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9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职场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准确、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力都能为个人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的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丰富文学知识储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3、素质目标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情趣,培养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实用写作等多个模块。
1、古代文学部分选取了从先秦到明清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论语》《庄子》《史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现代文学部分包括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思想的解放。
3、外国文学部分介绍了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如《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4、实用写作部分教授学生常见的应用文体写作,如求职信、演讲稿、调查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写作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2. 文学作品的鉴赏技巧3. 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2.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感受。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新课导入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强调文学鉴赏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学作品阅读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手法。
三、阅读文学作品1. 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呐喊》等。
2. 让学生阅读作品,并提出以下问题:-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作品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作品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作品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四、讨论与交流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观点。
2. 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发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作品。
五、总结与归纳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学作品阅读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学作品阅读方法、鉴赏技巧和写作手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
二、新课导入1. 介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讽刺等。
2. 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边城》、《骆驼祥子》等。
三、分析作品写作手法1. 让学生阅读作品,并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大学语文课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富有创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文字表面,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如何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动机等进行系统介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小组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答疑、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引用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大学语文》课程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对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3. 写作技能培养: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组织、文章结构等方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课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提供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写作技能培养(10分钟)1. 提供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现场写作。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探讨写作技巧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讲解、阅读理解训练和写作技能培养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第一篇:大学语文说课稿《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与其他同类大学语文教材相比,本教材除文学作品选编外,另外增加了“口才训练”、“应用文写作”两个部分,这种模块的整合,既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
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
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知识目标: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
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
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所谓文体感,就是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
《大学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大学语文教师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编写了校本教材《新编大学语文读本》。
主要基于语文的审美性和工具性。
审美性除了完成自身人文关怀外,同时反哺课程工具性。
语文文字应用能力正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所要依托提升工作效益的素质之一。
口语交际与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才深受职场欢迎。
本教材的设计完全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
本教材在结构上,设计为口语交际、书面表达、经典欣赏三个篇章。
其中口语交际篇包括介绍、倾听交谈、复述、演讲、朗诵五项内容;书面表达篇分为应用文基础、校园文书、职场文书三个单元;经典欣赏篇分为现代文、古代文、诗歌、戏剧四个单元。
在内容选择上,应用部分着力选取加强学生写作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素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文选部分,注重注入时代气息,增加文学与文化最近、最新的内容,使大学语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现代生活,反映鲜活多变的当代风貌。
在体例的设计上,应用部分设置了能力目标、实训任务单、工具包、拓展练习、自我测试等环节,文选部分设置了阅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等环节,供学生选用。
二、说教法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要“先学后教”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及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文选课:采用捆绑教学法,重拓展文选课重点讲解几篇经典篇章,其他篇章由学生自学完成,讲解一篇文章时,结合相关联的篇章进行渗透,从而使所学篇章体会得更加深刻。
(二)口语交际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重实用如讲解倾听交谈内容时,设置求职面试的情境及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应用写作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重实战如讲解申请书、求职信文种时,我们分别列举了正确与错误的文章案例。
并进行了相应文种的写作练习。
同时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均以任务驱动为前提,以网络学习为辅助,利用网络教学,形式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大学语文课已经开展了网络学习的模块。
如主题讨论:可以开展学生座谈会,使学生更加讲真话、实话;考评测试等。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简介2.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3. 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与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大学语文》简介- 介绍《大学语文》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教材内容。
- 强调《大学语文》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
2.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阐述《大学语文》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
四、布置作业1. 阅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做好笔记。
2. 思考如何将《大学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大学语文》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与技巧- 介绍阅读《大学语文》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
- 讲解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如:结构分析、主题分析、人物分析等。
- 强调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案例分析- 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
-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大学》的主要思想,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有什么了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翻译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学》的主要思想。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大学》的主要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大学》中的名句。
2. 撰写一篇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作文。
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课文。
一、说教材《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大学》,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生,他们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大学语文》。
一、课程定位:(一)背景1.生活背景:——生活处处有语文首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配随机解说词。
得出结论:生活处处有语文。
2.专业背景:高等职业教育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举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是近些年来,受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实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人文类和非实用型科目被大量缩减,而最具优势的素质教育载体——《大学语文》课程很难得到重视,逐渐边缘化,陷入比较尴尬境地。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 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性质与作用: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工具论,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培养训练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二是人文论,认为人文性是本质属性。
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三是素质论,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等。
四是语感论,是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而教育部则对此进行了综合性的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首先遵循课程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同时,应该使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统一。
《大学语文》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社会与科学系的&&&,今天我所说的课程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最普遍的公共课,如何来教,如何教好,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今天在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门课进行阐述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
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年级:大学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 熟悉作品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1. 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手法。
2. 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语文》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作品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大学语文》相关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看法和期待。
二、讲授新课1. 作品介绍: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背景、主题等。
2. 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3.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4.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如修辞、结构、语言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疑问和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作品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阅读推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3.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1. 作品中复杂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艺术技巧。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引出《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 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框架,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
2. 阐述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3.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三、课堂讨论1.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作业布置1. 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做好笔记。
2. 准备一篇关于该作品的分析文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分享上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
二、讲授新课1. 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批评、文学流派等。
2.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举例说明。
3. 讨论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讨论1. 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指定文学作品,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文章。
大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大学语文课程,课程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探讨文学作品与个人成长、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选取的教材是《大学语文》第五单元中的《红楼梦》节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封建社会。
通过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节选内容,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探索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节选文本,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4. 主题深化:老师引导学生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法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和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
- 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了解现代语文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2.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4. 语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5. 语文教育发展趋势与改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要性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 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 阐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文学、文化、语言等。
3.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技巧- 介绍常用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 阐述教学技巧,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4. 语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5. 语文教育发展趋势与改革- 探讨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 分析语文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前景。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提出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基础部郭孔生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
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
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
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选择字体:[大中小] 关闭打印《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基础部郭孔生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
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
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
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人。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
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
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
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生和中专生,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文史知识了解不够。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不能联系起来,搞不清楚作家所处的年代。
(2)文学鉴赏能力较低。
对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
(3)文言文知识浅薄。
对一些简单的文言句子也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
(4)写作能力较差。
对于通知、启示、个人简历等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文体,写作上不是格式不对、行文不流畅、表达不清楚,就是错别字和病句很多。
除这些问题之外,高职院校学生还有一个认识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了十几年汉语,不过如此,到大学没有必要再学语文了。
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较多,由于学校的性质,多数院校不重视文科教学,尤其是将语文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语文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
语文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和工具,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乃至一生中,发生着润物无声、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竟上过高中或中专,语文基础尚可,无须耽搁有限的时间挤压专业课的学习,这种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说《大学语文》的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参考书: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
四、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或“人文语文观”。
以文化、文明为参照背景,以文学为主线,贯通史哲,综合交叉,开阔视野。
以人为本,认识到人不同于其他物种;崇尚理性,坚信世界的样态与人的理性形态是一致的;科学态度,强调精致的观念和逻辑思想;批判精神,注重分析;符号能力,语言是抵达世界的工具;理想主义,追求真善美的观念。
注意大学语文在文化、文明的梳理功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和西方代表性作品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粗略了解。
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提炼评价性知识;在工具性知识落实中注意实现修养性知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强调读、思、写结合,书面学生与实践体悟结合,但注意与应用写作课程相区别。
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演示、讨论并重,努力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演讲的机会,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五、说《大学语文》课程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要求。
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他们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能力的扎实基础。
2、素质要求。
通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宽广情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适应变化繁复的现代社会,肩负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重任。
3、实践操作要求。
培养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有较高文艺鉴赏水平、写作水平、人文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
六、说《大学语文》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课程理论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体裁的经典名篇进行分析讲解。
课程实训的教学则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多一点课堂提问、读书报告、登台演讲、书面练习的机会(书面练习当然可以是写作文,也可以是思考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
如:讲《冯谖客孟尝君》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在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战国时代养士用士的历史风貌。
在阅读课文中学习了课文刻画人物欲扬先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特点。
而在分析人物的时候让学生学习了冯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
另外,在钱财的实际运用上,我们要学会:“让钱财为我们工作,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这种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思维,在写作训练上,为了让学生思考“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我会让学生写一写《假如我有100万》,为了锻炼学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会让学生写一写《探讨我们现在所学专业5年或10年后的总体走势》,为了培养学生宽容博大的胸襟,我会让学生写一写《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怎么实现的》……总之,我会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多给学生提供课堂提问、读书报告、登台演讲、书面练习等等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机会。
七、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环境的要求、教学方式方法、习题与作业。
(一)、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训练、课堂笔记、课下作业和辅导答疑、教学后记。
1、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作家、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掌握必要的文学知识,解决难点问题。
2、课堂训练: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口头和文字练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
3、课堂笔记:学生做好随堂笔记,作为课下学习的资料。
建议任课教师定期抽查。
4、课下作业: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课程要求教师至少一学期布置作业3次。
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每次作业。
5、辅导答疑: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或现场为学生辅导解惑。
6、教学后记: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将其作为教学资料以备后用。
(二)教学环境: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自学以及诗文朗诵、演讲、观看电教影视片等多种教学方法。
需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方式方法: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解、演示、讨论并重,努力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演讲的机会,将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因为大学语文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学上有着较大差异,而且大学语文靠的是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以睿智启迪人,以优美的语言熏陶人,这就更教师更讲究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更讲究融汇古今,更讲究灵感和激情,更讲究胸怀锦锈,口吐珠玑。
所以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大学语文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具体授课方式方法是不拘一格。
可以点线结合,讲练结合,精读泛读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但是因为大学语文作品多,课时少,故不能完全按逐篇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解决这个矛盾,可采用“理论+规律+实训”的教学模式,即把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引入教学,给学生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不同作品的独特优美的语言的品味,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通过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比如课堂上对某经典作品进行分析,然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链接起一批作品。
有的可按主旨链接,有的可按作家链接,有的可按名著链接,有的可按文体或艺术特色链接,或按人物形象或朝代更替进行作品链接,形成一个个小专题式的教学模式。
(四)习题与作业作业分两类:一类是平时课堂提问,督促学生重视素质的积累过程;二类是每两到三周布置1次书面练习,可以是写作文,也可以是思考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
八、说《大学语文》的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等占总成绩的40%,考试——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