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文化宣传册内容——董敏园悬灸养生馆特供

  • 格式:doc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疗秘史

传播健康

弘扬中医灸疗文化!

点穴施灸,技术正途,效果立竿见影!艾热深沉,循经走脉,温享灸疗柔情!董敏园悬灸,把“艾”传天下!

※灸法起源

灸法的运用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疗法运用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已有对于灸疗“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可见艾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盛行,成为人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逾2000年的历史。

※艾草——百草之王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提炼出来的艾绒,艾草在中医学界一直被称为“百草之王”,尤其以湖北的蕲艾效果最佳,《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民谚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

现代研究证明,艾草具有抗菌、抗真菌、平喘镇咳、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等作用,各类用艾草提炼的精油、沐浴露、香皂等产品也在市场在走俏。

艾草艾绒

※针法与灸法的区别

现代人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所谓针灸即是“针刺”和“艾灸”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医调理方法,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刺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ruo、音弱,点燃的意思)、熨不能以达。”,《皇帝内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朝《医学入门》亦云“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针法和灸法的不同之处。

针刺艾灸

※艾灸的作用和效果

1.作用

▲通经活络

▲行气活血

▲去湿逐寒

▲消肿散结

▲回阳救逆

▲防病保健

2.效果

▲全身由里而外的感到轻松,解除疲劳。

▲解除和缓解各种痛症。

▲祛除或淡化各种斑点使气色红润。

▲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更年期症状。

▲补阳扶正,增强抵抗力。

▲改善性机能,预防早衰。

▲通气,通便,改变体型

▲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

※艾灸手法分类

1、直接灸

将艾柱或者艾绒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燃烧的一种方法,是古代传统中医艾灸疗法主要的手法,具有效果明显的有点,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比较痛苦,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影响美观。

2、隔物灸

是一种在艾炷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不同的分类。此灸法效果显著,较之直接灸痛苦少了许多,但是也极易烫出水泡。现代科学实验证实,隔物灸对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环、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3、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此艾灸手法要求施灸者数量掌握针刺技术,不适合在民间推

广,针刺过程会对皮肤形成创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艾灸手法的特点是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各自优点,特别适合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4、悬灸

即为悬空施灸,直接将艾条悬于人体皮肤穴位上方灸炷的一种艾灸手法,具有不用针、无接触、无伤害、无副作用的优点,但是此艾灸手法效果比较慢,是现代艾灸最为主要和流行的一种艾灸手法。目前较为流行的悬灸手法有点穴悬灸,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等,尤以点穴悬灸的效果最为直接和明显。

※古代医书对艾灸的记载

《医学入门》讲:“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扁鹊心书》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说:“人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本草纲目》说:“艾叶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更明确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治疗规律。

※艾灸故事

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