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肌病患者内科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71 KB
- 文档页数:3
心肌病护理措施是心肌病是一种心脏肌肉疾病,它会导致心脏肌肉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病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都需要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肌病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1. 医学治疗。
治疗心肌病的首要措施是进行医学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用于控制心脏负荷、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手术治疗。
2. 心理支持。
心肌病患者在面对疾病的困扰和治疗的压力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支持对于心肌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医生、护士和心理专家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
3. 饮食调理。
心肌病患者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控制摄入的盐分和水分,以减轻心脏的负荷。
同时,他们还需要摄入足够的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和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此外,心肌病患者还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因为这些物质会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
4. 运动和锻炼。
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对于心肌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提高心肺功能。
但是,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对心脏造成负担。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
5. 定期复诊。
心肌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接受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及药物调整等治疗。
定期复诊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的目的。
6. 家庭护理。
心肌病患者在家庭中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心内科相关知识护理1. 简介心内科护理是指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包括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它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2. 心内科疾病的分类心内科疾病可以分为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心脏病需要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主要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早搏和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重点是监测心电图、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的变化。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以及药物的使用情况。
2.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冠心病患者需要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饮食,同时还需要定期服用药物。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处理症状的加重。
2.3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类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化、心肌扩大、心功能不全等。
对于心肌病患者,护理重点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音、心电图、血压等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4 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脏肥厚和心功能不全。
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重点是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5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血液顺利泵出,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疾病。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重点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水肿和呼吸困难症状。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心音、呼吸、血压等指标,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3. 心内科护理的基本措施心内科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
心内科专科护理涉及到对心脏疾病患者的护理,包括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护理。
以下是心内科专科
护理的要点:
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
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疼痛管理,对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3. 观察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4. 液体管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要注意监测体液平衡,控制
液体摄入和输出,避免水钠潴留。
5. 药物管理,负责监测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6.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7. 安全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误吸、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8. 教育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心内科专科护理要点包括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心电图观察、液体管理、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以及教育指导。
这些要点能够帮助护士全面有效地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肌疾病患者的护理
1.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扩张型心肌病特征: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收缩障碍;肥厚型心肌病特征: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心腔缩小。
2.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在突然起立、运动时晕厥进而发生心源性猝死。
3.肥厚型心肌病避免使用洋地黄,禁用硝酸酯类药物,建议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4.扩张型心肌病慎用洋地黄。
5.心肌病患者疼痛处理:立即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6.心肌病患者晕厥的处理:将患者置于
通风处,头低脚高位,解松领口,及时清除口、咽中的分泌物,以防窒息。
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摔伤。
7.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柯萨奇病毒B。
8.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起病后限制体力活动至少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
心肌病患者护理措施概述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多种类型。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心脏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且有效的心肌病患者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心肌病患者。
心肌病患者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心肌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记录这些变化,可以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心肌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及时了解心脏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3. 合理控制体力活动心肌病患者需要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但是过度活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
一般情况下,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剧烈的运动应该避免。
4. 确保充足的休息心肌病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心脏功能。
夜间睡眠时间要保证足够,并在白天进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的休息可以帮助心脏更好地恢复和保持稳定。
5. 控制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心肌病患者尤为重要。
建议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控制体重对于减轻心脏负担也非常有帮助。
6. 定期服用药物心肌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心脏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按时给患者服药,并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作用。
如有药物副作用或者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7. 心理支持和宣教心肌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向患者提供关于心肌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发展、预后、饮食禁忌等,以便患者能更好地管理疾病。
8. 注重家庭环境心肌病患者的家庭环境对于其康复和治疗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的家人沟通,提供家庭护理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患者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照顾。
综合内科心肌病护理常规
1、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2、疼痛:胸痛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所致头晕及晕厥
4、焦虑与疾病呈慢性过程、病情逐渐加重、生活方式被迫改变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栓塞、猝死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2、给氧:氧流量3-4L/min.
3、饮食护理饮食宜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食
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产气食物(红薯、牛奶)因为胀气会加重病人腹胀不适。
4、用药护理心肌病病人,由于反复发作心衰,长期用药,
注意观察尿量、饮食、电解质等情况。
5、心理护理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
【健康指导】
1、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指导病人进行呼吸道功能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告诉病人常用药物的副作用(让病
人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心肌病的护理知识点总结一、心肌病的护理知识点1.生活习惯的调整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心肌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尽量避免吸烟、饮酒和过度饮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悲伤或兴奋。
2.饮食调理心肌病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
少吃肥肉和油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鸡蛋等,少吃高盐食物,避免食用过咸、过甜的食品,控制饮水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同时,患者还要避免过量饮水和过咸的食物,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3.药物治疗心肌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严格按医嘱服药。
4.定期随访心肌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5.心理护理心肌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6.运动调理心肌病患者在稳定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是要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在发作期和恢复期则需严格遵照医生指示,禁止运动。
7.避免感染心肌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感染,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患者接触,避免去人多的场所,勤洗手,加强自我保护。
以上就是心肌病的护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护理心肌病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心肌病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肌病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
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分: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未定型心肌病。
【护理诊断】1.疼痛2.活动无耐力3.焦虑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栓塞【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评估疼痛的情况,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
嘱病人避免激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病情稳定后,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
4.做好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5.心肌病病人并发心力衰竭时,护理措施详见“心力衰竭”的护理。
【健康教育】1.告知病人及家属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一级亲属应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基因筛查,以协助早期诊断。
2.心肌病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注意低盐饮食。
3.扩张型心肌病按心功能分级进行活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避免竞技性运动或剧烈的体力劳动;有晕厥史或猝死家族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4.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应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断药、ACEI或ARB 类药物,以减缓心室重构及心肌进一步损伤。
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坚持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以提高存活年限。
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病人有猝死风险者,应教会家属CPR技术。
6.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
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
心肌炎患者内科护理摘要】目的讨论心肌炎患者内科护理。
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对危重心肌炎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及心律。
当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抢救用品,药物和尽快完成心脏起搏治疗前的准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猝死。
【关键词】心肌炎内科护理心肌炎是指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由多种病因所致。
小儿时期心肌炎主要由病毒及细菌感染或急性风湿热引起。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可因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心肌炎患者均为婴幼儿和儿童,年龄1~13岁,大多数患儿病程在6个月以内,在急性期患儿中22例病程在2周以内,10例阳性,阳性率45.4%;8例病程在2~4周以内,4例阳性,阳性率50%;2例迁延期患儿均为阳性,在年龄较小的患儿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经过治疗与护理患儿基本痊愈,下面针对心肌炎的几个方面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分析汇报如下。
2护理2.1活动无耐力2.1.1相关因素①头痛、不适;②虚弱、疲劳;③缺乏动机、沮丧。
2.1.2预期目标①病人活动耐力增加了;②病人进行活动时,虚弱、疲劳感减轻或消失;③病人能说出影响其活动耐力的因素;④病人能参与所要求的身体活动。
2.1.3措施(1)心肌炎急性期,有并发症者,需卧床休息,待体温、心电图及X线检查恢复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2)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鼓励,解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不要过度限制活动及延长病人卧床休息时间,鼓励病人白天坐在椅子上休息。
下床活动前病人要做充分的活动准备,并为病人自理活动提供方便,如抬高床头,使病人便于起身下床。
(3)鼓励采取缓慢的重复性的活动,保持肌肉的张力,如上下肢的循环运动等。
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把障碍物移开。
(4)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计划,在2次活动之间给予休息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若病人在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律失常、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等反应,则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心内科《心肌炎》护理计划心内科心肌炎护理计划一、早期识别和干预1.初步评估:当患者出现疑似心肌炎的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心脏听诊、测量血压和体温等。
2.定期监测: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心率和血压,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3.各类辅助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X光等相关辅助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肌炎的迹象。
4.慢性病患者:对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他们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并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二、疾病处理1.心脏监测:对心脏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持续心率和血压监测,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率、心律失常等有关的问题。
2.液体管理:严密监测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摄入和排出,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液体积聚问题。
3.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或减轻感染对心脏造成的损害。
4.心力衰竭管理:对于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洋地黄等,以减轻心脏负担。
5.疼痛管理: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胸痛或不适感,给予适当的疼痛管理,如镇痛药物等。
三、康复过程1.完善的心理支持: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保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2.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心肌炎的相关知识,包括起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信息,提醒患者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定期进行复查。
3.饮食指导:提供患者适当的饮食指导,建议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咖啡因。
4.体力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计适合患者的体力活动计划,帮助其逐渐恢复身体功能。
5.家庭护理: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向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如定期检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血压,避免患者身体过劳等。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心肌病护理常规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原因不明者称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已知原因或有相关因素者称特异性心肌病。
按病理生理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未分型性心肌病。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最多见。
近年来心肌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男性多见。
1、休息与体位(1)症状明显者,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症状轻者可参加轻体力劳动,避免劳累。
(2)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体力劳动后有晕厥和猝死的危险,故应避免持重、屏气及剧烈体力活动。
(3)有晕厥病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2、饮食护理(1)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
(2)合并心力衰竭者进低盐饮食。
(3)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3、病情观察(1)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常规护理。
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
(2)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4、疼痛发作时的护理(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注意血压、心率、节律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疼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安慰病人,缓解紧张情绪。
(3)持续吸氧,氧流量2~4L/分。
5、健康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住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浅谈心肌病患者内科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心肌病患者内科护理。
方法配合内科治疗进行护理。
结论评估
病人有无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以及左心室排血减少引起的心绞痛、头晕、晕厥,注意病人心脏节律的变化情况。
随着心脏病的进展,患者主要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护士应按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护理此类病人。
【关键词】心肌病内科护理
心肌病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将心肌病分
为5型: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和未定型。
在心血
管病住院患者中心肌病可占0.6%~4.3%,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占比例最高。
现就心肌病患者内科护理常见的几个问题分析汇报如下。
1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张,收缩功
能受损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
1.1病因
迄今病因仍未明确,有人认为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部分心肌炎病人在急性
炎症过去后心脏病理变化继续发展,心脏逐渐增大。
此外,也可能与遗传、代谢
异常、中毒等因素有关。
1.2病理
双侧心室扩张,尤以左心室为著,室壁变薄,可有附壁血栓。
组织学上表现
为心肌细胞的水肿、变性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1.3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病人可有心脏扩大,但多无明显症状。
此后出现的临床
表现以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夜间
阵发性呼吸困难、浮肿、肝脾肿大等。
体征可见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多数病
人出现奔马律及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部分病人可发生脑、心、肾等脏器的栓塞或
猝死。
1.4有关检查
1.4.1 X线检查
心脏阴影明显增大,常伴有肺淤血征象。
1.4.2 心电图
可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以及ST-T异常、低电压、病理性Q波等表现。
1.4.3 超声心动图
左室扩张,左室流出道增宽,心室壁活动减弱。
1.5诊断要点
临床上表现出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而无其他病因可解释时应
考虑本病。
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协助诊断。
1.6治疗要点
主要是对症治疗,针对患者易出现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但需注意本病患者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宜偏小。
由于扩
张型心肌病病因未明,彻底治疗的方法是施行心脏移植术。
2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
肌病变。
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
心肌病。
2.1病因
病因不明,大多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造成体内分泌儿茶酚
胺增多或心脏对儿茶酚胺过分敏感,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2.2病理
主要是心肌肥厚,以左室流出道处尤为明显,室间隔呈不对称肥厚,心室腔
变小。
组织学上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形态异常,排列紊乱。
2.3临床表现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存在左室流出道狭窄,影响心脏排血。
梗阻轻
者可无症状,重者可有劳累后心悸、气短、头晕、胸痛表现,或出现晕厥或猝死。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可类似扩张型心肌病。
体检可发现病人心脏有轻度增大,心尖部可出现收缩期杂音。
梗阻性者可在
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
2.4有关检查
2.4.1 X线检查
心影左缘明显突出,但有些患者心影呈正常表现。
2.4.2 心电图
最常见表现是左心室肥大,ST-T改变,部分导联可出现病理Q波。
此外还可
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如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
2.4.3 超声心动图
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示出左心室壁及室间隔的肥厚。
2.4.4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可发现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室造影显示左室腔狭窄,心壁增厚。
2.5治疗要点
本病治疗措施主要在于减轻左室流出道狭窄程度,维持正常心率,缓解症状。
常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减轻流出道肥厚心肌的收缩,缓解梗阻,增加
心搏量。
如普萘洛尔,可从小剂量开始渐增量。
重度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可
试行起搏器植入治疗。
外科方法可行左室流出道心肌切开术或室间隔肥厚心肌切
除术。
3 心肌病的护理
3.1主要护理诊断
3.1.1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3.1.2 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有关。
3.1.3 体液过多:与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有关。
3.1.4 有受伤的危险:与肥厚型心肌病导致晕厥有关。
3.1.5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栓塞。
3.2护理措施
3.2.1 评估病人有无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以及左心室排血减少引起的心绞痛、头晕、晕厥,注意病人心脏节律的变化情况。
3.2.2 随着心脏病的进展,患者主要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护士应按心力衰竭
的护理措施护理此类病人。
3.2.3 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故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有无洋
地黄中毒的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4 心肌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4.1 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死亡原因主要是顽固性心力衰竭。
4.1.1尚未发生心衰的患者应该避免劳累,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酒,女性患者不宜妊娠。
4.1.2一旦发生心衰应注意充分休息,充足营养,坚持服药,延缓病情恶化。
4.2.肥厚型心肌病进展缓慢,但如病情进展迅速或心室舒张末期压过高则预后不好。
4.2.1病人严格、持续合理安排活动量、坚持治疗。
4.2.2平日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持重、屏气动作,以减少猝死的发生。
直系亲属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早发现病情。
参考文献
[1]王筱敏.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49-25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