦短,我认为你应该珍惜时间,远离抖音,从书本中汲取精神养分,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来充实自己。
示例2:小明,“抖音”这个软件虽然可以给你带来轻松,但是很容易使人沉其中,好多成人都控制不了这种时间消耗,何况我们呢?人的生命很短暂,属于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把生命画成一张表格,你会发现属于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一个时间段内只能认真做一件事,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沉迷抖音只会影响学习、浪费生命,只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小明,听我的,把它删了吧!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整合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
从应考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试题的要求,经“筛选”之后,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的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委婉劝说。
答题时应注意,劝说的关键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具体情况,或使劝说对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使其心灵得到抚慰。
劝说时应做到有称呼,能正面劝导,语言得体。
5.文学作品阅读
父亲的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