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8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汪婷婷专业:铁道财务会计(本)
工作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职务:学生
准考证号:291710100835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于子元
发题日期:2011年05月10日
完成日期:2011年06月20日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 ( 论文 ) 评议意见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设计内容: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如何正确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出发,探讨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加强对政治的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使命感;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建立会计岗位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机制,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因此,共同培育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和优秀会计人员竞争环境,才能渐进地促进、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基本要求:
1、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准确
2、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时选题
3、按时搜集资料,做好准备
4、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对论文进行修改
5、及时上交论文
三、重点研究问题:
一、正确理解会计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的现状
三、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五、制定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四、主要技术指标: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下达任务日期: 2010年05月10 日
要求完成日期:2010年06月20日
指导教师:
中文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21世纪的新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分析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按照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要求和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非常重要。但是要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只依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总之,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道德现状原则途径
目录
一、正确理解会计职业道德 (1)
(一)坚定理想信念 (1)
(二)维护财经纪律 (1)
(三)强化监督管理 (2)
(四)把握用人向 (2)
二、会计职业道的现状 (2)
(一)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2)
(二)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3)
(三)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3)
三、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 (4)
(一)会计人员非职业道德行为 (4)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6)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9)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1)
(一)贯彻《会计法》和《会计规则》的根本保证 (11)
(二)防范会计工作中不良行为的必要措施 (11)
(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11)
五、制定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13)
(一)信品质诚 (13)
(二)具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 (13)
(三)保持客观公正 (14)
(四)保守秘密 (15)
(五)充分揭示客观真实的信息 (15)
(六)道德冲突的解决 (16)
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17)
(一)宏观上应采取的措施 (17)
(二)微观上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8)
(三)以法治假,规范性防范 (19)
(四)抓原始凭证,从源头上防止造假 (21)
(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22)
(六)强化会计监督 (22)
(七)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22)
参考文献
[1]刘富乾,等。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
[3]斯惠文。浅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辽宁教育会计通讯。2000,(8)、
[4]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7]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8]《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