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北极航道
- 格式:doc
- 大小:631.00 KB
- 文档页数:8
课程序号: 0941
《世界地理》
题目: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北极航道
班级: 地理111班
**:***
学号: ********
****:**
提交时间: 2014年6月11日
成绩:
全球气候变暖下的北极航道
摘要:北极的资源和北冰洋的航道历来被世界关注。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逐渐消融,使得北极海上夏季通航成为可能,北极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北极航道的开拓历史,并从地理条件探讨全球气候变暖下北极航道的开发前景和可能路线。
关键词:气候变暖;北极航道;东北航道;西北航道
1前言
北极通常指北极圈(66°33’N)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及岛屿、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总面积约为21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25。北极一直是人类科学考察的重要基地,但其最令人关注的是世界五大洋之一的北冰洋。
图1-1 北极
2004年,综合大洋钻探IODP302航次在北冰洋的深海钻探发现:五千万年前的北冰洋曾是个亚热带淡水湖泊,沉积物具有优越的生油条件。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9年5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极地区拥有的原油储量约有800亿桶,这要占到全球未开采石油的13%,足够供给接下来几十年世界市场的需要,如图1-2所示,2011年北极已探明的就占全世界的3.6%;天然气则更多,占全球未开采天然气的30%之多。煤炭储量高达1万亿吨,占全球储量的25%,而且这些煤炭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低硫等特性的高品质煤[1]。
图1-2 各地区探明石油储量及其占世界比例(含北极,2011)北极地区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季曼-伯朝拉盆地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斜坡盆地(以楚科奇海美国部分大陆架的油气资源潜力最大[2])。
北极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北冰洋拥有联系亚、欧、北美三洲的最短的弧形航线。18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构想北极航线。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3]。
但北冰洋洋面的2/3全年被冰层所覆盖,冰层厚度多早2-4m左右,中央为永久性海冰。北冰洋的水温常在0℃以下,当海水向南流入大西洋时,冰山也会随之流动,给航运造成威胁,因此北极的航行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2006年9月20日,欧洲环境卫星发回的图片显示,欧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带的永冻冰正在加速松动融化。这意味着北冰洋海域的冰川不断融化,北极航道的开发成为可能,大规模的能源开发即将到来。
2 气候变暖与北极海冰变化
观测表明,近30年来,全球增暖现象在北极地区尤为明显。在过去100年间(1906-2005年)地球表面温度提高了0.74℃,而北极地区升高幅度则是其他地区的两倍。据《北极气候影响评估》的估算,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未来100年,北冰洋的气温将上升4至7℃。自90年代开始,由于北冰洋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暖十分敏感,从而常发生陡然减少的现象[4]。
国内外对北冰洋海冰变化的研究不少,彭公炳等根据前苏联的定点和船舶的海冰观测资料,分析北极部分主要海区1845-1979 年海冰的年际变化情况,发现各季海冰的年际变化基本趋势一致: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北极海冰分布面积有所减小;其后几年,海冰面积略微扩大,至1967年,面积达该时期的最大值。如图2-1所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北半球海冰面积减少,至90年代中期,海冰面积仅约1160万平方千米,而且海冰的周期变化不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海冰持续缩减的趋势并没有缓解,反而屡创新低,尤其是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夏季北极海冰,缩减速率从过去的平均每年减少0.3%上升到1.1%[5],2007年9月海冰面积为425万平方千米,一年间减少了8%。2012年8月27日,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显示在8月26日的卫星观测,北冰洋的海冰面积已经缩减至只有410万平方千米,而在9月16日仅341万平方千米,达到数十年最低值。虽然2013年8月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面积和2012年8月相比,扩大了238万平方千米,增幅达到60%,但不可否认的
是,1991年夏季的14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的海冰呈现减少趋势。
图2-1 1870-2000北极海冰冬、夏季和年平均分布范围逐年变化
3 全球变暖下北极航道的开拓
随着北冰洋洋面的解冻,一条新的海上运输路线随之形成。北冰洋航线是苏联欧洲部分和远东地区联系的捷径,从摩尔曼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的航距为10400km,比绕道苏伊士运河近13700km,比绕道好望角的航线缩短20000km。据预测,通过北方海上航线运输货物比通过苏伊士运河要110天运输时间,每艘船平均可节省大约800吨燃料。人类对北极的探索从18世纪一直持续到现在,但对北极航道的探索在20世纪才有大的进展。
3.1北极航道开发历史
1998年,欧洲委员会资助北极示范和探索航行项目(ARCDEV)由两艘破冰船护航,同时有70多名科学家随船,从摩尔曼斯克港运输天然气到鹿特丹,
科学家对北极海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能够通过北极航线向西欧运输[6]。2002年挪威、英国、俄罗斯等七国为了研究北极航线上冰情信息等成立了北极研究管理者论坛(AREOP),该论坛还对北极航线上得交通法规、船员培训等进行了研究。
2008年一艘名为“The MV calnilia Desgagnes”的货船成为第一艘成功通过北极西北航道的商业船舶,该货船从加拿大东部蒙特利尔出发,沿着西北航道抵达努奴瓦特西部的库格鲁克图克粤港和塔拉约克等地村落整个航程历时3周。2010年9月,挪威楚迪船运公司使用一艘抗冰货轮装载41000吨铁矿石,从挪威的Kirkenes出发,沿着北极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将铁矿石运抵中国青岛港,这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东北航道都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首航。这次航向历时26天与传统的经苏伊士河的亚欧航线相比缩短了8天,由于时间、航程、燃油的大幅度减少,仅这单次航运就节省了大约18万美元[7]。
北极航道分为东北航道(North Sea Route)和西北航道。
3.2 东北航道的开发
东北航道西起摩尔曼斯克经北冰洋南部的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东至太平洋白令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约5620海里,东北航道比西北航道具有更高更可靠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