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27
习题八1.简释以下概念:要素需求答:指在一按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类价钱,厂商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此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钱的乘积。
边际要素本钱答: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本钱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答:劳动供给曲线说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钱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样以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钱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慢慢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必然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慢慢减少〔具体说明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全然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答: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不同程度的收入分派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派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答: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什么缘故能够从头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可否从头表述为MFC=MRP,什么缘故?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动身,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能够表述为MC=MR,也能够表述为MFC=MRP,这二者都能够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咱们明白,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选择。
若是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本钱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必然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发的总本钱的增加量〔即边际本钱MC〕,即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经济学答案: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P187 12-10. 假定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是:试求:(1) 1998年名义GDP 。
(2) 1999年名义GDP 。
(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4) 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 (5) 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 折算指数。
(6) 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
答:(1) 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 1999年名义GDP=10×110+1.5×200+1×450=1850(美元)(3) 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这两年GDP 变化百分比=(1525-1450) ÷1450≈5.17%(4) 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是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100+1.5×200+1×500=1800(美元)这两年GDP 变化百分比=(1850-1800) ÷1800≈2.78%(5) 以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 折算指数=1450÷1450=100%1999年GDP 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6)1998年到1999年的通胀率π=(121.21-100)÷100=21.31%P126 13-17.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意愿投资I=5,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10亿美元),t=0.25,试求:(1)均衡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转移支付乘数。
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10.1复习笔记考点一: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三大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在三类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见表10-1)表10-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的含义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2)实际GDP的含义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衡量的是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3)两者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是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
相互关系: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00%。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被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定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全体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包含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2)GNP与GDP的关系①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目 录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十三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第十四单元 消费和投资理论第十五单元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第十六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第十七单元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第十八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十九单元 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二十一单元 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二十二单元 国际经济部门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经济原理1.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一些经济现象之间有交替关系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此,经济要有效率,就要多给人们激励,在收入分配上拉开差距,这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如果要强调平等,就要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又会影响效率。
同样,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存在交替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中看出。
3.人们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机会成本人们从事任何事都要求获取收益,也要付出代价或者说成本。
如果面临多种选择机会,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一种,就放弃了从事其他活动可能获得的收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就被称为选择了某活动的机会成本。
4.交易可以改善人们的福利交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通过与他国贸易,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5.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
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6.制度是协调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规则在市场经济中,制度能把个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自由进行的交易活动联接和组织起来。
有了制度,人们的行为就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各种经济活动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才会减少交易中的摩擦和成本,才会减少不确定性,增强可预见性。
7.合理的政府定位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政府,相反,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
但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要正确,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
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在消费函数中,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新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也可以表述为: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
A项,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是平均消费倾向。
2.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C.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D.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答案】B【解析】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储蓄分为个人储蓄和政府储蓄,对于个人来讲其收入有两个去处,即消费和储蓄。
所以,个人储蓄可以表示为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S Y C =-。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
A .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B .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C .他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D .他们之和必等于0【答案】A【解析】由Y C S =+知,d d d d d d Y C S Y Y Y=+,即1MPC MPS +=。
所以,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等于1。
4.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 )。
A .储蓄而不是投资B .投资而不是储蓄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D.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答案】A【解析】经济学上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精选简释下列概念:稀缺、自由物品、经济物品、生产可能性边界、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答:(1)稀缺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有限和人类欲望及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自由物品自由物品是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自由物品是相对于经济物品而言的。
(3)经济物品经济物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指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经济物品在人类社会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4)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同时也可以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5)自给经济自给经济是指自己消费本身生产的大部分物品,只有少数商品用来交换。
第9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的增加。
各国一般采用GDP来衡量经济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的标志为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失业率的下降,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化速度加快,是经济增加的结果。
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答案】B【解析】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的增加,因而反映在图形上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表现了在更高水平和更多产品数量上的生产。
3.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较好指标,是因为()。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A【解析】由于GDP是反映一国最终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由于GDP将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示,便于计算GDP,且易于用来比较。
4.下列各项中()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B.实行劳动专业化C.规模经济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答案】A【解析】生产要素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资本家才能等因素,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使得有效劳动力增加,生产要素增加。
5.下列各项中()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B.就业人口的增加C.人才的合理流动D.发展教育事业【答案】C【解析】人才的合理流动并没有增加劳动力供给,因而不属于要素供给的增长,投资增加、就业人口的合理流动、发展教育事业等都会促进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w G 与实际增长率G 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
目 录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十三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第十四单元 消费和投资理论第十五单元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第十六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第十七单元 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第十八单元 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十九单元 通货膨胀与失业第二十单元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二十一单元 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二十二单元 国际经济部门第十二单元 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习题二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
这里,之斜率绝对值,之斜率绝对值,显然,,即斜率绝对值较大。
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之弹性系数,之弹性系数。
因EF∥OC,故,则显然,故。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值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如上图,、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E点的切线为的切线为。
显然,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
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在、交点E,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因此的弹性大于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第二十二单元国际经济部门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进行国际贸易以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B.相交C.不相切D.不确定【答案】C【解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进行国际贸易后,本国生产的产品不仅只是满足本国需求,同时一部分要满足国外需求,从而使得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在相切而是相交。
2.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中国工人单位时间能够生产3单位棉布或1单位电视机,一个日本工人能够生产4单位棉布或2单位电视机,则()。
A.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没有任何比较优势B.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日本没有任何比较优势C.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在棉布生产上有比较优势D.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中国在电视机生产上有比较优势【答案】C【解析】由于一个日本工人生产的棉布和电视机的数量都多于中国工人,因而日本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中国在棉布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日本在生产电视机上有比较优势。
3.本国和外国都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12、18、30、20,外国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2、4、15、5,则本国最有优势的产品和最具劣势的产品分别是()。
A.甲,丙B.甲,乙C.乙,丙D.丁,乙【答案】A【解析】由于本国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生产率分别为外国四种产品的6倍、4.5倍、2倍、4倍,因而本国最有优势的产品为甲产品,最具劣势的产品为丙产品。
4.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重叠需求理论D.雁行模型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凭借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也开始向创新国和最初的跟进国家出口产品,并逐渐向出口高峰迈进,原来处于出口高峰的跟进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也开始转向进口。
第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1.简释下列概念: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失业和失业率、摩擦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菲利普斯曲线、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
答:(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商品和劳务”不包括金融资产;②货币价格指用货币表示的价格,而非用其他商品表示;③价格总水平,而不是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④持续上涨,表现为一种趋势。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可以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它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对储蓄者不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②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在短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③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水平同基期物价总水平的比率,用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生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编制而成。
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
第2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1复习笔记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的概念需求(demand)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定义说明了两个含义:(1)需求以人们的货币购买力为前提,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或者说有效需求;(2)需求这个概念总是涉及商品的价格及与该价格相对应的购买数量两个变量。
2.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上商品需求量的表列。
需求表可以直观地表明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表现需求函数的图形,通常在以价格(P)为纵坐标,需求量(Q)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规律或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例外的情形,如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Giffen goods)和某些炫耀性消费商品。
3.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②消费者的偏好(taste)。
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加后,即使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增加。
③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而有所不同。
对大部分正常商品(normal goods)而言,消费者的收入愈高,对它们的需求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而对另一部分劣等商品(inferior goods)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它们的需求反而下降。
④其他商品的价格。
这也要区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替商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尹伯成《现代西⽅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单项选择题详解(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第⼆⼗⼀单元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1.下列哪些宏观经济学流派坚持了古典传统?()A.货币主义B.货币经济周期理论C.真实经济周期理论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货币主义的思想来⾃古典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都坚持了古典传统,从古典主义发展⽽来。
2.下列哪些宏观经济学流派或理论坚持了凯恩斯传统?()A.货币主义B.货币经济周期理论C.真实经济周期理论D.效率⼯资理论【答案】D【解析】效率⼯资理论解释了⼯资黏性,继承了凯恩斯价格和⼯资刚性的假设。
3.以下()观点不是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A.在长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B.私⼈经济具有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可能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具有决定性作⽤D.在短期,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答案】D【解析】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有: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变动具有决定性作⽤;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货币表⽰的量(如货币⼯资等),⽽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④私⼈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4.货币主义坚持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唯⼀控制指标。
A.利率B.货币供给量C.信贷流量D.准备⾦【答案】B【解析】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的货币政策,⼒主单⼀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等因素的政策。
5.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函数,⼀次预期的货币供给的减少将()。
A .会降低价格⽔平,⽽不会减少GDPB .会减少GDP ,⽽不会降低价格⽔平C .会降低价格⽔平和产量D .不会降低价格⽔平和产量【答案】A【解析】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函数:()y y P P γ*=+-,参数0γ>,P 为预期价格,可知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平,⽽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冯剑亮尹伯成编习题一简释下列概念:稀缺答: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自由物品答: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答: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答: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自给经济答: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市场经济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混合经济答: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
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答: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答: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
第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8.1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度量(1)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
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
(2)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①消费价格指数(CPI ),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计算公式是:100%=⨯本期价格指数一定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基期价格指数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的指数。
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③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这种指数用于修正GDP 数值,从中去掉通货膨胀因素。
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物价上涨速度划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3)按预期划分:已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按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作用划分:开放性通货膨胀和抑制性通货膨胀。
3.两种通货膨胀(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
②产生的根源实际因素:指导致IS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资本边际效率上升从而投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增加,进口需求下降,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等。
如图8-1(a)所示。
图8-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货币因素:指能引起LM曲线右移的因素,如货币供给增加或货币供给不变条件下货币需求减少。
如图8-1(b)所示。
③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针对充分就业时的情形提出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尹伯成《宏观经济学简明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供给冲击答: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20世纪70年代,总供给曲线被两次重大的石油价格冲击所移动。
这两次石油价格冲击提高了生产成本,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意供给产品的价格。
换句话说,石油价格冲击移动了总供给曲线。
3.周期性失业答:周期性失业是短期的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也即失业率与其自然律的背离。
在经济周期的一定阶段,无论怎样训练和调配劳动力,经济都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