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蝶窦的影像解剖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4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研究方法
1.2 .2 测量指标:
1.2.2.1 蝶窦的气化类型及中隔的数目位置: 观察蝶窦向蝶骨体及各骨性突起内气化的程
度,根据蝶窦气化的形态进行分类,并观察 蝶窦中隔的位置及数目。
1.2 研究方法
1.2 .2 测量指标:
1.2.2.2蝶窦口及其与周围毗邻的解剖测量: 测量数值包括:蝶窦口的最大上下径、左右
蝶窦口至前鼻孔 76.92 62.40 72.34 3.67
附图
图8 蝶窦口与蝶窦外侧壁的距离
附图
图9 右侧蝶窦口与顶壁、后壁、下壁及前鼻孔的距离
2.4蝶窦腔的最大上下径、左右 径及前后径
蝶窦的最大径线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 标准差
前后径 左右径 上下径
24.31 15.28 19.54 3.73 27.58 22.71 23.80 4.07 23.80 20.15 22.88 1.92
1.1一般材料
临床上我们对健康的成年志愿者行 鼻窦CT扫描,选取其中30例蝶窦 完全正常者(无蝶窦炎症、肿瘤及 外伤性改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6例,女14例,年龄21-55岁,平 均39岁,既往无鼻窦炎、鼻窦外伤 及手术病史。
1.2 研究方法
1.2.1 成像方法及参数 :我们使用美国GE
公司Light Speed VEF64排螺旋CT,对蝶窦进 行0.625mm的薄层水平位扫描,并行冠状位及 矢状位重建,水平位采用与听眦线(OM线,即 外耳门上缘与外眦连线)水平平行,冠状位与 OM线垂直;矢状位与冠状位垂直。水平扫描 范围下起硬腭,上达额窦顶。应用该机附带的 Advantage Workstation 4.3工作站对所需数据 进行测量,结果精确到0.1mm。
附图
图16 右侧颈内动脉突入蝶窦的距离
附图
图17 左侧颈内动脉突入蝶窦的距离
3.讨 论
3.1蝶窦的气化分型: 蝶窦位于蝶鞍的下方,两侧为海绵窦,是
2.1蝶窦的气化类型与蝶窦中隔
按Hamberger所述将蝶窦分为甲介型、全 鞍型、鞍前型三型。本组资料中, 甲介型 11 侧(占18.3%),全鞍型40 侧(占 66.7%),鞍前型 9侧(占15.0%)。
蝶窦中隔位置居中者13例(占43.3%), 中隔偏左者7例(占23.3%),偏右者8例 (占26.7%),发现2例(占6.7%)为两 个中隔,将蝶窦分成三个窦腔。
附图
图5 双侧蝶窦口的左右径
附图
图6 左侧蝶窦口的上下径
附图
图7 右侧蝶窦口的上下径
2.3.蝶窦口中点与蝶窦顶壁、后壁、 下壁、外侧壁及前鼻孔的距离
相关解剖部位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 标准差
蝶窦口至蝶窦顶部 13.15 7.84 10.64 3.99 蝶窦口至蝶窦后壁 25.42 15.91 17.68 2.78 蝶窦口至蝶窦下壁 16.60 11.42 13.25 3.50 蝶 窦口至蝶窦外侧壁 12.91 5.32 8.76 3.79
径、蝶窦口中点与蝶窦顶壁、后壁、底壁及 外侧壁的距离、蝶窦口中点与前鼻孔的距离。
1.2 研究方法
1.2 .2 测量指标:
1.2.2.3蝶窦的各种经线的测量(最大上下径、 左右径及前后径):
从冠状位或水平位CT图像测量蝶窦的最大左 右径、从冠状位CT图像测量蝶窦的最大上下 径、从水平位或矢状位CT图像测量蝶窦的最 大前后径。
引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蝶窦行水平位螺旋CT 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利用 工作站的测量功能,多方位清晰观察蝶 窦腔的影像解剖特点及相关的解剖测量, 以便为临床提供详尽的资料,更好的促 进临床鼻内窥镜技术的开展。
1 .材料与方法
1 .1一般材料
1 .2 研究方法
1.2.1 成像方法及参数 1.2.2 测量指标 1.2.3 统计学处理
附图
图1 蝶窦气化至蝶鞍中点为半鞍型
附图
图2 蝶窦气化充分为鞍后型
附图
图3 蝶窦中隔大致居中
附图
图4 蝶窦含wenku.baidu.com两个中隔
2.2蝶窦口的形状及大小
蝶窦的冠状位及矢状位层面上可清楚的 显示蝶窦口,结果显示:蝶窦口呈椭圆 形,两侧基本对称,其最大上下径 2.28±0.52mm,左右径 2.06±0.32mm,内上缘接近中线,外 下缘偏离中线。
附图
图15 双侧视神经突入蝶窦的距离
2.5蝶窦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
2.5.2蝶窦与颈内动脉的关系: 30例蝶窦CT检查中,21例30侧颈内动脉
向蝶窦内突入,5例颈内动脉从左侧突入 蝶窦腔内,7例从右侧突入,9例从双侧 突入,此30侧颈内动脉向蝶窦内突入程 度为0.5~4.2mm,平均2.12mm。颈内动 脉管向蝶窦内突入多见于蝶窦后下外侧。
附图
图10 蝶窦的最大上下径及前后径
附图
图11 蝶窦的最大上下径及左右径
附图
图12 蝶窦的最大左右径
附图
图13 蝶窦的前后径
附图
图14 蝶窦的上下径及前后径
2.5蝶窦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
2.5.1蝶窦与视神经管的关系: 本研究中30例60侧视神经中,7例10侧
(16.67%)视神经向蝶窦内突入,突入距离 0.62-7.41mm,平均向蝶窦内突入 2.40mm。其中1例从左侧突入,3例从右 侧突入,3例从双侧突入。
蝶窦的影像解剖测量 及其临床意义
引言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功能性鼻内窥 镜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可以开展多种外科手 术,而蝶窦深藏颅底中央区,与周围一些重 要的结构关系密切,并且蝶窦气化发育程度 变异极大,不同患者、不同侧别、不同层面, 其形态大小都不尽相同。因此熟练掌握蝶窦 的影像解剖特征及解剖毗邻,将有助于蝶窦 有关手术的开展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2 研究方法
1.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版本软件,采用以下分析方法: 对30例蝶窦CT扫描资料所得各解剖数据,以 均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计算 各不同气化类型蝶窦所占的百分比率,各血 管神经距离蝶窦或突入蝶窦的平均长度。
2. 结 果
2.1蝶窦的气化类型与蝶窦中隔 2.2蝶窦口的形状及大小 2.3.蝶窦口中点与蝶窦各壁及前鼻孔的距离 2.4蝶窦腔的最大上下径、左右径及前后径 2.5蝶窦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