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训练——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训练——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训练——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训练——机械运动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训练——机械运动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图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A:3.80 cm,B:3.80 cm

B.A:2.80 cm,B:2.8 cm

C.A:2.80 cm,B:2.80 cm

D.A:2.8 cm,B:2.8 cm

2.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量,第二次从1 cm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C.可以避免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3.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能准确到1 mm的刻度尺

B.能准确到0.1 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 mm的螺旋测微器

D.不能估测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米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

A.5秒

B.15秒

C.21秒

D.30秒

5.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均为( )

A.0.5 s

B.2 s

C.3 s

D.5 s

6.一支普通钢板刻度尺,由于受热而膨胀,下面关于使用受热后的钢板尺测量长度时,对测量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小

C.测量值是错误的

D.测量值将有误差,若钢板尺不膨胀就不会有误差

7.对下列尺度的估计中,跟事实相差较远的是( )

A.学生用课桌的高度大约70 cm左右

B.一张普通CD光盘的直径大约30 cm

C.操场上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约28 m

D.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有2 m

8.小东用同一把刻度尺测了某一个物体的长度,数据分别是: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在和同学交流评估中,发现有些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请你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

10.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

11.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2.用刻度尺测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1/10 L.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参照物与运动

1.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甲车

C.乙车

D.路灯

2.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窗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宇航服

B.自己

C.舷窗

D.舱内把手

3.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4.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考点三:速度与计算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内通过了4 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内的运动速度是( ) A.0.5 m/s

B.1 m/s

C.1.5 m/s

D.3.6 km/s

3.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4.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

B.自由下落的苹果

C.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5.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

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6.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小轿车

表二大客车

表三卡车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7.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

(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

(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

(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8.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

(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

(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

(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9.长200 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 min,若火车速度为30 m/s,求隧道的长.

备战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训练——机械运动参考答案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图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A:3.80 cm,B:3.80 cm

B.A:2.80 cm,B:2.8 cm

C.A:2.80 cm,B:2.80 cm

D.A:2.8 cm,B:2.8 cm

【答案】B

【解析】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0 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 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8 cm.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

2.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量,第二次从1 cm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C.可以避免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答案】D

【解析】A,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测量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B,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答案不全面,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符合题意.

3.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能准确到1 mm的刻度尺

B.能准确到0.1 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 mm的螺旋测微器

D.不能估测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答案】A

【解析】对于“5.37 cm”,“3”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想最小刻度是1 mm,测量结果能够准确到1 mm.

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米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

A.5秒

B.15秒

C.21秒

D.30秒

【答案】B

【解析】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5 s左右.

5.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均为( )

A.0.5 s

B.2 s

C.3 s

D.5 s

【答案】A

【解析】一块橡皮从课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0.5 s;由此分析只有选项A符合实际物体的物理量.

6.一支普通钢板刻度尺,由于受热而膨胀,下面关于使用受热后的钢板尺测量长度时,对测量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误差变大,其值将比真实值小

C.测量值是错误的

D.测量值将有误差,若钢板尺不膨胀就不会有误差

【答案】B

【解析】受热后的钢板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 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 cm要比物体长,用这

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 cm.误差变大.测量时的误差变大,但测量值是正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钢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

7.对下列尺度的估计中,跟事实相差较远的是( )

A.学生用课桌的高度大约70 cm左右

B.一张普通CD光盘的直径大约30 cm

C.操场上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约28 m

D.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有2 m

【答案】B

【解析】课桌的高度大约70 cm左右,该选项数据接近事实,不符合题意;一张普通CD光盘的直径大约12 cm,该选项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符合题意;操场上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约28 m,该选项数据接近事实,不符合题意;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有2 m,该选项数据接近事实,不符合题意.

8.小东用同一把刻度尺测了某一个物体的长度,数据分别是: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在和同学交流评估中,发现有些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请你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782 cm,6.90;6.782 cm错误原因是:估读错误,6.90 cm错误原因是:读数偏差大.【解析】由题意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1 mm,以cm为单位,小数点后应有两位数,6.782 cm小数点后有三位数,读数错误.

在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数据中,6.90 cm偏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

9.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

【答案】①337.5 ②2.50

【解析】左图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in37.5 s=337.5 s;

右图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3.50 cm-1.00 cm=2.50 cm.

10.现有一内径2 cm的圆环和一直径为0.6 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这些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一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

【答案】①把纸带紧密绕在圆柱形的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为止;

②取下圆环,记下纸带的圈数n;

③算出n圈的总厚度为S=0.7 cm.纸带厚度的表达式:d=

【解析】由分析知,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而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2 cm-0.6 cm)=0.7 cm, 然后用n圈的厚度,除以圈数即可得到纸带的厚度.

11.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量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

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

2.用刻度尺测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

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1/10 L.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2)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3)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解析】(1)因为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所以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2)用累积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3)把页数与张数混肴了,一张纸应是两页.

考点二:参照物与运动

1.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乙车驾驶员感觉自己的车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甲车

C.乙车

D.路灯

【答案】B

【解析】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2.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窗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宇航服

B.自己

C.舷窗

D.舱内把手

【答案】A

【解析】以宇航服为参照物,宇航员和宇航服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以自己或舷窗或舱内把手为参照物,自己和自己或舷窗或舱内把手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感觉自己是静止的.

3.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车

B.甲车

C.房屋

D.树木

【答案】B

【解析】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在向前运动了,说明乙车上人选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相对甲车位置发生了改变.

4.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答案】A

【解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刘翔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刘翔.故A正确.

考点三:速度与计算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答案】B

【解析】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 m/s.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 m/s,V丙=4 m/s.所以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

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 s内通过了4 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内的运动速度是( ) A.0.5 m/s

B.1 m/s

C.1.5 m/s

D.3.6 km/s

【答案】B

【解析】物体前4秒的速度为v===1 m/s,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

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它在前2 s的运动速度也是1 m/s.

3.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刘翔在110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最短,说明刘翔跑得快.

4.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

B.自由下落的苹果

C.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答案】C

【解析】奥运会上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速度不断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苹果自由下落时速度不断变大,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自动扶梯的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随自动扶手梯上楼的顾客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C符合题意;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5.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__.照片上B与A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

6.6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答案】(1)变快(2)相等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变大(3)2.22 m/s

【解析】(1)由照片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苹果下落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苹果的运动逐渐变快;(2)可以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进行判断,由于相同时间内,苹果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做变速直线运动;(3)BA段的平均速度v===2.22 m/s

6.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小轿车

表二大客车

表三卡车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4、7(或5、8或6、9).

【解析】(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由实验结论可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需要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

7.春节前,小明与爸爸开车回老家过年,当车行至高速路口时,小明看了自己的手表,发现时间是8:15,当到达老家高速路出口时,小明再看一次手表,时间是9:45,如果全程汽车的速度表都如图所示,高速公路是直线的,则:

(1)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___运动;

(2)小明回家途经的高速路是多少km?

(3)若定安至三亚全程高速路为270 km,如果按以上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解:(1)匀速直线

(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

所以路程等于s=vt=90 km/h×1.5h=135 km;

(3)已知路程等于s’=270 m,速度v=90 km/h,所以t′===3 h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全程汽车的速度保持速度表示数不变,且是直线运动,所以汽

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速度表可以得出汽车的速度为90 km//h,时间为t=9:45-8:15=1.5 h,所以可以根据s=vt求出路程;(3)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利用公式t=计算时间.

8.小明在国庆假期期间随父母乘火车从昆明到丽江游玩.他在网上搜到的昆明至丽江一系列车次,最终决定乘坐的K9682次列车,该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问:

(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多少km?

(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多少h?

(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解:(1)由表格中数据知,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

(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

t=19:05-12:10=6 h55 min=6.92 h;

(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

v ===74.71 km/h.

答:(1)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有517 km;

(2)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共需6.92 h;

(3)K9682次列车从昆明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74.71 km/h.

9.长200 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 min,若火车速度为30 m/s,求隧道的长.【答案】解:火车通过的路程为s=vt=30 m/s×600 s=1.8×104m

隧道的长度:L=1.8×104m-200 m=17 800 m

答:隧道的长度为17800米.

【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隧道的长度,即车头驶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的距离,利用公式s=vt,计算出火车全部通过的路程,然后减去火车的车身长,得到隧道的长度.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word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小明和小丽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路灯 B. 路边的树木 C. 小明 D. 驶来的校车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 的 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 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舱 B. 河水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岸上的树木 6.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 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速度、时间可求路程:s=vt: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 识点总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机械设计知识点(经典)总结..

机械设计知识点总结(一) 1.螺纹联接的防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答:原因——是螺纹联接在冲击,振动和变载的作用下,预紧力可能在某一瞬间消失,联接有可能松脱,高温的螺纹联接,由于温度变形差异等原因,也可能发生松脱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松。措施——利用附加摩擦力防松,如用槽型螺母和开口销,止动垫片等,其他方法防松,如冲点法防松,粘合法防松。 2.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答:(1)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a,为了减小螺栓刚度,可减螺栓光杆部分直径或采用空心螺杆,也可增加螺杆长度,b,被联接件本身的刚度较大,但被链接间的接合面因需要密封而采用软垫片时将降低其刚度,采用金属薄垫片或采用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元件,则仍可保持被连接件原来的刚度值。(2)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3)减小应力集中,(4)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3.轮齿的失效形式 答:(1)轮齿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部分,因为轮齿受力时齿根弯曲应力最大,而且有应力集中,可分为过载折断和疲劳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胶合,(4)齿面磨损,(5)齿面塑性变形。 4.齿轮传动的润滑。 答:开式齿轮传动通常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可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一般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V的大小而定,当V<=12时多采用油池润滑,当V>12时,不宜采用油池润滑,这是因为(1)圆周速度过高,齿轮上的油大多被甩出去而达不到啮合区,(2)搅由过于激烈使油的温升增高,降低润滑性能,(3)会搅起箱底沉淀的杂质,加速齿轮的磨损,常采用喷油润滑。 5.为什么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及冷却措施 答: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发热量大,若不及时散热,会引起箱体内油温升高,润滑失效,导致齿轮磨损加剧,甚至出现胶合,因此对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要进行热平衡计算。措施——1),增加散热面积,合理设计箱体结构,铸出或焊上散热片,2)提高表面传热系数,在蜗杆轴上装置风扇,或在箱体油池内装设蛇形冷却水管。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A B,放手后将出现的现象是(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A.A下降 B.B下降 C.保持静止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解答: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A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难点是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属于基础题目。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若动滑轮重10N,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为75N B.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了4m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 D.提升200N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n=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 F=1 3 (G+G动)= 1 3 ×(140N+10N)=50N,故A错误;

B.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2m=6m,故B错误;C.拉力做功:W总=Fs=50N×6m=300J, 有用功:W有用=Gh=140N×2m=28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W 有用 总 ×100%= 280J 300J ×100%≈93.3%,故C正确。 D.提升200N重物时,重物重力增加,据η=W W 有用 总 = Gh Gh G h + 动 = G G G + 动 可知滑轮组机 械效率变大,故D错误。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 N B.120 N C.20 N D.180 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得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从图中得到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3,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3F=3×60N=180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缠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4.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16.7% B.20% C.83.3% D.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则该滑轮为动滑轮; ∴拉力移动的距离s=2h,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 责编:雒文丽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 s v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或 )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简单机械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1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 的力F 将重为400N 的物体在10s 内匀速提升2m ,则此过程中 A .工人做的有用功为800J B .工人做的总功为500J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D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工人做的有用功: 400N 2m 800J Gh W ==?=有 , A 选项正确。 B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4m ,工人做的总功: 250N 4m 1000J W Fs ==?=总 , B 选项错误。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00J 80%1000J W W = = =有总 η, C 选项错误。 D .拉力做功的功率: 1000J 100W t 10s W P = ==, D 选项错误。 2.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A .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 .省力 C .减小对物体的做功 D .工作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挑物体上山,其实就是斜面的应用,走S形的路线,增加了斜面的长,而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是为了省力. 故选B. 3.某商店有一不等臂天平(砝码准确),一顾客要买2kg白糖,营业员先在左盘放一包白糖右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接着又在右盘放一包白糖左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然后把两包白糖交给顾客.则两包白糖的总质量 A.等于2Kg B.小于2Kg C.大于2Kg D.无法知道 【答案】C 【解析】 解答: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a,右臂长为b(不妨设a>b),先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1,后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2 由杠杆的平衡原理:bm1=a×1,am2=b×1,解得m1=,m2= 则m1m2=因为(m1+m2)2=因为a≠b,所以(m1+m2)-2>0,即m1+m2>2这样可知称出的白糖质量大于2kg.故选C. 点睛:此题要根据天平的有关知识来解答,即在此题中天平的臂长不等,这是此题的关键. 4.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C、D选项错误; 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的物体,整个装置静止时,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 F=200N,则动滑轮自身重力是(绳重及摩擦不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 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 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4.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知识点及练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杠杆 (一)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彳 杆。 2. 杠杆五要素: 3. 要点透析 (1) 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 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 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 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 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五要 素 物理含义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 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 F l ”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F 2 ”表示 动力 臂 从支点0到动力F i 作用线的距离, 用“ 1 1”表示 阻力 臂 从支点0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 用“ 1 2”表示

(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 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 零; (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 .杠杆一定 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 .当力的作 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动动力动力x动力阻阻力阻力x阻力 验力臂臂力臂臂 序F i l i N-F2l 2N-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X 动力臂 =阻力X 阻力臂,杠杆才平 衡。 3. 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X 动力臂 =阻力X 阻力臂, 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M 丄I I 川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 占 在图示位置平衡,在A 处钩码应挂 A. 6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例3】二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 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 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 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水桶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 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 乙图中水桶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 后面水桶B 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 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 动力 阻力 阻力臂. 动力臂. 公式表示为: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 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 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基本概念:速度瞬心、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数目、位置的确定),以及“三心定理”。 2.瞬心法在简单机构运动分析上的应用。 3.同一构件上两点的速度之间及加速度之间矢量方程式、组成移动副两平面运动构件在瞬时重合点上速度之间和加速度的矢量方程式,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解? 4.“速度影像”和“加速度影像”的应用条件。 5.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以及构件上某点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6.哥氏加速度出现的条件、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基本概念:“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及“动态静力分析” 、“平衡力”或“平衡力矩”、“摩擦角”、“摩擦锥”、“当量摩擦系数”和“当量摩擦角”(引入的意义)、“摩擦圆”。 2.各种构件的惯性力的确定: ①作平面移动的构件; ②绕通过质心轴转动的构件;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和难点解析 一、长度和时间 1.长度 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 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b.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 量程(30cm) 零刻度线分度值(1mm) 0102030cm 数字单位(厘米) 图(1) 图(2)

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 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 、35cm 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 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 、课桌高0.7m 、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 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 (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 (2cm ),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0.005cm ),如图(4)a 所示。 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 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 (5cm ),则细铜丝直径为L/n (0.17cm )。 图(3)刻度尺的读数 a.测量纸张厚度 b .测量细铜丝直径 图(4)

苏教版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5个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点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用1F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2F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1l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2l 表示。 3、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省力、费距 扳手、动滑轮、钢丝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费力、省距 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船桨 等臂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距 天平、定滑轮 1、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2、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所以它也属于杠杆机械。根据工作情况,可分为定滑轮与动滑轮。 3、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滑轮组: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组合。 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看滑轮组下半部分)吊起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6、滑轮组的应用 ①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②一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 ③两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三)功 1、功W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计算公式:S F W ?=。 单位:焦耳(焦); 符号:J ; 即:m N J ?=11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四)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t W P = ; 单位:瓦特(瓦); 符号:W ; 即s J W 11= 3、单位换算:W kW 3101=,W MW 6101=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额外有用总W W W +=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100?=总共有用功机械效率 即:%100?=总 有用W W η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知识点训练附答案(5)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知识点训练附答案(5)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C.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D.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2.2020年国际泳联游泳冠军系列赛北京站在1月24日开幕,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中以1分45秒55的成绩夺冠。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200m是路程,1分45秒55是时间间隔 B.研究孙杨图示起跳技术动作时,孙杨不可被视为质点 C.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9m/s D.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重心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4.超声波测速是种常用的测速手段。如图所示,有超声波发射和接受装置的测速仪A固定在道路某处,其正前方有一辆小汽车B,两者相距为337m。某时刻测速仪A向小汽车B 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怡好此时小汽车B由静止开始沿AB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接收到被B反射回来的脉冲时,AB相距为349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加速度大小为6m/s2 B.脉冲追上B车时,B车前进了2m C.经过343 170 s,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 D.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8m/s 5.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