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法编写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4
小流域实施方案提纲一、背景介绍。
小流域是指集水面积较小、水系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单一的流域。
在我国,小流域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比例很大,但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因此,制定小流域实施方案,对于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制定小流域实施方案,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意义,保护小流域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内容。
1. 调查评估,对小流域的地形、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生态修复,针对小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等措施。
3. 水资源保护,制定小流域水资源保护方案,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规划等内容。
4. 农村环境整治,针对小流域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农村环境整治方案,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
5. 社会宣传教育,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居民参与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
2. 资金投入,增加对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3. 技术支持,加强对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实施方案的技术支持力度。
4. 组织协调,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形成合力。
五、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
1. 小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 农村环境得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3.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六、总结。
小流域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项目建设必要性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的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本文将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
一、方案设计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速度,保持和改善土壤质量。
2.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保护自然水系、湿地、河道等水体。
3. 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4.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方案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恢复河道的塑性和输沙能力,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河道底泥的淤积。
2. 建设滞洪区:根据小流域的地形特点,选取适当的地点建设滞洪区,用于暂时蓄存洪水,减少洪水影响范围。
3. 建设截沟:在小流域的上游设置截沟,用以截留雨水和土壤流失。
截沟应根据地形和流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4. 建设护坡:对小流域内的陡坡进行护坡工程,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坡面冲刷,同时可以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被,增强抗洪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5. 涵洞工程:分析小流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需要修建涵洞的地点和规模,以便于水流顺畅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6. 建设人工湿地:在小流域内适当的地方修建人工湿地,用以处理城市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染,提高水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7. 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区:在小流域选取一个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示范区,对土壤、水体和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方案施工过程1. 勘测设计:在方案确定之后,进行小流域的勘测和设计工作,确定各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施工方法。
2. 土方开挖: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土方开挖和挖土运输工作,使工程地段符合设计要求。
3. 地基处理:对工程地段的地基进行加固和扩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目录1 综合说明 ......................................................................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1.7 技术支持.................................................................... - 5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1.10 效益分析................................................................... - 6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2.1项目背景 .................................................................... - 8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8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3.2项目区概况 ................................................................. - 10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4.1建设目标 ................................................................... - 18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5.1布局原则 ................................................................... - 19 -5.2工程措施 ................................................................... - 19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6 施工组织设计.................................................................. - 37 -6.1 施工条件................................................................... - 37 -6.2 施工组织................................................................... - 38 -6.3 施工进度安排.............................................................. - 38 -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 39 -7.1 项目监理................................................................... - 39 -7.2 水土流失监测............................................................... - 39 -7.3 水土保持监督............................................................... - 41 -8 技术支持 ..................................................................... - 42 -8.1 技术支持方案............................................................... - 42 -8.2 技术培训................................................................... - 42 -8.3 技术推广................................................................... - 43 -9 项目组织管理.................................................................. - 44 -9.1 组织管理机构............................................................... - 44 -9.2 组织管理措施............................................................... - 44 -9.3 技术保障措施............................................................... - 45 -9.4 监督保证措施............................................................... - 45 -10 投资概算 .................................................................... - 47 -10.1 工程概况.................................................................. - 47 -10.2 编制依据.................................................................. - 47 -10.3 基础单价.................................................................. - 47 -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 48 -10.5 独立费用.................................................................. - 48 -10.6 编制成果.................................................................. - 49 -10.7 资金筹措.................................................................. - 57 -11 效益分析 .................................................................... - 58 -11.1经济效益 .................................................................. - 58 -11.2生态效益 .................................................................. - 60 -11.3 社会效益.................................................................. - 61 -12 结论 ........................................................................ - 62 -13 附图、附表 .................................................................. - 63 -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 ,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5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在县内流失较为严重的***镇的后河小流域,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的危害日趋严重,干旱、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的农业生产,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2.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1.2.2项目区概况后河小流域地处***县南部***镇******社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项目区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41.29%.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米米,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千米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47.89%.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千米²,人口密度 34人/ 千米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人均经果林4.89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万千克,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根据流域治理现状,结合流域地形和水资源情况,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千米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千米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 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期末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至4275.36元.本次方案建设规模:新增治理面积1.25千米²(包括生态修复),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米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 米2,灌木林(柠条)26.40h米2,封禁面积53.50h米2.期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3.10%,年减少输渭泥沙0.44万t.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根据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其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基本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和封禁治理.(1)水平梯田工程项目区现有耕地少,而且基本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因此,结合实地调查地形和农民意愿,规划新增1处稳产高产粮食水平梯田,面积为3.3h米2.(2)水土保持林草工程为了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持水土,以乔木、灌木林配置为主,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又照顾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图斑立地条件分析,确定建设乔木林(侧柏、刺槐)41.8h米2,灌木林(山桃/山杏)26.40h米2.(3)封禁治理对林草损坏严重的疏幼林采取补植补种措施,具体布设同乔木林设计.设1个封禁治理区,治理面积53.50h米2,补植2.23万株,设围栏长500米,封禁牌1个,落实管护人员1人.1.5 施工组织设计后河小流域内水源条件较好,目前已通村级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该流域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措施一般安排在秋季进行施工.苗木、砂子、水泥、石子可在附近县区就近购买.流域内现有劳力97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可投劳1300个工时,年可投劳12.61万工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10.58万工时的要求.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计划于2015年3月上旬开工,2015年5月底完工.1.6 水土保持监测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依据合同和国家有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项目监测时段为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项目验收,监测范围为项目实施的全部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在可研规定的监测时段内,每年汛前、汛后及每次大雨后各监测一次.1.7 技术支持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时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于重要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提出方案,重点予以解决.***县水保队、水保监督站现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多年的实践经历,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1.8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管理合同制,项目资金必须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组织水土保持工作队挑选业务骨干,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工程重要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指导,为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奠定技术基础.该项目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用、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费用四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7.89万元,林草措施费27.60万元,封禁措施9.62万元,独立费用3.43万元,基本预备费1.46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1.10 效益分析经过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25h米²,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295h米²,治理程度达到83.10%,期末年新增保水1.34万米3、新增保土0.44万t,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流域常流水流量,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5.07%,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村经济结构将稳步均衡发展,使粮食生产形成集约经营,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发展绿色企业.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由目前1996.43元提高到4275.36元.30年累计产出效益162.05万元.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县***镇后河小流域地处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该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几年来,县内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2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地破坏,虽然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投入不足、进度缓慢和治理标准偏低的问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不合理,流域内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3.2项目区概况3.2.1自然条件3.2.1.1地形地貌后河项目区地处***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30.97%.该项目区地质基础为额尔多斯地台,在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所构成的古代地形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在第三纪古地形基础上形成沟壑、梁峁、残塬地形,剥蚀强烈,河谷深切,地面破碎,沟道狭窄,断面多呈“U”字形,沟坡陡峻,易发生滑坡、崩塌,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其地形特点是:(1)以石质山地为主,海拨为1400米以上的山梁,几乎不见黄土,基岩风化壳厚达1至3米,缓梁低丘显示出古老剥夷面残迹.(2)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洛河,河流下切强烈,形成许多基岩峡谷.(3)黄土成薄层状、片状分布于1400米以下的山坡,连片的厚层黄土在1300米以下的缓梁、高阶地上,保存较好,是主要的草坡地.项目区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为2.91千米/千米2.3.2.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变化剧烈且多大风,降水过程少且降水总量变化不定,易出现冬春连旱形势,因而干冷、多风、干旱是冬春季节显著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米米,无霜期在160~182天之间.保证率为80%时,有效积温≥0℃的积温,平均为3834.1℃,有效积温≥10℃的积温,平均为3329.8℃.年最长日照时数为2684.4小时,最短年日照时数为1977.7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8小时.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占全年的10.5%.表3-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项目区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米米左右,仅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3%以下.年最大降水量832.12米米(1983年),最小降水量366.1米米(1995年),汛期降水量324.3米米.夏季﹙6—8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3.8%;秋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27.2%;春季降水占16.5%;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等.项目区内暴雨频繁,且强度大.据县气象资料推算,暴雨平均每年1.88次,发生暴雨年份占83.3%,十年八遇还多.经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万米3.3.2.1.3土壤植被该项目区内土壤大部分为褐土、黄土性土壤.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森林植被大部分分布于阴坡及沟道两岸潮湿地带,其特征是靠近分水岭一带林相较密,乔、灌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分离型,距分水岭相对较远处林相稀疏,乔灌混生.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流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04.40公顷,占总面积的41.29%,其中疏幼林占总面积的10.81%.由于超量采伐,林木的蓄积量在急剧下降.草场植被分布于荒山荒坡的阳面,多为天然次生草场,质量差,保水保土和载畜能力都比较低下.构成林分的优质树种主要有:栎类、油松、山杨、侧柏等多种乔木;灌木主要有:柠条、连翘、狼牙刺、荆条、虎榛子、胡枝子、马茹子、酸枣等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紫花苜蓿、蒿类、马蹄针、羊胡子草、白草、野棉花、水芹等.3.2.2社会经济现状后河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千米²,人口密度 34人/ 千米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0万千克,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项目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及豆类作物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苹果为主.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副业以采集山货等构成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3.2.3土地利用3.2.3.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4.95 千米²,人口密度34人/千米²,人均土地2.95h米²,现有耕地20.40h米²,占总面积的4.53%,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及豆类等作物;林地面积204.40h米²,其中经果林54.78h米²、乔木林57.20h米²、灌木林38.92h米²、疏林地53.50h 米²,林地占总面积的41.29%;荒草地234h米²,占总面积的47.27%;水域面积14.6h米²,占总面积的2.95%;村庄及道路10.92h米²,占总面积的2.20%;其他用地8.7h米²,占总面积的1.76%.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4.95千米²,其中:<5°的面积35.04h米2,5°-15°的面积86.43h米2,15°-25°的面积127.76h米2,25°-35°的面积25.98h米2,>35°的面积62.02h米2,详见表3-2.表3-2 后河小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后河小流域共有耕地22.40h米2,其中<5°的10.30h米2,5°-15°的面积11.87h米2,15°-25°的面积0.22h米2.详见表3-3.表3-3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见下表:3.2.3.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从流域总体来看,林草覆盖率小,生态林比例小,生态依然脆弱.②人均基本农田少,经果林多,各类治理措施的配置不够合理,蓄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农业单产低.③产业单一,劳动力流失,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④多年来水保工程项目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水保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 .2)农业发展方向①适量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及经济价值.②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实施水土保持林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标本兼治,既起到保水保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又能招回外流劳动力,促进农、林、牧各业的综合发展.3.2.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3.2.4.1水土流失现状(1)自然水土流失项目区总面积4.95 千米²,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其中区内轻度侵蚀面积0.90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25.35%;中度侵蚀面积1.90 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53.52%;强度侵蚀面积0.75千米²,占流失面积的21.13%.年侵蚀模数按照地形、地貌、植被现状,水土流失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t/ 千米².a,年均流失量0.71万t.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种,尤以水力侵蚀为主.(1)水力侵蚀主要有面状、溅蚀、片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切沟、冲沟等,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坡的坡耕地;(2)重力侵蚀主要有崩塌、滑坡、泻溜等.崩塌发生在切沟、冲沟的陡壁;滑坡主要发生在沟坡与梁峁坡,黄土较薄,红土较浅的结合部.3.2.4.2水土保持概况1)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项目由***县水土保持工作队负责管理和监督,配备人员28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水土防治工8人.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总面积4.95千米²,水土流失面积3.55千米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千米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 47.89%.3)主要经验经过几十年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县内严重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和效果,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将工程措施和坡面措施建设相结合,使项目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通过栽植适宜树种的水保林,加强天然次生林保护,此次可使项目区林地覆盖度提高到55.07%,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③通过发展水土保持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涵养水源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到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千米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千米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 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由1996.43元增加到4275.36元.4.2建设任务及规模根据防治目标,土地利用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为:新增治理面积1.25千米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米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米2,灌木林(柠条)26.40h米2,封禁面积53.50h米2.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5.1布局原则(1)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一片,成效一片、验收一片.(2)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水保工程的使用效能.(3)坚持植物措施与生态恢复兼顾的原则.在注重建设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各项措施,组成综合防护体系.5.2工程措施5.2.1坡改梯(基本农田)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小流域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以增加保肥保土保水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主要选择在近村、近水、近路土质较好,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和耕作的坡耕地上.并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逐图斑地块对位落实,确定小流域不同坡度耕地梯田修筑面积.后河小流域梯田总规模为3.3h米2.根据实地踏勘,为10°~15°,位于流域的坡耕地上.5.2.1.1设计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4)《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5)《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6)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5.2.1.2 设计原则①、坚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原则.②、坚持以田面最宽、田块最长、工程量最小的原则.③、坚持因地治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④、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的原则.⑤、坚持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5.2.1.3 设计标准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县3时最大降雨量为58.52米米.(1)工程地段选定根据实地勘测,新建基本农田分别位于后河小流域的山坡耕地上.设计在勘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个不同坡度段即:10°-15°坡耕地进行设计,以设计计算工程量.(2) 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方向布置在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南北向.根据地块实地勘测分析,拟定田块长边方向按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布设.(3) 耕作田块长度、宽度、形状田块长度、宽度及形状的确定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因素.按照平整土地挖填土方量平衡最小的原则,田块长边沿等高线布设,田块最小长度不小于100米,田块宽度按15-~20米进行设计.为了便于机械化耕种田块形状均为长方形,且长边与短边的交角以接近直角为好,长宽比不小于5:1.部分地块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块形状也可选择为正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另外,要求田块纵向水平,横向外高里低.5.2.1.4设计(1)断面设计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省工、省时、省钱的原则,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最优断面.本设计主要根据地面坡度、机修和机耕、灌溉等要求,先定出田面宽度 ,再计算田坎高度 .①、梯田断面要素图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H=B X Sinθ………………………..(1—1)B X=H/Sinθ….…………….………(1—2)b= HCtgα….….…………………...(1—3)B米= HCtgθ..………………………(1—4)H= B米tgθ………………………….(1—5)B=B米-b=H(Ctgθ-Ctgα)………(1—6)(2)田坎设计依据国标,参考延安地区企业标准,设计出该小流域水平梯田经济安全的田坎坡角.机修梯田田坎有硬坎和软坎,软坎田坎坡角一般采用45°左右,硬坎坡角为70°-74°,一般采用硬坎.(3) 田面宽与田埂设计根据梯田防御暴雨设计标准,并结合当地经验,田埂宽a定为0.3-0.5米,内边坡比为1:1,外边坡比与埂坎比一致.按照小流域现有机械施工条件和劳力状况,梯田修筑全部采用机械修筑,人工拍硬埂坎,同时小面积的推修软埂坎.从便于修筑、机耕、灌溉等方面考虑、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田面宽度一般在10米—30米左右,结合***县后河小流域实地情况,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断面为:10°田面毛宽21.37米,田面净宽20米;15°田面毛宽16.62米,田面净宽15米;各坡度、田面宽梯田断面参数见表5-1.表5-1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标准设计表(4)质量要求①田面平整,填土部分应考虑沉陷加高,做到里低外高.有灌溉条件的,田面要保持与水流方向一致的1:300—1:500的比降.②田坎整齐坚实,光滑顺直.③保留表土,深翻土层30厘米以上.。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1.明确目标: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2.确定治理范围: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现状,确定治理的范围,将小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或治理单元,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3.制定综合治理措施:根据小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污水治理、园林绿化等。
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如植被恢复、水资源调度、防洪堤建设等,提高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
4.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好预警工作,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协作关系,形成合力,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7.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形成强大的法律约束力,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小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治理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公众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合力,共同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3)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5 施工组织设计 (4)1.6 水土保持监测 (5)1.7 技术支持 (5)1.8 项目组织管理 (5)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6)1.10 效益分析 (6)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背景 (8)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9)3.1项目区选择理由 (9)3.2项目区概况 (9)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17)4.1建设目标 (17)4.2建设任务及规模 (17)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5.1布局原则 (18)5.2工程措施 (18)5.3水土保持林设计 (25)5.4封禁治理设计 (31)6 施工组织设计 (34)6.1 施工条件 (34)6.2 施工组织 (35)6.3 施工进度安排 (35)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36)7.1 项目监理 (36)7.2 水土流失监测 (36)7.3 水土保持监督 (38)8 技术支持 (39)8.1 技术支持方案 (39)8.2 技术培训 (39)8.3 技术推广 (40)9 项目组织管理 (41)9.1 组织管理机构 (41)9.2 组织管理措施 (41)9.3 技术保障措施 (42)9.4 监督保证措施 (42)10 投资概算 (44)10.1 工程概况 (44)10.2 编制依据 (44)10.3 基础单价 (44)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45)10.5 独立费用 (45)10.6 编制成果 (46)10.7 资金筹措 (53)11 效益分析 (54)11.1 效益分析依据及原则、范围、期限 (54)11.2经济效益 (54)11.2生态效益 (56)11.3 社会效益 (57)12 结论 (58)12.1技术设计合理 (58)12.2 经济效益显著 (58)12.3有利于改善环境 (58)12.4 社会影响良好 (58)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陕水规计发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XX年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小流域是指地表水径流汇集的区域,其面积一般在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之间。
由于小流域地域狭小,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
为了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制定小流域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2. 提高小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3. 保护小流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4. 促进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措施。
1.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加强小流域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土地治理。
采取防护林、梯田、植被覆盖、地面覆盖等措施,减缓坡耕地水土流失速度,改善土壤质量。
3. 水土保持工程。
修建小型水库、拦河坝、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地表径流速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农业生产方式调整。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资源。
5. 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小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农民参与小流域整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 宣传教育。
开展小流域整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小流域整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技术支持。
加强小流域整治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
五、总结。
小流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农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项目建设必要性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调查评价1.对小流域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以及植被覆盖率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建立流域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目标设定1.制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如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率下降30%、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等。
2.确立治理方案的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提前制定治理计划,分步骤实施。
三、生态红线设置1.根据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确定生态红线范围,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合理划定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和恢复区,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防治措施1.实施草地封禁。
对于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采取草地封禁措施,种植草本植物,增加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建设水土保持设施。
根据不同地块和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工程手段,如梯田、植被覆盖、石头堰、水池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推广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小流域内的水渠、水塘、水井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4.加强水体治理。
治理小流域内的河道、湖泊及其周边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
5.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五、监测评估1.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对小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定期对小流域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理前后的水土流失情况、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总结经验,优化治理方案。
六、资金保障2.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需要从调查评价、目标设定、生态红线设置、防治措施、监测评估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展开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增强治理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土地的持续利用。
重庆市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前言简述实施方案设计的目的,工程设计原则、要求,执行的规程规范,提交的成果。
文字之前插入小流域位置图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1 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 流域概况概述小流域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
1.1.2 地质、地貌一、地质。
小流域地质构造、影响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等。
二、地貌。
小流域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面积、所占比例。
1.1.3 土壤、植被一、土壤(地面物质组成)小流域主要土壤类型,各类土壤的分布、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肥力情况。
分别说明耕地土壤和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
插入小流域土壤理化性状表。
二、植被小流域所属植被分布地带,天然植被种类(包括树种、草种)及保存情况,人工植被种类、数量及生长情况;现有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率,具有独特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林果(草)树种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种类及利用情况。
1.1.4 水文、气象一、气象特征小流域温度与光热资源。
包括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0o C积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数。
小流域降水情况。
包括多年年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情况;10年、20年一遇24h、3~6h最大降雨量。
插入小流域气象特征表。
二、水文小流域所属水系,流域内主要河流;年径流总量,径流年际变化、径流模数;多年平均输沙量。
说明小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插入小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表。
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总量。
1.2.2 土地利用现状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等方面论述对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小流域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特别是在小流域这一细颗粒级的地理单元中,水土保持的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制定和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的方法。
二、问题背景小流域面积相对较小,地势复杂,土地利用方式多样,这些因素使得小流域更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流失不仅会减少土地的肥力,还会导致泥石流、山崩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农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非常必要。
三、目标和原则1. 目标:制定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的目标是减少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地的质量。
同时,通过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原则:制定小流域水土保持方案需遵循以下原则:a.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小流域的土壤类型、地形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b. 防治结合原则:综合运用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合理土地利用来防治水土流失。
c. 先治理后利用原则:先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再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
d. 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当地居民、农民等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四、水土保持措施1. 工程措施:a.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坝、沟渠等,以减缓水流速度和减少冲刷现象。
b. 建设梯田、林网和水土保持林带,以增加水土保持的能力,并改善土地利用方式。
c. 构建地下排水系统,以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土壤软化和滑坡灾害的发生。
2. 植被措施:a. 多种树种混植,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b. 合理的植被轮作和休耕制度,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
3. 土地利用措施:a. 合理划定不同用地区域,推广种植耐旱、抗风蚀作物,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b. 种植草地和绿化带,以增加土地的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工业、交通等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为制订和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1)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系统分析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为治理工作提供指导;(3)通过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研究意义(1)指导实践,提高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水平;(2)促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为其他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基本要求(1)科学性:方案应从整体考虑小流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2)实用性: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3)经济性:方案应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治理成本;(4)可持续性:方案应重视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原则:包括综合规划、周密调查、重视交叉调整等;(2)生态优先原则:即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充分考虑保护环境;(3)因地制宜原则:即按照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适宜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理,具有地域性和可持续性;(4)集约利用原则:即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四、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小流域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对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为后期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关于印发《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的通知(水保生函[2010]22号)附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简要说明监测点布置、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程内容1.土地改良: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防护工程,保障河道畅通。
4.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5.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效果。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改良:采用深耕、施肥、客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播种、移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河道整治:采用机械清淤、人工疏浚、修建防护工程等方法,改善河道条件。
4.水源保护:设立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采取隔离、拦截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
5.生态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6.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土地改良: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2.植被恢复:预计用时3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3.河道整治:预计用时4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水源保护: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5.生态修复:预计用时6个月,分六个阶段进行。
6.监测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持续进行。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2.设立工程技术组、财务组、材料组、安全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大纲一、背景介绍。
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较小、水系相对简单的地区。
由于小流域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治理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编制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大纲十分必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小流域治理,实现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小流域内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2. 水资源管理,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调度、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
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
4. 农村发展规划,制定小流域农村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实施步骤。
1. 调研评估,对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估,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评估结果,制定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
3. 资金筹措,确定小流域治理所需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确保资金到位。
4. 实施措施,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小流域治理工作,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5. 监测评估,建立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小流域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小流域治理的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小流域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六、风险防范。
1. 自然灾害,加强对小流域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治理工作的影响。
2. 社会风险,加强对小流域社会风险的管控和预防,维护社会稳定。
七、总结。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的重要发生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实施方案。
2. 综合治理方案2.1. 确定治理目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应该明确目标,根据治理的实际情况和治理需求确定治理目标。
治理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明示治理的重要性和治理后的具体改善情况。
2.2. 治理项目综合治理项目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根据治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
治理项目包括:植被恢复、修建护坡、建立水利设施等。
2.3. 治理技术手段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技术手段众多,常用的有: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减少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提高治理区环境的群体意识等。
2.4. 治理预算治理预算包括治理构想、资金需求、财务预算等方面。
治理预算应该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以达到最大的治理效果。
3. 治理效果对小流域的治理效果应该根据治理前后的数据来进行评价。
这包括:水土保持达标率、植被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指标。
治理效果的评价将是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的长期工作之一。
4. 治理实施过程治理实施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应该合理组织治理实施标准,测试治理效果,实现合理使用水土资源。
5. 结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
因此,应该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从而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保障。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目录1 综合说明 (5)1.1项目背景 (5)1.2地理位置及范围 (5)1.3项目区基本情况 (5)1.3.1自然条件 (5)1.3.2 社会经济 (6)1.3.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治理情况 (6)1.4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 (7)1.4.1建设任务 (7)1.4.2建设目标 (7)1.5项目建设情况 (8)1.5.1工程总体布局 (8)1.5.2 工程量及进度安排 (8)1.6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9)项目实施后,固定典型小班定期调查植被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盖度及防治土壤侵蚀效果等,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9)1.7项目管理 (9)1.7.1组织管理机构 (9)1.7.2实施组织管理措施 (10)1.7.3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和管护责任 (10)1.8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0)1.9效益分析 (10)1.10附图、附表 (11)1.10.1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地理位置图 (11)1.10.2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方案特性表 (11)2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12)2.1项目背景 (12)2.2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13)2.2.1总的要求 (13)2.2.2建设目标 (14)2.2.3建设规模 (14)2.3设计依据 (15)2.3.1编制依据: (15)2.3.2本阶段基础资料的调查、勘测方法 (16)3基本情况 (16)3.1概况 (16)3.1.1项目区的地理位置 (16)3.1.2地形、地貌 (17)3.1.3 土壤、植被 (17)3.2社会经济情况 (18)3.2.1项目区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力 (18)3.2.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9)3.2.3项目区的农村经济状况 (19)3.2.4项目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3.3水土流失状况 (20)3.3.1水土流失状况 (20)3.3.2水土流失成因 (21)3.3.3水土流失的危害 (22)3.4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23)3.4.1水土保持现状 (23)3.4.2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3)3.4.2.1主要经验 (23)3.4.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5项目区基本情况附图、附表 (25)3.5.1附图 (25)3.5.2附表 (25)4工程总体布置 (27)4.1土地利用调整 (27)4.1.1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评价 (27)4.1.2土地调整的原则 (29)4.1.3调整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30)4.2工程总体布置 (31)4.2.1工程总体布置遵循的原则 (31)4.2.2总体布局如下 (31)4.3工程总体布置附图、附表 (33)4.3.1附图 (33)4.3.2附表 (33)5工程设计 (34)5.1造林设计 (34)5.1.1水土保持乔木林 (34)5.1.2水土保持灌木林 (35)5.2封禁治理措施 (39)5.2.1封禁治理的范围 (39)5.2.2开封时间 (40)5.2.3封禁治理的组织措施 (40)5.2.4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 (40)5.2.5宣传牌设计 (40)5.2.6标志碑设计 (41)5.2.7围栏设计 (42)5.3措施数量汇总 (45)6.1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及内容 (45)6.3水土保持监测小流域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
小流域是指地理范围较小、水系相对独立的区域,是水资源的重要集聚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小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小流域治理实施方案,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通过小流域治理,实现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识别问题,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明确问题的性质、规模和影响。
2. 制定规划,根据问题识别的结果,制定小流域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重点治理区域和治理措施。
3. 资金筹措,确定小流域治理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保障治理资金的落实。
4.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确定的治理措施,开展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和措施的实施。
5. 监测评估,建立小流域治理的监测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理措施。
四、关键技术与手段。
1. 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植被覆盖、植树造林等措施,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2. 水资源管理,通过建设水库、水塘、引水渠等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小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生态修复,采取湿地保护、生态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小流域的生态平衡。
4. 社会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培训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增强治理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
五、经验与启示。
1. 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水土流失、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 可持续发展,小流域治理应注重长远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简单粗暴的工程干预。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小流域治理工作,为治理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精心整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
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1
1.2
1.3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7
1.8
1.9
1.10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
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
2.2
2.3
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
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
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3.1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小流域位置、范围,涉及行政村情况。
3.3.2
3.3.3
3.3.4
3.3.5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
附图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附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附表3项目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附表4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4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1建设任务
包括:
4.2
1
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主要是林草覆盖率。
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人均粮食占有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4.3建设规模
根据建设任务、目标、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要求等,论
证项目建设规模,即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和水土保持单项工程规模。
项目区涉及多条小流域的,列表分别明确各小流域的建设规模。
5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根据现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入标准,近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原则上不安排淤地坝等沟道控制性工程建设,淤地坝等沟道控制性工程建设通过其他专项另
5.1
5.2
说明工程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总体布局。
5.3工程措施设计
5.3.1梯田工程设计
1)结合田间道路、蓄灌设施(水窖、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截排水沟等确定梯田区的布设。
2)根据划定的修筑梯田图斑的面积、土壤(主要是土层厚度)、地形(主要是坡度)、建筑材料来源等情况,选定梯田的形式,确定田块布置。
3)确定梯田的设计标准、断面尺寸。
4)需进行田坎防护利用的,应选定树种草种,并进行措施设计。
5)需要进行机耕道整治的,还应明确道路布置,确定路面宽度、结构型式,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
5.3.2
1
2
5.3.3
5.3.4
1
字闸、塘坝等。
应根据小型蓄引排水工程的类型、规模、结构型式等进行典型或标准设计。
确定典型小型蓄引排水工程的设计标准、型式、位置及断面尺寸。
2)滚水坝应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参照小型水利工程有关规划执行;、人字闸、塘坝设计参照小型水利工程有关规划执行。
3)小型蓄水工程涉及人畜饮用水的,应查明汇集水区基本情况,确定需水量、汇集水区的面积、工程位置和数量,并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明确水质保护
的要求。
5.3.5防风固沙工程设计
一般包括沙障固沙、固沙造林、引水拉沙造地、防风蚀耕作措施等。
应明确防风固沙措施形式,并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进行设计。
5.3.6
设计。
5.4
5.4.1
5.4.2
等)
进行典型设计,选定栽培品种、苗木规格,确定栽植密度、整地方式及规格,明确施肥和灌溉等的要求。
5.4.3水土保持种草,应划分立地类型,按立地类型选定草(品)种,确定整地方式、需种(苗)量、抚育管理,进行典型设计,并落实到图斑。
5.5封育治理措施设计
5.5.1明确封育方式和管理制度,确定标志位置及断面尺寸,做出必要的网围栏设计。
5.5.2
5.6
5.6.1
5.6.2
5.7
附图5单项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6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图。
附图7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设计图。
附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调整表。
附表5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数量汇总表。
附表6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注1:现状及措施图斑宜布置在1:1000~1:10000地形图,并逐图斑标出经纬度。
)
(注2:典型设计图宜按1:500~1:2000地形图布设。
)
6施工组织设计
6.1工程量
6.2
6.3
6.4
民施工或多种形式结合。
6.5施工进度
确定各项治理措施施工进度安排。
附表
附表7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安排表。
附表8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
7水土保持监测
7.1
7.2
7.3
8
8.1
涉及技术支持内容的,应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8.2技术培训
说明技术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培训计划。
8.3技术推广
选定技术推广项目,提出推广计划。
9工程管理
9.1工程建设管理
措施。
9.2
10
10.1
简述工程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措施数量、主要材料用量、施工总工期、概算总投资等。
10.1.2编制原则与依据
说明设计概算编制的编制原则、编制依据、项目划分,计算方法、采用的定额和取费标准以及价格水平年。
10.1.3投资概算
分析计算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概算分项投资、工程总投资。
投资概算执行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并附投资概算附件。
10.2资金筹措
根据典型观测数据结合效益分析结果,确定各项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额,进而计算工程实施后的蓄水、保土效益,并列表说明。
11.1.2生态效益
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状况,主要包括林草覆盖率、减灾等。
精心整理
11.2社会效益
说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11.3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