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杜甫;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他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甫的思想是复杂、错综、矛盾、变化的。儒、道、佛三家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其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这是受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唐代社会比较开放,对不同的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儒家为主,兼取百家。唐王朝统治者为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对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都比较重视并加以提倡。其中,儒家思想被推为正统思想,儒学被视为治国之本、入仕之途。在法律制定、社会结构、社会伦理以及人材选拔与使用等方面,儒家思想均占统治地位。士人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的也是儒家的进取态度。

李唐王朝将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尊奉为先祖,为其立庙祭祀,将道教奉为国教;将庄子、列子、文子封为真人。《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列为经,一度成为士子的必读书与科考的必考项目。道教的炼丹养气、服食饵药、斋

酿祈祷,引发了文人对亦真亦幻、迷离恍惚的仙界幻境的诸多想象和描述,不少文人在失意之后,奉道自遣。对唐代文人来说,道家思想可以使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唐代文人得志则尊孔孟、失意则祖《庄》、《骚》已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佛教在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禅宗思想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唐朝统治者曾派人求取佛经,并组织人力翻译佛经,使佛学广为传播。唐玄宗兼取三家思想,曾亲注《道德经》和《金刚经》,颁行天下。佛家思想对唐代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唐诗中有大量表现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及与僧人交往的内容。与禅师交往酬唱,参禅悟道,是唐代文人的时尚。中晚唐的许多诗僧,实际上是披着袈裟的文人。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构成了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唐代士人在入仕时持儒家思想,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思想。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兼容并包、三教并举的时代,自然会有意无意地、有形无形地受到这些时代思潮的影响。

儒学的家庭出身,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生活时代,交游的各色人物,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这些都对杜甫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青年时期,虽然各家思想在杜甫头脑中都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是杜甫的思想基础。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教育,儒家思想观念在杜甫的思想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就是他儒学家学的培育与中原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杜甫也以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巨大的文学创作成就影响了后世一大批文人学者,从而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但这一大批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这主要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儒家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等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与感染读者。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而且杜甫在这方面比孔、孟有更大的发展。

杜甫作为唐代最主要的儒学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其可贵在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一生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杜甫一生基本上是平民身份,但他以一个布衣的身份展示了儒家所崇扬的一种人格典范,这一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只有通过作官为政这条唯一的途径。儒家主张积极入仕,杜甫“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使杜甫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杜甫对儒家思想是有取舍的,他信奉的主要是孔孟之道中的积极因素。莫砺锋认为,杜甫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坚持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仁”是孔孟之道的精华,儒家主张行“仁政”,认为“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①。杜甫则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②,儒家所谓的“仁”关键在“爱人”,有“恻隐之心”,这也正是杜甫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热爱人民乃至天地间一切生命的思想基础。孟子那种“民贵君轻”的可贵思想在杜甫诗中有深刻的体现。杜甫考虑到人民的疾苦,希望通过明君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他的诗中有时对君主寄予厚望,杜甫最深刻地运用艺术的形式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第二,他具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忠君爱国的观念在孔孟的著作之中并不突出。杜甫的伟大功劳在于他把儒家思想中与忠君爱国有关的因素发展成为强烈的忠君爱国意识,并将其发展成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永恒主题。杜甫的忠君首先体现在为国忧劳。儒家讲“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的忠君则更进了一步,体现在无论穷达都对国家时政极为关心。“他的忠君和忧国忧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主导方面是爱国忧民的。他虽飘泊流离,但‘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还是希望为国出力,忧国忧民之志,至老不衰。”③他为官虽然短暂,但尽职尽责。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也时刻将国事放在心上,以一介草民的身份,为国家的复兴而夙夜忧虑。杜甫的忠君爱国不是后世儒家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式的“愚忠”。杜甫敢于批评讽刺皇帝,而且他的“忠君”主要就表现在对皇帝进行批评讽喻的作品上。杜甫在诗歌中充分表达了对不顾普通百姓利益、任意胡来的皇帝的愤怒之情和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为后世进步士人所继承。杜甫忠君爱国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至上,这是杜甫思想的超越进步之处。

第三,他具有“弘毅”的人格精神。受儒家思想影响,杜甫把修身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他具有典型的“士”的品格,那就是以儒家精神为底蕴的伟大人格和大丈夫气概。杜甫青年时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对自己的理想抱有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