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文字可编辑]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A.18时B.9时C.6时D.12时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2.分布广3.危害大一、我国的地震灾害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
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
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
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
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地处东亚地震带、太平洋风暴带以及黄、长、江河流域,所以经常受到地震、洪水、旱灾、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这些灾害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许多生命的伤亡。
首先,地震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地震,如196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
地震不仅破坏了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而且还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
为了应对地震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地震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促进地震科学研究。
其次,洪水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有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等,水灾经常发生。
每年夏季和秋季,由于暴雨和台风的影响,河水暴涨,造成河水泛滥,导致洪水。
洪水会淹没农田和居民区,损坏农作物和房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洪水预警和防范工作,如加强堤防建设、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和加强防洪物资准备。
除了地震和洪水,中国还经常受到旱灾的影响。
中国是农业大国,大部分农业依赖自然降水。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不断增多。
旱灾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害农民的收入。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地区推广抗旱作物和节水农业技术,以减少旱灾带来的影响。
此外,台风和泥石流也是中国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
台风伴随着狂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海水倒灌、航运中断等问题。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与此同时,泥石流也是中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强降雨和地形条件,泥石流容易发生。
泥石流会冲毁村庄、破坏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政府加强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并采取了工程措施来减轻泥石流带来的影响。
总之,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威胁,如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泥石流。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及其活动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突发性事件。
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经常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困扰。
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灾害进行探讨。
一、地震地震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通常由地壳的断裂造成,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带,是全球地震频发地区之一。
历史上,中国曾发生过许多毁灭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并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上考虑抗震因素。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地表径流超过土壤和水道承载力时引发的自然灾害。
中国拥有众多大河和湖泊,水资源丰富,但也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中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灾,造成大量的损失和伤亡。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工程,如修建堤坝、修整河道、加强旱涝调节和排水设施等。
三、台风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巨大的风暴系统,通常伴随着暴雨、强风和巨浪。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仅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还可能引发海啸和风暴潮,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中国政府为了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不断提升气象预警能力,加强抗台风设施的建设,并开展相关的灾后重建工作。
四、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地、植被和农作物过度脱水的自然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资源不足所致。
干旱给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歉收、草原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应对干旱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水资源调控措施,如修建水库、引水工程和加强节水意识等。
五、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山地地形、降雨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灾害。
中国西南地区是泥石流频发地区,特别是在高山和深沟壑的地方。
泥石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能够推动大量的石头、土壤和水流向下游带来巨大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