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驱动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电驱动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电驱动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电驱动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电驱动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鉴于油田系统已经步入三次采油阶段,制注氮气设备的研发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油田内此种设备大部分为柴油机驱动,前期消耗非常大,节能减排、人性化施工已经成为用户的最新需求。电驱动1200Nm3/h制注氮设备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性能优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该机控制系统可分为空压机气控系统、膜制氮单元控制系统、增压单元控制系统、加药单元控制系统、箱式变电站控制系统、集中控制系统六部分。

【关键词】电驱动;1200Nm3/h制注氮设备;控制系统

1 前言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储量在逐年下降,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困难。然而仍然有近2/3的原油因为一二次未能采出而被封锁在地下,现在人们正为此而全力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向油层注氮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是其中一项新技术。利用氮气自身特性进行油层压力保持、混相与非混相驱及重力泄油等技术,可大大提高采收率,对我国石油工业稳产、高产具有很大意义。

氮气隔热助排增产工艺技术现已成为稠油热采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氮气是惰性气体,稳定性强,热传导性差,在空气中含量高。油井注氮气就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单井产能。注入井内置换出油、套管之间的环行空间内油水,封住油、套环行空间。高压氮气注入地层后体积膨胀,补充地层能量,达到驱油助排的目的。同时,氮气注入油、套管环行空间,可防止油、套管因受热膨胀变形,提高油井寿命。

目前,我国主要生产的常规制注氮设备大多为柴油机驱动,存在能耗高、噪音大、维护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此次研发设计的制注氮设备采用井场网电驱动、配置集中控制系统,在降低能耗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操作舒适性,减少了热采注氮的作业成本。

制氮设备控制系统作为整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性能标准决定了整机性能。设计合理、运行稳定的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维护成本高、现场施工难度大、噪音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制氮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思路

1200Nm3/h制氮设备控制系统可分为空压机气控系统、膜制氮单元控制系统两部分。制氮设备配置有500kw变频电机、1350型寿力空气压缩机、寿力冷干机、捷能膜组、各级过滤器及其他附属器件。各系统元器件均选用国内外知名厂家产品,保证整套系统设计高标准。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王学彬 专业班级:信安1002班 学号:0909103108 课程: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张士庚 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 2.掌握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常用结构体和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及过程; 4.掌握Linux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加载方法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 5.设计Windows XP或者Linux操作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 6.掌握虚拟字符设备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方法;

7.编写测试应用程序,测试对该设备的读写等操作。 三、需求分析 3.1驱动程序介绍 驱动程序负责将应用程序如读、写等操作正确无误的传递给相关的硬件,并使硬件能够做出正确反应的代码。驱动程序像一个黑盒子,它隐藏了硬件的工作细节,应用程序只需要通过一组标准化的接口实现对硬件的操作。 3.2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分类 Linux设备驱动程序在Linux的内核源代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源代码的长度日益增加,主要是驱动程序的增加。虽然Linux内核的不断升级,但驱动程序的结构还是相对稳定。 Linux系统的设备分为字符设备(char device),块设备(block device)和网络设备(network device)三种。字符设备是指在存取时没有缓存的设备,而块设备的读写都有缓存来支持,并且块设备必须能够随机存取(random access)。典型的字符设备包括鼠标,键盘,串行口等。块设备主要包括硬盘软盘设备,CD-ROM等。 网络设备在Linux里做专门的处理。Linux的网络系统主要是基于BSD unix的socket 机制。在系统和驱动程序之间定义有专门的数据结构(sk_buff)进行数据传递。系统有支持对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缓存,提供流量控制机制,提供对多协议的支持。 3.3驱动程序的结构 驱动程序的结构如图3.1所示,应用程序经过系统调用,进入核心层,内核要控制硬件需要通过驱动程序实现,驱动程序相当于内核与硬件之间的“系统调用”。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1、系统构成: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消防联动控制 (3)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4)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 (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6)大空间智能型灭火装置集中控制系统(消防水炮控制系统) (7)智能消防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灯系统 2.系统概况: (1)本工程为一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的保护等级按特级设置.设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2).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电话对讲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大空间智能型灭火装置集中控制系统(消防水炮控制系统);智能消防应急疏散照明指示灯系统。 3.消防控制室: (1)本工程的消防控制室设置在一层西侧,负责本工程全部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有直接通室外的出口. (2)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3)消防控制室的报警联动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广播设备、消防直通对讲电话设备、电源设备等组成。 (4)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感温、可燃气体等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压力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以及消防水炮的动作信号。 (5)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位,显示消防水泵等的电源及运行情况。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本工程采用消防控制室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四总线设计。 (2)探测器:柴油发电机房、厨房、车库等处设置感温探测器,直燃机房设防爆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其他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 (3)探测器安装: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至墙边、梁边或其他遮挡物

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及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 James P. Johnson, Caterpiller公司 本章的题目是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的运行仿效了有刷并励直流电动机或是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运行。通过将原直流电动机的定子、转子内外对调—变成采用包含电枢绕组的交流定子和产生磁场的转子使得该仿效得以可能。正如本章中要进一步讨论的,输入到BLDC定子绕组中的交流电流必须与转子位置同步更变,以便保持磁场定向,或优化定子电流与转子磁通的相互作用,类似于有刷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电刷对绕组的作用。该原理的实际运用只能在开关电子学新发展的今天方可出现。BLDC电机控制是今天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运动控制技术。可以预见,随着BLDC的优点愈益被大家所熟知且燃油成本持续增加,BLDC必然会进一步广泛运用。 2011-01-30 23.1 BLDC基本原理 在众文献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有许多定义。NEMA标准《运动/定位控制电动机和控制》中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定义是:“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具有永久磁铁转子并具有转轴位置监测来实施电子换向的旋转自同步电机。不论其驱动电子装置是否与电动机集成在一起还是彼此分离,只要满足这一定义均为所指。”

图23.1 无刷直流电机构形 2011-01-31 若干类型的电机和驱动被归类于无刷直流电机,它们包括: 1 永磁同步电机(PMSMs); 2 梯形反电势(back - EMF)表面安装磁铁无刷直流电机; 3 正弦形表面安装磁铁无刷直流电机; 4 内嵌式磁铁无刷直流电机; 5 电机与驱动装置组合式无刷直流电机; 6 轴向磁通无刷直流电机。 图23.1给出了几种较常见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构形图。永磁同步电机反电势是正弦形的,其绕组如同其他交流电机一样通常不是满距,或是接近满距的集中式绕组。许多无刷直流电

制氮车间设备操作规程-2

制氮车间设备操作规程-2

山西潞安集团左权五里堠煤业有限公司制氮车间设备操作规程 编制单位:机电部 编制时间:2020年4月27日

五里堠煤业有限公司制氮车间设备操作规程 一、概述 1、制氮设备各主要组成系统的介绍 制氮设备主要由压缩空气源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分子筛制氮系统、控制系统、连接管路及配套的设备底盘组成。并配套有增压系统。 气源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及空气缓冲罐组成,空压机采用低噪声螺杆空压机,为整套设备提供压缩空气。空气缓冲罐对压缩空气进行稳压并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液态水及大颗粒的油污。 净化系统主要由冷冻式干燥机和各级过滤器组成。 制氮主机中碳分子筛对压缩空气的品质要求很高,而压缩空气中气体温度高,又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粉尘、油雾,所以在压缩空气进入制氮主机前必须进行降温、除水、除油、除尘等处理。这一点千万不能忽视!因为压缩空气净化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并且严重影响制氮机的长期有效使用。一旦碳分子筛被油“中毒”或水“中毒”,制氮机将效率下降,指标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对压缩空气降温除水主要采用冷冻式干燥机。冷冻式干燥机是采用R-134a冷媒作为冷却剂,将压缩空气中气体降温,大量的气态水和油冷却至液态,然后自动排出。除去液态水的压缩空气经油水分离器、主管路过滤器、除尘过滤器、微油污过滤器进行去水、粉尘和油污。 过滤器的配置主要根据空压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品质而定。配置太少,压缩空气得不到充分的净化处理,无法达到制氮机对压缩空气的品质要求,这是不允许的;配置太多,固然对压缩空气处理效果好,但会造成管路中气体压力损耗较多,同时也会造成成本过高。此套制氮机恰到好处的配置4级过滤器和冷干机,能够很好的净化压缩空气。 2、制氮装置的型号及含义 通用制氮装置型号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摘要:本文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产生PWM信号,采用了自己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转速和控制方向的控制,并着重对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进行叙述。主要模块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接口模块、电源模块、键盘控制模块。 关键词:PWM信号,直流电机,电机驱动,单片机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设备发展日新月异.尤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制造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电气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不断吸收信息控制,材料,能量及管理等领域的现代成果,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许多新的思想和概念不断涌现,而且,不同科学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迅速改变着传统电气设备制造业的面貌,从而使得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这就使得电机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产品的需求要不断趋向多样化,这就要求生产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不同的时候进行不同的操作,完成不同的任务.为了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必须对系统进行设计.特别是大型的钢铁行业和材料生产行业,为达到很高的控制精度,速度的稳定性,调速范围等国产直流电机简介为了满足各行业按不同运行条件对电动机提出的要求,将直流电机制造成不同型号的系列.所谓系列就是指结构形状基本相似,而容量按一定比例递增的一系列电机.它们的电压,转速,机座型号和铁心长度都是一定的等级.现将我国目前生产的几个主要系列直流电机简要的介绍如下。Z2系列为普通用途的中,小型电机.它的容量从400W到200KW,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有200V和110V两种,额定转速有3000,1500,1000,750及600r/min五个等级.Z2系列普通用

炼油厂空分车间制氮机组自控系统操作指南(1)

炼油厂空分车间制氮机组自控系统操作指南 1.概述: 1.1系统简介: 制氮机组主要操作控制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即:SIMATIC S7-30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及SIMATIC OP37操作面板(HMI)。 其中PLC负责完成设备逻辑控制,即:模拟量输入/输出、纯化器自动/手动控制、加热器自动控制、膨胀机自动/手动控制、调节阀PID自动调节/手动控制、预冷机自动控制等。 HMI负责完成程序设定和PLC运行干预,即:各联锁值设定、纯化器运行方式设定和干预、膨胀机启动设定、调节阀参数设定及手操值设定、电磁阀手动操作等。 1.2编程依据: 本软件编程依据为由苏州制氧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KND-1000/50Y型高纯氮设备()SIEMENS组态参考资料》以及苏州制氧机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服务职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编制而成。 2.自控系统操作指南: 2.1报警画面一(ALARM_1): 按OP37上K1键即可进入该画面。

该画面主要完成对TIS-201、TIS-302、TIAS-301、PIAS-303、PIAS-401、PIAS-402、SIAS-501、SIAS-502等联锁值(LOCK)及报警值(ALARM)的设定和实际值(VALUE)的显示。 通过按动面板右侧的←、↑、→、↓键把画面上的光标移动至要修改的数值上,然后利用面板右侧的数字键键入所要修正的值,最后按ENTER键以使输入值有效即可。如果输入值超限,屏幕上将出现提示信息,这时可以按ESC键取消提示信息,然后重新按上述方式输入正确的数值。 当实际值到达(或超过)联锁值或报警值时,则相应值后的指示灯将会点亮,其中联锁值用绿灯表示、报警值用红灯表示,此时如果自控系统的调节不能使设备运行回复到正常值内,则需操作员(在操作室或机旁)手动操作设备以使运行恢复正常。 按F20键可以使画面在黑屏模式(节电模式)和显屏模式间切换。 2.2报警画面二(ALARM_2): 按OP37上K2键即可进入该画面。 该画面主要完成对TIA-501、TIA-502、LIAC-501、LIA-503、PIA-506、FIAS-503、PIA-506、FIAS-601、AIAS-601、TIS-02等联锁值(LOCK)及报警值(ALARM)的设定和实际值(VALUE)的显示。 联锁值(LOCK)及报警值(ALARM)的设定方式与2.1中所述联锁值和报警值的设定方法一样,这里不再重复。 当实际值到达(或超过)联锁值或报警值时,则相应值后的指示灯将会点亮,其中联锁值用绿灯表示、报警值用红灯表示,此时如果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抢答器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9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03班 指导教师:肖渊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王帅 学号: 40902010317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PLC的发展 (1) 1.2 PLC的应用 (2) 第2章抢答器系统的总体设计 (3) 2.1 抢答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3) 2.2 抢答器系统组成 (3) 2.3抢答器的流程图 (4) 第3章硬件系统设计 (5) 3.1 硬件接线图 (5) 3.2 I/O端子分配表 (6) 3.3 七段显示管的设计 (6) 第4章软件系统的设计 (8) 4.1 程序指令 (8) 4.2 工作过程分析 (11) 第5章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一 (14)

第1章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化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融为一体,具有控制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易于扩展等优点而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PLC。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他以微处理为核心,用编写的程序不仅可以进行逻辑控制,还可以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并通过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经过4年调查,与1980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写为PC。后来由于PC这个名称常常被用来称呼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为了区别,现在也把可编程控制器称为PLC。 1.1 PLC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C650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引言·1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简单介绍··1 1.2 西门子S7-200 的简单介绍··4 1.3 C650卧式车床简述··5 第2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7 2.1 C650卧式车床的控制要求··7 2.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7 2.3 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特点··9 第3章C65O普通车床的PLC 设计过程·10 3.1 控制要求··10 3.2 方案说明··10 3.3 确定I/O信号数量,选择PLC的类型··10 3.4 C650普通车床PLC控制系统I/O地址分配表··11 3.5 控制电路设计··11 3.6 PLC控制程序设计··13 3.7 C650普通车床控制系统PLC控制程序语句表··15 3.8 系统调试··18 结论·19

设计总结·20谢辞·21 参考文献·22

第1章引言 本设计主要针对C650普通车床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及PLC硬件配置电路。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简单介绍 1.1.1 PLC的工作原理 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即顺序扫描,不断循环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进行的。当PLC运行时,CPU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写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序号作周期性的程序循环扫描,程序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的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再开始下一次扫描;如此周而复始。实际上,PLC扫描工作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还要完成其他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分为自 诊 断、通讯服务、输入处理、输出处理、程序执行五个阶段。 1.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 可编程序控制器硬件由中央处理器、电源、输出组件、输入组件、输入输出、编程器六部分构成: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 简称CPU):它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心脏部分。CPU 由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存储实际控制逻辑的程序存储器和存储数据、变量的数据储器构成。 电源(Power Supply):给中央处理器提供必需的工作电源。 输入组件(Inputs):输入组件的功能是将操作开关和现场信号送给中央处理器。现场信号可能是开关量、模拟量或针对某一特定目的使用的特殊变量。 输出组件(Outputs):输出组件接收CPU 的控制信号,并把它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等现场执行机构所能接收的信号后,传送控制命令给现场设备的执行器。 输入输出(简称I/O)是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手”和“脚”或者叫作系统的“眼睛”

PSA制氮机系统说明书20要点

CPT系列碳分子筛制氮机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供方公司:苏州开普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工厂地址: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湖桥工业区电话/传真: 0512-******** / 66538017 邮箱E-mail:captgas@https://www.doczj.com/doc/614767768.html, 公司网址: http//https://www.doczj.com/doc/614767768.html, 全国服务热线:400-0159-114 PSA制氮机操作说明

1、开/关机顺序 开机准备 ⑴所有的阀门应处于正确的开/关位置。 ⑵检查各配套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⑶电源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内。 正常开机 ⑴开启电控柜的电源开关。 ⑵供气:启动空压机或气源向制氮机供气并启动冷干机运行开关。 ⑶开启球阀V102排污,然后关闭,接着开启活性碳过滤器阀门V108、V109或V110、V111。 ⑷调节仪表气减压阀TV1,使仪表压力在0.4~0.6Mpa范围内,向仪表气支路供气。 ⑸开启制氮机电控柜的运行开关,PLC上电启动,电磁阀按预定程序动作,气动阀也对应动作,制氮机进入运行过程。 ⑹缓慢开启进气阀JV1,使吸附塔的压力表读数达到设定值。 ⑺制氮机工作2~3个循环周期后,调节截止阀JV3,输出氮气到氮气储罐。 ⑻调节减压阀TV3,使氮气储罐的氮气压力达到设定值。 ⑼开启调节取样减压阀TV2,并调节面板上取样流量计的针形阀将氮气取样流量设为1~1.5L/min,氮分仪进行自动检测状态。 ⑽开启截止阀JV4并缓慢开启球阀BV4或BV5,使流量计的读书达到本机设定值。 A.首先打开冷冻干燥机,起到预热的作用. B.

C. 打开空气压缩机 D.打开氮气机开关

E.打开"进气阀及出气阀门"将其放空,其氮气纯度到99.9%后, 再关闭排空阀(上述) 停机步骤 ⑴关闭球阀BV4或BV5,停止供氮气。 ⑵关闭进气阀JV1。 ⑶关闭电控柜的运行开关,PLC 停止工作。 ⑷关闭电控柜的电源开关,关闭减压阀TV2,氮气分析仪停止工作。 ⑸停止供气。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引言 USB 总线是1995 年微软、IBM 等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通信标准总线, 特点是速度快、价格低、独立供电、支持热插拔等,其版本从早期的1.0、1.1 已经发展到目前的2.0 版本,2.0 版本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达到480Mbit/s,能 满足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高速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由于其众多的优点,USB 总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计算机与外设的接口中,芯片厂家也提供了多种USB 接口芯片供设计者使用,为了开发出功能强大的USB 设备,设计者往往 需要自己开发USB 设备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开发一直是Windows 开发中较难 的一个方面,但是通过使用专门的驱动程序开发包能减小开发的难度,提高工 作效率,本文使用Compuware Numega 公司的DriverStudio3.2 开发包,开发了基于NXP 公司USB2.0 控制芯片ISP1581 的USB 设备驱动程序。 USB 设备驱动程序的模型 USB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典型的WDM(Windows Driver Model)驱动程序,其程序模型如图1 所示。用户应用程序工作在Windows 操作系统的用户模式层,它不能直接访问USB 设备,当需要访问时,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函数生成I/O 请求信息包(IRP),IRP 被传输到工作于内核模式层的设备驱动程序,并通过驱动程序完成与UBS 外设通 信。设备驱动程序包括两层:函数驱动程序层和总线驱动程序层,函数驱动程 序一方面通过IRP 及API 函数与应用程序通信,另一方面调用相应的总线驱动 程序,总线驱动程序完成和外设硬件通信。USB 总线驱动程序已经由操作系统 提供,驱动程序开发的重点是函数驱动程序。 USB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温度控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过程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温度控制系统的对象存在滞后,它对阶跃信号的响应会推迟一些时间,对自动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温度准确的测量和有效的控制是此类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指标。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物体的许多性质和特性都与温度有关,很多重要的过程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可靠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概念,介绍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建模与控制,以电热水壶为被控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了PID算法进行系统的设计,达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目的。 关键词:温度控制;建模;自动控制;过程控制;PID

Abstrac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extremely extensive applic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s a typical process control system.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s the larger inertia. It is the response signal to step off some of time.And it produces the adverse effect to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he contro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industrial control index.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lso it 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objects, many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many important process only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range can efficiently work. Therefore,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control, reliab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process control system and introduces a kind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e electric kettle is the controlled object, PID algorithm is used for system design,through experience method to get the model of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we can get the controlied response well. Key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Mathematical modeling; Automatic control; Process control; PID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范本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7 月 9 日至 7 月 20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 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2.要求 (1)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掌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绘制系统工作框图,给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4)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5)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撰写一篇70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体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系统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电路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方案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硬件电路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系统分析与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单片机AT89C52............................................................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键盘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软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程序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仿真图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调试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3140A05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题目:基于Windows的线程控制与同步 起迄日期: 2015年12月28日~2016年1月8日指导教师: 日期: 2015年12月25日

一、设计目的 进程同步是处理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设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Windows中线程控制与同步机制的相关API函数的功能,能够利用这些函数进行编程。 二、任务概述 (1)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2)实现读/写者问题。 (3)实现哲学家就餐问题。 三、总体设计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个多线程同步问题的经典案例。该问题描述了两个共享固定大小缓冲区的线程——即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实际运行时会发生的问题。生产者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一定量的数据放到缓冲区中,然后重复此过程。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缓冲区消耗这些数据。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保证生产者不会在缓冲区满时加入数据,消费者也不会在缓冲区中空时消耗数据。 (2)读/写者问题。创建一个控制台程序,此程序包含n个线程。用这n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后面有介绍)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或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3)实现哲学家就餐问题。用来演示在并行计算中多线程同步(Synchronization)时产生的问题。在1971年,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提出了一个同步问题,即假设有五台计算机都试图访问五份共享的磁带驱动器。稍后,这个问题被托尼·霍尔重新表述为哲学家就餐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用来解释死锁和资源耗尽。有服务生解法,资源分级解法,Chandy/Misra解法。 四、详细设计函数 (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include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说明

电梯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说明

第 1 页共 3 页 编号: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0900840218 指导教师:李莉 职称:讲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 2013年5月20日

第 3 页共 39 页 摘要 本设计主要利用AT89S52单片机,实现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单片机与电机驱动电路的结合完成了电梯基本的升降、楼层停靠、方向选择、时间控制等基本功能,研究并实现了在上位机的模式下通过LABVIEW的远程监测的方法,完成了系统样机的设计与制作。 本设计参照了通用电梯的设计标准,有良好的操作界面和通用的外部接口,具有人性化设计,实现较好的外设兼容性。同时在系统样机中完成的其它设计研究还包括,利用LED和蜂鸣器组成的简单电路实现电梯意外声光报警、利用数码管实现电梯楼层显示,利用4x4矩阵键盘实现电梯楼层按键选择,利用LED实现目的楼层的指示,利用MAX232串口电路实现串口通信,来监测电梯实时状态。样机使用的主要器件包括低功耗、高性能的AT89S52单片机,低功耗、低成本、低电压的MAX232,双全桥电机专用驱动芯片L298,共阴极八段数码管,4x4矩阵键盘等,通过比较合理的设计使样机系统基本达到了任务要求,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硬件设计简单可靠。软件部分使用keil软件进行C语言程序编写,用proteus 7软件进行仿真调试。本设计中综合使用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及编程、硬件逻辑描述、LABVIEW及其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多方面的知识,软硬件结合,很好地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电梯控制系统; C语言

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_NMosfet

1 引言 长期以来,直流电机以其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等特点成为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最佳选择。特别随着计算机在控制领域,高开关频率、全控型第二代电力半导体器件(GTR、GTO、MOSFET、IGBT等)的发展,以及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技术的应用,直流电机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小型直流电机的使用需求,各半导体厂商推出了直流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构成基于微处理器控制的直流电机伺服系统。但是,专用集成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机驱动器的输出功率有限,不适合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需求。因此采用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构建H桥,实现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该驱动电路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直流电机需求,并具有快速、精确、高效、低功耗等特点,可直接与微处理器接口,可应用PWM技术实现直流电机调速控制。 2 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总体结构 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电路分为光电隔离电路、电机驱动逻辑电路、驱动信号放大电路、电荷泵电路、H桥功率驱动电路等四部分,其电路框图如图一 由图可以看出,电机驱动控制电路的外围接口简单。其主要控制信号有电机运转方向信号Dir电机调速信号PWM及电机制动信号Brake,Vcc为驱动逻辑电路部分提供电源,Vm为电机电源电压,M+、M-为直流电机接口。 在大功率驱动系统中,将驱动回路与控制回路电气隔离,减少驱动控制电路对外部控制电路的干扰。隔离后的控制信号经电机驱动逻辑电路产生电机逻辑控制信号,分别控制H桥的上下臂。由于H桥由大功率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构成,不能由电机逻辑控制信号直接驱动,必须经驱动信号放大电路和电荷泵电路对控制信号进行放大,然后驱动H桥功率驱动电路来驱动直流电机。 3 H桥功率驱动原理 直流电机驱动使用最广泛的就是H型全桥式电路,这种驱动电路方便地实现直流电机的四象限运行,分别对应正转、正转制动、反转、反转制动。H桥功率驱动原理图如图2所示。

自动洗车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word 完美格式 题目:自动洗车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目录 日期:

1系统概述 . (3) 1.1应用背景及意义 (3) 1.2系统描述及设计要求 (3) 2方案论证 . (4) 3硬件设计 . (6) 3.1系统原理方框图 (6) 3.2系统主电路原理图 (6) 3.3 I/O 分配 (7) 3.4 PLC 选择 (8) 3.5 PLC 控制原理图 (9) 3.6 PLC 控制接线图 (10) 3.7元器件选型 (12) 4软件设计 . (13) 4.1主流程图 (13) 4.2梯形图 (13) 5系统调试 . (18) 设计心得. (20) 参考文献. (20)

1系统概述 1.1 应用背景及意义 汽车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汽车的保养。其中汽车清洗 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各行业的自动化控制, 但是在汽车清洗行业,大部分仍是人工完成。传统洗车业利用人力,对汽车涂抹 泡沫,然后利用水泵对汽车进行冲洗,再在自然光及风等条件下,使清洗后的汽 车进行自然风干。虽然实现汽车清洗,但过分依赖人力,操作时间长,浪费大量 水资源,经济性差,不利于洗车业的发展。目前比较大型的汽车美容公司,虽然 实现了汽车的清洗、打蜡、喷漆等的自动化,但成本高,其自动控制系统不适合 小型的、专门的汽车清洗行业。因此,对于中小型城市,汽车清洗业有着巨大的 发展潜力。如何实现高效、高质量并且适用于小型汽车的自动清洗,就成了汽车 清洗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次设计采用 PLC控制,通过线路的通断来实现汽车 自动清洗。它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高效、准确的完成洗车任务,为客户提 供便利,而且极大的节约水资源,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需要。这套汽车自 动清洗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不同场合的需求,尤其是中小型公司。 1.2 系统描述及设计要求 自动洗车机由门式框架组成,门式框架有一台三相异步电机拖动,4KW 380V 50HZ,在车头和车尾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行程开关,门式框架上安装有 3 个刷子(上、左、右各 1 个),分别有 1 台单相电机拖动, 1.5KW 220V 50HZ,同时门式框架上安装有 3 组喷水喷头(上、左、右各 1 个),由一台水泵电机拖动 1KW220V 50HZ,喷头由电磁阀控制 DC24V 5W。洗车机外部框架结构示意图如图 1.2.1 所示。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第1章绪论............................................................................................... - 1 - 第2章设计方案........................................................................................ - 2 - 2.1 方案举例......................................................................................... - 2 - 2.2 方案比较......................................................................................... - 3 - 2.3 方案确定......................................................................................... - 3 - 第3章硬件设计........................................................................................ - 4 - 3.1 控制系统......................................................................................... - 4 - 3.1.1 AT89C51单片机 ..................................................................... - 4 - 3.1.2 AT89C51的信号引脚............................................................... - 6 - 3.1.3 单片机最小系统 ....................................................................... - 7 - 3.2 感应系统......................................................................................... - 8 - 3.3 指示系统......................................................................................... - 9 - 3.4 液位控制系统................................................................................. - 10 - 3.5 电机与报警系统.............................................................................. - 11 - 第4章软件设计...................................................................................... - 14 - 4.1 延时子程序.................................................................................... - 14 - 4.2 感应系统程序................................................................................. - 14 - 4.3 指示系统程序................................................................................. - 15 - 4.4 电机和警报系统程序 ....................................................................... - 16 - 4.5 液位预选系统程序 .......................................................................... - 16 - 4.6 系统主流程图................................................................................. - 19 - 第5章系统测试...................................................................................... - 21 - 5.1 仿真测试过程................................................................................. - 22 - 5.2 仿真结果....................................................................................... - 24 -总结...................................................................................................... - 25 - 致谢...................................................................................................... - 26 - 参考文献................................................................................................... - 25 -附录1 系统仿真电路 ................................................................................ - 28 - 附录2 源程序.......................................................................................... - 29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