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算法
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算法
格式:pptx
大小:381.82 KB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10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正式的试验公式,由于一般列车在隧道中行
驶时,气动阻力比在地面线路上要高出 1倍, 占列车总阻力的 90% 左右 [7] ,所以,在列车 启动过程中,取Ws为Wqz的整倍数。
3
加 速 过 程
在列车加速过程中,列车受到的合力如下:
C=Wf 2-Wjz-Wfz-Ws
Wf z为列车坡度与曲线附加阻力的和,其形 式为W f z=(i+d/R)×M h,该式中i为相应区段 的坡度千分数,d为常数,根据列车长度是否 大于曲线长度分别取值,R为曲线半径;W s
迭 代 法
迭代法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新值的过程,跟迭代法相对应的是直接法, 即一次性解决问题。迭代法又分为精确迭代和近似迭代。迭代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种 基本方法。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计算机对一组指令(或一 定步骤)进行重复执行,在每次执行这组指令(或这些步骤)时,都从变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 个新值。
为隧道附加
4
制 动 过 程
根据不同列车的制动特性,采取不同的进站制 动方式,其制动合力的形式为:
C=Wf 2-Wz d 2-Wjz-Wfz-Ws
(3)
式(3)中:Wf 2为牵引力;Wz d2为制动力, Wj z为列车基本阻力;Wf z为列车坡度与曲线 附加阻力的和;Ws为隧道附加阻力。
5
计 算 中 的 关 键 算 法
列车速度和列车合力有如下关系: 列车的当前位置和列车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Vi+1=Vi+C t/Mh
Si+1=Si+(Vi+1+Vi)Δt/
6
计 算 中 的 关 键 算 法
二 分 法 得 到 加 速 与 制 动 交 叉 点 位 置
在确定加速与制动交叉点的过程中,实际上 是确定一个速度 ( 该速度小于该段的限速), 使从前一个速度加速到该速度,然后再减速到 下一个限速段,能满足下一个限速段的速度要 求。确定这个速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解 非线性方程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用到了二分法。
上要高出1倍左右。
1
列 车 合 力 计 算
在研究隧道附加阻力对列车运行时 间的影响时,应用最快速牵引策略
算法,在算法中尽可能发挥列车的
牵引和制动能力,即牵引力采用最 大牵引力,制动力采用最大制动力。
2
Biblioteka Baidu
启 动 过 程
在列车启动过程中,列车受到的合力如下:
C=Wf 2-Wqz-Ws
Ws 为隧道附加阻力,它由试验确定,目前尚
7
计 算 中 的 关 键 算 法
应 用 反 算 法 得 到 制 动 距 离
为了使列车能够准确停靠站台,需要确定正 确的制动点。先假设列车以匀速运行,计算列 车制动减速到零需要经过的距离,再用该区段 末尾点的坐标减去该距离,得到的值即为制动 点的坐标。
8
地 铁 列 车 牵 引 计 算 算 法
地 铁 车 的 工 况 不 同 导 致 的 阻 力 增 加
地铁列车在隧道中行驶时,作用在列车上的 空气动力比在地面线路上行驶时大得多,在列 车头部产生很大的正压区,而在列车尾部会出 现负压区,从而使压差阻力增大。因此,一般
列车在隧道中行驶时,气动阻力比在地面线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列车牵引能耗计算方法
列车牵引计算
地铁列车制动系统概述
列车牵引计算报告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设计
文档推荐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报告
页数:10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设计
页数:28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设计
页数:23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课件—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 第1部分(共计548页)
页数:270
牵引计算(2016完美版)
页数:41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123
页数:50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设计
页数:30
HXD3列车牵引计算
页数:28
智慧职教牵引运用课程设计考试网课答案
页数:16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页数:27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