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状况探析(一)
- 格式:docx
- 大小:20.48 KB
- 文档页数:6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途径探析摘要: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要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
本文探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财政;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财政支农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11-01目前,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支持农田水利和防病改水工程,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财政支农资金要大力支持耕地质量建设、防洪体系建设、动植物疫病控防体系建设、灾害性气象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农业灾害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的投资。
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在坚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的交通、水电、文化、卫生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以降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保护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必由之路。
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
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财政支农政策调研报告随着上级支农惠农政策加强,财政支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资金渠道多、管理乱、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为了贯彻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特别是201*年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对我县财政支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整合支农资金提出了一些思路。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政府支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建议(一)存在问题各级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为我县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在资金使用上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投入总量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我县人多地广,财政困难,短期内很难大幅增加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比如我县农田灌溉工程,点多面广,特别是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较早,老化失修严重,加上原先田间配套工程做的较少,一遇旱情,即受旱灾。
近几年来投入一直不足,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要求。
2、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
目前支农项目建设大都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投入的模式,而我县经济实力不强,配套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如我县201*年安排各类配套资金11403万元,占当年预算财力的139%,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314%。
乡村财政更为困难,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历史负债一大堆,成为影响政策效应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绩效有待提高。
来自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如农民培训项目,就有劳动、科技、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农业开发和水利两个部门存在重复;水土保持项目在水利、林业两个部门均有安排;扶贫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及公路建设项目有相同的建设内容。
地方财政专户管理问题探析摘要:财政专户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仅事关财政资金的安全效率,更深刻影响国家财政政策实施和财政体制改革。
本文从财政专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深刻揭示财政专户管理混乱的各种弊端和不利影响,提出完善制度、清理整顿、加强监管和坚持改革等贴合实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专户;资金安全;效率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财政专户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专用账户。
近年来,开户过多、大量预算资金滞留财政专户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影响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和政府预算顺利执行的重要因素。
一、基本情况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开设的财政专户包括专项资金及预算外资金两大专户体系,按照资金性质划分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工资统发、政府采购、教育、社会保障、支农惠农、医疗保险、退耕还林、国债、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等十几大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专户数目众多,种类复杂2004-2006年和2011-2012年,财政专户大量集中开户。
其间虽然每年都有清理销户,但开户数量及留存数量仍急剧增长。
有关财政专户的制度规定抽象、不明确,缺乏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没有强制的处罚措施以及政府干预特色显著等原因导致财政专户开户管理混乱。
(二)开户分散,多头重复开户现象普遍财政专户遍布各家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银行。
重复设置的专户包括社保基金、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补贴资金、非税收入、基建等几类账户。
重复开户主要表现为同一资金性质多头开户以及财政部门内设机构多头开户两种方式。
(三)资金规模大,资金分流及滞留现象严重财政专户的年初年末余额都比较大,年度中间由于有定期存款,账户上也还经常有较大余额。
高峰期时,个别地区财政专户资金余额达到同期人民银行国库库存余额的10多倍。
三、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资金效率低下,影响财政政策的制定落实由于多头分散开户,财政部门往往无法准确掌握财政专户的资金余额,财政专户资金沉淀率高。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乡差距扩大,财政支农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资金投入过度集中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过度集中。
由于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流向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基层农村地区则面临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应出台政策,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分配比例,增加对基层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透明。
问题二:财政支农政策缺乏差异化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缺乏差异化。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类型和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农政策。
例如,对于粮食生产重要的农业地区,可以加大粮食生产补贴的力度;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采取更多的扶贫政策。
问题三: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虽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量,但是不同程度上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问题四: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
由于财政预算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的频繁变动,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财政支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篇财政支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市委、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如何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财政涉农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因而,我市支农工作调研是财政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作成效我市支农工作开展以来,支农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财政支农政策及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等各类资金。
近几年来,财政对支农专项资金66794.36万元。
完成了那棱格勒河二级站、格尔木乃吉里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格尔木温泉水闸除险加固、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江源生态保建设等项目。
二是实行县级报账制度,财政部门审核原始单据后加盖审核专用章、主管部门加强财务核算,双方联管杜绝不合理支出,对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是联合部门对资金实行"全程"管理。
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并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我市惠农补贴包括耕地地力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生态补助、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方面。
近几年累计下达XXXX万元。
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强。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财政支农支出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财政支农支出是指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投入的财政资金。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方式和规模等因素,都会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等。
四、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3. 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 直接补贴和农业保险:政府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随着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也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少,但也在逐步增加。
我国农村资金外流问题探析发布时间:2021-04-20T10:30:11.94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上作者:武晓宇[导读] 我国农村资金长期处于较严重的净流出状态,激化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从而使农村发展始终缺乏活力。
鉴于此,本文以资本的逐利性为切入点,具体研究了在农业具有弱质性、金融发展环境较差、城乡长期分割的情况下,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对其的存贷差额、不等价交换现象、农户投资消费行为流向城市的现状,并尝试构建资金回流机制,提出完善支农资金机制、提升农村信用环境、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四个措施。
西北政法大学武晓宇【摘要】我国农村资金长期处于较严重的净流出状态,激化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从而使农村发展始终缺乏活力。
鉴于此,本文以资本的逐利性为切入点,具体研究了在农业具有弱质性、金融发展环境较差、城乡长期分割的情况下,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对其的存贷差额、不等价交换现象、农户投资消费行为流向城市的现状,并尝试构建资金回流机制,提出完善支农资金机制、提升农村信用环境、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四个措施。
【关键词】农村资金外流;原因;渠道;对策一、我国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一)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总量大,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不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计算,2017年全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0.23公顷,按常见的一户三口的家庭结构计算,平均每家耕地面积仅为0.69公顷(10.35亩)。
其次,在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方面呈现出产权不明确、承包经营权不稳定的特点,又受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限制,因而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发展阶段,总体上难以引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从而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不高,产值相对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第一产业的产值为64734亿元,远低于第二产业的366000.9亿元和第三产业的469574.6亿元。
论文范文:财政金融硕士论文范文:财政支持乡村金融发展理念研究及路径选择1.导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为金融的主动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旦经济发展中缺少金融的持续支持和推动,经济很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同理可知,农村经济若想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必不可少。
然而,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着一个规律性难题——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条件下,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市场化的商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市场化的商业金融机构为小农提供零售服务,普遍会遇到交易费用过大、信息严重不对称、抵押品缺乏和难以担保等问题,因而不可能提供基本业务(包括信贷、保险、理财等),而必须注重利润率、风险规避的金融部门更是需要降低交易费用,因而退出“三农”领域是金融商业化改制的必然选择。
当正规金融选择退出农村金融领域,适合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农村经济仍然面临信贷约束,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另一个是高利贷盛行(温铁军,2010)。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金融机构大幅减少,金融服务在农村平台上的的产品乏善可陈,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民以及合作社的小额贷款业务开展困难等等现象比比皆是。
金融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让农村金融蓬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其收益率,以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
提高农村金融的收益率究其本质就是要提高三农产业的收益率,即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三农”的发展。
短时间内虽不能让农业收益率显著提高,但是财政可以助力缩小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巨大收益差异。
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激励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经营环境,培养其内生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1.2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外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国外学者普遍持有财政应当适当干预农村金融的发展。
山东农产品贸易现状1.引言1.1 概述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山东农产品贸易作为该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展示山东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方向。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首先,通过对山东农产品贸易的概况进行介绍,包括贸易规模、贸易品种和贸易主要对象等。
其次,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重点关注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出口市场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的内容。
总体而言,本文将通过对山东农产品贸易的概述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现状和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同时,也将探讨影响山东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行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将基于大量的实证数据和可靠的信息来源,以确保文章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关于山东农产品贸易现状的指南。
1.2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山东农产品贸易现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部分会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概述,概括性地介绍山东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和现状,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引入相关数据和研究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会对山东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概况进行详细剖析,包括山东农产品出口的种类、数量、地区分布等相关数据,以及进口情况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
接着,在第二小节中,将重点关注山东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探讨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地区)、出口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等方式,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3. 结论部分将对山东农产品贸易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总结。
在第一小节中,将明确指出山东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如市场竞争、质量标准、环保问题等。
177《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上旬刊)总第625期财会探析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涉农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涉农资金投入不断增长。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预防措施不够严密、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以及基层面临的实际困难等多种原因,在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监管不到位、项目建设质量差、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
因此,本人就切实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杜绝违纪违规操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财政支农支出在总量上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但真正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增长缓慢。
财政支农支出增长主要是因农业主管部门增人、调资,农业事业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2.有的支农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
一是县级财政存在隐性赤字,挤占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
二是财政资金调度困难,有些专款年底才筹集资金兑付,使农业主管部门难于在年底前及时拨付资金。
三是有些支农项目三季度以后上级才下达预算指标。
四是有些支农项目跨年度建设,需按基建进度拨款。
3.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缺乏统筹安排。
在资金分配上存在“撒胡椒面”现象,资金使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当前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较松散,涉农部门各抓一块,在项目申报、审核及实施过程中统筹安排比例较小,严重影响了涉农项目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一些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特别是乡镇政府挤占水利专款较为严重。
主要原因:一是财政供养人员多,财政预算以“保工资、保吃饭”为主。
二是在年度预算安排中,有的县对农业部门的预算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是一些部门及乡镇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经费支出控制不严,差旅费、招待费居高不下。
也对捆绑项目、集中资金打造精品亮点农业工程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4.部分涉农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不规范。
<div class="article_tit"> “三农”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经济困境及重构探析</div> <span>作者 : 李琳</span> <p> [摘要]乡村公共经济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整体经济向纵深发展。
乡村公共经济在公共产品供给职能上的缺位以及乡镇财政自身的问题使得乡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并直接引发或间接加剧了“三农”问题。
重构乡村公共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增强外援;挖掘内源;完善乡村社会组织体系。
<br/> [关键词]乡村公共经济;内涵;困境;重构 <br/> [作者简介]李琳,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福建福安355000 <br/> [中图分类号]F062.6;F320 <br/> [文献标识码]A <br/>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3-0031-04 <br/> <br/> 乡村公共经济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整体经济向纵深发展。
发端于计划经济解体时期的我国乡村公共经济,因其与生俱来的自上而下的独断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可及性等,决定了目前的乡村公共经济模式是无法解决由于它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三农”问题的。
这就对乡村公共经济提出了重构的要求。
<br/> <br/> 一、乡村公共经济的内涵分析 <br/> <br/> 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是乡村社会合理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财政理论及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往往只强调政府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着眼的是政府收入和支出等财力的运作过程”,因此,此前的乡村公共经济其实就是乡镇财政的活动范围。
涉及到乡村社会时,传统财政学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帮助县、乡财政摆脱困境上去,而无暇顾及各级政府应当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这一“公共活动”。
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状况探析(一)
摘要]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财政对其支持和保护。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在规模、结构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强化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支持。
关键词]财政支农;规模;管理体制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是地方政府增加农业投入,保护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注意发挥财政职能,支持农业生产,使山东农业有了长足发展。
本文拟在对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财政支农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地方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更好发挥地方财政支农的作用。
一、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状况分析
(一)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分析
自1978至2002年,全省地方财政累计向农业投入资金达440多亿元,占同期财政总支出的7.65%.从绝对量上看,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在过去的20多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1978年的40221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57939万元,增长了13.87倍,这为山东省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
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主要包括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2002年,山东省地方
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达到158919万元,占全省财政支农支出的28.48%,农业综合开发支出99240万元,所占比重为17.19%,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为299780万元,占全省财政支农支出的
53.72%,相对来说比重比较大。
二、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支出规模较小
改革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规模(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下滑,由1978年的28%逐步下滑到2002年的5.78%.另外,由于县级财政,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安排生产和事业的财力,地方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上级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相对规模的减少、县级财力的有限以及认识上的、政策上的偏差,使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下降。
1978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为40221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2.6%.据统计,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像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已占到15%以上,山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明显低于这一水平。
这样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对资金的需求。
(二)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减弱,且稳定性差
从总体上看,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1978—1984年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在10%以上,平均达到12.06%,1985-2003年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都没
超过10%,平均比例为7.91%,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这反映出山东省地方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减弱。
在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的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如表1)。
1979年该比例为13.2%此后几年时高时低,但都没有超过79年的水平。
1983年开始该比例持续走低,1986年下降到7.3%,之后开始上升,1992年达到9.7%,随后又转为下降,至2002年下降到6.5%.财政支农的波动性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
(三)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
1.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
分析1998年-2002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变动状况可看出,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持续上升,从1998年的49.53%上升到2002年的53.73%,而直接用于农村生产的资金仅占支农资金的30%左右,并且有下降的趋势。
这一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地方财政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将直接削弱财政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支持能力,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不利于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财政支农支出地区结构不平衡。
长时期以来,山东省各市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在实践中表现为:从纵向上比较,各市财政支农支出不同年度无论从相对数还是从绝对数来看时高时低,波动性比较大,这不利于各地农业的发展;从横向上比较,不同地区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有大有小,不平衡。
这将影
响全省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的平衡发展。
(四)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波幅较大
财政支农资金的经济效益,可用一段时期内财政支农资金支出与其所获得的成果(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加)之比来进行大致的估算。
1995年~2002年,除98年和2000年外,其它年份财政支农投入均小于产出。
2002年,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最低,仅为6.67%,即财政每向农业投入1元钱,仅得到0.0667元的回报。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财政支农作为一种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政府行为,投入小于产出是很正常的,只要各年之间保持平稳就可以了。
但近年来,山东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波动幅度较大且偏低,反映出财政支农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应尽快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山东省地方财政支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和政策上的原因
尽管我国一直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树立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热衷于容易创业绩的非农产业如工业等,而排挤农业;同时,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偏差,使地方财政政策倾向于二,三产业,并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以至于最终流于形式。
(二)地方财政收入的限制
从1995至2002年,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绝对值持续增长,但增长的
幅度有所下降,由1995年的32.93%,下降到2002年的25.30%,下降了7.63个百分点。
同时,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占山东省GDP的比重相对偏低。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方面反映财政在国民经济中掌握支配权的大小,即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反映财政在经济总量中提取的比例是否得当。
一般而言,伴随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步提高的趋势,发达国家在40-5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25-30%之间。
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47%,而山东仅为5.78%,存在较大的差距。
以上表明,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十分有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较弱,降低了财政支农的力度。
(三)财政支农支出管理方面的原因
管理出效益,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财政支农支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但在实践中,由于财政支农支出管理的不规范,而大大降低了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
主要表现在:1、多部门管理,资金缺乏合力。
一些专项财政支农资金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如农业科研投资由科技和财政或农业部门共同管理等,又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划分不清、部门利益等问题,而很难统筹协调,发挥整体效应。
2、支农重点不突出,面广,不能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
3、监管力度较弱。
财政支农工作往往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4、财政支农项目审批制度公开化、科学化不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