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练气八法功法

练气八法功法

练气八法功法
练气八法功法

练气八法功法

练气练气八法(之一)——吃气法

一、简介

吃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一法,系充足人体内气的便捷之法。吃气,即通过口腔发音及动

作将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吃进体内,使体内的混元气更加充足。

二、姿势要求

吃气法站、坐练均可。其动作由三部分组成:(一)吃气;

(二)憋气;(三)呼吸发音。

预备动作:双手叉腰,周身中正,全身放松。

(-)吃气:吃气时配合反鹤首的动作,吸气发“喝啊儿食吾母”

音,将气吃人食管,下送体内。

动作详解如下:头部做反鹤首下颏沿胸向下、向前、向上时,

口由小到大张开,口腔、喉部放松张开,用吸气发“喝-啊-

儿-”音(“喝”要和“啊”同时发,不能发完一个音再发

另一个音),同时把气吃入;接着在百会上领收下颏的同时,

喉部缩小,口由大到小,发“食-”音,气流集中向喉部涌

去;然后下额回收,同时发“吾-”音,会厌打开口腔中的

气向食道压去;最后下颏继续回收,口闭合,发“母-”音,

同时将气和唾液一起“咕噜”咽人食管(“母-”字音实际

上是吞气下咽的动作,口一闭合就是“母”,并不是要发出

“母”音),下颏向下向前,完成一个回环。

(二)憋气:气咽下去后,提会阴、闭呼吸把气送到命门,命

门缓缓向后突,连着向后坐三下,然后把气憋住,缩在命门

那儿呆一会儿,憋不住时再呼气发音(不要憋得太过,以至

不能发音)。

(三)呼吸发音:吃完一口气后不马上吃第二口气,憋住气,

停一会儿,做4至5个呼吸发音(呼气发“渊yuan”,吸气发“奄

yan”),然后再继续吃气。动作详解如下:当吃进的第一口

气憋不住时,慢慢呼气,同时默念“渊yuan”音,扁口把气

放出来,发音要细、润、柔、缓;吸气发“奄yan”音,要

短促:“奄、奄、奄…〃〃”,而不是发一个连续长音“奄-”。

呼吸发音时要用口鼻同时呼吸。作4至5个呼吸发音后,气机

平衡了,再吃第二口气。呼吸发音时要注意:提会阴,意念

往后收。

整个吃气法的呼吸过程是4个呼吸一周期,其步骤是:1.吸气(吃气)发“喝啊儿食吾母”,呼气发“渊”;2.呼吸发音,连续发3次,吸气发“奄”,呼气发“渊”。一般吃气可连续吃7至9口。

三、意念活动

吃气时想自己如同婴儿——外面有一根脐带,一头连着胎盘,一头连于虚空——吃外面大自然界的混元气,从头顶、百会或口腔都可以。

详解如下:

1.吃气过程:意念不要想吃的是空气,而是无形无象的混元

气。

2.憋气过程:气咽进食管后,意念要跟着往下想,想到肚肤

上边靠里的混元窍处(那里是先天肾的气场所在),再从混元窍

往下送,把气收到命门;与此同时要有气从肚脐丹田那儿往下

坠,坠到命门的意念。命门的气全息性比较强,气聚集多了,

人的生命功能就得到强化了。

3.呼吸发音过程:吸气发“奄”时,意念要从会阴把气提起

来,一直提到头顶;呼气发“渊”时,气能往周身串着动,意

念想身体很深的地方,把气往深处渗透,并集中精神体会天门

及山根处的动触感。

四、动作要领详解

1.关于“喝儿食吾母”。老子《道德经》说:“贵食母。”胎儿

时是吃母亲元气的,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连着,它们是

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胎盘、羊水、羊膜,胎盘里的胎儿向

母亲要气——食母。练气功后返先天,也要“食母”.这个母

不是生身母亲,而是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我们练气功就要吃大

自然界的混元气。要想有一根脐带连着胎盘,连着虚空,吃大

自然界的混元气。“食吾母”三字就这么讲。过去文子说“万

物付之以息”,万事万物从大自然界吸气,人用鼻子(中天门)吸,传统气功功法中有这样的

调息方法。我们现在通过口来“食”气,这样气

量就增大了。练时要反复体会,用发音法把气吃

过去。

2.喉部食管平时都是堵着的,吃气发音能将会厌

打开,使气从会厌进入食管,并用力咽人胃部。

一般来说,气从喉部咽入食管后,可以感觉到从

食道管壁向下振动到小肠、大肠,有人甚至连肛

门处都能感到内气在体内的传导。

3.呼气发“渊”时,要注意体会两点变化,一是

注意头顶百会天门那个地方;一是注意山根(两眉

中点向下的斜坡处)。一般吃气时这两处都有感

觉,如果能体会到全身气往外一散更好,没感觉

到就注意这两个地方。

4.吸气发“奄”,要发短音“奄、奄……”。过去

讲一个呼吸要发49个奄,我们不要求那么多。发“奄”意念要从子宫(子宫不是女同志的子宫,而是九宫十三门的一个穴位)处把气提起来。

5.吃气后把气往下咽,不是从上向下压,而是从丹田那儿往下坠,这样气至胭膜就不易被隔住。

五、功用

1.吃气可通关窍。因为吃气对全身的震动很大。哪个关节比较死,吃气发“喝啊儿食吾母”后,一咽气,意念就把气充到哪个关节去,反复几次就把关节冲开了。

2.可以借助所吃的气及吃气时的动作来震动整个消化道的内壁,从而强化人体里边的混元

气。

3.吃气还能加强腹膜的锻炼。气吃进去后到了混元窍,从五脏里边的膜往外面充,再配合后面的揉气,就会把腹膜内的气强壮起来。

4.抻气前,吃几口气可缓解肢体劳累及酸痛。

六、注意事项

1.吃气法要求精神集中。过去练功也有吃气,是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顺序练,一到“亥”,就吃口气。实际上这里没别的内容,就是发“喝儿”;之所以把它搞得复杂、神秘化,目的就是为了把精神安定下来。智能功去掉传统功法中繁琐的内容,使它更为大众化,但一定要注意精神集中。

2.吃气时,最好是空腹吃;吃气后要安安静静练功,不要讲话,否则气留不住易跑出来。3.吃气后,有人感到心口会有点难受。这是因为吃的真气还没有下去,空气先到胃里去了,所以咽气时要加气从心口往下坠,一直坠到命门的意念。

4.吃气后,有的人出现打嗝或放屁现象,这是刚开始锻炼时的一个现象。注意吃气后多练揉气,把吃过去的气在身体里揉开;同时要注意放屈现象出现时,要提住会明,把气憋住,意念气在身体里运化开,一般很快就会过去。

练气八法(之二)——揉气法

一、简介

揉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二法,是吃气法的继续,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功法专门习练。

二、姿势要求

揉气法动作由四部分组成:(一)腹前揉转;(二)心口处揉按;

(三)沿肋弓点按;(四)肚脐、命门处揉按.

(-)腹前揉转接吃气法结束动作,松开叉腰的双手,两手贴着身

体沿助弓向前向上至心口处,然后两手边下降边重叠至肚脐和中

脘之间,重合两手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上摁着肚皮揉转,揉转5分

钟左右。

(二)心口处揉按揉转完后,两手边慢慢上升边拉开,至心口处中

指尖相接,点按心口,顺时针左下右上转5至9圈(奇数较好)。

(三)沿肋弓点按心口揉按后,两手分开沿助弓由心口向命门划圈

点按,划圈方向是前下后上。划一圈点按一次,共划圈点按12次,

至命门。

(四)肚脐、命门处揉按两手中指尖相接于命门处,顺时针左下右

上方向转5至9圈;而后两手活带脉向前至肚脐,两手中指尖相接

点按,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5至9圈。以上即揉气的整个过程,

一般练揉气法时可将这一过程往复3次,若时间允许,揉腹可延长。

三、意念活动

精神集中于动作,意念贯穿到体内深层。

1.匀缓穿透:重叠两手要摁着肚皮,精神集中,匀缓地揉转;意

念要往身体深处想,想到脊骨里去。心口处揉按时,一转要想到

脊梁骨。

2.贯气入肋骨:沿肋弓点按时,意念带着气贯人肋骨,贯入到隔

膜里边,意念越深越好。

3.肚脐与命门连为一体:命门处揉转时想到肚脐,意念肚脐也跟

着转;肚脐揉转时想到命门,意念命门也跟着转。

四、动作要领详解

1.两手在肚脐与中脘之间重叠,要求比较有劲的手在下面,

一般是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2.重叠的两手揉腹时不是光手动,而是用两个肘推着手整体

地动、整体揉转;转的幅度要小,不能像形神庄收气时由小到

大、由大到小那样转;开始揉的时候可轻点,以后逐渐用点力

气。

3.腹前揉转完后,用肘带着两手往上升,一边升两只手一边

拉开,到心口处中指相接。五、功用进一步把吃气法吃进胃里

的气揉开,强化充足内气。在吃气后结合着揉气一起练,益于

培补中气,增强脏真混元气的混化,练气入骨。附:探气法中

肚脐与中脘之间的揉转也可作为单独的功法习练,就是不吃气,

仅摁着肚皮转,每天晚上睡前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连续

揉上三个月后,体内的腹膜很快就会腾起来,起到培补中气之

益。

练气八法(之三)——抻气法

一、简介

抻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三法,它是借助上肢的抻气动作,调动周身气机,将全身之气抻动开,化散到身体各部,从而达到强化形体通透之目的。

二、姿势要求

抻气法站、坐练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机。坐

着练腰要前塌。

(-)预备动作:接揉气法结束动作,两手掌心对身体,沿

腰带平脐拉开,至体侧,两臂伸直与身体呈45°角,立掌,

坐腕,腕与脐等高,手指自然分开,指尖回翘,掌心外腆。

(二)抻气动作:抻气主要由上肢缩、抻两部分组成:缩—

—两肩胛骨往后上方缩,往脊柱上挤,肩部往起拱,往上

耸,手指尖稍用力回翘。这几个动作要同时完成。抻——

两肩放松下落的同时,两手坐腕向下方抻,掌心外腆。抻

缩时掌心一按一松,两臂要伸直肘不要弯曲。这样反复地

做。每次练习的

时间应不少于

14分钟。动作频

率不要太慢也

不要太快,一般

每分钟可以做

85~90次左右。

三、意念活动

做抻气的时候注意精神集中,可随音乐(指抻气专用的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做。听着音乐,气氛比较活跃,精神可以放松,动作较容易坚持,但这时更要集中精神。精神集中起来

一方面要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身体的动作姿势要保持正确。意念要贯注到动作中去,特别注意动作的整体性,把肩和手连在一起。肩胛回缩时,要注意把手指尖用力回翘和肩胛合住;外抻时,肩推和坐腕结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气的回环,使周身气机形成一个整体。另外,如果在室外练抻气,意念要注意远处,比如天地交合处,也可以注意远处的一个点,集中精神去看,意念再往回收,可以收入意元体也可收入混元窍。从里边收,也从里边出,意照全身。练抻气不光要注意肩,还要注意头里边。过去讲“三盏性灯”:头上一盏灯,两肩上各一盏灯。有了功夫,气没有收住,夜里一走路,老远就能看到三个亮团。五元庄里讲的“三盏性灯”就是指这个东西。头上气一足,周身的气都起来了,因而抻气时还要注意头里边。

四、动作要领洋解

1.抻气时肩不要往上抬,要有点往上拱的意思,并且要往中间挤,好像要把脖子挤住。往下落时用劲不要太大,要自然放松地下落,同时两臂还要外撑,肘不能弯曲,不能做成两手拍打东西的动作。手掌外腆是掌心与手指根中间的地方往外挺,向外按,不是手心与腕之间的地方往外按。

2.抻气过程中,手的位置不要低于肚脐,低了,气往下冲,血会往下边聚;应稍高一些,但不要把它抬平了,抬平了在收的时候,容易造成只是肩胛部往里挤,肩往上拱的动作就不好做了。

3.抻气时随着两上肢的一抻一缩,呼吸速度也会自然地按着音乐节奏而和拍,一吸气下丹田往后一缩,会阴同时往上一提。这样反复地一缩一提,身体里边的气很快就会畅通。4.抻气法内在的气机变化很明显。刚开始练抻气时,动作幅度较大,随着两臂的抻动,很快会感到手指“酥——酥——”地有麻胀感,这是气在通过手往外冲,当感觉指尖麻酥酥地胀得厉害的时候,这说明气足了。这时把坐腕、翘指的双手放平,一抻,气就会自然地从手指上冲出去,然后再立掌抻气,这样反复地练。如果手指翘得不够或早早地就放下来了,气量不够就冲不出去。等气在指、臂、身体里通开后,身体里边就有感觉了,这时可以把手攥成拳头,使气不往外走,一抻一缩,气就往身体里面挤,会在体内引起很多变化。随着形体通透度的加强,动作幅度可以变小,有一点点动作就可体会到内在气机的变化很大,从身体两侧到胯,感觉都比较明显,以后还可以感到混元窍里边一合一开,这是里边的气和外边连上了。仔细体察这些变化,感觉就灵敏了。

五、功用

1.抻气法得气快、气感强,能使习练者很快感觉到内气的存在。

2.抻气法重在加强内外气的融通,长期锻炼可提高习练者对气的敏感度。同时它还是开发超常智能的便捷之法。

3.习练抻气法对身体各部的疾病,尤其是头部、心、肺及颈椎、上肢的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膏肓穴,在人体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水平向左右各外开3寸处。此二穴连及心肺。人们常形容人生命垂危为“病人膏肓”,他们认为膏肓是药力不可及的地方,那里得了病就不好治了,而抻气法恰是重点锻炼了这一部位,疏通穴络,充足人体混元气,强化心、肺和头部各器官的功能。

六、注意事项

1.抻气动作虽简单,但做一会儿就会出现肩膀的肌肉、脖子后面的两条大筋酸疼难忍、眼睛难受的现象.这是关键时刻,一定不要停下来,一住就前功尽弃。这时可以把动作放慢一点,动作幅度大一点,意识要坚定,咬紧牙关坚持住,过一会儿就不那么难受了。

2.有的人可能开始觉得有气感,练着练着气感没了,这时把手指使劲往上翘一翘,气感就有了。

附:单独做抻气耗功,结束后要把眼睛揉一揉,散散眼上的火气,这也等于收功。方法是:两手中指摁于印堂,两无名指分别摁于两眼内眼角,两大拇指分别摁于左右太阳穴上,然后按逆、顺时针方向揉转各9次。这样既可驱散眼睛上的火气,又有助于开天目,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气八法(之四)——拉气法

一、简介

拉气法是练气八法的第四法,是继抻气法调动了周身之气后,通过拉气使身体内外气连上,从而促进内外气的交换。

二、姿势要求

拉气法动作可由两部分组成:(一)贴肋揉气;(二)开合拉气。

(-)贴助揉气:接抻气法结束动作,两手放松,转掌心向前两臂从

体侧回收,两肘贴于两肋稍向前的期门、日月穴(期门是一双穴,

在乳头直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日月是一双穴,在

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两小臂平行相

对与大臂成直角,两掌心相对,手指舒展虎口张开向上,大拇指与

食指基本相平。肘贴助揉气时,整个身体要放松,两手如抱一个篮

球大小的气球,轻轻揉动,动作不要太大,揉的时候,肘要贴住肋,

但不要使劲顶,手臂要整体地动,像用手推着肘在肋上做按摩。

(二)开合拉气:揉完气后,外开——两肘贴着肋,

两手向两侧分开,至体侧开平,掌心向前,虎口张

开,开胸,两肩胛骨向中间并。前合——两臂保持

肘贴肋,虎口向上的姿势,水平往回合,至体前原

来抱球的位置,指尖一缩,腹微回收,即肚脐找命

门,胸微含。要做好拉气的动作,全身整体的放松

是前提。

三、意念活动

拉气法的意念运用非常重要,精神一定要集中体察体内的气机

变化。手在体前时,意念把两手连上,好像抱着个气球,球和身

体连在一起;外开是从身体里往外开,气球随着外开而涨大,两

手之间好像有许多气丝,丝丝拉拉地连着,至体侧开平时,虎口

与指尖要有收气、从肘入身体里边的意念;前合,手中间的气球

越压越小,气贯到身体里边去,往隔肌收,收到命门上边一点。

意念注意手,注意肋,从命门把气往回收。传统功法中有一种观

照窍点的练法叫“南斗六星”,要求意念从上而下想,先从百会往

下照,照到两个眼睛,从两个眼睛再照到两乳头(不要在乳头上,

要想到和两乳相对的胸腔里面),从两乳头再照到左右两侧的期

门、日月穴,最后到肚脐里边。拉气时可以这样安安静静地照一

下,体腔内从前面到后面好像是一个光团,一开,“哗——”就出去了,一合又合回来。拉气时这样想也可以,光注意手也可以。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拉气法中两肘不是自然下垂的,而是要顶在乳头下面稍稍靠前一点的地方。两肘往前挤,

差不多到乳腺上了,挤的正是期门、日月穴。

2.拉气法自始至终要保持肘贴在助上,这起支点的作用。臂往外开时,气可以从手到臂到肘,收到身体里边去;臂往前一合,身体里面就往里收气。

3.抻气法和拉气法动作都很优美,别人看了有一种舒服感。如果别人看了不舒服,可能是动作不太合度,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姿势。五、功用拉气法重在强化内外气,使之连为一体,同时加强混元窍的开合,进而充足人体混元窍的气。

练气八法(之五)——聚气法

一、简介

聚气法是练大马庄的一个正规延续,能有效促使气往体当中聚,也是练气八法中后三法的基础。

二、姿势要求

聚气法本身具有层次性,可分两个阶段习练。

第一阶段:直身聚气

(一)预备动作:接拉气法结束动作,两臂外展至体侧,转掌心向上,两臂伸直,捧气上

升,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沿中线下落,至手腕与肩等高,肘略低于肩;然后身体重心右移,提左腿向左跨出一肩半宽,两脚平行,重心移至两脚间的中点,身体直立。

(二)调整身形:1.头:百会上领,两耳根

后面(过去称为玉楼穴,又称提气穴)用力上

提,下颏平着往回收,喉头往回收,两耳根

下面的胸锁乳突肌和颈项后面的斜方肌绷

上劲,使锁骨、胸骨和肋骨上提,并把颈项

部固定住。2.上肢:合十手中指尖向上,

不低于印堂,两掌绷上劲,用力向中间挤,

两臂外撑,形成一个圈力,肩放松外拉,肩

井穴下塌。3胸、腹:胸部始终保持吸气状

态,两肋向上提升并向两侧开张,不能下落。

小腹回收,腰向后放松,耻骨往后贴,会阴

上提,髂前上棘往腰阳关上收,同时推动两

肋向上升,泛臀,圆裆,尾闾下垂,百会(天

门已开的用天门)和会阴调成

一条直线。4.下肢:两腿用

力绷直,膝部四面用力(膝盖

前面要使劲把腿向前拉弯,膝

盖后面X窝使劲向后让腿绷

直,膝盖内侧的膝眼使劲往外

挤,膝盖外侧膝眼使劲往里

挤,使前后左右四个力量相抗

衡,相互较劲),鹤顶穴上提,两脚绷上劲。

(三)调息:聚气法调息用喉呼吸(具体练法见“动作要领详解”)。吸气时,肋骨张开,

膈肌下降,以脚的中趾带动脚趾抓地,脚心微含上提,同时两手中指用力内挤,会阴、前后阴都收缩上提;呼气时,肋骨不往下降,膈肌恢复原位,脚趾放松,微上翘,同时两手中指放松,会阴放松(仍要有上提之意)。如此反复配合动作调息。

第二阶段:马步站庄聚气

(四)两膝盖外撇,身体保持中正,慢慢下蹲,至大腿平,呈马步站在姿势,要求小腿尽

量竖直,膝盖不过脚尖,其他各部身形要求同上,而后调息同(三)。

(五)百会上领,身体慢慢直起。

三、意念活动

身形合度后,意念两手中指向上有一气线(不是垂直的线,要稍向后斜)和百会垂直气线在头顶上方三尺处相合,好像在头顶上面竖起一根天线,慢慢上升至虚空,升得越高越轻松,越高越清明。这样就用中指的气把百会的气领起来了。伴随喉呼吸,一吸气,意念从天门、百会、脚心、脚中趾、手中指往里聚气,一聚就聚到混元窍;呼气时,意念放松即可。

四、动作要领详解

1.关键是做到对立统一。聚气法的形体要求处处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如合十手向内挤与两臂外撑,尾闾下垂和

泛臀,耳根上提和耳下

面的肌肉绷劲,肩并穴

下塌和两肋上提,等等。

这些对立统一的形体要

求有助于气往人体当中

聚,但做起来较难,只

有把这些内容琢磨透

了,在练功过程中对每

部分反复体会,才能达

到协调的统一,把姿势

做得合度。

2.身体要中正。直身聚

气和马步站在聚气均要

求身体中正,注意把百

会和会阴始终调成一条

垂直的直线。

3.绷劲时注意意念引导。练聚气法身体许多部位都要绷上劲儿,其中腿部绷劲是练身体整体劲的最关键的一环,对全身都起作用。靠腿部的绷劲,使膝部四面之力相抗衡。绷劲时,意念要注意向内引导,向体中间聚。这里意念的引导至关重要。

4.用喉呼吸调息。喉呼吸是以喉部的扩张和收缩为动力来进行呼吸,能使体内气机开张。初学者可用闭嘴喉部发“喝”字音(吸、呼都发“喝”字音)的方法来练习;熟练后,不用发“喝”字音也能自然地做好喉呼吸。聚气法用喉呼吸调息时,肋骨始终保持吸气时上提的状态,意念还要注意膈肌的运动。

5.循序渐进。初学者练习聚气法应先着重练习直腿调息聚气,待内气充足后,再练习定式马步站庄调息聚气。定式马步站在聚气一开始不要求一下子将大腿蹲平,只须将两膝外撇,大小腿有一定弯曲度即可。把姿势摆正确,精神集中调息聚气,不知不觉身体会慢慢蹲下去;蹲成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觉得坚持不住时可以百会上领把身体直起,但必须保持身形和动作的正确。不要为了一下蹲平,而使形体动作不正确,那样就起不到往身体中间聚气的作用了。循序渐进地练习,慢慢腿上有力量了,再练习大腿蹲平的聚气站庄就不觉得吃力了。

五、功用

摆好姿势后进行调息,配合意念活动,这样就使人体上下的气和周围虚空的气往混元窍

和肚脐这一带聚,从而加速躯体混元气向脏真混元气转化。另外,聚气法的姿势要求比较特殊,它是对全身起作用的。通过这种姿势能使气往体当中走,并能锻炼身体的整体劲,从而达到周身气机的平衡。

练气八法(之六)——敛气法

一、简介

敛气即收敛之意,它是在聚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气往体当中聚敛。

二、姿势要求

敛气法的动作要配合喉呼吸来完成,可分两部分:(-)收敛;(二)外伸。

(-)收敛:接聚气法结束动作,两

脚踩气并拢,周身中正。合十手转

掌心向内,两臂外展至体侧,同时

转掌心向外,小臂下落,两臂左右

平伸成一字,两掌放平。吸气时做

收敛动作,身体各部在手中指的带

动下,同时向脊柱挤。

具体动作分解如下:中指尖回缩,两臂、两肩胛跟着往脊柱挤,肘不要弯曲;

同时,收下颏,头后仰,天柱穴(是一双穴,位于项后正中入发际0.5寸,旁开

1.3寸)向下挤,连带着头、背部的斜方肌绷上劲往一块缩;尾闾上翘,泛臀,

塌腰,收腹,头后缘与臀部后缘在同一直线上,

整个脊柱成弓形,用脚中趾带动脚趾抓地,脚心

微含上提。

(二)外伸:呼气时做外伸动作,头、尾闾恢复原姿

势,同时两臂、中指外伸,将两肩胛拽开,脚趾

放松。

每做一次收敛和外抻动作,配合一次

喉呼吸(喉呼吸练法与“聚气法”相同)。

三、意念活动

吸气时全部的意念都集中到脊柱,最好意念能沿着脊椎骨上的神经孔深入到脊柱,进而深入到脊髓里边去;呼气时放松,意念充斥全身。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敛气法动作与形神庄的“寒肩缩项”很相似,但意念有所不同,而且肘不能打弯,尾闾要尽量向上翘。

2.做敛气法时,中指的回缩动作很重要。手不能翘,中指梢节微曲,指甲根微上提,以加重回缩的意念,但此动作不要太大。

3.做收敛动作时,为更好地将气收到脊柱里边来,天门到印堂这一段与尾闾要一起往中间挤,两助也要有往后收的意思。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把气往脊柱聚。但这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向后仰。

4.敛气法的整个练功过程都要求两臂保持水平成一字状,这样能更好地收气。如果不能保持姿势合度,宁可放下两臂稍事休息,再抬起来继续练习,也不要马虎凑合使动作变形。5.敛气法要求全身各部相互配合,同时向脊柱挤,同时松开,注意整体性,不能赶前错后。

五、功用

敛气法是把气聚敛到脊柱、脊髓当中去,即“敛气入骨”,既可强化脊神经的功能,也为练中脉混元打下基础。

练气八法(之七)——混气法

一、简介

混气法是通过手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人体内外气的混化。

二、姿势要求

(一)混元窍混气:接敛气法结束动作,两臂体侧下落,两手至混元窍呈抱球状,虎口向上,自然张开,两手拇指与小指形成的圆对着身体(不要碰上身体),十指尖相对(指尖约距1~2cm),做混气手:两手放松,指根掌心慢慢地收缩、舒张,

像抓挠似的,一抓一放,做10次。

(二)缠手:

混气两手虎

口保持自然

张开状,微

微前推,交

插缠绕(左

手四指插入

右手虎口,

右手拇指插入左手虎口),先

上、外、下、内缠绕10圈,再

反方向缠绕10圈。

(三)耳后混气:两手分开,转

掌心向上,慢慢上升,至耳后,

掌心对向两耳根部,虎口向

后,大臂抬平,手掌对两耳根

部做混气手10次。

(四)头肩混气:立掌,外拉至

肩头,指尖向上,肘臂上起,两掌在头

顶上方相合,上举,臂似直非直,然后

下落至头顶,两掌分开落至肩头。重复5

次。

(五)天门混气:两手上升至头顶,转掌

心向斜前上方,五指微曲含掌,两手拇

指、食指似接非接,围成桃状对向天门,

做混气手10次。然后转掌心向下,十指

相对,中指尖似接非接,体前划弧拢气

下落至混元窍。

这是一遍。如果单独练习混气法可以反复做上述动作。

三、意念活动

练混气法时,精神、形体均要放松,要求意念特别集中,时刻注意手的动作及通过手的

动作而引起的体内气机变化。混元窍混气时,要意想两手捧半个球,混元窍里边还有半个球,两个半球合成一个整球。做混气手时,整个气球随着手的一缩一胀而一缩一胀地动,这样就把内外气混起来了;耳后混气要注意手上的气与头部相连,认真体察头内的感觉;天门混气时意想天门好像开了一个大窟窿,通过混气手将头内虚空之气接通、混融。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混气法是用手来混化的。因为从整体观上讲,手带有人整体的信息,通过手的动作可以强化体内外气的混化,所以练混气法手的动作至关重要,意念也要和手紧密相连。要做到这点,平时就要经常练习手的张缩,同时还要经常练转二十四节,快转、慢转,反复练,意念就和手结合紧密了。

2.混气手是混气法的基本功,要求手一定要放松,意念不光要想指根、掌心,还要注意指尖,一抓一放,将气从指尖收入体内,动作不要大,整体性要强,不要做成蛹动。

3.缠手混气时,两手不要碰上,要有两手的气球互相切割、融通的意念。

4.头肩混气,用肘臂推着两掌上合、下落,手掌要直立。

5.两手拢气下落时,要稍向前划孤,意念不是外导内行,而是拢着外面的气收到混元窍,这也是混化。

6.做混气法关键是集中精神,每一点动作都要与意念结合,动作要细,要柔和、缓慢,这样里面的感觉就会明显。

五、功用

混气法的混元窍混气可把混元窍这儿的有形之体和外面气的界限融通;头肩混气可把头部的气和肩头的气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耳后混气及天门混气可使头内的气与外界大自然的混元气更加畅通,从而强化神的功能。

练气八法(之八) ——化气法

一、简介

化气法的化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把有形之体化为气,或把气化得更精细,把躯体混元气化为脏真混元气,把脏真混元气化为神意混元气;另一方面是把气化为形,气足形充。

二、姿势要求

(-)握混元灵通印化气

1.接混气法结束动作,两手至混元窍握混元灵通印:两手转掌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

下,将左手的二、三、四、五指的指尖置于右手五、四、

三、二指的稍节横纹处。然后两手四指梢节相钩,蜷曲互

握,两手拇指自然平放于对侧的小指指背上。

2.两肘微前靠,对向身体的混元灵通印的

内“印心”置于混元位,粘着肉皮原地逆

时针揉转12圈。

3.混元灵通印稍离开身体,随着臂的上起

沿体中线上升,至喉,停留一个喉呼吸。

继续上升,至额前,逐渐转成立印,升至

天门,内“印心”对着天门,粘着头皮逆

时针揉转10圈。然后继续向后,手印内“印

心”对着头部,下落至后发际。

4.混元灵通印沿原路返回,至天门和喉部时停留一个喉呼吸,

下落至混元位。

(二)开合化气

松开混元灵通印,转掌心向内,五

指相对自然伸直,中指尖似接非接,做

开合;两掌向两侧拉开再向中间合拢,

边开合边上升。开合次数;从混元窍到

膻中做4个,膻中到喉头做3个,从喉头

到印堂做4个,从印堂到天门做3个,在

天门原地做5个;然后沿原路开合返回,

开合次数同前。开合宽度在胸部外开不超过乳中线,面部外

开不超过颧骨,头部外开不超过青龙角;合时两手似接非接。

然后两手回至混元位,握混元灵通印.

(三)重复握混元灵通印化气动作。

最后两手握混元灵通印在混元窍收功养气。

练气八法结束。

三、意念活动

化气法要求精神集中于体内。握混元灵通印在混元窍、

天门揉转时,要认真体察身体里边气的变化,两掌做开合化

气时,意念要和身体内的气连起来,加强化气的意念。

四、动作要领详解

1.混元灵通印也叫混元灵通手,是智能功最根本的三大手诀式之一,本身带有宇宙生化的信息,也是混元气的混化过程。两手握成混元灵通印,从双侧“印心”看形成互绞着的两个螺旋,外侧“印心”从右手大拇指到食指尖、从左手外侧手背到小指尖是逆时针向内旋进的,提印时右手稍向外靠,此时外“印心”就形成一个从外向内旋入的螺旋,当手印在混元位揉转时,螺旋就转,就容易意想气从外向里逆时针一下子旋进混元窍里边。

2.开合化气时,两掌要平着向两侧拉开,手在运行过程中要沿着身体的矢状缝呈锯齿状匀速运行。

3.整个化气法动作要慢、要匀、要放松,这样精神就更易集中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五、功用化气法开合动作——开是把气从当中往外分化,把形体化成气;合是从形体往当中去化,使气更好地混化。混元灵通印起生化作用,可把脏真混元气化为神意混元气。混气法、化气法,手大多在混元窍和头部做动作,就是为了使气化得更精细,进而养脑营神,强化神的功能。

(根据娑罗双树提供材料整理而成,彩图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6312838969.html,/——tikky注)

练气八法--拉气法

练气八法--拉气法 练气八法是练气最全面的基本功。练气八法前四法-吃气、揉气、抻气、拉气,主要解决身体里边气充足的问题;后四法-聚气、敛气、混气、化气,则主要加强脏真混元气与混元窍的联系,使气向体中间集聚,为练中脉混元打基础。作为基本功,它方法简单,便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随时习练,也可将练气八法中任一法(吃气法最好配合揉气法一起习练)抽出单独练习。本文就拉气法做一个介绍。 拉气法,是继抻气法调动了周身之气后,通过拉气使身体内外气连上,从而促进内外气的交换。一、姿势要求拉气法动作可由两部分组成:(一) 贴肋揉气;(二) 开合拉气。 (一) 贴肋揉气接抻气法结束动作,两手放松,转掌心向前两臂从体侧回收,两肘贴于两肋稍向前的期门、日月穴(期门是一双穴,在乳头直下方、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日月是一双穴,在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两小臂平行相对与大臂成直角,两掌心相对,手指舒展虎口张开向上,大拇指与食指基本相平。肘贴肋揉气时,整个身体要放松,两手如抱一个篮球大小的气球,轻轻揉动,动作不要太大,揉的时候肘要贴住肋,但不要使劲顶,手臂要整体地动,像用手推着肘在肋上做按摩。

(二) 开合拉气揉完气后,外开—两肘贴着肋,两手向两侧分开,至体侧开平,掌心向前,虎口张开,开胸,两肩胛骨向中间并。前合—两臂保持肘贴肋,虎口向上的姿势,水平往回合,至体前原来抱球的位置,指尖一缩,腹微回收,即肚脐找命门,胸微含。要做好拉气的动作,全身整体的放松是前提。 二、意念活动 拉气法的意念运用非常重要,精神一定要集中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 手在体前时,意念把两手连上,好像抱着个气球,球和身体连在一起;外开是从身体里往外开,气球随着外开而胀大,两手之间好像有许多气丝,丝丝拉拉地连着,至体侧开平时,虎口与指尖要有收气、从肘入身体里边的意念:前合,手中间的气球越压越小,气贯到身体里边去,往膈肌收,收到命门上边一点。意念注意手,注意肋,从命门把气往回收。 传统功法中有一种观照窍点的练法叫“南斗六星”,要求意念从上而下想,先从百会往下照,照到两个眼睛,从两个眼睛再照到两乳头(不要在乳头上,要想到和两乳相对的胸腔里面),从两乳头再照到左右两侧的期门、日月穴,最后到肚脐里边。拉气时可以这样安安静静地照一下,体腔内从前面到后面好像是一个光团,一开“哗—”就出去了,一合又合回来。拉气时这样想也可以,光注意手也可以。

针灸治疗学之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针灸配穴的基本规律有:①循经取穴。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及其主治作用,选取相应腧穴加以组合应用。②经验取穴。根据临床经验,选择专病(症)的有效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其中包括对某病症有显效的经穴、奇穴,以及“以痛为腧”的阿是穴。③按时取穴。根据针灸的时间,以经脉气血流注为指导原则,选择相应腧穴加以组合应用。其中,子午流注以十二经脉的五腧穴和原穴为取穴范围;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则以八脉交经八穴为取穴范围。 腧穴选取主要是根据经络脏腑辨证和临床实践选用针对病证治疗需要的相应腧穴的具体方法,又称选穴法。包括:①近部取穴。根据病变所在,选择其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②远部取穴。根据经络循行及其同脏腑的络属关系,选用远端腧穴进行针灸,包括本经选穴和异经选择两种。③对症选穴。选取针对主症有效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腧穴配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按一定规律和治疗要求进行配伍组合。又称配穴法。腧穴配伍主要有6种方法:①前后配穴法。胸腹(前部)腧穴与背腰(后部)腧穴的 配伍的方法。②上下配穴法。人体上部(上肢和腰以上)与下部(下肢和腰以下)的腧穴配伍组合的方法。③左右配穴法。根据经脉循行交叉的特点,将人体左右侧腧穴配伍的方法。 ④表里配穴法。根据腑与脏存在着表里对应关系,将阴经与阳经的相应腧穴配伍的方法。⑤远近配穴法。根据病变部位与经络相通的特点,将距离病位较近和较远的腧穴配伍组合的方法。⑥子母补泻配穴法。根据五腧穴与五行相配的关系,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原则,在五腧穴范围内,将选穴与补泻结合起来的配伍的方法。

科学练声的方法_如何练气

科学练声的方法_如何练气 练声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材料,对具体一定先天条件的人,开发发声器官潜在能力以适应特定技术要求的声音训练过程。科学的练声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方法与效果高度统一的过程。下面小编整理了科学练声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科学练声的方法01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科学练声的方法02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播音主持人练气发声的方法与技巧

播音主持人练气发声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 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道家服气法和食气法

道家服气法 2013-06-14 陈禾塬阅 5919 转 149 服气法是一种内丹静功修炼方法,并于辟谷中使用,主要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结合存想以充实内气。 本法与“食气法”、“胎息法”等同属一源之分化。唐代前后,道家服气法颇为盛行,各种形式的服气法争奇斗艳,如“张果报气法”,“李奉时服气法”,“王说山人服气法”,“昙鸾服气法,“君房服气法”,“茅山贤者服气法”,等等。 功法: (一)无论何时何地,行、住、坐、卧之际,凡空腹之时,皆可服气。 (二)服气前,须摒除杂念,凝神一志,闭口合齿、以鼻引气,同时放松两肋及小腹,使其自然充满。 (三)等气液满口时,即以意向下吞咽;如吞食物般,头后仰,颊肌收缩,气液存于两肾,气存于胃肠,如出现肠鸣,是气液已下行之征。每次连咽3—5咽,每隔2小时许可再咽之。 服气日久,气存元海;当有病患之时,即可运无海之气,以之攻疾。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籍以达到辟除邪秽、强壮延年的目的。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是道家辟谷服气的重要修炼术,《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自战国以迄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 功法: (一)修炼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炼者站立坐卧随意,修炼时静心凝神,掘除杂念,待心静气和,即呼修行。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练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完整)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导读: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唱歌就要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唱歌时除了上口盖轻松张开外,一般人唱歌,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鸣,唱歌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好的呼吸基本功,唱歌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唱歌要求腹式呼吸,将来唱歌时,吐“嘶”字训练是为了将来唱歌时,是为了将来唱歌能站着也用腹式呼吸,降低喉节唱歌,也就是用声带唱歌,发声会越来越好,吐舌是不让咽部发声,迫使声带发声,降低喉节用 唱歌基本功——发声练气 第一章张口 唱歌就要张口,但这个张口不是我们平常说话、吃饭这种生活上的张口。唱歌要求大张口,小舌要往上提。这种张口增大了口腔的空间,俗称膛。大张口时,鼻腔通道扩张,鼻腔里有窦口,经细小通道,与头腔各共鸣区相连。大张口时,也有助于窦口张开。小舌提起也有助于后咽壁上的鼻咽口扩开。这样能使声音容易进入头部各共鸣区。头部具体各共鸣区构造请参看邹本初老师《歌唱学》一书第10-13页。张口具体方法如 1 打哈欠 上口盖打开,下巴不要用力,深吸气,后咽壁有凉凉的感觉。由于是刻意地打哈欠,所以脸部肌肉可能会紧张,面部表情也不自然。这都没关系,练习久了,熟能生巧。上颌骨,也就是靠近耳朵那个关节就会松动、灵活,张口动作就会轻松自然。张口动作每天都得练,每次练七八下。这算一单元。每天不得少于100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练习。练的时候得悠着点,要防止下巴掉下来,俗称掉环。 2 望天花板 人垂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缓慢往后仰,同时口慢慢张开,最后头仰的角度和天花板呈水平状态,然后头慢慢再恢复到原来位置,与此同时口也慢慢闭上。这个方法是让上口盖张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个方法不适合老年人和有颈椎病的人。 3 下巴支茶几张口 第三种办法比较笨,但是容易找到上口盖打开的感觉,具体方法如下:找一个高低适中的小柜,站立,半蹲或全蹲,把下巴支在小柜上,慢慢张口然后再慢慢闭上。这种办法是强迫上口盖打开,下巴不用力往下扯。这就像打开一口箱子,是把箱盖打开,而不是把箱身往下拉,这个动作也得天天练,练了一段时间,张口就会自然了。我们还可练咬苹果、啃骨头动作找打开上口盖的感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炼精化气简易方法

炼精化气简易方法 练法极简,每天寝前、早起、午休之时,均可练习。真诀是:侧身而卧(蜷身),以左右食指塞两耳孔,以舒适不透气为度,闭目,闭口,轻合齿,如此,用鼻自然呼吸;待心静后,由鼻呼气时,将气送至两脚板,吸气时不要管它,如此二三次即可。以后仍是自然呼吸,3分钟内,口内生津,咽下就是,随之10分钟内,练至很舒适,觉精管、尿管有收缩感为宜。未成婚的学生、青年,可在阳举时练,练至阳气安顿便可止。慢慢松指放手,停一会或起或卧。有家室之人,房事后练一次,可使全身扩张的毛细血管立即关闭起来,防止风寒入侵,疲劳也得到了恢复,起到及时复元作用。古人云:“顺者凡,逆者仙。”顺者纵欲者耗伤人生之精力,无益长寿。逆者常人知之不多,就是说成人在生了一个孩子之后,性生活要有所节制,若房欲控制不住,可照上练少林童子功法,就迎刃而解。逆者有利于心身健康,能练精化炁,将元精化为元气,而回精补脑。故此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治遗精早泄和控制生理冲动。真诀是:口闭,目闭,卧式,以两食指塞两耳孔(如食指有毛病时,中指亦可),以不透气为度!不可重塞,亦不可太轻,以不透气很舒适为旨,此时,由鼻出气一口时,觉气微微直达涌泉,吸气上来时,不要管它!如此一二次。此后即是自然呼吸,不要管腹部胸部的弛张紧缩!要自然、不要握固、着相。

三四分钟,觉口内生津,咽下就是。觉精管尿管似乎紧缩,很舒适,即可慢慢将两食指放下,安静而卧。如此积精充盈,身体自健了。睡前、起前,均可习之。中夜、午睡将起,亦可习之。是很容易练习的。而故意呼吸鼓气,一练就半小时,反而练坏了!这一步功夫,是以前修持之士不传之秘!一试便知。

针灸辨证取穴八法

辨证取穴八法 杨兆民 针灸立法处方遣穴之原则,必须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因证立法,辨证用穴,施针施灸,或补或泻,方能治病疗疾。 针灸用穴的原则,古今虽无专书论述,但在《内经》、《难经》、《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医籍中阐述颇为精辟。如《内经》中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病在左者取之右,病在右者取之左”以及《难经》中的“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等取穴原则,至今仍然袭用。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根据《难经》“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之病机学说,首创了“从阳引阴,从阴引阳”“脏病取俞,腑病取募”的取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脏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近代通用的“局部取穴,邻近取穴,远道取穴”规律,是在前贤经验基础上的综合,在临床确实行之有效。本人汲取古今辨证取穴之规律,总结出“辨证取穴八法”,提高了疗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辨证取穴八法是: 一、“虚则补上,实则泻下”。经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补虚泻实乃治病之大法,但临证时取何穴补之、何穴泻之?我则以“陷者举之”、“高者抑之”之意,凡属虚证取病所上方之穴为主,推而上之,升阳举陷补其虚,凡属实证取病所下方之穴为主,引而下之,导滞泄邪泻其实。

二、“新则取末,久则取本”。病有暴病,久病,取穴亦当远近。病之初起,邪气新客,未根深于脏腑,故可取四关、四末之穴,即《内经》“荥输治外经”之意;久病邪恋,元气乃伤,阴阳形气不足,其治宜取躯干之穴,即脏病取俞,腑病取募以及脏腑、气血所属之八会穴,调脏俯之气。 三、“动则求远,静则求近”。经云;“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凡气实、气郁之证,多走而不守,动而不静,应求四肢远端之穴;凡气虚、血滞之证,多邪气留恋,静而不动,取穴应以头身之局部或邻近穴。 四、“急则治根,缓则治结”。病有标本缓急,穴有根结本标。《内经》说:“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故凡病急先治标,取手足根部、本部之穴以缓其急,凡病缓治本,取头身之结部,标部穴以图其本。 辨证取穴八法,取意于《内经》、《难经》,验证于临床,三十年之一得也。 出自《长江医话》

浅谈针灸对于失眠的辨证取穴及治疗手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9, 8(5), 348-35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312838969.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312838969.html,/10.12677/tcm.2019.85056 Discussion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Point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qi Gao1,2,3, Zheng Shi1,2,3*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UTCM, Shanghai 3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Shanghai Received: Aug. 27th, 2019; accepted: Sep. 10th, 2019; published: Sep. 24th, 2019 Abstract Insomnia is a common sleep disorder in clinic.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cu- 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re two operations, which are noninvasive, convenient, safe, and effec-tive, without side effect. Insomnia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This article aims to improve under- standing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Methods: It analyzes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principle of choosing acupuncture point, treatment method, retrieving for nearly 1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counting the frequency of acupunc-ture points. Keywords Insomnia, Acupuncture 浅谈针灸对于失眠的辨证取穴及治疗手法 郜安琪1,2,3,施征1,2,3*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3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4日 *通讯作者。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倜庵识

序 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 弁言 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刚柔寓阴阳之理,刚属阳而柔属阴,阴阳相济,始可孕育化生。独阴不生,孤阳不长,此一定不易之理也。于万物皆如此,而谓于武术一道,反能越出此理乎?少林派之武术,显刚隐柔,即所谓寓柔于刚者是也,故亦可以鼓气以御敌;武当派之武术,显柔隐刚,即所谓寓刚于柔者是也,故可以鼓气以击人。因皆刚柔相济,阴阳相生之法,若谓少林有刚而无柔,武当有柔而不刚,则我实未见其可也。惟因此而宗派出矣。宗派既分,门户斯立。如同学于少林门下之人,因师父之不同,而手法稍异,则必号于众曰,我师何人也。我之所学某家之行派。甚有一知半解之徒,略习皮毛,即变更成法,专取悦目,而自鸣得意,自立门户,以期炫耀于世。此于少林、武当二派之外,又有所谓某家拳某家刀拳,但一究其实,则其本源要不出二派也。至于内外功夫,二派中本皆有之,惟后人门户之见太深,凡学少林派者,则指武当为柔术,而不言其外功;学武当派者,则指少林为外功,而不言其内功,积久而此种见解,随成为学武者之通病矣。今试执一略知武术者而询其内功之源流,则彼必猝然而对曰:是出于道家,而武当实其嚆矢。若语少林内功,彼必嗤为妄言,而必不肯信,斯非过甚之言也。世间万事,只要门户之见一深,即易发生此弊。固不仅武术然也,即以文事喻之,孔孟之徒,必斥杨墨;而杨墨之徒,必非孔孟。其实孔孟之学,固足为法,而杨墨之学,亦有可取,其所以不能相容而互相排斥者,门户之见深也。故予谓欲集各家之长,必先破门户之见而后可。若斤斤于此,势成冰炭,无融合之余地,则两派之长,固可保持,欲融冶一炉,而推阐演进,以求其最精奥之武术,必不能也。且犹有说者,武当祖师张三丰之武术,亦从少林派中得来;且有谓张实出于少林之门。此说虽无可征信,不足为据,而明代著名之武当派武术家如张松溪等,其初固皆从少林派学,后始转入武当门下者。由此以观,则两派固可相容,而不必互相排斥者矣。其实少林派中,各种功夫,并非完全为外功,亦自有内功在。易筋、洗髓二经,所列各法,而能称之为外功乎?更进一步言之,道家练气而讲胎息,佛家养气而讲禅定,我人试就此胎息与禅定二事,而究其妙用之所在,其理果有所异乎?一则心中念念在道,一则心中念念在佛,表面虽微有不同,实际则互相吻合,此所谓殊途同归者是矣。予不揣鄙陋,而有此少林内功之编,非必欲苟异于人,而强别于武当派之内功,实因少林亦固有其内功,以世人忽视而不传,甚为可惜。故不厌词费而述之,使世之学武者知少林亦非专以外功见长也。更愿学武者皆平心静气,破除门户之见。将两派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

针灸取穴要点

针灸疗法,虽不同药物治疗,但取穴处方和决定手法的操作同样的不能离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通过望诊(观查病人的气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病者的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问病史和现状)、切诊(诊脉及腹诊)等四诊,来辨别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寔,这就是中医的四诊八纲。经过这样的分析,确定病的性质,辨明症候,然后立法取穴处方,当针当灸当补当泻进行治疗。 但是针灸疗法毕竟不是用药而是用穴,十四经穴位计有三百六十多个,再加经外奇穴二百多个,合计数百之多,要在短时间内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专题讨论,以便对学者有所帮助。 我们在临床上要将穴取好,首先应了解腧穴的特点,每一个腧穴所在部位都可以治疗所在局部的表面和内脏疾患。除此以外每一个腧穴还有他的不同属性和特性,即是腧穴属于那一经的在主治上都有他的共同点,属那经的穴都可治他本经的病。另外每一个腧穴在治疗上除共同点外还有他的特殊作用,下面分两部份介绍一下: (一)十四经腧穴共同的主治特点 属于那一经的腧穴在主治方面都有他的共同点,属于那一经的穴就治那一经的病,特别是肘膝以下的腧穴。现将各经主治特点简介如下: (1)手之阴经: ①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喉、胸、肺部疾患。 ②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胸、心、胃部疾患及神志病。 ③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胸、心部疾病及神志病。 (2)手之阳经: ①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发热病、(治头以背面为主)。 ②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头、耳、目、喉、胸胁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侧面为主)。 ③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头、面、眼、耳、鼻、喉、齿部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正面为主)。 (3)足之阳经: ①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眼、鼻、头、项、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及热病(治头身以背面为主)。 ②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目、耳、鼻、喉、胸胁部疾病及热病(治头身以侧面为主)。 ③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头、面、鼻、口齿、喉部疾患,神志病,胃肠病,热病(治头身以正面为主)。 (4)足之阴经: ①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胃肠疾患及生育、小便疾患(以肠胃疾患为主)。 ②足厥阴肝经腧穴主治生育、小溲及胸胁、目疾(以生育、小溲为主)。 ③足少阴肾经腧主治生育、小溲病,又主肠部及咽喉部疾患。 (5)任督二脉:除了某些穴如关元、气海、人中、百会等穴,具有全身性作用以外,一般穴皆以治疗局部病为主。 (二)腧穴的特性,(包括经外奇穴) 每一经的腧穴在临床主治方面还有他的特殊作用,如合谷为汗穴,内关为吐穴,丰隆为痰穴,气海、关元为补元气之穴,足三里为保健穴,人中能开窍,廉泉治不语等等。他如经外奇穴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气喘治喘症等,除此外还有以下几种腧穴的特殊性。 (1)络穴:人体的脏腑互为表里,络穴绕表里而有联系作用,如因本经疾患而影响其相互

练气息的方法

[转]练气息的方法 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 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削弱歌者的表现能力,交流能力) 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丝”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轻,细,连,长 2,“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一口气“嘟”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气息的动作。我们下面介绍胸腹式呼吸,首先我们来认清气息动作中的上腹部和下腹部。 下腹部:丹田(脐下三指),小腹沟(小腹的最底部及边缘构成的半圆形地带),身体两侧胯骨以上腰部以下,及背后同等位置构成的一圈。

上腹部:横膈膜及其周围一圈。包括上腹,胃,下肺叶,两肋,胸前及背后各两根肋骨。 动作: 1.深呼吸三次保证呼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并且均为5秒找到气息的节奏 2.深呼吸三次保证呼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但呼还是5秒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只是不呼不吸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只有肌肉工作) 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呼是10秒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 6.保持5的动作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练习: 1:长连音练习 快速数1,2,3......9,10 一口气数20-30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要讲气息,发声,咬字分开工作,力求咬字清楚,力度平均。2:强跳音练习

八种道家养生术

教你简单易学的八种道家养生术 拍打头颈法 拍打头颈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 遍为一次。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脚健身法 踮脚健身法 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 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 次,1 秒钟内不得多于1 次,30 次为1 组,休息5~10 秒钟。每次锻炼1~2 分钟,每天锻炼3~5 次。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 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大呼大吸法 大呼大吸法 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桩功 太乙站桩功 功效: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内),用力收腹提肛,脚趾抠地,收缩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疮。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屈,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 “松”,坚持半小时。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

针灸方法练习八法 针灸, 针刺方法 作者:侯书伟胡志强中国针灸年6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摘要自创针刺方法练习八式,包括直刺、斜刺、平刺、上刺、旋后位刺、双手直刺等法。所设各式充分考虑到人体各部穴位、患者各种体位、医生各种手法等不同,贴近临床教学,适应临床需要,练习强度大,实际效果明显。介绍了可保证练习质量,解除手部疲劳,增强手指、手腕柔韧性的辅助手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法可明显提高指、腕力及针刺技能。 主题词刺法教育,针灸教学方法 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传统的"纸垫练针法""棉球练针法"虽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针对此问题,笔者在教学及临床带教中总结出了针法练习法,现介绍如下。 1基本手法 1.1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使手掌与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势称持针位)。将右手拇、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小鱼际之间。

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始时"针刺"频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针"的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为宜,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的穴位而设,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1.2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1.3夹针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1.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