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一)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一)

★精选资源一:

学出情趣学有思想学会感激

——《会走路的树》教学建议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倡导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教学时,我以为应抓住三点:

一、要学出情趣

文学本是有情物。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舟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

树,是植物,它怎么会走路呢?文题引发的有趣悬念,使课文有情有趣地展开故事情节。

“好奇”你懂吗?小鸟见到了什么感到好奇?

这棵会走路的树,小鸟喜欢吗?为什么?读书,感悟,可以得出如下四点结论:

1.会走路的树长得漂亮——“金色”。

2.会走路的树勤快——“走来走去”。

3.会走路的树态度和蔼:“当然可以。来吧!”

4.树与小鸟成了朋友:

“玩了好一会儿”

“把小鸟送回家”

“天天陪小鸟”

“去了许多地方,”

“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第二年春天,小鸟又见到另一棵会走路的树,它提出了什么问题?

小驯鹿说了哪些话?小鸟明白了什么?

小驯鹿对小鸟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读书,体悟,一篇只有263字的短短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小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和和谐。

二、要学有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选编十分注重文中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

《会走路的树》一文教学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如:文中说,“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

多有趣的东西。”假如你是小鸟,你会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你会见到哪些有趣的东西?会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

再如:文中说,“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教学时,稍一拓展,孩子便有思有想,有言有语。诸如:小鸟飞往的地方是南方还是北方?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去?小鸟在与树告别时,会说哪些话?会走路的树会怎样回答她?……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关键。如果学无思想,只认认字读读文,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

三、要学会感激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还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鉴于此,《会走路的树》一课的课后练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4.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教学时,教者要紧紧抓住这个题,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读懂课文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课文的情与感、头与尾、内与外,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

小鸟跟着小驯鹿来到她要感谢的老驯鹿家,她是有许多话要说的。如:过去误认为他是树对他不礼貌,表示道歉;过去常常缠住他,落在他的鹿角上游玩,增加了他人的负担和麻烦,请求谅解;第一次跟他“玩了好一会儿”,又“把小鸟送回家”,使小鸟没有迷路,以作感谢;“这以后”“天天来陪小鸟”,小鸟不寂寞了、不孤独了,还“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使小鸟壮了胆量,长了见识,增了知识,过得很愉快、很充实,因此,小鸟非常感激。

但,我以为这样教学还仅仅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层面上。要使孩子们真正读懂课文,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还需借助课文本身,加大与文本对话的力度。是否可以这样引导呢?

1.小驯鹿长得美吗?你从哪些语句知道的?

2.小驯鹿好吗?你从哪些语句喜欢上他的?

3,小鸟为什么“叫起来”?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当时想到了哪些?想说哪些话?

4.小驯鹿为什么“也激动起来”?他为什么也“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家快步走去”?

友好,和善,真诚,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借助童话把这些真、善、美的优秀品格濡染开去,洇浸给童心纯真的一代又一代孩子。因此,在续讲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会感激”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孩子们用“第一人称”发自肺腑地感激老驯鹿培养友情、传授知识、传承美德的高贵品质和精神,以期在新的层面上教书育人。

“学出情趣——学有思想——学会感激”是本文教学的一条

线。教书,要教有灵魂的书;育人,要育真正意义上的人。为孩子们的精神发展打好一点生命的底色,“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仅是我们的课程观,也是我们的教育观。

★精选资源二: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小动物之间愉快和谐的友谊,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

2、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想象力的发展

教学材料:

课件、头饰、配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大自然吗?是啊,大自然美丽、神奇,有许多奇妙的事物。例如在南美洲就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它可是真的会走路哦。(简要讲解,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课后去查查资料)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也叫----会走路的树,不过讲的可不是卷柏哟,这又是怎么样的一棵树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书翻到128页。

(2)复习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预习的生字好吗?(出示生字课件)齐读、开火车读

二、初感文意、理解重点词汇

(1)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读书提示:1、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呆会儿读给大家听一听,看谁读的最好2、故事中有几个动物啊?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说一说理由。)

(2)师;哦!你最喜欢这一部分,能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吗?

好,能把你的喜爱读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

A:恩,真有勇气,而且读出了自己的情感,

B:不错真是个勇敢的小女孩/小男孩,老师很高兴你第一个发言,勇于表现自己!

(3)这三个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你最喜欢小鸟,你喜欢他什么?你怎么知道的?老师还没发现呢!哦!原来在这里!(好奇)能读一读吗?(贴小鸟画片,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天真、可爱、好奇…)

你喜欢小树,我猜你是喜欢它漂亮吧?它哪里漂亮呢?还有呢?(贴---驯鹿,相机板书)

恩,说的真好,我们喜欢一个人也是这样,不仅仅就因为他外表好看就喜欢他,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灵美!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

眼睛,能告诉我们你在哪里小树的这些心灵美的吗?

三、精读课文、体味角色情感

(1)看来(……)的小鸟和(……)的驯鹿父子,都走进了大家的心中,下面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请女同学扮演小鸟怎么样?那么男同学就扮演两个角色(演鹿爸爸和小鹿)我来读旁白(播放配乐)

(2)点评,指导朗读

(3)下面有同学愿意来演一演吗?(戴着头饰读)(配乐视情况定)

(4)(此环节可取舍)恩同学门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一下大家我请大家欣赏本课动画,怎么样?

播放课件,让学生大胆的评一评课件读的怎么样(语调平、情感不够丰富)

(5)同学们的真厉害!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老师也觉得同学们会比他读得更好!让我们来试一试!(生齐读)

四、回顾全文,想象、拓展、深化

(1)师;老师好羡慕着这只小鸟阿!能认识到这么好的朋友,不仅天天陪着它,还带它去了许多地方,看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你们要是这只驯鹿,你们会带我这只小鸟去哪些地方?看什么有趣的东西呢?(视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合作)

师:呵呵!你们真是太好了!这些地方太有趣了,小鸟要是能遇到你们肯定也很高兴!可惜,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他不得不告别朝夕相伴的老朋友告别,飞往远方!不过还好,第二年春天,小鸟就遇见了谁了?

生:小驯鹿。他们发现了什么?这时候小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叫起来)小驯鹿呢?(大概,常常,激动)

最后,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聪明的你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续编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小鸟和鹿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音乐《苗岭的早晨》、生词卡片、小黑板、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谁来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复习:上一课我们学了生字词,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词)

二、精读感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这篇课文是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的。

1、播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2、你们听到这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朗读,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

的美丽。

3、有一只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它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出示这句话)(指导读好问话,通过爬,坐一坐体会小鸟的心情)

4、小树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请读出来。(感受这棵树对小鸟的爱)

5、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这位亲密的朋友告别,飞往远方……这时小鸟和这棵树的心情怎样呢?指名回答。

二、精读感悟第二部分(5—9自然段)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指名回答问题。

2、为什么一年前,她看到的是金色的小树,而现在看到的是一头美丽的小鹿呢?

3、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怎样?读课文六到九自然段。指导朗读。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第五至九自然段

5、表演,其余观看,评(发头饰)

三、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想一想,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自己编或同桌合作编)

2、续讲故事

四、学写“丽”、“角”两个生字。

1、观察“丽”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后范写。

2、观察“角”字,生板演,其他注意看,评。

3、描红。注意姿势。

板书设计:

23会走路的树

/ ̄ ̄ ̄ ̄ ̄爬坐 ̄ ̄ ̄ ̄ ̄↘

第一年小鸟小树(鹿)

↖____带天天陪____/

/ ̄ ̄ ̄ ̄ ̄问叫 ̄ ̄ ̄ ̄ ̄↘

第二年小鸟小鹿

↖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计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和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来体现小鸟小鹿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驯鹿爸爸、小驯鹿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你知道会走路的树指谁吗?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谁?(小鸟)

2、一天这样的故事发生了,(出示森林早晨的课件)教师叙说:“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瞧,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3、小朋友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4、读一读第一节,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美妙的音乐、美好的春天、美丽的“小树”构成了美的境界。学生通过听、读、想感受美,欣赏美,通过有声的语言再现美) 5、有一只小鸟看到这棵金色的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他说了些什么呢?哪只小鸟来问一问?(出示: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指导读好问话,通过“让”、“坐一坐”等词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 6、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指名学生朗读) 7、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和善、友好)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的?找出句子用美妙的朗读来回答。根据学生的朗读顺序出示,指导朗读。 例如:

我喜欢的小动物教案

我喜欢的小动物 一、教学内容: 《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作文。这一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喜爱的小动物来进行练笔。 二、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及可爱之处有条理地写下来。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2.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的有关动物的画片、图片和资料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小狗)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他们是谁呢?生答,师板书:抓住特点。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特点这一方法来说一说、写一写《我喜爱的小动物》大家高兴吗?板书:《我喜爱的小动物》 2、小组合作、表达交流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

呢!看!它们打扮的多漂亮,好像知道我们要写它们,(演示课件)同学们在这么多的动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说给大家听听,还可以展示一下它的照片。 看来同学们真是很喜欢动物,可爱的小狗,性格古怪的小猫,……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就让我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 3、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怎样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活灵活现呢?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咏鹅》?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小诗人用了短短的18个字就把鹅写的栩栩如生,我们要想写好一种小动物,也要争取达到这种生动的效果呀! 那么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都要观察什么呢?(观察他从头到脚的样子。毛、眼睛、嘴、尾巴及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此外,还要观察它的动作情态。比如走起路来什么样、叫的时候什么样等等。) 其次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形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象什么。比如我们知道的大公鸡,它有红红的鸡冠,漂亮的羽毛,尾巴高高的翘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的。每天早上它都窝窝的叫,似乎在叫人们早点起床。(出示课件大公鸡图片)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能够恰当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例如(课件出示片段欣赏) 另外还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东西、睡觉、玩耍时的样子以及他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等等。比如小鸭子最喜欢在水里游,小狗最喜欢啃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习性。(欣赏片段) 光写这些还不够,还要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必须要把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写具体,使人们能通过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例如:(课件出示片段:) 4、总结方法、欣赏佳作 总结写作提纲: 第一、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1987 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的写作思路,体会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 象,增强本课的 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 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 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 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 明确:太和殿。 2. 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 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 范读: (1)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 ------ 教学设计 授课者:刘海梅 学校:永登县柳树乡初级中学 2004 年9 月25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 .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⑴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⑵ 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2、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 三、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一一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四、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五、预习交流 1、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 2、了解作者。 3、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鳌头(d o)金銮殿(lu n额枋(f e g)蟠龙(pen)攒(cu m)磬 (q ing)鎏(li u)迥然不同(ji mg)中轴线(zh du)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作者:吴英 一、导入新课,感知故宫 (多媒体播放《故宫》短片。) 故宫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自它屹立于世界五百多年来,便一直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紧随作者的脚步走进故宫,走进这座昔日的皇城,撩开它神秘的面纱,聆听历史脉搏跳动的声音。 二、速读课文,了解故宫 (多媒体展示。) 思考问题: 1.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顺序组织材料,从到 进行说明,介绍重点是 。2.故宫的基本特征是 。(用原文中的句子。) 明确: 1.空间南北太和殿 2.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三、研读课文,走进故宫 (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 1.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路线图。 2.指出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3.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4.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5.故宫的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的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6.文章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 明确: 1.略。(见大屏幕图示。) 2.从……往里…… 沿着……穿过……到…… 走进…… 进了……就到…… 从……出来…… 来到…… 从……出……,就到…… 3.①先写台基,再写外观,接着写内部装饰,最后写位置和功用。 ②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4.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 5.特点。 (以例句说明。) 宏大壮丽: ①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②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建筑精美: ①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②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布局统一: ①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 ②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 独特风格: 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等。 6.爱和赞颂。 四、图音共赏,回望故宫 (多媒体展示。) 按照文章写作顺序展示故宫图片,辅以音乐《故宫之神思》。 五、巩固延伸 (多媒体展示。) 以《请到我校来参观》为题目,向别人口头介绍自己的校园。 (要求:路线清晰、重点突出、特征鲜明、饱含感情,每人3分钟时间。) 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既了解了美轮美奂的故宫,又学习了写作此类说明文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如今的故宫越发焕发神采,让我们期待它的明天更加美好。 七、作业 (多媒体展示。) 将上课时介绍校园的发言整理成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教育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故宫博物院》 王殿霄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城关镇中心学校王殿霄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设想 但是枯燥的说明文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被动的应付,我决定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做到先声夺人,通过一段介绍故宫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是朗读。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其次就是说明文最关键的部分---说明顺序。我要让这个作家导游发挥作用,学生速读填写书后练习一的图,图成则顺序便迎刃而解。然后是本文的详略得当。为了能让学生重点学习重点部分,引导学生走近太和殿,通过精读及师生合作,学生对本文的又一特色详略得当便印象深刻了。由于公开课囿于时间的限制,我试图删去对文章结构的梳理,但是这又是该文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怎样让学生主动去找并降低其难度呢?我决定保留文章的主体部分,直接发问学生我们还有哪几段忽略了,他们很快发现文章未讲段落,于是顺理成章的引出全文的结构。理清结构后,全文基本结束,而这时的学生意犹未尽,则么办呢,我决定利用多媒体,图片配点睛文字及其背景音乐。这样,枯燥乏味的说明文也就鲜活于学生心中,才能让他们喜欢上说明文。不过,这样的文章怎样拓展呢?还用图片!用一句“与故宫建筑风格相似的建筑还有哪些”,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刚学过《中国石拱桥》,学生对说明文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是说明文尤其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是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配乐朗读、续编故事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会走的树是驯鹿。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动物头饰。 五、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揭疑导入 1.《出示驯鹿角的课件》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这像什么? 2.小朋友们的想像可真丰富,其实呀,这是一棵会走路的树(板书课题)。这棵树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翻开书,自己看看。 3.噢!原来这是驯鹿的角啊!(出示完整鹿的课件) 4.过渡:是谁以为驯鹿是会走路的树呢?小鸟与鹿爸爸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品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从而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的友善交

往 1.驯鹿爸爸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要通过动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棵树与小鸟形影不离,相处得非常快乐。同时穿插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教师要指导读好对话,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 2.(小组讨论交流)这棵树带着小鸟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要使学生理解鹿爸爸乐意帮助别人,应注意充分发挥动感课件的作用,突破难点。)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只要想象合理,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同时配上音乐。) 4.齐读一至四自然段。 (三)精读五至九自然段,感受小驯鹿与小乌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五至九自然段。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课文。(读中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续编故事,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出示课件)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编一编,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2.续编故事表演。 评析: 1.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出种种情景,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掘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而教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描写小动物》教案

《描写小动物》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一个学生这样描写小鸭子:“它的嘴巴扁扁的,好像两把黄色的小铲子。它的脚掌宽宽的,好像两把小小的扇子。别看它个头小,架子可不小呢!走路的时候,它还一摇一摆地走官步呢!” 写得怎么样?羡慕吧?但是,老师告诉你们,如果你们学会了根据动物谜语来描写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 1.动物谜语的妙用 上面提到的这位学生的作文利用的就是一则关于鸭子的谜语:“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把这则谜语改写:“嘴像小铲子”——“它的嘴巴扁扁的,好像两把黄色的小铲子。” “脚像小扇子”——“它的脚掌宽宽的,好像两把小小的扇子。” “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别看它个头小,架子可不小呢!走路的时候,它还一摇一摆地走官步呢!” 可见,动物谜语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写作。 2.直接引用动物谜语作为作文的开头 “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站着高。”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就是狗。我们家就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脚穿钉鞋行无声,不爱吃素专吃腥,白天无事打瞌睡,夜晚捕鼠逞英雄。”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来!我悄悄地告诉你,它就是——猫。 “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那就是公鸡。 让你猜个谜语,猜一种动物——“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你猜出来了吗?它就是猫。 3.根据动物谜语描写动物的外形 我们也可以根据动物谜语来描写动物的外形,就如本节开篇写小鸭子一样。比如: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这则谜面来写兔子: “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毛毛衫,三瓣嘴儿胆子小,蹦蹦跳跳人喜欢。”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质课课案) 篇一: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通过自读感悟到说明事物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1、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我找到了”新闻发布会: 大家好啊,早前请同学们去找找有关故宫的资料,怎么样?都找着了吧?呵,了不起,资料真是丰富。那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炼的语言,给咱们大家讲讲,好不好? 教师最后归结:故宫,帝王行使王权、生活之所,处处体现帝王之家的非凡气派。这是一座规模庞大繁复然而又处处讲究,集古代建筑技艺精粹于一身的建筑群。 3、今天我们咱们就来学习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它原本就是一篇广播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

节目中播出。今天呀,我们就改一改老规矩──不再是请大家打开课本,而是──请大家侧耳倾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乐声中一起去神游这一方在世人眼中曾是那么神秘莫测的土地。 不过呀,请诸位听的时候,要留心哦。因为待会儿作者带你游历过故宫后,捷足先登的你可要领着咱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老师、同学去瞧瞧哩。所以呀,呆会你在听的时候,不妨手上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啊,宫殿的方位啊,名称啦等记下来,当然,你也可以聘请一个助手,协同你完美的完成这一项任务。大家有信心吗?好哩,那咱们现在就开始。 听课文朗读录音,为自已做导游做准备。 4、好,录音听完了,怎么样?美吧!这才是故宫,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群。大家手上的简图画好了吗?? 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已所作的游览路线图及标注,同学们根据课文和刚才所听到和记录下来的内容,互相品评手绘的图样,好吗? 5、好,请各小组选出最棒的一幅图样来,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展示。 咱们大家一起来,总结总结这位同学的经验好不好? 每个人都来说说怎么样才能把一处建筑,一方名胜给游客们介绍清楚。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本课八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儿童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教师情境导入:草木茂盛的树林,鲜花盛开的草地(出示挂图)。这里的风景美吗?就在这个小树林里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树林里的鸟儿们都唱起了欢乐的歌。在一棵树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探着头。睁着黑豆般的小眼睛,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她沉浸在着迷人的`景色中。忽然,小鸟惊叫起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看到了什么?(学生猜后)原来她看到了一棵会走路的树,揭题,板书:会走路的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一定和小鸟一样的惊奇!你们的小脑袋里有哪些疑问,请快提出来吧。学生的疑问大致是: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那美妙的故事吧。[从美妙的画面入手,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给孩子们美的享受,有设下了悬念,读文做情感的铺

垫。] 二、读中感悟放飞想像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过渡: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故事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小学语文教案《《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课件)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2、这时,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会走路的树,非常好奇,它问了些什么呢?(出示句子:“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自由地读一读。 谁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评:小鸟充满了好奇心。 还有谁来读?· 评:老师从你的声音中听出了小鸟充满了好奇心,要是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再充满好奇,就更好了。 再试试看。···评:有进步了。 还有谁想读?··评:声音好听,表情丰富。 让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3、小鸟这样问了,小树怎么说的呢?(出示:“当然可以,来吧!”) 自由读一读。 谁来做小树说一说。评:小树干脆、热情。 你再读读看。·评:真干脆、真热情。 还有谁想读?·评:也干脆、也热情。 还有谁想和他比赛?评:多么干脆,多么热情。 4、谁愿意做小鸟和小树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四年级上册写一种小动物作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写一种小动物》教学设计 单元作文题目及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初稿后,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相互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1.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生生活的空间狭窄,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而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却熟视无睹,缺乏观察提炼素材的能力,这是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因此这堂写写作课我着重创设情境,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描写所熟悉的小动物,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 2.教学目标:学习范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能按一定顺序把动物的特征写出来(外形、生活习性等),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3.教学重点:把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4.教学难点: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详细、写清楚。 5、课时安排: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单元我们几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老实又贪玩,温柔又勇猛,还有慈爱而伟大的母鸡,还有《白鹅》。这些小动物有没有给你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呢?那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动物描写得那样好的呢? 二、学习范文。 我们来看看《白鹅》这篇课文。出示课文内容。作者是抓住白鹅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呢?(高傲)整篇文章都围绕白鹅高傲的特点来写,高傲就是白鹅最明显的特征;板书:抓特点。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先总写白鹅的高傲,再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叫声、步态、吃相)。这样写,整篇文章就显得有条理。所以板书:按一定顺序--先总后分。其中哪个方面写得最详细?(吃相,用一个自然段写叫声,一个自然段写步态,用三个自然段写吃相。)板书:详略结合。作者还用一些事例,来说明白鹅的高傲。比如写白鹅的吃相时,用了一个什么事例?(狗与白鹅抢饭吃)这就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具体。板书:具体。其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反语。这些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板书:修辞手法。作者喜欢他的白鹅吗?他有没有说-白鹅呀,白鹅,我真是太喜欢你啦!那你怎么知道作者喜欢他的白鹅?因为作者是带着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来写的,他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这篇文章才能感染我们,打动我们。板书:真情实感。 所以,我们也可以向大作家学习,从这几个方面来使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完整版)《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例如: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还有一些造句等等。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我喜爱的小动物》指导课教学设计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小动物的兴趣,明确习作要求和习作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来一次动物知识大赛,看看谁最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考验吗?好,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听声音猜动物。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最喜欢小动物了,这样设计,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可以调动起来。】 (二)听一听,辨一辨。 播放小动物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声音来猜猜这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并把它的名称说下来。 过渡语:小动物的声音同学们都太熟悉了,下面来点有难度的,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听谜语猜动物,同学们,赶快动动脑筋,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听声音辨别小动物,看看学生对常见小动物的

叫声是否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使学生有素材可写。】 (三)读谜语,猜一猜。 1、师:谁来读一读 走起路来画梅花,从早到晚看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看见主人摇尾巴。熟人来了尾巴摇,生人来了汪汪叫,最爱坐在大门口,嘴里啃根大骨头。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 4、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些谜语这么好猜,主要是因为这些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指名说。(特点、外形和生活习性)【设计意图:第三环节通过猜动物让学生明白想要把小动物写形象写生动应该抓住动物的特点、外形和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习作教学做铺垫。】(四)观察图片,巧引取材。 课件出示小狗的图片:欢欢有一身金黄金黄的毛,像穿了一件金黄的大衣,黑色的小爪儿,像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一刻不停地摇摆着,像钟摆一样;那双水晶似的大眼睛总是充满好奇,滴溜滴溜地转个不停。天热的时候,它喜欢把舌头伸得长长的。(小狗) 1、看图观察图中的小动物,说说你看到的小狗。 2、用一两个词说说它最大的特点。 3、个别同学说话。 4、怎样才能把小狗写清楚?(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特性) 5、学生动笔写作。 【设计意图:知识与技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6、合作交流。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

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 翊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纯真的友谊,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树齐读——树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树呢?(柳树、杨树、松树……) 小朋友们看过的树可多了,它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地下,会走动吗?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种与众不同的树。 用彩笔板书:会走路的“路”是个生字,因为我们走路需要用到

脚,所以“路”是足字旁,右边是“各”,用脚走了各种各样的路。 齐读课题——会走路的树 3.读了这个题目,小朋友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棵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样的呀?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赶快去认识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里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早晨好奇有趣陪 走路大概激动角 a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b读时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意“好”、“角”、“激”、“趣”等字的读音) c齐读生字词。 d去拼音读。 e开火车读。(小朋友们把文中的词语读得非常准确,把这些词语放进长句子中还能读好吗?)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作文教案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3、动物头饰若干、《动物世界》录像资料。《动物狂欢节》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那爱子情深的麻雀、古怪的猫、可爱的雪猴、善解人意的小鸟,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

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舌头、脖子、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习作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五、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 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