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专题培训

班主任专题培训

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基本理论试题二




一、选择

1.转化教育后进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b )观点看待后进生。

a.静止 b.发展 c.片面

2. 有一学生调皮不求上进,班主任找他谈话,他却满不在乎。后来,班主任了解到他喜欢美术,于是在成立班级黑板报编委会时,点名让他任小组长,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震动,从而一改常态,逐渐开始进步。这位班主任的可贵之处在于( b )

a.高标准,严要求,严而有方,严慈相济 b.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c.全面分析,正视问题,严格要求

3.针对班内早恋现象,某班主任不是厉声训斥,或一味地批评,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一边吃冰激凌一边踢球,能把球踢好吗?这种平辈地提“建议”,不仅温暖,而且得体,大家听了都深受感动。这位班主任的批评运用了( (b) )原则。

a.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b.说服教育为主 c.批评与提醒结合使用

4. 经常过多表扬个人忽略集体,会打击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之间的嫉妒和不团结,影响班集体的凝聚力。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班主任表扬时应坚持( a )原则。

a.内容的具体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b.适应性与适度性原则 c.集体性与个体性原则

5.( a )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a.创新能力 b.信息能力 c.综合能力

6.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 b )的发展。

a.特长突出 b.富有个性 c.一致

7. 有一个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从不参加班集体活动。面对这名学生,班主任应该( c )

a.对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b.批评教育 c.调查研究,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8.在转化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一些转变较好、表现比较稳定的学生,有时会故态复萌,因此( b )。

a.要抓住转化的契机 b.教育要持之以恒 c.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9.下列对训斥理解正确的是( c )

a.对于犯有严重错误而又拒不认错,或者屡教不改者,也不能厉声训斥

b.不看对象,不分错误大小,不分初犯屡犯,一概予以厉声训斥

c.经常的厉声训斥易使学生形成怯懦、粗暴和不诚实的消极性格特征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 c )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1.根据目的、性质、手段、内容、时间等不同,班级主题活动可以分为问题性主题活动、系列性主题活动、季节性主题活动、实践性主题活动。下列活动属于季节性主题活动的是:( a )

a. “教师节”的庆祝活动主题 b. “环保

志愿者”的行为教育主题

c. “劳动和纪律”的思想教育主题 d. “校园艺术节”的文艺活动主题

12.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04年5月10日)中指出: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重点在充分体现 、准确把握 、大力增强 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a )

a.时代性 规律性 实效性 b.主体性 操作性 教育性

c.时代性 主体性 针对性 d.主体性 时代性 针对性

13.“格物致知”是(b )提出的教育主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德行,又有知识。

a.孔子 b.朱熹 c.陶行之 d.蔡元培

14.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一项是(b )。

a.学会精神关怀 b.学会专业的沟通与交流技能

c.学会班级建设 d.拥有班主任的教育信条

1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德育过程的( c )。

a.同时性 b.实践性 c.长期性 d.反复性

16. 作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a )是对班级管理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价值判断。

a.检查 b.管理 c.总结 d.组织

17. 借用高年级班的学生来指导帮助的方式属于班集体培养方法中的( c )。

a.合作法 b.强化法 c.示范法 d.规范法

18.“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d )原则思想。

a.集体教育 b.因材施教 c.实践活动 d.启发疏导

19. 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 b )

a.了解学生 b.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c.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20.选择一定的主题,让学生一起畅所欲言,谈思想体会互相交流与学习的班会组织形式是( c )

a.主题报告会 b.竞赛 c.讨论 d.演讲

21. 以平等、尊重、亲切的态度对问题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是( c )谈话。
a.渐进式 b.循导式 c.商讨式 d.谈心式

二、填空

1.班主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 )作用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3.班主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组织班级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心理卫生教育等方面。

4.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宜采用(渐进式)谈话。
5."五一劳动节"和"植树节"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属于( 季节性)主题班会。

6.借用高年级班的学生来指导帮助的方式属于班集体培养方法中的( 示范法)。

三、判断

1.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应经常性地频繁化进行,以使工作更规范、更科学。( F )
2.

班主任工作评价内容中的效果标准指的是是否胜任班主任工作。( F )
3.班主任自己不能作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主体。( F )
4.班会一般是由班主任主持的。( F )
5.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 T )。
6.班级档案可由班主任填写,也可由学生干部填写。( F )
7.班级组织是学校的行政组织。(F )
8.为了防止遗忘,班主任应要求学生及时强化,过度学习。( T )
四、名词解释
1.班主任工作规范:是指班主任在学校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系列行为规范,是班主任旅行岗位职责的前提与保证。
2.班级活动: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3.班集体:是指在学校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教育指导和集体主义价值引导下,在共同活动中形成文化心理共同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

五、简述题
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第二、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第三、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第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第五、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相结合。

2. 班主任工作职责。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加强班组管理,塑造良好的班组文化。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四、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与安全教育。第五、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第六、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第七、积极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八、与任课教师沟通,协同教育学生。第九、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第十、加强与社区联系,努力改善社会教育的环境。

3. 班级活动的基本环节。

班级教育活动一般以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1)、计划——活动过程的起始环节。它包含:"活动名称"、"目的要求"、"形式","步骤"、"时间"、"地点"、"活动器材"、"各项具体活动的负责人"等项目。

(2)、实施——教育活动过程的中心环节。这是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要求的基本手段,是活动全过程中的关键,教育活动要按照活动计划去展开,允许在实施过程中对原计划作修改。

(3)、检查——活动进行过程的中继环节。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将计划和实施情况与计划相比较,看实施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见要求,了解实际效果。要发动全体学生自觉地参加检查,在检查中要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4)、总结——活动进行过程的终结环节。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指出缺点,进而明确下一个活动应努力的

方向。

4.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策略

培养班集体不仅需要理解班集体建设的一般过程,还需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以提高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班集体建设的教育作用。常见班集体建设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建立共同愿景和努力目标。

具有集体共同愿景和努力目标,是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唤起集体内在发展动力和形成共识的重要手段。建立集体共同愿景应在了解和唤起本班学生需要和愿望基础上,整合成集体愿景,集体愿景不一定要求远大和崇高,但应当积极、生动和富有感召力,并成为学生集体的一种具体化的精神追求。集体目标是在共同愿景引领下,某一阶段集体行动的具体要求与指向。集体目标对集体发展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常常和集体愿景相通,是集体愿景的具体表达。近期目标通常是指本月本周或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期目标则是介于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间的过程目标。

建立集体目标,要从班级实际出发,注重唤起集体成员的积极需要和愿望,让学生参与目标形成过程,目标要考虑集体的潜力和现有水平,是集体成员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实施过程应成为凝聚集体力量,发挥集体主体性的过程。

(二)变革班级管理机制和调整角色结构

班集体的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角色结构,是班级成员在集体生活中承担的角色的总体。班级管理机制和角色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体及其成员在班级生活中的权利、责任、地位和行事方式,深刻地影响着集体及每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建立一个与集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能促进集体及成员发展的管理机制,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班集体建设中,当已有的管理机制和角色结构不能适应班集体及其成员发展时,应考虑加以变革和调整。首先,要在深入了解本班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班集体管理机制、角色结构与集体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关分析,再确立变革的目标。其次,要对班集体管理机制和角色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一般不宜进行太大的变革和调整,以造成集体的不适应。变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完善现有组织机构和制度,以提高管理效能及学生参与度;二是改变班级职能部门的权限,使集体成员拥有更大的权利和责任;三是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激活集体成员的内动力;四是改变集体成员的角色,调整集体的角色结构,使每一个成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加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在实施时应努力使集体成员都参与变革,形成共识,真正把变革落到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上。

(三)协调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包括班级成员之间、个体与集体、小组与小组、教师与学生,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谐丰富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集体与个体相互促进的条件。随着班级集体及其成员需求的发展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班级人际关系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和引导。调整班级人际关系是一项十分细致和复杂的工作。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班级人际关系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找到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因素;其次要及时调整教师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使这种关系与学生集体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建立集体成员之间真诚交流、合作互助的活动平台,并创设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第四,要及时解决集体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以积极的价值引领和规范班级人际关系。对个别不适应集体的学生,应加强人际关系辅导,使之能积极融入集体人际关系系统。

(四)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途径。主题教育活动以班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教育内容为主题,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主体性和互动作用的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实现班级集体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因而,运用系列化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策略。

设计和组织班级主题教育活动,首先要把握本班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设计系列化的教育主题。教育主题切忌成人化、大而空,而应是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切入,并明确每个主题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使主题具有针对性;其次,在组织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时,应根据活动目的设计活动方式,努力把活动转变为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主动参与的自我教育过程。活动中要摆脱教育预设过多过细及活动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注重教育活动内涵;第三,要善于创设主题教育的情境,强化集体成员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第四,教师在活动中应适时对集体进行价值引领,拓展和深化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五)强化集体问题解决过程。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班级集体在发展中总会面临各种问题,并在集体行为上暴露出来。如:人际关系冲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规范失控等等。班集体总是在各种集体问题解决过程中得以成长发展的。因此,班集体建设应把集体问题的诊断解决过程作为基本策略。通过集体问题解决,激发集体的反思意识、提高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和发展。

解决集体问题,首先要求教育者以积极

客观的态度看待集体问题,把集体问题视作集体教育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其次,要深入了解和分析集体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切忌简单把问题归因为学生的问题;第三,解决集体问题应唤起集体的内在需求,在集体成员之间展开真诚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集体共识,使问题解决成为集体(包括教师)成长的过程。运用集体问题解决策略,有时需要班主任抓住时机,适时组织集体问题解决;有时则需要创造有利时机,使潜在的集体问题显性化,进而引发集体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六)集体性评价策略。

集体性评价,是引导集体成员对班内发生的事件或集体自身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集体性评价,唤起集体的反思意识,发挥集体自我教育的潜力,形成集体积极的舆论和价值共识。因而,集体性评价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策略。

组织集体性评价,首先应注意在班级生活中创造各种集体性评价的机会,使集体性评价经常化,并成为集体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次,在组织集体性评价中,应创造一种平等、坦诚的气氛。教师应尊重集体,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集体之上,只能因势利导。

集体性评价包括班级常规性的集体评价,(如:班级卫生、纪律等等的评价)和各种即时性的集体性评价。总之,通过集体性评价,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参与集体生活,创造有意义的集体生活过程。

六、案例分析

1.某日,四年级二班的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小王正在上课,被其母从教室拉出,说不准孩子读书了,还边拉边说:“你爸爸不是东西,不能照顾你,尽不到做父亲的责任。”你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答: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第一是请母亲冷静下来,先让孩子回到教室上课。我会这样对家长说:“孩子妈妈,你作为小王的妈妈怎么能忍心看孩子不读书呢?再说,这是上课时间,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利。

其次,了解事情的真相。看来这是由于父母关系不和引发的牵扯到孩子身上的事情。我会这样对家长说:“你们父母的问题,不要让孩子过多的介入。孩子是你的心头肉,在你们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已经受到了伤害,难道要把伤害扩大吗?知道今天这样每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吗?其他孩子怎么看待小王呢?”

第三,劝导家长冷静处理问题。我会这样对家长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更应该为孩子作个表率。孩子已经不小,有一定的施肥辨别能力,不管你们谁对谁错,孩子都会在你们离婚的事件中受到伤害。所以这事情在学生这样闹,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你们父母要坐下来冷静处理,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第四,鼓励母亲调整心态,走出离婚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2.2002年6月20日下午,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马某上自习课时吸烟,并且大声喧哗。班长陆某指出其错误,并要求马某立刻改正。马某不服,当即用粉笔扔陆某。陆某找来班主任处理此事,班主任严厉批评并教育马某,随后罚马某做掌上压100次。马某愤怒至极,大肆侮辱和恐吓班主任,随后跑离学校,并找来社会上的人在校门口乘放学之时,将陆某殴打致伤,并且就此自动退学。请你分析马某的行为错在哪里?班主任对吗?说出理由。

【分析】马某的行为是错误的。第一,上课吸烟、大声喧哗是违反学校课堂纪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二,向陆某扔粉笔,找人殴打其致伤,属于不服从管理和侵犯了他人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第三,大肆侮辱、恐吓班主任,是不服从教育,并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第四,自动退学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陆某指出马某的错误并要求其改正,在其处理不了时,找班主任协助处理是履行班长职责和协助班主任工作,是正当的。班主任向马某提出严厉批评和教育是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是正当的。但罚其做掌上压100次,属于变相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由此可见,体罚常常引起严重后果。

3.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经常会出现三、五个孩子组成“小团体”。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玩游戏、玩耍,有时还惹是生非,影响班级形象。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分析:(1)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小团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抓住小团体的核心,引导核心人物带动其他人物进入良性状态;(3)分化不良团体,介绍一些新的伙伴。

4.某小学在2002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学生庞某在下午第二节音乐课时,多次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经老师批评教育拒不悔改,被老师赶出课室。庞某孤单在外,很无聊,下课后,找到五年级另外一个同学梁某,说第七节课不上了,去河里游泳。梁某书包也不拿了,真的随庞某爬出围墙,来到河边。几个猛子扎下去之后,梁某发现庞某不见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来来回回走了几回,没找着,就急急忙忙回家去了。到了晚上,庞某的妈妈见下午儿子放学后一直没踪影,赶紧打电话给学校,学校说不在。最后找回梁某查清真相,学校和家长才知道不好了,立即动员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去找,直到第二天,才在下游几里的地方找到庞某尸体。读了这个案例后你认为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

任?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来分析。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九)、(十一)项的规定,学校应负主要责任:第一,庞某在上课期间被赶出教室〔违反上述第(九)项规定〕,是造成这次惨剧的原因;第二,学生梁某和庞某第七节课没来上课时,校方没有查找并通知家长〔违反上述第(十一)项的规定〕;第三,学校的围栏没防范好,致使学生能爬出去。总之,家长把子弟交给了学校,学校就应该在职责范围内管理好学生,应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此外,梁某私自爬出围墙,违反学校规定下河游泳,也应负次要的责任。




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基本理论试题一

一、选择

1.下面哪一项不是班级活动方案中必须包括的内容?(b)

a.活动的步骤b. 活动邀请人c. 活动的主题d. 活动的名称

2.下面哪一项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班集体管理运转的动力?(a)

a.班级发展目标的建立 b. 建立班团队组织

c.摸清班情 d. 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3.下面哪一项是班主任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修养之间关系的准则?(d)

团结协作b. 热爱学生c. 爱岗敬业d. 为人师表

4.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 良好习惯时,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哪种意识?(c)

a. 规范意识 b. 责任意识 c. 示范意识

5.班主任职业精神的核心是?(c)

a. “奉献示范”的精神 b. “探理求知”的精神

c. “师之范”的精神 d. “修身正己”的精神

6.下面哪一项是教育针对性的起点,同时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a)

a. 获得学生真实的信息 b. 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人育人

c. 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 d. 言传身教,知行统一

7.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d)

a.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 b.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c. 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d.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自治

8.《管子·权修》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劳动特点的哪一点?(c)

a. 典范性 b. 能动性 c. 复杂性、艰巨性 d. 创造性

9.良好的班集体中蕴涵有哪些心理教育功能?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d)

a.情感功能b. 激励功能c. 补偿功能d. 培育功能

10.什么是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选择一个答案(b)

a. 良好的人格特征 b. 良好的职业道德

c. 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 d. 良好的职业兴趣

11.下面哪一项不算是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选择一个答案(c)

a.高尚的师德修养 b

. 良好的综合心理品质

c.是否具有幽默的个性 d. 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12.学生的学习辅导的核心与归宿是什么?选择一个答案(a)

a. 学习能力辅导 b. 学习行为辅导

c. 学习情绪辅导 d. 学习动机辅导

13.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选择一个答案(a)

a. 师生关系 b. 学生之间的关系

c. 上下级关系 d.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14.“作为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去认识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去综合考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违纪问题归纳为品德问题,应多从心理发展需要上去认识,从学生的认知、品格等方面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健康心理在多种选择中、在积极的自悟中逐渐地得到发展”。这段话体现了哪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路?选择一个答案(c)

a. 培养良好班风,注重塑造现代人格 b. 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

c. 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 d. 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健康教育

15.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生活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选择一个答案(c)

a. 职业道德和情感教育 b. 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师良好的心理学修养

c. 新型师生关系和情感教育 d. 真诚和情感教育

16.下面哪一项不算是良好的职业兴趣的主要表现?选择一个答案(d)

a. 对科学的兴趣 b. 对学生的兴趣

c. 高尚的教育志趣 d. 对心理学的兴趣

17.下面哪一项不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一个答案(c)

a. 顺序性和多端性 b. 动力性和发展性

c. 动态性与反复性 d. 基础性和螺旋性

18.“范跑跑”事件暗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会面临的哪一种挑战?(汶川地震中范美忠率先“逃跑”事件)选择一个答案(a)

a. 成人社会道德现状的挑战 b. 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形而上学

c. 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滞后d. 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

19.一位出生于 1968 的老师曾感叹:今年 26 岁的人,也不过是孩子,但是似乎也可以原谅,将来他的压力比我们那时候还要大得多 ! 这暗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什么时代特点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会面临哪种挑战?选择一个答案(a)

a.心理成熟滞后,家庭子女少带来的不利因素

b.传统美德约束力减小,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

c.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形而上学

d.重视个人价值,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滞后

20.下面哪一项不是构成班集体建设合力的基本因素?选择

一个答案(a)

a. 家长集体 b. 班集体

c. 任课教师集体 d. 班委会

21.下面哪一项不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原则?选择一个答案(b)

a. 提供锻练机会 b. 正反面教育相结合

c. 尊重学生人格d. 发挥学生主体精神

二、填空

1.让学生多"经风雨,见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践活动原则)。

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提出“前景教育”原则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4.提出“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家是(苏霍姆林斯基)。

5.我国开始建立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并作为班主任的任职条件的时间是(2006)年。

6.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朗格郎)。

三、判断

1.集体教育是指依靠并通过集体教育个人。( T )
2.班主任工作基础性的内容是指班级管理。( F )

3.班主任这一角色严格说起来应该出现在原始社会。(F )

4.我国最早近代意义的学校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T )

5.目前,班级这一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只被少数国家采用,所以也只有少数国家设置班主任。(F)

6.在我国班主任制正式确立的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T)

7.构件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 (T )

8.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也是未来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T )

四、名词解释
1.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载体总和。

2.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心理训练:是指有计划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友等问题上,提高适应能力,克服心理上某种适应不良或行为偏差,并培养其所缺乏的良好心理品质。
五、简答题

1.德育的具体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传统美德教育(4)人格教育(5)自律能力教育

(6)心理品质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尊重与理解学生;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全体与个别相结合;助人自助,最终达到教育目的;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 安全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3)加强安全防范,预防为主。(4)建立安全教育制度。

4. 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

(一)、引导家长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1?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帮助家长坚持实事求是的家庭教育原

则。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引导家长遵循基本规律,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

1?纠正家庭教育中不协调的倾向。2?帮助家长认识教育的长期性和曲折性。3?帮助家长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4?帮助家长学会正确引导、科学教育。

(四)、鼓励家长学习育人知识。

1?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2?帮助家长为孩子创造爱学习的环境。3?科学地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五)、帮助家长克服心理误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六、案例分析

1. 7.2002年11月,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请你分析一下这位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做?

【分析】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这种行为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导致他们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和对立。有时由于涉及人身伤害,还会造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对簿公堂,导致学校与家长间的关系趋向恶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双方之间协调起来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如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应当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其职责的。总之,教师应当切记,教育学生的利器

是爱,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而不是罚,不是体罚或“心罚”。

2.某班一位女生,平时学习认真扎实,成绩较好,但每次考试后都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在期末考试前夕找到老师,诉说心里紧张,一想到考试就手心出汗,担心考不好,请分析此生心理并拿出指导建议。

分析:(1)肯定孩子是追求完美;(2)分析考前生理反应;(3)调整孩子的目标。)

3.五(1)班是某学校的一个“问题班”。不仅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其他班差,而且学生个性张扬,难以管理,班风很乱。最近五(1)班的班主任老师因病休长假,学校考虑再三决定派赵老师接任该班班主任。假如你是赵老师,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1)打造班级文化,共同制定班级常规;(2)利用集体活动精心策划组织;(3)与科任老师沟通,共同制定策略;(4)给孩子们学习策略的指导;(5)分群体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