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377.19 KB
- 文档页数:6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发某种现象并加以研究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首先提出若干条件与被研究对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手段对这种假设进行验证。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实验法的分类主要有两类:实验室实验法与现场实验法。3.气质
气质通常又可称之为性情,它是一个人在他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关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态度
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带有感性色彩,带有价值观的特点、是个性特征。
5.社会从众行为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与群体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现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
6.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成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确定了成员的行为范围,成员应该具备的态度,规定了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等等。群体规范给出了一个基本的行为框架。
7.沟通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沟通,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渠道,交换、分享各自的观点、意见、思想、情感等的过程。
沟通不仅仅是指意义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指意义必须被理解。因此,沟通包括两个方面:意义的传递与理解。
8.权变论
领导的权变理论研究的也是领导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但这种理论关注的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这种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它的核心是共同价值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其他组织
10.EAP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又称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其目的在于透过系统的需求发掘渠道,协助员工解决其生活及工作问题
二.简述题
1.简述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的决定因素。
1)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2)个体对工作的熟悉程度。3)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
2.简述不同气质的说服方式。
多血质:豁达大度、反应灵敏、接受能力强(批评和劝导相结合);
胆汁质:积极主动、生气勃勃、容忍力也强(既要开展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又不能激怒他们激发矛盾);
粘液质:沉着、坚毅、冷静、情绪反应较慢(耐心说服开导,多用事实说话);
抑郁质:情感深刻、脆弱、孤僻、冷淡(不可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训斥他们,而应该在关怀中激励,在照顾中促进,在情感中引导,使他们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或主张建议)。3.简述虚拟组织的特征及优缺点
特征:决策集中化的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度很低,或根本不存在。
优点:灵活性。
缺点:减少了管理者对其业务的关键部分的控制。
4.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相互作用,共享信息,做出决策,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共同努力的集体中。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大于个人绩效之和。
工作团体则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5.简述知觉定义的三层含义。
知觉是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因外物刺激而产生的活动。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却是比感觉更进一层的认识形式。
知觉的形成与实践有密切关系。
6.简述全通道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合作气氛浓厚,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沟通的准确性,能解决组织中的复杂问题。
特点:集中化程度低。
缺点:沟通渠道太多,易造成混乱,讨论费时,影响到工作效率。
7.简述轮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信息传递速度快,准确性高,主管(C)控制力强,具有权威性。领导满意度高。
特点:集中化程度高。
缺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低,成员平均满意度低。
8.斯蒂芬罗宾斯员工表达不满的4种方式并用图表示。
退出、建议、忠诚、忽略
积极性
退出建议
破坏性建设性
怠工忠诚
消极性
三.判断题
1.归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可以说,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所做的解释和推论叫做归因。
1)归因问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的问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Kelley)曾提出了他的归因模型。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把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方面的因素,或者归结为知觉者本人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对象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
2)归因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时研究人们获得成功和遭到失败的归因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他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从内外原因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部原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部原因。
2.群体凝聚力与效力
群体和组织目标一致,凝聚力高,生产效率高;
两者的目标一致,凝聚力低,生产效率也较高;
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但凝聚力高,生产效率较低;
成员的态度有不支持目标的,群体凝聚力低,则凝聚力对生产效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3.士气与效力间的关系。
士气只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还不是充分条件。
高昂的士气随不一定能保证组织的高生产效率,但是要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它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管理者应当经常关心如何去提高士气。
4.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1957年,费斯廷格提出了关于态度改变的失调理论。他把人们的认知对象称为元素,元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或者是物,众多的认知元素构成了人们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认知元素有的相关,有的不相关,而相关的认知元素之间有的是协调的,而有的是不协调的。当出现认知失调,个体内心就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觉。解除或减轻失调状态的办法,费斯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