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现代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现代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现代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现代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物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越来越收到关注,其极大地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成本和效益。运用市场营销、效用分析等理论,说明现代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为商品创造了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从而增加了商品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了客户价值这种观点为解释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以及规划现代物流和零售业的发展、促进铁路货运的旅客列车化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物流;时间效益;空间效益;交通运输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ar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enterprise operating costs and benefit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marketing, utility analysis,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service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commodity production in the circulation field, for the goods the time efficiency and space efficienc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value of the goods, the customer value for consumers that view to explain the modern logistics i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of enterprises, as well as 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retailing, promote the reform of railway freight of passenger trains and so on, to provide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 Modern logistics; The time efficiency; Space efficiency; The transportation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分析,从讨论交通运输的概念和本质出发,运用市场营从销、效用分析的相关理论,说明现代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为商品创造了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从而增加商品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了客户价值。

一、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涵义及类型

1.1 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涵义

物流时间效益是指“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时间差,由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为“时间效益”。时间效益,从形式上看,是把握“物”的流动时机,从而形成的效益;从构成实质上看,包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把握商机形成增量效益。时间效益不是单独追求物流过程中某一个单独的变量的变化,如仅仅收入增加或资源消耗的减少等,而是把握相关收入的增加、资源占用及资源消耗成本的减少。

物流空间效益是指在“物”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效益。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空间,也就是说,供给者与需求者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由改变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空间价值。从供给方的

角度来看,空间效益就是“物”实现空间转换前后给供给方带来的收益的差额。从需求方的角度来看,空间效益则是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这里,效用满足是指由于“物”的移动使得当地没有的但又是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流到当地,且产生了相应的效用,体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1.2、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的类型

1.21时间效益的类型

①缩短时间创造效益。缩短时间创造效益,就是采取技术的、管理的、系统的等方法来尽量缩短物流的宏观时间和有针对性地缩短微观物流时间,从而取得较高的时间效益。

②改变时间差创造价值。改变时间差创造价值,也即错位时间效益,是指本来在某个时间应该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但是人为地通过相关的物流活动,将这一经济活动改变发生时间,以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期间的效益增值即为错位时间效益。

③JIT效益JIT(Just-in-Time)物流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1972年后被广泛应用于日本汽车和电子工业。JIT管理为El本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提供了保证。准时制物流是伴随制造业准时生产而产生的,随着准时生产的发展与普及,准时制物流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④利用物流时间生产创造的时间效益利用物流时间生产创造的时间效益,是指在物流的同时进行生产作业,降低相应的设备购置成本、操作人员费用,缩短作业时间而创造的效益。

1.22 空间效益的类型

①基于集中生产所创造的空间效益 .由于资源、分工和需求等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区域的区域特征日益显现,各区域间在经济大系统中的功能分工出现异化。

②基于分散生产所创造的空间效益. 与集中生产相反,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产品生产方式、产品技术经济特征以及社会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还广泛存在分散生产的情况。这种生产方式需要完善的物流体系的支撑,能够使与之相关的“物”实现顺利流动。

③基于中间集散所创造的空间效益 .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细化,使得生产环节变得越来越繁多,需要资源、能源、人力等经济要素的频繁流动予以支持。

④基于弥合生产需求分散所创造的空间效益现代社会中生产与需求的空间差十分普遍,而现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除了大生产决定的供应分散之外,自然地理、产业集群和社会发展因素等也造就了产品生产的分散。

二、从现代物流本质讨论时间和空间效益

2.1从需求的角度分析

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配送功能的论述。市场营销特别强调客户服务。该理论认为,使产品或服务在交换时可以获得,是企业配送功能的本质。可获得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受到构成客户服务的诸多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包括交货的频率、可靠性、库存水平和订货周期等。客户服务就是在买者和卖者传递产品或服务中提供时间和地点效用

2.2从供给的角度分析

(1)现代物流的效用。以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价值理论构成今天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效用是一个概念,它表示消费者从某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有用性或满足的量。在运输经济研究中,效用分析也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物流服务是一种商品,当

然也有效用。

(2)现代物流提供商品在时间、空间上的增值。把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的地方去,这句话概括出了物流的增值活动。任何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增加价值的(见图2)。随着生产的进行,产品的时间、地点和形态效用在按交换的需要发生变化,产品也就在增值。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现代物流提供了商品在时间、空间上的增值。2.3现代物流服务本质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现代物流服务是在创造商品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上不可分割的综合性概念。只有从时间概念、空间概念上同时把握,才能抓住现代物流服务的本质。给物流下一个简明的定义:运输+仓储。运输和仓储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运输可以看作是移动的仓储,仓储可以看作是静止的运输。基于简明定义,可以概括出现代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商品生产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它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增加了商品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了客户价值。

三、对交通运输业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3.1对第三利润源泉的解释。

第三利润源泉,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1970年提出的。该观点认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物化劳动消耗,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活劳动消耗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降低物流费用则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对现代物流本质的讨论中可以认识到,现代物流服务在流通领域为商品创造出了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按照效用价值论,商品增值了,生产商品的企业延伸了其生产价值链,自然能带来新增的利润。

3.2对时间效用的认识

在理论上明确提出物流服务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有利于交通运输行业在实践中更加重视与时间相关的问题。建议将时间周转量统计指标列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全社会对货运正点率问题重视不够,对运输的不确定性简单地采用加大安全库存的方式解决,忽视了时间效用。改变这种做法,无疑将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视时间效用的理念,还有助于提高生产厂商对敏捷供应链和精益供应链的认识,进而选择恰当的物流策略

3.3对铁路货运旅客列车化改革的启示

发展高附加值货物快速运输,实现快运货物旅客列车化,逐步形成快速货运系统是中国现代铁路的主要技术政策。现代物流理论强调交通运输产品与时间的相关性,因此,如果能认识到现代物流对中国铁路货运准点的要求,以及创造时间效用、增加商品价值、增加企业利润的作用,则将对中国铁路货运旅客列车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崔晓文.物流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吴群琪. 物流经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荣朝和.论运输企业提供完整运输产品的重要性——兼论铁路企业重组的方向[J].铁道财会,2001,(8):2-6.

4王庆云.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5-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同时的相对性 (2)运动长度的收缩 (3)时间间隔的相对 (4)了解时空相对性的验证 (5)了解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物理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同时相对性的推演过程 (2)理解从“同时相对性” 出发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相对论崭新的时空观,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2)辩证地看待经典物理理论教学重点、难点从“同时”的相对性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教学方法 阅读小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同时”的相对性 知道“同时”的相对性是相对论两个假设的直接推论。讲解过程中 要强调理解的出发点必须是两个假设,否则无法理解。 两种情景 情况1对于运动的火车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地面就不是同时的车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后两壁 站台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先到车厢后壁后到前壁 讲解关键:在各个参考系中光速都为c 情况2:地面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运动的火车也不是同时的 利用相对运动原理,可假设车静人动,人和地面相当于火车,结 果与前面相似 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 二、长度的相对性 1、要让学生知道长度的相对性(动尺缩短),是“同时”的相对性带来 的一个普遍的时空属性,它与物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无关,当物体运动中点发光

速度越接近光速,这种收缩效应就变得越显著。 2、要讲清利用严格数学推导可以得到洛伦兹变换的相对论长度收缩公式。 3、要让学生理解长度收缩公式的物理意义,必须注意参考系的选择及参考系的运动状态。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t t o 教学时要分析清楚“动钟变慢”,与I同时的相目对性的联系,使学生知道运动的钟变慢是同时的相对性带来的时空属性。 ①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可以通过长度的相对性的一些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②要讲清“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是两个不同惯性系进行时间比 较的一种效应,不要误认为是时钟的结构或精度因运动而发生了变化。 ③教学中特别指出,运动时钟变慢完全是相对的,由于两个惯性参 考系是平权的,在它们上面的观测者都将发现对方的钟变慢了。 四、时空相对性的验证 根据相对论,时间在运动中会进行的比较缓慢,也就是说,在空间中高速移动的时钟,比固定于地面上的时钟走得慢. 早在1941 年,科学家通过对宇宙线的观测证实了相对论的结论, 美国科学家罗西和霍尔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子的数量,结果与相对论预言完全一致.

15.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习题

15.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习题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关于狭义相对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B .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一切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等于c ,与光源的运动无关 C .狭义相对论只涉及无加速运动的惯性系 D .狭义相对论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答案:D 解析:狭义相对论适用于惯性系之间的时空理论。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根杆的长度不会因为观察者是否与杆做相对运动而不同,这是经典物理学家的观点 B .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C .一根杆的长度静止时为l 0,不管杆如何运动,杆的长度均小于l 0 D .如果两根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它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答案:C 解析:若杆沿垂直于自身长度的方向运动,它的长度将不变。 3.某宇航员要到离地球5光年的星球上去旅行,如果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飞船相对地球的速度为( ) A .0.5c B .0.6c C .0.8c D .0.9c 答案:C 解析:由Δt ′=Δt 1-????v c 2得,3=51-??? ?v c 2,解得v =0.8c 。 4.A 、B 两架飞机沿地面上一足球场的长轴方向在其上空高速飞过,且v A >v B ,对于在飞机上的人观察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长度比 B 飞机上的人观察到的大 B .A 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长度比B 飞机上的人观察到的小 C .两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长度相同 D .两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宽度相同 答案:BD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什么是无限?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般的回答都是如下:( 1 )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 2 )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3 ) 整个宇宙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特定的具体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4 ) 无数特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 这样的定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体。“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将空间和时间都放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定义无限。有限中的无限,是不能认为是绝对无限的。“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即时间的一维性是无限的。它总是一往无前地流逝着。运动着的物体从任何一个时刻追溯它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表述虽然把物质运动甚至运动都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其实这物质及运动与时间空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时间空间的本质在这里已经被规定为三维方面的无穷延伸和一维方面的无穷持续,而运动者的物质充充其量是被放进去的。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并未能超出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的概念。这种所谓的时间空间不是和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处在同一矛盾统一体重的。而是外在于有限的规定性。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就已经表现出割裂无限与有限的特征。现行无限性理沦原则上承认物质世界和时间空间都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但又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是有限的,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两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特定的有限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无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于是这对立的两者便统一起来了。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两者割裂开了。因为这样一来,无限与有限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便是不一样,具体的事物便不具有无限的性质。而整个宇宙也没有了有限的性质,从而是一种非具体的抽象物。于是,有限与无限又被分离开来,两者并不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既没有能统一在具体有限的事物中,也没能统一在抽象的无限中。在对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中,无限与有限仍然是互相外在的。 无限与有限的这种互相外在,表明无限并不是在辨证的思维中把握的,而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把握。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doczj.com/doc/623751962.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员工工作日志管理制度

员工工作日志管理制度 为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强化业务技能,夯实过程管理、做大业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各项业务向高效、专业、细化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日志书写规 1、工作日志模块构成 《员工工作日志》分个人填写和领导填写两部分,分别由“今日工作总结”、“明日工作计划”、“领导意见”三大模块构成。详见下图: 今日工作总结 明日工作计划 今日工作记录 总结与评价 明日工作计划 注意事项 (1)“今日工作总结”分为“今日工作记录”和“总结与评价”两个板块。“今日工作记录”板块填写填表人一天工作事项;“总结与评价”板块填写填表人对自己一天工作的心得总结和评价。 (2)“明日工作计划”分“明日计划”和“注意事项”两个板块。“明日计划”板块填写填表人依据今日工作完成情况及阶段性工作目

标所做的明日工作事项;“注意事项”板块填写填表人为完成计划工作所需注意或需要请示、协调的事项。 (3)“领导意见”由填表人的直属领导及公司经营管理层分管领导填写,主要容为针对填表人的指导性意见、建议和评价。 2、工作日志书写规 (1)真实客观原则 工作日志是填表人每日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反映,要求不得记录不实行为、伪造工作记录和虚构工作事实。 (2)具体细化原则 具体细化原则要求填表人对每日每项工作做具体描述和记录。包括该项工作发生的时间、地点、要求、完成程度、交接情况等事实。 (3)简明扼要原则 工作日志作为填表人阶段性工作总结工具和工作效率技能提升工具,要求填表人在保证真实客观、具体细化的前提下,运用精炼、明了语言进行工作的记录、计划和总结。避免出现长篇大论、冗长繁琐、含糊不清的语言进行填写。 二、工作日志管理办法 1、工作日志每天填写并提交。要求填写人每天下午下班前进行填写并提交,填写完成后分别向总经理室和行政部提交,同时自行保存一份。 2、因其他原因无法在当日完成填写和提交的,必须在第二天提交当日和补充前一日工作日志,并附“逾期提交情况说明”。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间、时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如测定宇宙间天体相互距离是用“光年”,即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人们度量空间和时间的方法、工具和单位尽管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物质运动。人们能够确定量、度、空间和时间的工具和单位,是因为作为工具的物质形态本身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物体之所以能够被测量,也因为物体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如果测量工具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或者被测量的物体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时间和空间则无法测量。由此可见,空间和时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一般的时空概念。空间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生存在空间内的生物,以及发生的事件在变化,时间被认为和空间一样,是宇宙的两个本质属性之一。神界的神修炼的最高法则就是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 但是事实上,时间是什么,没人能下一个标准定义。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空间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距离。时间和空间都是从物质这个更原始的概念延伸出来的次概念。而能感受到时间的,不是虚空,而是活着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只能感受到短暂的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时间的认识无法深入。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于视线狭窄,无法真正认识空间。只能根据蛛丝马迹进行猜测。在海边的人看远方的帆船,先露初桅杆再露出船身,渐渐发现生活的大陆也许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随着时代发展,神对时间法则的渐渐领悟。开始探寻时间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静止。但也涉及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比如返回过去,前往未来导致的悖论。 A神如果回到过去,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B,那B是否会马上消失?还是说宇宙,甚至神界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 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参破,则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无法圆满。 之所以产生这种悖论,主要是将空间看为一种不变的量度。而且把时间也看成是一种有方向性的矢量。认为过去和现在全部处在同一根时间轴上。因此会产生这种谬误。更产生多重宇宙的错误想法。 宇宙是物质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两个属性。物质没有理由为了弥补对两个概念的错误认识,而无限分裂,凭空增长。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更新。时间和空间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以及未来的时空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奇异点进行链接。 A生存在A时空。他的未来时空称为B时空。他从来没有见过B时空,更不知道B时空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生物。但是他知道A时空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称之为历史。 但是由于时空彼此链接,事实上,B时空后的C时空,D时空,却很可能被A认为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工作日志管理规范

******* 技术有 限 公 司 工作日 志 管理办法 、总则 定义】 本处所指工作日志,指公司 OA 平台中工作日志管理功能 软件。 目的】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公司规范化管理;培养员工良 好的工作作 风,促进各项工作落实;提倡并推广积极的工作日 志填写习惯。 【适用范围】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试用期员工)。 工作日志的功能体现】工作日志是公司、部门及员工的 管理工具: 时间管理工具:帮助员工学会时间管理,加强自我监督、 自我总结与 规划,提升工作能力; 信息管理工具:利于岗位工作交接、工作追溯,形成员工 工作档案和 公司成长档案;建立上下级正式书面沟通方式,促 成达成工作目标; 人事考核工具:作为员工工作量(岗位工作饱和度)、工 管理机构】 作态度(是否正向、 积极、主动)以及工作业绩(工作进度推 进、工作成果质量) 的考核客观依据。

1、人员组成 工作日志的管理人员由员工本人、部门领导(主管、经理)、人事行政部、公司领导组成。 内部文件,严禁外传!

(一)工作日志的填写规范工作日志语言要求简洁精练,重点突出,力求规范;各部 门可根据本部工作性质与特点,制订部门工作日志填写模板,并报人事行政部备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本人当天的主要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工作小结、明天工作计划等; 2、本人责任范围内有关工作/ 项目的进展情况; 3、遇到的问题、工作思考建议意见等。 4、申请加班后,加班完成的工作内容(量化)。 (二)完成时间要求 1、所有人员的工作日志实行日报送制,须在当日完成; 2、出差期间、遇到紧急外出事务者或其他特殊情况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当天完成;如不具备条件,可延至特殊情况结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工作日志的处理规范 1 、工作日志审阅管理规定 审阅关键词:真实性、正向性、规范性、工作动态、考评依据 1 )自我审阅制制 员工完成岗位工作日志后,进行自我阅审,总结今日工作,计划明日工作;同时关注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其它员工的工作进度,以便随时沟通与调整;并提倡多多关注公司领导及其它同事的工作日志,以更好了解其它部门工作及公司发展动态。 2 )上级审阅制 部门主管/ 经理:部门主管/ 经理对下属员工每日的工作日志进行审阅,并以此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客观依据; 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对全体员工的工作日志进行审阅,并以此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客观依据。 2 、工作日志异常处理 1 )工作日志异常的定义: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15-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同时的相对性 (2)运动长度的收缩 (3)时间间隔的相对 (4)了解时空相对性的验证 (5)了解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物理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同时相对性的推演过程 (2)理解从“同时相对性”出发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相对论崭新的时空观,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2)辩证地看待经典物理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从“同时”的相对性得出运动长度和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阅读小结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同时”的相对性 知道“同时”的相对性是相对论两个假设的直接推论。讲解过程中要强调理解的出发点必须是两个假设,否则无法理解。 两种情景 中点发光 情况1:对于运动的火车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地面就不是同时的 车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同时到达车厢的前后两壁 站台上的观察者认为光先到车厢后壁后到前壁 讲解关键:在各个参考系中光速都为c 情况2 :地面 上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运动的火车也不是同时的

利用相对运动原理,可假设车静人动 ,人和地面相当于火车,结果与前面相似 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 二、长度的相对性 1、要让学生知道长度的相对性(动尺缩短),是“同时”的相对性带来的一个普遍的时空属性,它与物体的具体组成和结构无关,当物体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这种收缩效应就变得越显着。 2、要讲清利用严格数学推导可以得到洛伦兹变换的相对论长度收缩公式。 3、要让学生理解长度收缩公式的物理意义,必须注意参考系的选择及参考系的运动状态。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教学时要分析清楚“动钟变慢”与同时的相对性的联系,使学生知道运动的钟变慢是同时的相对性带来的时空属性。 ①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可以通过长度的相对性的一些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②要讲清“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是两个不同惯性系进行时间比较的一种效应,不要误认为是时钟的结构或精度因运动而发生了变化。 ③教学中特别指出,运动时钟变慢完全是相对的,由于两个惯性参考系是平权的,在它们上面的观测者都将发现对方的钟变慢了。 2 1?? ? ??-?=?c v t t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王大为 国网湖北电力中超建设管理公司湖北武汉微信号:wdw45740967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中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长宽高这样比较直观的维度,还有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接触但是可以感受到的维度--时间。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四维空间。虽然还不能直接接触到四维空间,但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回忆,在回忆里,把我们一连串的活动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四维空间,虽然它不是真正的四维空间,仅仅由一系列三维片段构成,而且我们的大脑还做不到全方向、各个角度的审视和处理,但是这也足够使我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并通过学习构建了今天的社会。 对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人们使用数学这样的工具来描述它,并利用其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我们宇宙空间的自洽性。在这里,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简洁的数学描述就足以促使我们的宇宙运行下去,终日不辍。 在这些基本的物理规律中有一条及其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数百年间,经历了无数人的质疑、验证,多少永动机梦碎,至今依然屹立不倒。191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同年,伟大的德国女数学家埃米〃诺特发现了诺特定理,第一次从理论上证明了能量与时空的对应关系(诺特定理对于物理系统空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对于时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早在十年前的190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质能方程2 E ,向世人揭示了质量与能量 mc 的关系,质量、能量还有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人类不断的探索与追问下慢慢显露出了一丝真容。人们认识到能量与空间存在着现实对应的关系,对于空间,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创立了闵可夫斯基空间,爱尔兰数学家、

物理学家哈密顿发现了四元数,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四维空间。然而最敏锐的还是爱因斯坦,他意识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光速的重要性,即时间随速度的增加而变慢这一日常难以观测到的事实并给出了关系式 t c v t )1('22 -=。在这里如果我们把速度与时间联系起来,可以惊喜的发现它们恰巧具有这样的关系,利用四元数可以表述如下: 2 222221z y x z y x z y x v v v v z y x v v v v i c v j c v k c v c v c v c ++=→→???? ??+++-?=有三个空间轴上的速度,、、分别表示、、表示光速,表示四维速度矢量,注:其中 或者简洁表述如1)1(22 222 =+-c v c v 这样的形式,时间与速度的平方和刚好就是光速的平方,这像极了三角形勾股定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呼之欲出。利用四维空间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因为空间是四维的,并以光速扩展,因此所有的物体都是在以光速运动,只有方向不同。在这里时间也是一维空间,物体在其间也具有速度,且物体的时间速度大小是22v c -,与空间速度v 对应(具体了解可以见拙作《关于四元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应用》)。 可以说以时间方向作为物体运动的正方向,不同速度的物体只是运动方向偏转了而已,其它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三角函数可以很轻易的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体现出能量与空间的关联性。例如以时间方向作为运动正方向,构建时间、速度、光速关系的三角形,将光速作为斜边,速度作为对边,时间作为邻边,可以得到一个α角及如下三角函数: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相对论的诞生 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程要求 1 .知道经典的相对性原理,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和它的两个基本假设. 2 .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结论. 3 .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课标解读 1 .理解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2 .了解光的传播与经典的速度合成法则之间的矛盾. 3 .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4 .理解同时的相对性、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和长度的相对性. 5 .知道时间和空间不是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 ●教学地位 本节介绍相对论的简单知识,使学生对相对论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1971年人类将三只铯原子钟分别放到地面和喷气式飞机上验证相对论:在地面将三个铯原子钟调整同步,把两个分别放在向东、向西在赤道上空高速飞行的飞机上,飞行一周后与留在地面的铯原子钟比较,三只铯原子钟跑的不一样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 2.学生合作讨论完成【课前自主导学】. 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补充,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教师讲解例题 步骤7: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6: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 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知道经典的相对性原理,能说出狭义 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和它的两个基本假 设. 2.能说出狭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结论. 3.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 要区别,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 世界的影响.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重点) 2.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的理解.(难点) 相对论的诞生 1 . (1)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①表述一: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②表述二:在一个惯性参考系进行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这个惯性参考系是否相对于另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述三:任何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①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2 .思考判断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是惯性系.(√) (2)由于在任何惯性系中力学规律都是相同的,因此,研究力学问题时可以选择任何惯性系.(√) (3)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光速是不相同的.(×) 3 .探究交流 一只苍蝇从一列时速300千米的火车里起飞,按理说,它的飞行时速至少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题目: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狭义相对论关于时空相对性的主要结论 2.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体会相对论时空观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3.通过实例,了解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体会相对论时空观与低速世界情境的差异。 重点:狭义相对论关于时空相对性的重要结论 难点:“同时”的相对性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 I、知识准备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参考系中,一切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的光速在中都是相同的。 II、教材助读 一.同时的相对性 1.经典的时空观:在同一个惯性系中不同地点同时发生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观察也是 的。 2.相对论的时空观:“同时”具有性,即在同一个惯性系中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惯性系中观察的。 二.长度的相对性 3.经典的时空观:一根杆的长度不会因为观察者是否与杆做而不同。 4.相对论时空观:“长度”也具有,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的长度,但在垂直于杆的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 5.相对论长度公式:。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6. 经典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的。 7.相对论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的,惯性系越大,惯性系中的进行得越慢。非但如此,惯性系中的一切过程都变慢了 8.相对论时间间隔公式: III、预习自测 1.(1)经典物理学家认为: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也一定是________发生的.即同时是绝对的,与所在的惯性参考系________. (2)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认为:同时是________的,即在一个惯性系中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不一定是________的. 2.(1)经典的时空观:一条杆的长度不会因为观察者是否与杆做________________而不同. (2)相对论的时空观:长度也具有____________,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____,但在垂直于杆的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______. (3)相对长度公式:设相对于杆静止的观察者认为杆的长度为l0,称为固有长度,与杆有相对运动的人认为杆的长度为l,杆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为v,则l,l0,v的关系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经典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总是________的. (2)相对论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的,惯性系________________越大,惯性系中的______________越慢.非但如此,惯性系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对时间间隔公式:设Δτ表示与运动的惯性系相对静止的观察者观测的时间间隔,Δt表示地面上的观察者观测同样两事件的时间间隔,则它们的关系是Δ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论认为________和________是有联系的,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经典物理学则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 ——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 ADV15017陈小华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15级广告系1班) 摘要:时间与空间是物理与艺术的共同主题,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史上都一直在对时间与空间有着穷追不舍的探索,两者看似相互对立却又息息相关。从西方注重视觉感受的绘画到伽利略牛顿的西方科学,我们可以看见绘画和科学研究上不断的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光线的发现,对宇宙的探索,而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我们对宇宙是无穷的探索对时间和空间也是这样。 关键词:时间空间物理艺术探索绘画 物理与艺术就像是硬币的两个面,艺术表现手段是图象和隐喻,物理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传统上说,艺术抒发情感;物理追求理性,所以,他们在表面上是对立的。但是, 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均是人类尝试认知真理的手段。我们去追寻物理和艺术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在对宇宙图景认知方式上本质存在的相互关联。科学家就是表现宇宙真实存在的艺术家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艺术家——表现情感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之浪漫情怀,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去看西方的科学和艺术史,也可以看见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认知与研究。从古希腊到文艺复习绘画家从用一般线条和没有阴影单调色彩到受到光影学透视原理等的影响开始了绘画历史的全新状态,利用光影来描绘出各自逼真的场景。我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物理还是艺术上,对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对此也有着做不完的研究与探索,这是一个永恒的研究探索话题。 1.认识与发展 1.1认识 在乔托没有发现透视原理之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拉斐尔等古希腊哲学家就已经在对时间,空间,光这三者进行无尽的探索了。在伊特鲁里亚墓室壁画《哀悼的妇女》中,画中的妇女排成队列,一个接一个,被一种不变的力量主宰着向前行进,既有空间上的线性意义,也有时间上的线性意义。后来线性化的时间概念也在希腊古典艺术中得到体现,即使黑暗的中世纪充满的黑暗,却也抵不住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好奇与探索。 1.2发展 乔托发现了透视原理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就绘画而论,我们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马萨乔,是他第一次真正使人物脚踏实地。艺术史上有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在物理史上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新的宇宙——日心体系。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开拓了人们观察自然的角度和视界,正如乔托的“透视”原则开拓了艺术视野。乔托的眼光超越了平面,哥白尼的心也也飞向了太阳,这已经是人类对时间与空间很大的进步认识了。在这些基础上,后来的物理与艺术都得到许多进步,绘画上阴影和色彩的应用和

空间时间自然形态和意识基本问题

空间时间自然形态和意识基本问题 空间四种自然形态与时间四种自然形态形成十六类空时自然形态体系。一切存在与不存在、实在与虚在,万物与万无、物质与精神,人类思维和意识,皆有对应的空时自然形态。空间界定形状、大小、范围、环境、结构。时间界定持续久暂性、先后次序性。空间有几何维度、自然维度、运动维度。时间只有过去经由现在指向未来一个单维维度。空间运动包括意识思维的运动皆具有单向性单维性不可逆转性,逆转必有空间因素且已变换时空。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具有客观虚在性。意识和思维归属虚在的万无、精神范畴,具有零空间、零时间、零时空特性。 标签:空间时间;自然形态;空时对应法则;意识基本问题;新自然时空观 自然是人类社会和思维之根。“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和智慧之根。所谓“道法自然”,可以理解为探索真理必须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出发。文化回归“道法自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根本路径。遵循“道法自然”,就是不迷信不崇拜前人他人的基本结论,自觉坚持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出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我们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出发,提出万无时空课题和意识基本问题,诱发空间时间自然形态和十六类空时自然形态体系的发现,揭示空时对应法则,解答万无时空课题和意识基本问题,初步确立新自然时空观,为进一步揭示意识的本质和规律开启新思路,就是回归“道法自然”的亲身实践与探索。 一、自然客观存在的有和无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夜晚遥望天空,有星光与无星光,有月光与无月光,有云与无云,有和无共同构成广袤深邃美丽的夜空。白天,天空悬有太阳,天空必有无太阳之处。我们感受有阳光,必有无阳光的地方。这些有与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日常所见,有与无共存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必有地外地球人类的不存在。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必有世界上每个人之外的该人的不存在。万物皆有唯一性、排他性。睁开眼看得见有,必有闭上眼看不见的无,睡眠有梦,必有睡眠无梦。星云、星系、天体、黑洞、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无机界、有机界、合成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声波、光波、电磁场、引力场、睁眼、闭眼、秋波、眼神、休眠、梦境等,都是有和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统一体。 有,由无而生,无,因有而在。有即存在,无即不存在。有有就有无,有存在就有不存在。无中生有,有归于无。有和无,存在与不存在,如影随形,同时并立,永不分离。无是相对于有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存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自然的客观的存在方式,有和无、存在与不存在共同构成世界。比如地球上有生命、房

试论物理学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试论物理学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电子信息工程(职师)施家建 [摘要]时间和空间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主要从概念入手,论述时空观在物理学中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绝对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并运用数学手段和方法对各时期的时空性质及其局限性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使人们正确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领会相对论时空观的内容,培养发散思维。 [关键词]时间;空间;时空性质;绝对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in physics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vocational teacher) SHI Jia-jian Abstract:Time and space are important concepts in physics, this thesis start from the concep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physics, focuses on absolute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relativity, and use mathematical means and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in each period. To make people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understan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ity, and then develop divergent thinking. Key words:Time; spac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bsolute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relativity 引言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从古至今,关于时间和空间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在被 讨论着。在古代,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大多是建立在主观认识和感性认识上, 只是朴素的认识。直到以牛顿、伽利略等人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时代,人们对空间 和时间才具有较完整的认识,并且用数学公式将它们表达出来,经典物理的时空 观曾被作为科学真理兴盛了两个多世纪。但是,从20世纪开始,物理学开始深 入扩展到微观高速领域,这时发现经典时空观在这些领域不再适用,物理学的发 展要求对经典时空观作出根本性的改革。这种改革终于实现了,那就是相对论的 建立,它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颠覆了人们之前的时空观,并 且在一定范围内接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虽然还有不完备之处,但仍可以说,相对 论时空观是现今为止最科学的时空观。因此,通过本篇论文的探讨和学习,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