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7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中组发〔〕号)和《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京发〔〕号),加强首都人才的战略性开发和储备,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一批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支持各区县、各部门和各类用人单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工作体系,促进首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条本办法资助项目分为青年骨干个人项目、青年拔尖个人项目、青年拔尖团队项目和人才工作集体项目等四类。
资助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次资助青年骨干个人名左右,青年拔尖个人名左右,青年拔尖团队个左右,人才工作集体项目个左右。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四条青年骨干和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人须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且全职在京工作,申报当年月日前不超过周岁。
其中:青年骨干个人项目申报条件:(一)申报人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工作经历。
技能人才不受学历限制,但须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二)申报人须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较大发展潜力。
(三)申报人未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项目资助,且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四)对基层一线企事业单位、远郊区县的申报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对申报内容涉及城乡合作、央地合作和京津冀合作的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青年拔尖个人项目申报条件:(一)申报人须取得博士学位,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突出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艺术创作和创业实践人才可适当放宽学位限制。
(二)中央在京单位申报人员所申报项目应与北京市重点发展行业或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密切相关,或其专业成果可在京津冀地区转化应用。
第五条青年拔尖团队项目申报条件:(一)团队研究选题着眼于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团队具有较好的基础,成员稳定、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不少于人,平均年龄不超过周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3.07•【字号】京科发〔2017〕64号•【施行日期】2017.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科发〔2017〕64号各有关单位:为了规范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管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和《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京发〔2016〕15号),加强本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第1次市科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年3月7日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和《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京发〔2016〕15号),加强本市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并培养学术道德高尚、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水平领先和国际视野开阔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富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全力推进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科委按照合理布局、个性培养、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紧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科技领军工程)。
第三条科技领军工程选拔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旨在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提供支持。
第二章资格条件第四条申报科技领军工程的科技人员(以下简称申报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应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并得到广泛认可;具有较强的科研带动能力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率领的创新团队结构合理、成绩显著;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工作在科研一线,具有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带领团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内外同行公认。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收流程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收流程大致如下:
1. 招收需求确定:确定招收博士后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和人数等招收需求。
2. 招收通知发布:将招收信息发布到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等渠道,包括项目研究内容、薪资待遇、学术要求和申请材料等。
3. 申请材料提交:申请者通常需要提交个人简历、学位证明、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申请材料。
4. 材料筛选: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筛选,一般会根据学术背景、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等进行评估。
5. 面试选拔:通过初步筛选后,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进行面试或笔试,以进一步了解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
6. 综合评审:根据申请者的学术背景、面试表现、推荐信等综合评估结果,确定录取名单。
7. 入选通知:将录取结果通知给入选的申请者,并与其商议入职时间、工作条件和待遇等相关事宜。
8. 入职手续办理:入选申请者需要办理相关的合同签订、体检、住房安排等入职手续。
9. 开展研究工作:入选的博士后根据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开展科研工作,并定期进行研究报告和评估。
10. 评估与终止:基地会定期对博士后的工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会影响继续聘用或解雇的决策。
博士后期满或完成研究目标后,也会结束合同关系。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0.10•【字号】海行规发[2010]24号•【施行日期】2010.1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海行规发〔2010〕24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已经2010年9月20日第157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一O年十月十日海淀区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试行)为更好地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国家高端人才核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发展高地,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若干意见》(京海发〔2009〕24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以服务核心区建设为宗旨,以建设国家高端人才核心区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主导,以服务为保障,坚持高端引领、项目带动、统筹实施、以用为本的原则,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核心区聚集。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核心区范围内的“十百千工程”企业、重点企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人员在核心区创办的企业和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相关企业(以下简称核心区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高层次人才是指在各自学科、技术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或具有先进的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符合核心区产业创新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其重点对象是:(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专家;(三)近五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四)国内外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和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高成长性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五)在国内外知名企业中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惯例,具有突出经营管理业绩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六)获得国家级技术能手称号的高技能人才;(七)核心区紧缺的其他高层次人才。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制度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制度是为了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竞争力,推动现代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而制定的。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指导和培训。
2. 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当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3. 实施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制定科研项目管理规定,规范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行为和管理流程,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当配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
5. 加强产学研合作。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当与企业、院所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产业前沿信息和实践机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明确新设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重要性和意义。
作为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评台,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对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启动经费申报单位意见对于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意见对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的评价1. 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背景和必要性新设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背景和必要性是文章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目前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可以从政策、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新设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重要性。
2. 单位意见对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的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申报单位的意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以突出单位在建设背景和必要性方面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包括申报单位对于本地区科技创新需求的认识,以及对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的评价。
二、意见对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的评价1. 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具体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详细的阐述。
这包括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投资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同时也可以从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2. 单位意见对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的评价这一部分需要突出申报单位对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包括申报单位对建设目标的认可程度、对建设内容的针对性意见、对建设投资的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三、意见对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的评价1. 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对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的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进行详细的阐述。
包括启动经费的申请金额、经费的使用计划、经费的使用重点等方面的内容。
2. 单位意见对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的评价这一部分需要突出申报单位对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包括申报单位对启动经费申请金额的合理性评价、对经费使用计划的实施性评价、对经费使用重点的关注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指南
一、申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较强的经济实力。
2.研究方向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科技创新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
3.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流动站,有稳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
二、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
1.申报单位根据通知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向所在地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2.省级管理部门对申报单位进行初步审查,并将合格单位推荐至国家级管理部门。
3.国家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对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4.评审结果公示无异议后,认定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三、申报材料要求与注意事项
1.申报材料需包括:单位基本情况表、科研平台情况表、博士后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成果及转化情况、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情况等。
2.申报单位需如实填写材料,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申报材料需按照要求格式整理,并按时提交。
四、评审与认定程序
1.国家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重点评估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
2.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认定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五、管理与支持政策
1.申报单位应加强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2.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
六、展望与建议
1.希望各级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申报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2.期待申报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我单位于202*年*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为加强和规范中心博士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通过基地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服务中心发展战略。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属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地在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指导下开展工作,遵守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合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心基地全职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及其在基地从事的科研工作。
进入基地工作的博士后除遵守本办法规定外,还须遵守基地合作流动站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基地的管理机构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博士后管委会”)。
博士后管委会设主任一名,由中心行政负责人担任;设副主任一名,由中心科教工作分管领导担任;设委员若干名,由中心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是:(一)决定博士后招收规模、研究方向,审定招收人员名单,审定博士后研究课题;(二)审定基地管理制度,决定博士后研究经费和年度经费预算;(三)审定博士后考核成绩和奖惩决定;(四)对符合出站条件的博士后作出出站决定,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博士后作出退站决定;(五)审核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发表研究成果、参加学术活动等申请;(六)审议基地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条博士后的学术指导和学术评议工作由中心学术委员会承担,主要职能为:(一)评估博士后拟开展的研究项目;(二)审核博士后在基地工作期间研究成果。
第六条博士后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基地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办公室由科研事务部和综合部负责人事管理的工作人员组成。
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可以和中心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主要职能为:(一)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文秘工作;(二)召集博士后管委会会议,监督博士后管委会决议的执行;(三)协助办理与合作流动站签订有关协议,以及博士后进、出站手续;(四)组织博士后在基地工作期间工作绩效考核和出站答辩;(五)协调中心相关部门解决博士后在基地工作期间的办公、生活保障问题。
附件: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本市博士后事业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京办发〔2007〕13号)和《关于发挥首都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4〕32号),本市设立博士后工作经费。
为做好经费资助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后工作经费的资助对象为在本市市属单位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本市申报获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市属流动站、工作站”),依据《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京人社专家发〔2010〕238号)设立的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英才。
第三条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旨在鼓励设站单位扩大博士后(青年英才)招收规模,支持博士后(青年英才)开展科研活动,促进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第四条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目的,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五条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资助类别、用途和标准第六条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分为招收资助、科研活动资助、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资助。
第七条招收资助用于资助市属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招收博士后(青年英才)的生活费用和日常公用经费。
其中,生活费用占80%,主要用于工资、奖金、生活补贴等;日常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资助标准为每人一次性3万元,资助时间为2年。
第八条科研活动资助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青年英才)开展科研活动,共设3类资助:创新研发类(A类):受资助人开展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项目(课题)研发工作。
附件3:人才培养与兼职政策试点方案根据《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2011—2015年)》(京发[2011]8号)提出的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科研机构聘任其他企业或科研机构具备条件和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由高层次人才创办的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办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在重点领域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兼职政策:面向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协调推动教师、研究人员到人才特区创办企业或到相关企业兼职,允许其在项目转化周期内,个人身份和职称保持不变,享受股权激励政策;支持人才特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现就落实两项政策提出以下试点实施方案:一、试点时间2011年8月至12月二、试点单位主责单位: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中关村管委会试点单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联想、百度、中星微、爱国者等科技型企业,相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三、试点内容1.市教委协调推动央属、市属高校,聘任中关村企业高端人才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或客座教授;支持高校教师到人才特区创办企业或在企业技术入股。
2.市科委协调推动市属科研单位、相关新型科研机构,聘任中关村企业高端人才兼职开展科研工作;支持科研人员到人才特区创办企业或在企业技术入股。
3.市人力社保局组织中关村重点科技型企业申报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申请设立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四、试点安排(一)明确试点范围中关村管委会提出拟到高校、科研机构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名单,经市教委、市科委同意,协调有关高校、科研机构颁发聘书,支持人才开展工作。
中关村管委会提出拟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重点科技型企业名单,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部署,填报《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经市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鼓励具备条件的园区申请设立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由博士后流动站代招博士后,或以兼职、全职方式聘用青年英才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从事研发工作。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工龄、社保、存档、配偶调京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3.01.14•【字号】京人社专家发〔2013〕12号•【施行日期】2013.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工龄、社保、存档、配偶调京有关事项的通知京人社专家发〔2013〕12号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市属博士后设站单位,各有关单位: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在北京市和江西省开展博士后工作分级管理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351号)要求,现就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工龄、社保、存档、配偶调京有关事项的通知如下:一、适用范围本通知适用于北京市所属单位及北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
二、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的工龄、社保博士后人员在事业性质的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设站单位应按照单位正式在编人员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考评、工资调整等手续。
参加保险缴费的,按参保情况享受相关待遇,对于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单位的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统招统分博士毕业直接进站的,从进站之日起计算参加工作时间。
博士后人员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设站单位应按照单位正式职工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并缴存住房公积金。
三、博士后人员配偶调京和进京博士后人员出站留在北京市所属单位及北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作的,配偶应在落户12个月以内按下列规定办理配偶(劳动年龄内)调京或进京手续,避免户档分离。
(一)配偶在京外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含在各类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存档人员)的,其人事档案关系调京参照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程序办理。
编号________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青年英才进站审批表申请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实践基地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填表须知一、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五周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作为青年英才在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
二、申请表填报内容须实事求是,准确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如没有内容可填,请填“没有”二字,表中如有需要详尽说明的内容可适当加行,并确保第七项至第十一项在同一页,以方便存档。
三、第一项“证件名称”,可选填: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四、申请人须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学位证书等复印件,专业技术职称证明、主要科研成果证明材料等。
五、申请表由申请人和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共同填写,并经所在园区及园区所在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址:东城区台基厂三条三号,邮编:100005,电话:(010)65127068,传真:(010)65256072)。
六、申请单位须填写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二、申请进站情况三、申请人配偶、子女的基本情况四、申请人学习经历(从本科起填写)五、申请人工作经历十、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意见。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指南摘要: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述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条件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流程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与服务五、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支持与鼓励政策正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指在产业园区、企业或研发类事业单位等机构内,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
该平台旨在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概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旨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实验条件和专业的导师指导,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此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还提供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如创业培训、技术咨询、项目孵化等,帮助博士后研究人员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条件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状况良好的产业园区、企业或研发类事业单位;2.具有一定规模,建有专门的科研或技术开发机构;3.拥有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一定数量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应水平、可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本单位全职科研人员;4.有明确的博士后招收计划和具有创新性的博士后科研项目,与拟合作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流程1.申报单位向当地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书面申请;2.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进行评审;3.评审通过后,申报单位与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申报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与服务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2.申报单位负责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科研环境、实验条件、导师指导等支持;3.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建立完善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31•【字号】京政发〔2017〕38号•【施行日期】2017.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17〕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31日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人才的战略资源作用,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使用人才(一)加大海外人才引进使用力度1.强化特聘岗位引才作用。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可按需设置特聘岗位,聘请具有全球视野、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熟悉国际间商务、法律、金融、技术转移等规则的海外人才。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特聘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限制,不对应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职务,不占单位编制,可采用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多种薪酬分配方式。
聘用后发挥作用突出的,可优先入选“海聚工程”,获聘“北京市特聘专家”,并获得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
(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外专局)2.支持创新主体引进使用海外人才。
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均可申请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项目(以下简称引智项目),对于入选的常规引智项目给予1年、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于入选的重点引智项目给予连续3年、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支持科技和文化类创新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类社团组织和科研服务机构等主体引进使用高层次海外人才,聘用“千人计划”外国专家的最高可给予其工资薪金80%的资助,聘用“海聚工程”外国专家的最高可给予其工资薪金50%的资助,聘用“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中国籍专家的可为其办理人才引进。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7•【字号】京政办发[2012]57号•【施行日期】2012.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5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17日北京学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并培养一批居于世界科技前沿、富有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者、创造者、建设者、管理者和发展者,实现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学者计划是本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造就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名家大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条本市按照科学布局、重点突出、个性培养、合力推进的原则实施北京学者计划。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在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北京学者计划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北京学者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
第五条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北京学者计划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专家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
专家委员会下设8个分会,分别为基础科学分会,生命科学和医药卫生分会,信息与电子分会,机械、材料、能源与环境分会,土木、建筑与交通分会,农业分会,工程管理分会,哲学社会科学分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京政发[2000]19号2000年4月30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加大本市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力度,为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第72次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为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留学人员是指我国公派或自费留学人员中具有学士(含学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主要方式:(一)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形式创办独资或者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二)创办、租赁各类经济实体和研究开发机构;(三)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或者承担科研项目;(四)到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任职或者兼职;(五)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六)在本市驻海外的企业、机构工作;(七)其他方式。
第四条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不受其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凭用人单位证明或者工商执照可向市人事局申请领取《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寄住证》。
留学人员可长期居留,也可短期工作,来去自由。
第五条留学人员(含配偶和子女)已加入外国籍的,可凭《北京市(留学人员)工作寄住证》向公安机关申办两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和一年多次出入境签证;短期来京不能按期离境的,可申请签证延期。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1.04.14•【字号】京人社专家发[2011]87号•【施行日期】201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人社专家发〔2011〕87号)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属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人事(干部)处,市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为贯彻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完善我市博士后培养机制,造就一批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博士后英才群体,促进本市博士后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京办发〔2007〕13号)和《关于发挥首都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4〕32号),现将《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附件: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本市博士后事业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京办发〔2007〕13号)和《关于发挥首都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意见》(京政办发〔2004〕32号),本市设立博士后工作经费。
为做好经费资助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后工作经费的资助对象为在本市市属单位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本市申报获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市属流动站、工作站”),依据《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试行办法》(京人社专家发〔2010〕238号)设立的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英才。
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
建设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保证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是指经批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区域(以下统称“园区”)设立的,委托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代招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吸引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是指经批准,在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内单位设立的,具体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或聘用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英才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建立首都地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整合首都人才、智力、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研发支撑平台;旨在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平台;旨在培养造就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构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和有效发挥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四条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服务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人才培养使用为目的,遵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依托项目、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力社保局”)是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市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区县成立本区县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由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区县人力社保局”)、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管委会及区县财政、科技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
协调小组办公室原则上设在区县人力社保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在园区管委会。
第七条区县人力社保局负责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县特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本区县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立申报事宜。
第八条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负责本园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负责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园区内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协
调、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开展增设创新实践基地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
第十一条园区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原则上应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
(二)能组织园区内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提出研究项目;
(三)能为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提供科技、人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第十二条建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和运行状况良好;
(二)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较高水平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数量不少于10人(含兼职),研发机构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过往有较高水平研究成果;
(三)能结合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提出具有理论创新和
技术创新潜力的项目,且已初步具有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招收意向;
(四)已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就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达成合作意向;
(五)能为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生活条件及其它后勤保障。
建有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单位,或申报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为国家或北京市重大项目的,可优先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第十三条创新实践基地的设立,由拟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会同园区内三家以上拟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提出申请,园区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
经综合评议,由市人力社保局审核批准。
第十四条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立单位以项目为依托提出申请,经设有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及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
经综合评议,由市人力社保局审核批准。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未提出新的项目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资格自动取消,拟再次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工作时,需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代招博士后和青年英才。
代招博士后是指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由流动站代招,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从事博士后项目研发工作的博士后研
究人员。
青年英才是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以项目为依托,经聘用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兼职或全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六条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委托流动站代招博士后,需由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向市人力社保局备案;招收青年英才,需经园区及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初审后报市人力社保局批准。
第十七条代招博士后的在站工作时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青年英才的在站工作时间根据项目的需要决定,一般不超过两年。
第十八条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主动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就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和协调。
第十九条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应签订协议,就完成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条代招博士后原则上纳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待遇。
青年英才兼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的,需征得所在单位同意,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与其签订兼职
工作协议。
青年英才全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的,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应基于所从事项目,与其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并纳入设站单位劳动人事管理范围。
第二十一条非京籍青年英才全职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工作,由设站单位为其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享受持证人员相关待遇;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结束后,如正式留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工作,符合北京市人才引进条件的,可由设站单位为其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第二十二条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在已建立合作关系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聘请一名导师,并在本单位指定至少一名导师,共同负责创新实践基地研究人员的培养工作。
第二十三条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设站单位负责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研究经费。
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纳入本市专家与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资助范围。
各区县及园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区县或园区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第二十四条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应报送《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项目总结报告》,说明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其理论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等,由市人力社保局备案,作为评选优秀博士后(青
年英才)和优秀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市人力社保局定期对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业绩突出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进行表彰;对评估不合格的,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
被撤销创新实践基地的园区,自撤销之日起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被撤销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的单位,自撤销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