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能大赛模拟题

技能大赛模拟题

技能大赛模拟题
技能大赛模拟题

2009年株洲市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电子

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

一、制定标准

以《无线电调试工》和《无线电装接工》中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和部分三级(高级)的理论知识和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操作技能要求为主要依据。

二、竞赛方式

1.理论知识竞赛

(1)竞赛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2)理论知识竞赛采用笔答试卷方式进行。

(3)参赛选手不得自带任何资料进入赛场。

2.操作技能竞赛

(1)竞赛时间为240分钟。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2)实际操作竞赛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

(3)参赛选手除要求自带工具外,不得自带任何其他资料进入赛场。

三、理论知识纲要

主要内容包括:

1、电气识图知识;

2、电工、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

3、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知识;

4、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5、电气、电子测量基础知识;

6、电子设备基础知识;

7、电气操作安全规程知识;

8、安全用电知识。

9、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相关知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相关知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知识;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相关知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严格执行竞赛程序、竞赛规范、竞赛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4)竞赛认真负责。

(5)爱护设备及仪器仪表。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7)组装、调试操作规范

(8)服务礼仪规范

2、职业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2)热爱本职工作,刻苦专研技术;

(3)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工具、设备,安全文明生产;

(4)诚实团结协作,艰苦朴素,尊师爱徒;

(5)举止大方得体,态度诚恳。

(二)基础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

(1)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的基本性能。

(2)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参数。

(3)常用接插件、开关的种类特点。

2、电工基础知识

(1)电流、电位、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2)基本电路的电流、电压计算方法。

(3)正弦交流电的概念及表示法。

(4)串联、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

3、模拟电路基本知识

(1)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特点。

(3)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稳压电源的组成。(4)集成电路的基本特性。

4、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脉冲电路知识

(2)二进制及数制知识。

(3)逻辑电路知识。

5、仪器、仪表的使用

(1)万用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示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信号发生器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6、电路焊装知识

(1)焊装工具知识。

(2)电子元器件的拆装和焊接方法。

7、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1)安全操作规程和电工、电子安全知识。(2)仪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操作规程。

8、电子设备基础知识

(1)收录机原理与维修

(2)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9、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价格法的相关知识。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3)质量法的相关知识。

(4)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5)消防法的相关知识。

(6)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四、操作技能纲要

(一)比赛内容及形式

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比赛时发给的工作任务书电子产品原理图、安装图、元器件表、主要元件介绍及电路功能介绍等文件,使用设备和工具,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元器件选择。赛场按工作任务书设定电子产品所需元器件数量的130%,将元器件放置在元件盒中,请根据工作任务书设定的电子产品,从元件盒中识别、选择、检测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

2、产品装配。按照工作任务书中电子产品原理图和安装图,在赛场提供的产品型电路板(PCB板)上焊接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完成电子产品装配。其中部分元器件(电阻、电容封装规格08 05;集成电路管脚数在64脚以下)采用SMT焊接技术;

3、参数测试。选择参数测试仪表或仪器,测试工作任务书中指定位置的相关参数,并记录测试结果;

4、产品调试。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调试产品,实现产品功能及符合产品的技术指标;

5、绘制PCB板图。根据工作任务书给出的电路原理图,按要求在Protel DXP 2004 软件环境中绘制原理图和PCB板图。

(二)比赛用时

完成比赛规定的全部工作任务的时间为4小时。

(三)赛场提供的设备和器材

1、主要设备

①电子工艺实训台。

②20MHz双踪示波器。

③电子电压表(毫伏表)。

④电子计数器(频率计)。

⑤两路直流稳压电源(通用)

⑥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 SP2,512MB以上内存)

⑦Protel DXP 2004软件

2、器材

根据比赛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赛场提供下列器材:

①产品型电路板(PCB板)

②工作任务书设定电子产品电子设备所需元器件若干

③连接导线,焊锡、助焊剂等

(四)选手自带工具

1、连接电路的工具:热风枪、恒温和普通电烙铁、尖嘴钳、斜口钳、镊子、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等

2、电路和元件检查工具:万用表

3、试题作答工具:圆珠笔或签字笔、计算器、HB和B型铅笔、三角尺等

(五)知识准备与技术要求

1、知识准备

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Protel DXP 2004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②控制元器件知识及其应用。

③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压表、双踪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

2、安全要求

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熟知安全用电常识。

(六)评分

1、评分标准及分值

根据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手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参照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无线电调试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评分。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满分为100分。

①元件选择10分

按元器件的筛选选择、检测试正确率评分。

②电路板焊接安装30分

根据电路安装的正确性和焊接工艺质量评分(其中SMT焊接工艺6分)。

③电子产品装配指定位置参数测试10分

根据装配工艺质量评分根据仪器仪表选择、使用情况和参数测试的结果与实际差异评分。

④电子产品调试20分

根据测试、调试情况评分根据实现任务书设定的电子产品功能情况评分。

⑤原理图与PCB板图的设计30分

根据原理图、PCB板图的绘制情况,元件编辑、布局、布线等评分。

2、违规扣分

选手有下列情形,需从参赛成绩中扣分:

①违反比赛规定,提前进行操作的,由现场评委负责记录,扣5-10分。

②选手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在赛程中,均有评委记录每位参赛选手违规操作,依据情节扣5-10分。

③现场操作过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现场评委负责记录,扣10分。

④发生严重违规操作或作弊,经确认后,由主评委宣布终止该选手的比赛,以0分计算。

⑤在完成工作任务并交卷后,出现电路短路扣30分。

五、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1、《无线电调试工》(中、高级),中国劳动出版社

2、《电工基础(电子类)》中国劳动出版社

3、《电子电路基础》中国劳动出版社

4、《数字逻辑电路》中国劳动出版社

5、《无线电整机装配工艺基础》中国劳动出版社

6、《电子测量与仪器》中国劳动出版社

六、竞赛环境要求:

1、理论知识竞赛:教室,每间座位数:30人

2、实际操作竞赛设备清单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实践操作竞赛总时间为240分钟,总分为100分,每个项目的比赛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每超时1分钟,扣该项目总分(按比例折算后的得分)1分,最长延时项目一为10分钟,其他项目为5分钟。单项计分不出现负分。

2、每位考评员对每位参赛选手的比赛项目单独打分,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选手的单项比赛的最后得分。但对于自己单位的选手,考评员应采取回避制度,其评定结果仅供参考,不列入平均分的计算范围。

3、参赛选手应自备万用表、电烙铁等基本维修工具,但严禁携带书籍、资料、纸张进入赛场。

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单项比赛计0分:

①不听从监考老师的安排者。

②损坏仪器仪表者。

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竞赛资格:

①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安全事故。

②损坏仪器仪表或设备,情节严重者。

6、评分标准: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教学模式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以现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主线,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双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产品相关的新器件、新技术SMT、新工艺(IPC工艺标准)、职业素养(ESD、5S规范)和专业英语。

《电子组装工艺》课程的重点是现代电子制造业的新技术(SMT)、新设备(SMT设备)、新工艺(手工焊接、波峰焊、回流焊)、新器件、新标准(IPC-A-610D)。而这些内容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所能达到的。课程设计上应用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双语教学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工艺知识、工艺技能、工艺标准的以及电子企业的ESD防护、5S等职业规范的建构。课程项目的选择充分结合了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的排序上,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关系。建立了融“教、学、做”一体的综合科技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来促使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1.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密切联系高新技术电子制造业的高技

术岗位与生产工艺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创新设计课程项目,探索出了《电子组装工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大部分项目按照“项目成果展示(激发兴趣)→老师用媒体课件讲授→学生项目实施→参照工艺标准检查→评价→学生改进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练习将工艺知识和标准变成学员真正掌握的工艺技能。

2.在课程开发的同时,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业合作的共建生产性教学环境。由

于课程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关联度高,校内实训室建设得到了多家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援和设备赠送。如三星半导体公司赠送了成套的SMT生产线,NOKIA公司赠送了成套的焊接与返修、检查设备,共建了NOKIA电子组装工艺实训室。上海“望友”电子公司赠送了价值500万人民币的NPI软件。

这样保证了实训室采用的设备就是企业生产型备,这样就避免学员到企业进行二次培训。实训室环境也参照工厂的防静电和防尘实施。

3.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仿真的工业环境,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临场感。在

长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先后收集了飞利浦、西门子、松下等公司的设备资料,收集了NOKIA、旭电、三星等跨国公司部分工艺图片(在不涉及公司的机密的原则下),引进了美国IPC组织(美国电子制造业协会)的工艺标准图片,在江苏省SMT专委会、台湾SMT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一大批反映电子组装过程中的微细工艺过程的视频媒体资料。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经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建成了《电子组装工艺》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收集了1000多幅图片,数十个视频动画,大大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临场感。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之间的内在递进关系和难度级别,探索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法教学等多种方法,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见表6-2-1。

(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对于项目P1电子制造企业岗前培训,项目P2SMT生产线参观以及项目P3电子元器件的辨认与简易测试这部分简单入门级项目,主要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仿真的企业环境,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单项技能训练,使学生建立现代电子制造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初步认识,能自觉运用静电防护知识和5S规范进行电子产品整机组装,会辨认通孔插装元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参数和极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项目P4-通孔插装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和项目P5-表面贴装印制电路板的组装这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项目成果展示(激发兴趣)→老师用媒体课件讲授→学生项目实施→参照工艺标准检查→评价→学生改进提高”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练习将工艺知识和标准变成学员真正掌握的工艺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

对于项目P6电子整机(数字万用表)装配这部分,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实施。以组装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数字万用表)为目标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零部件的特点和形式,制定数字万用表主板的组装工艺流程,综合应用表面安装元器件手工焊接、穿孔元器件手工焊接等知识和技能,完成整机组装、整

机调试和指标验收等相对完整标的过程,生产出一个企业符合标准得产品。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评价、验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工艺问题。

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虚拟工艺

在长期校企合作的基础的合作的基础上,先后收集了飞利浦、西门子、松下等公司的设备资料,收集了NOKIA、旭电、三星等跨国公司部分工艺图片(在不涉及公司机密的原则下),引进了美国IPC组织(美国电子制造业协会)的工艺标准图片,在江苏省SMT专委会、台湾SMT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一大批反映电子组装过程中的微细工艺过程的视频媒体资料。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经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建成了《电子组装工艺》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收集了1000多幅图片,数十个视频动画,大大的加强了该课程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和临场感。

(二)、网络课程

在《电子组装工艺》多媒体课件基础之上,利用“天空教室”软件建立了《电子组装工艺》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自学、课后复习、作业提交、网上答疑等多种学习的途径。

四、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学校网络建设和运行良好。1000兆到楼层,100兆到桌面,网络接入点到每一栋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场所都有信息点,师生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网上教学和交流。

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运行良好,更新及时。本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虚拟车间、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教室录像、习题等教学资源均已在校园网上发布,通过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能够在线学习、递交作业、参加学习研讨等教学活动。

网络教学环境可统筹安排导学、学生自学、辅导答疑、实践练习、归纳总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安排,学校提供支持服务,给学生提供明晰、丰富、便捷、高质量的网上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能力运用不同层次的资源,使教学更趋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对于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学习过程、规范形成性考核、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为教师组织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场所,也是教师参与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坚实平台。

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我们已具有高水平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主要实践教学场所如下: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按照“工学结合”要求,构建“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期间,通过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习基地/室,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依据学院准就业实习管理流程,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按企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安排教师定期走访,确保准就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1.工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伟创力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诺基亚电信(苏州)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飞索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超威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一批工学结合项目实施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本着“企业、学院、学生”三方共赢的原则,使实习基地的建设落到实处。

1.实习基地的利用

为保证实习基地的有效利用,采取以下办法:

(1)针对校外实习分布点多、各点实习人数少等多种原因,通过明确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方式、考核与评定的标准等,突出企业的培养主体地位和管理职能,明确责任,促进企业主体规范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保证了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针对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长期性、稳定性要求,学院的准就业实习制度明确,学生第三年全部经过企业招聘进入企业进行准就业实习,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时间达到100%;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准就业协议(实习协议书),规定实习期限、实习要求和责任,实习期满合格者则签订就业协议;建立有效的实习管理网络,建立以企业指导为主、学院指导为辅、学生自律为目标的监控体系,每个企业指定一名人员为我院在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并由学院发放指导教师津贴,由企业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实施考勤、监督、指导与考核工作,并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保证实习的开展;每次实习前,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课程,保证实习有目标、有课题、有标准、有考核细则,促进准就业工作的规范性建设;系部指定一名资深专业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负责校外实习指导工作,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走访实习企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了解和处理实习中的业务问题,定期向教学系部汇报。鼓励实习指导老师以访问工程师的形式在企业实习。在实习结束时,组织班主任做好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和审核,并进行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年度顶岗实习工作乃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改革提出建议。毕业班主任督促学生填写实习过程记录、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