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通道建设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0.18 KB
- 文档页数:26
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通道建设方案
1.建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和省卫健委(原省卫计委)、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江苏省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苏卫医政〔2018〕9号)要求,推动我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市特制定《市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提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落实《市“十三五”院前急救事业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0)》,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年内完成院前院内一体化信息交互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年内市人民医院通过省区域级三大救治中心验收,市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年内通过终期评估,获得救治中心资格。按照相关指南和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级和县级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性建设。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市委、市政府还研究出台了《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相关要求,破解前期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使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始终保持全
国领先地位,使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效。文件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优政、惠民、兴业”为宗旨,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落脚点,推动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慧名城”,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支撑。要求坚持数据思维,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由技术要素驱动向数据要素驱动转变;坚持服务思维,实现工作重心由满足行政管理需求为主向以服务公众需求为主转变;坚持系统思维,实现建设模式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变;坚持创新思维,实现主导方式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到2020年,使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以国家、省卫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设原则、指南、要求等为依据,以“胸痛救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发布《关于印发市胸痛救治中心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建设方案的通知》(锡卫医〔2018〕25 号)文,力求构建覆盖全市的急性胸痛分级诊疗体系,造福广大市民。该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强调整合院前急救、二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卫生资源,协调推进“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建设分工明确、协同有力、转运通畅、信息共享的“胸痛救治中心”,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
程管理”的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形成特色的急性胸痛分级诊疗模式。“全市模式”以经认证的胸痛中心为龙头,以二级综合医院为枢纽,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依托,120 急救体系全面参与,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基层首诊、健康管理、院前院内结合、院内 MDT 机制建设为主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及与 120 急救体系的数据共享与无缝对接,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2.建设依据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市健康大数据的归集和整合工作,推动我市健康城市建设,并通过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作为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利用城市资源,以胸痛的全市救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的院前院内救治体系建设,有序衔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服务链。通过物联网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疗供给矛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原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国务院第376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原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
✓原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印发的《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
3.建设目标
据国家对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国家和江苏省“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健康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目标”,基于市卫生健康委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原则,构建“高效、连续、协同”的就医次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市级院前急救体系及市属大型专科救治医院的业务联动,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4.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市级胸痛救治模式建设及相关业务系统新建和改造。通过整合资源,精简流程,优化效率,改善患者的救治和愈后,加速推动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的新模式创新落地,将区域协同救治、分级诊疗、流程优化等内容延伸到跨学科的全程管理,形成针对我市居民的以急/慢病预防、救治、康复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
1、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建设
基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建设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模块,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市级院前急救体系的业务数据无缝对接,为市急救中心提供基于严格安全认证的患者模
糊查询及健康档案调阅,为救治医院提供院前急救信息、患者基本信息和历史诊疗信息,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为急危重症救治提供数据支撑、促进不同单位间业务联动、为缩短救治时间创造有利条件。
2、市级胸痛救治模式建设
基于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成果,建设全市胸痛救治绿色通道,使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变得“更快、更准、更好”。充分整合院前、院内及院后各项资源,科学简化救治流程,有效提高救治效率,直接提升胸痛病人的救治能力。
3、相关业务系统新建和改造
胸痛全市救治模式创新涉及整套体系的建设内容,不局限于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需要众多周边配套应用同步跟上。例如市级影像读片中心需要配套新建业务平台实现远程疾病筛查;如院内急诊预诊系统、排班系统和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市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市卫生健康委健康档案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等需进行针对性改造。只有完成救治流程所涉及信息系统的新增和改扩建才能提供业务协同所必需的环境支撑,真正满足业务协同现实需要。
5.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包括以下部分:
✓市级心电诊断中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