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77
第23卷第2期2021年2月这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 U R N A L O F L IA O N IN G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C MVoL23 No.2F e b.,2021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2.019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葛高月,郑新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2(X)050)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30-5丨I岁女性,其 症状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免疫紊乱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除关节外,可累及心、肺、肾、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 于素体虚弱,外邪侵袭人体,留滞于内,导致痰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易致肝肾亏损,关节肌肉失养:,治疗 方法分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等药物治 疗或手术等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上多用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针灸、拔罐、针刀、蜂针等中西医各具特点及优势,临床强调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及优势互补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证;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2-0084-06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G E G a o y u e, Z H E N G X i n r h u n(G u a n g h u a Hospital Affiliated of S h a n g h a i University of I'radiliona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200050, (]hina )Abstract: R h e u m a t o i d arthritis is a n a u t o i m m u n e disease rliaraclerized l>v s y m m e t r i c a l a n d ciggressive arthritis. I t is c o m m o n in w o m e n a g e d 30—50,a n d s y m p t o m s a n d com|)lir:ations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类一般项目(CNK\V2016Y10 );上海市P/k健康委员会中眹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项H (ZYCC2019004 )作者简介:葛高月(1996-),女,江苏连云港人,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通讯作者:郑新舂(1979-),男,湖北荆州人,副主仟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十,研究方叫: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我们可以采取中医学治疗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虽疗效好,但治疗时间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纯中医或纯西医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比较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抑制性疾病以及系统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存在对称性,且为多关节发病的特征,关节肿、僵、痛而出现的关节疆直扭曲变形为主的表现,慢性关节炎因治疗的难度比较大,病程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被称之为顽疾,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药外熏,外用熏蒸以及针灸三种治疗方式。
1.内服中药,1.1.1中医上常用三种药物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雷公藤多苷,青风藤碱和白芍总苷1.1.1.1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雷公藤多苷在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减少溶酶体来保护软骨组织,病减轻滑膜的伤害。
而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对于雷公藤但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但作用,成为了治疗但首选用药。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用雷公藤主要治疗急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它可以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患者的病情作用,蛋白骨头有一定的副作用,这种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有较大的损伤,导致患者的生殖器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
1.1.1.2青风藤碱:经研究证明,清风藤碱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关节炎患者的增加,我们对于清风横解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发现这种药物有抗菌消炎,控制疫力,止痛、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物作用,而在治疗患者但类风湿性关节炎过程当中,这种药物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因此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研究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类型:实验研究2. 研究对象: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3. 研究组成员:- 患者组:收集具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对照组:收集具有相似年龄和性别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对象。
4. 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估等指标;- 通过临床检验收集血液、关节液等样本,分析相关生物标志物; -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线、CT、MRI等,观察关节的结构变化;- 选择合适的中医评估方法,如中医辨证施治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辨证情况。
5. 实验设计:- 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传统西医组,对照组只接受传统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针灸、中药、理疗等;- 传统西医组:患者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对照治疗。
6.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等方法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因素;- 运用图表、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
三、预期结果1. 对照组与传统西医组的疗效比较,评估传统西医治疗的效果;2.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西医治疗进行比较;3.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并对治疗机制进行解释;4.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四、创新与发展1.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传统西医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2.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持;3. 在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是一篇全面、系统地阐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的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病证结合的方式,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诊疗指南,以期提高RA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RA的诊疗进行全面介绍,包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等。
在病因病机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RA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为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RA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医生准确诊断RA。
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我们将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在治疗策略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势和方法。
中医治疗RA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RA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本文还将介绍西医治疗RA的常用药物和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优势和实践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诊断和治疗RA,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于痹症的范畴,是一种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体质虚弱、外感风寒湿邪、劳累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
同时,过度劳累和情志失调也会耗伤气血,使正气不足,进一步加重痹症的病情。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施治是关键。
1522间长、不良反应偏多等问题,另外缺铁、感染、慢性炎症、体内铝过多均可影响EPO疗效[3]。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属“虚劳”范畴,其发生机理主要与肾虚髓亏,精不生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浊瘀互结,新血不生有关[4]。
因此,其治疗应以补益脾肾为主,兼顾化浊祛瘀。
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自拟养血方,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升阳;阿胶、仙灵脾、枸杞、当归滋补肝肾、添精养血;丹参、川芎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茯苓、白术、泽泻、大黄益气健脾、化瘀降浊。
诸药配伍,健脾而不燥,滋肾而不腻,补肾健脾益气生血以治本,祛湿降浊活血通络以治标,与EPO合用相辅相成,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H b及H ct达标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费用,降低了不良反应率。
总之,自拟养血方结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袁伟杰.现代肾脏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94-196[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1-2[3]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6-257[4]肖相如.肾性贫血的治疗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5(收稿日期:2008-08-19)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李昕秀沈阳市皇姑区中医院(110000)摘要:目的讨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分型。
方法结合主症、病机、舌脉等进行分析。
结果按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分为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肝肾阴虚四型。
结论随证加减,灵活用药。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疗法;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 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如未适当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发展,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研究迄今尚无定论,M H C-Ⅱ抗原以及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R 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都被深入研究过,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疗。
辅以扩张血管药物的应用、卧床、避免下肢负重等处理。
3个月后疼痛消失,单拐能走路,MRI显示坏死的骨质逐渐被吸收,坏死区重建血运丰富,新骨形成;半年后随访时,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自行走路。
3 治疗机理与体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局部血管受损或阻塞、血液淤滞、营养障碍而造成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缺血、缺氧而死亡。
但当患者在HBO治疗下,由于血液中的物理溶解量和血氧分压的显著增加,加大了病变区域的血流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差梯度、氧的弥散量和半径增大,有利于氧进入损伤区域,使坏死的骨细胞得到较多的氧,对局部循环发生障碍但血管尚未完全阻塞的病区更为有效。
有研究证明:如果损伤缘区组织的氧分压达不到4~5kPa时,组织的修复过程就难以进行;而在225kPa的HBO下,血浆的氧分压可达224kPa,病区的氧分压可高于33kPa,这样就有利于受损骨细胞的修复、恢复细胞的有氧代谢,阻止细胞变性坏死,增强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生成、新血管形成,加快组织修复和愈合;使骨髓造血功能、微血管壁和细胞膜通透性逐渐转为正常,增加侧支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使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新骨慢慢形成。
这是HBO治疗本组病例有力的科学依据。
但应选择好时机,应在发病第Ⅰ~Ⅱ期时及时介入,这样可以及早抢救病灶区域一些可逆转的血管再通,加速修复。
疗程要足够,特别是手术或介入融通术等重建血液循环后,更应同时进行HBO治疗,使得坏死区能及早得到充分的氧供,尽快建立侧支循环,促进骨细胞早日康复。
是降低致残率、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有力措施。
收稿日期2012-11-17(编辑 落落)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体会齐淑仙 天津市宝坻区海滨医院 301800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
方法:采用西药苏榕和中药基本方治疗本病48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高,复发率明显减少。
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活血逐淤、祛痹通络止痛的功效。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诊治方法。
中医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正气不足、外感邪气、痰浊瘀血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
外邪侵袭人体后,留滞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
此外,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们相互胶结,使得病情缠绵难愈。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例如,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舌苔白腻,脉弦紧,多为风寒湿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多为风湿热痹。
同时,还会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如风寒湿痹常用乌头汤、防风汤等;风湿热痹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痰瘀痹阻常用双合汤、桃红饮等。
在用药过程中,注重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会根据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方剂。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和艾灸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以扶正固本;风池、风府、大椎等以祛风散寒;曲池、合谷、阴陵泉等以清热利湿。
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