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内容点析:

1.本节内容设计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本节的很多内容是首次出现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对教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2.关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流(能流)”内容的组织。这部分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两点:⑴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基础;⑵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为阅读,向学生介绍原理中出现的陌生的生物循环概念。

第三部分为案例,以生物为例,说明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性质。以加强对原理部分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完成对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学习。

以上内容是本节的基础。

3.关于“整体性功能”内容的组织。教材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为此,在原理叙述部分、阅读部分和活动中一再举出地理环境的新功能,并说明这些功能并非地理要素自身所拥有,而是通过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了新功能,不仅表明了它具有了整体性,而且也是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难点。

4.关于“自然地理过程的整体性”内容的组织。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⑴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即自然地理过程无时不在;(2)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过程,说明原理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是阅读,内容是对一般性的自然地理过程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观点的理解。

第四部分是活动,给出湖泊演化图,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5.关于“整体性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组织。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原理叙述部分,主要阐明以下三点:⑴在外界干扰下,特别是在人类的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2)五个地理要素对人类干扰敏感性不同;(3)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部分是案例,通过介绍人为作用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整体变化,用以说明原理。

第三部分是活动,请同学们通过讨论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影响,使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应用部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

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板书)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举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1活动题第4小题。

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

【承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面我们就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板书)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板书)

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

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钙、铁、锰、镁含量高

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硅、钠、钾含量高

(二)气候与土壤(板书)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

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