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2.4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市级)

课题类型: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ZJGH06080

课题主持人:刘深涌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主要研究成员:颜旭郭毓麟齐先锋聂丽兰易剑英刘宇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职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职业选择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职业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学生成才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也关系到落实国家人才战略问题以及解决社会多种需求问题与国家发展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国外,职业规划教育从3岁儿童就开始了。虽然我国大多数父母都会在子女很小的时候为其“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利用周末和假期让子女上各种辅导班,但许多家长并没有考虑到子女的特长、兴趣与爱好,只是社会上什么热门就让子女学什么,这样的“规划”不是真正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只有了解了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真正开始。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中也是近几年才起步,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力,许多学生对职业前景感到渺茫。有一项心理测试调研报告显示:研究生最大的困惑居然是职业发展。由此可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学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学生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弱势群体。又由于社会上存在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因此导致职业学校学生自暴自弃,心灰意懒,觉得前途无望。还

有部分职业学校生是“双差生”,不但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日常行为缺乏规范,他们中大部分人对进入职业学校无可奈何,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业学校之路。如何使这些“双差生”树立信心,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并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职业教育应该着重于挖掘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基于以上分析,课题主持人于2005年开始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并于2006年申报为株洲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

(二) 国内外研究评述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是作为职业指导的内容而存在的。美国在世界上第一个成立职业指导机构和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把职业指导定义为“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已包涵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雏形。1983年,美国建立了全国生涯指导制证委员会,制定了生涯指导员资格标准。1984年,该协会改名为生涯发展协会,并组织颁发国家注册的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涌现了一大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著和专家,极大地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但这些专家和学者,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院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所针对的也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和在职人员。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中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但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显得很肤浅、零散,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少数省市的试点学校,课题应用研究总体说来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状况如果简单地对就业率进行比较而言的话,比高校可能还要高一些,但学生的对口率低,就业待遇较差,可持续发展差一些。因此,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都为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业生涯规划教育及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 研究意义和价值

1、在中职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研究,是社会经济变革和中等职业教育本质任务的迫切要求。当前,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文化基础较差、成功体验较少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偏弱,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迫切需要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职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和工作世界的基础上提高职业生涯设计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无动力,就业无准备,人生无规划”的情况,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和面向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点面兼顾,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业观、职业观和人生观。

3、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专业的选择比较盲从,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向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专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所指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发展计划,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等。

三、理论依据

1、特质-因素理论(Trait-Factor Theory)

特质-因素理论是由“职业辅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onk porsons)在1909年创立并由威廉逊(Willianmson)发展成型的,这是最早的职业辅导与规划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所谓“因素”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