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一.试题(共20小题)
1.(2022•侯马市)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使人联想起《静夜思》中的诗句“,。
”
(2)本诗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2022•增城区)古诗鉴赏。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
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B.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
边疆之地。
C.第三句开头以“何当“两字作设问,“何当”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
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D.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后两句点题,表达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2022•拱墅区)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第1页(共41页)。
中考语文34首古诗词鉴赏复习题汇总1《观沧海》曹操(汉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专题《诗词鉴赏》(23-24七年级上·河南洛阳·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3-24七年级上·广西玉林·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同学们在默写时,时常将“雁”与“燕”相混淆,请你分析这首诗用“雁”字的理由。
(22-23七年级上·河南许昌·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复习题(一)一、古诗词默写1、忽见陌头杨柳色,。
(《闺怨》唐·王昌龄)2、,积雪浮云端(《终南望馀雪》唐·祖咏)3、诗家清景在新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4、,北风吹起数声雷。
(《西楼宋·曾巩)5、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宋·赵师秀)6、,隔滩渔笛远相闻。
(《乡村晚眺》宋戴复古)7、春雨断桥人不度,。
(《春游湖》宋·徐俯)8、山郡逢春复乍晴,?(《初春济南作》清·王士祯)9、,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10、,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二、一词多义1.盍去诸?() 1.请谢去(《奈何姓方》)()诸 2.其西南诸峰(谢 2.婴谢不能()3.能事诸乎() 3.谢家来贵门()4.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三、文学常识1、“史学两司马”指的是司马光和,他们编写了两部不朽的史书《》《》,“文章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和史学家。
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我们的教材中选了其中两则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
还有一则是《》主人公是。
3、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独特的门类,大致来说,就是写少妇少女在中的,这种诗有的是女性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子模拟女子的口气写的,抒写,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形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少女的感情,常也有男子假借别的事情模仿女子的口吻来书写自己的感悟。
4、唐代“边塞四诗人”指、、、。
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尤其以诗最为著名,有“”,“”之称。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小学语文常考的古诗词练习(含答案)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一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化素养。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常考的古诗词练习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填空题:1. 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
答案:千里江陵一日还。
2.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
答案: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 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
答案:明月何时照我还。
4. 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
答案:蓬门今始为君开。
5. 空山新雨后,________。
答案:天气晚来秋。
6. 黄鹂声里午时添,_______。
答案:儿童散学归来迟。
7. 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
答案:江枫渔火对愁眠。
8. 如梦令人________。
答案:不可思议。
9. 床前明月光,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
10. 枇杷叶上鹿,_______。
答案:犹自带香膏。
二、选择题:1. 静夜思是_______的作品。
A. 杜牧B. 杜甫C. 苏轼答案:B. 杜甫2. 登鹳雀楼是_______的作品。
A. 王之涣B. 王维C. 王昌龄答案:A. 王之涣3. 《白日依山尽》是杜甫的_______。
A. 绝句B. 七言律诗C. 古体诗答案:B. 七言律诗4. 愿得一人心,_______。
A. 白首不分离B. 白日依山尽C. 笑谈祸福争答案:A. 白首不分离5. 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
A. 莫使金樽空对月B. 只有香如故C. 当年万里赴戎机答案:A. 莫使金樽空对月三、改错题:1. 暗香疏影,水声说谁家。
答案:改为“说是谁家”。
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_______。
答案:改为“放”。
3. 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
答案:去掉“雨”。
4. 明月几时有?_______。
答案:改为“抬头问明月”。
5. 海上生_______。
答案:改为“明月”。
以上是小学语文常考的古诗词练习及其答案,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中考古诗词默写116道题一、古诗词默写题目(20题)二、解析。
1.- 答案:江春入旧年。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海上日出残夜将尽,新春已到的景象,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
- 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
解析: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君主完成收复失地等大事,从而赢得生前身后的美名。
- 答案:大渡桥横铁索寒。
解析: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2.- 答案:造化钟神秀。
解析:“造化”指大自然,这句诗说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
- 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表达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
解析:以春花喻冬雪,意境壮美,富有浪漫色彩。
3.- 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啄春泥”写出了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解析: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
- 答案:千里共婵娟。
解析: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4.- 答案:采菊东篱下。
解析: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看到南山,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答案: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燕然未勒”表示战事未平,没有建立功勋,所以不能归家。
5.-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
解析:诗人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阻挡。
- 答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描绘了乡村景色的多变,也蕴含着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哲理。
- 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描写了军营里分食牛肉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生活的一个侧面。
6.- 答案:苔痕上阶绿。
解析:写出了陋室台阶上青苔碧绿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陋室的清幽。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
解析:强调了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
7.-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这是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述国家兴亡的条件,与下句“国恒亡”相呼应。
- 答案:家书抵万金。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①何意②栖③碧山④,笑而不答心自闲⑤。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余:我。
诗人自指。
②何意:一作“何事”。
③栖:居住。
④碧山:山名。
⑤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陆游《游山西村》B.王安石《登飞来峰》C.谭嗣同《潼关》D.陶渊明《饮酒》(其五)2.“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闲”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
(二)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 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A. 暖B.微C.霜D.清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诗,分析“误喜”和“一笑”两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三)少年游·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选项中符合作为词的题目的一项是(),为什么?A早行 B午行 C晚行 D夜行答: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同的一项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1.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 乡书何处达?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自将磨洗认前朝。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胡琴琵琶与羌笛。
曲径通幽处 O (唐 (唐 (唐 (唐 (唐 (唐 (南唐 李煜《相见欢》) 王湾《次北固山下》)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王建《十五夜望月》)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流响出疏桐。
(唐 虞世南《蝉》) 。
(唐王昌龄《采莲曲》) o (唐郑谷《莲叶》) 陆龟蒙《白莲》) 王维《使至塞上》) 崔颗《黄鹤楼》) 杜甫《春望》) 荷叶罗裙一色裁 移舟水溅差差绿, 此花真合在瑶池(唐 _______________ ,都护在燕然。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头搔更,决眦入归鸟。
(唐 ,风烟望五津。
(唐,霜重鼓寒声不起。
(唐 ,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 蓬山此去无多路, (唐 (唐 (唐杜甫《望岳》)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o (唐 ,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赠荷花》) 27、 怀旧空吟闻笛赋,. 28、 乱花渐欲迷人眼,29、 可怜身上衣正单,30、 念天地之悠悠,31、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上下句默写。
1、 求之不得,o (《诗经•关雎》)2、 兼葭萋萋,o (《诗经•兼葭》)3、 ,松柏冢累累。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4、 朔气传金柝,。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5、 ,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六副》)6、 神龟虽寿,, ,终为土灰。
(三国曹操《龟虽 寿》)。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o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o (唐 白居易《卖炭翁》) o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o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33、 无可奈何花落去,o (北宋 晏殊《浣溪沙》)34、 ,闻说鸡鸣见日升。
古诗词知识测验:详细试题与答案试题一问题以下哪一句诗来自唐代诗人杜甫?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白日依山尽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B. 两岸猿声啼不住试题二问题以下是哪位诗人的作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李白试题三问题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 李白试题四问题以下哪首诗不是出自宋代诗人苏轼之手?A. 水调歌头B. 江城子C. 临江仙D. 江上渔者答案C. 临江仙试题五问题下列哪一位是唐代女诗人?A. 杜牧B. 杜甫C. 白居易D. 窦叔向答案D. 窦叔向试题六问题以下哪一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 登鹳雀楼试题七问题以下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白日依山尽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C. 白日依山尽试题八问题以下哪位诗人是宋代词人?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辛弃疾答案D. 辛弃疾试题九问题下列哪一位是唐代诗人?A. 苏轼B. 杜甫C. 杜牧D. 王之涣答案B. 杜甫试题十问题以下哪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之手?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两岸猿声啼不住C. 白日依山尽D. 黄河远上白云间答案A. 春风又绿江南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复习1.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晓.看红湿处()A.晓得,知道,懂得。
B.早晨。
C.使人知道。
(2)渭城朝雨浥.轻尘()A.城市。
B.液体。
C.湿润,沾湿。
(3)但.爱鲈鱼美()A.但是。
B.单单,只是。
C.不但。
(4)应.怜屐齿印苍苔()A.回答或随声相和。
B.大概,表示猜测。
C.应付,对待。
(5)休.将白发唱黄鸡()A.歇息。
B.停止。
C.不要。
(6)因.风飞过蔷薇()A.因为。
B.原因,缘故。
C.凭借。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夸张)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D.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3.对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春夜喜雨》一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春江夜雨图。
B.《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对早春时节的喜爱和赞美。
D.《清平乐》中,黄庭坚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惜春之情。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场雨像是知道时节到了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初中语文古诗词综合复习题一、根据上句(或下句)填写1、大漠孤烟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2、头上倭堕髻,,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8、,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9、,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0、天苍苍,野茫茫,。
(北朝民歌《敕勒川》)11、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1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1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4、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15、越明年,,百废俱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16、,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17、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六则)19、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0、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1、,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3、,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2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6、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7、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8、,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9、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30、,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31、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2、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古诗词赏析
一.试题(共25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阅读下面的两则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行路难
唐朝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二)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其六)的开头有何妙处?
(2)委婉含蓄的表达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能展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第1页(共58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情感1、望岳(杜甫)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春望(杜甫)感时伤别,忧国忧民,思乡念亲的情感。
3、石壕吏(杜甫)本诗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5、使至塞上(王维)这是一首纪行诗。
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6、渡荆门送别(李白)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7、游山西村(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
8、长歌行(《乐府诗集》)本诗以恰当的比喻说明时间的珍贵,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9、野望(王绩)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10、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这是一首思乡怀归的抒情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本诗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12、黄鹤楼(崔颢)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13、送友人(李白)这首诗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4、秋词(刘禹锡)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5、鲁山山行(梅尧臣)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之情。
16、浣溪沙(苏轼)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
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六年级古诗词复习题(十)
一、填诗句或名言。
1、在学习生活中,当有人遇到困难想放弃时,你可以这样劝勉他:。
2、当有人滥砍滥伐,破坏水资源时,你可以这样劝导他:。
3、王宁是你的知心朋友,毕业之际你可以送他一句诗:。
4、李明平时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在毕业之际你可以送他:。
5、面对关心、教育你多年的老师,请你用诗句(名言)表达你的感激或赞美之情:。
6、玲玲的朋友小龙整天沉迷网络游戏,不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你可以用:
这句诗或名言与他共勉。
7、读书和实践哪个重要呢?陆游有句诗所言:“,。
”
他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得不单靠读书,还要注重亲身实践。
8、当今社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小芹总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因为她懂得:。
9、过去小军特别讨厌复习功课,学了《论语》中孔子说的“!”
和“。
”后,他尝试着认真学习,果然既获得了新知,又收获了快乐。
10、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人们常用“”来教导我们要懂得节约的道理。
11、“”劝慰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
12、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爸爸那严肃的神情,我的心里真是“
”(填上合适的歇后语)
13、“六一”文艺汇演时,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有的同学说相声……同学们真是:
“”(填歇后语)
1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正如“”(填歇后语)
15、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不禁吟诵起诗句:。
16、看到赤日炎炎的夏天,我不禁吟诵起诗句:。
17、看到枫叶似火的秋天,我不禁吟诵起诗句:。
18、看到雪花飞舞的冬天,我不禁吟诵起诗句:。
19、激励人奋发向上的诗句:。
20、歌颂母爱伟大的诗句:。
21、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22、含有颜色的诗句:。
23、含有数字的诗句:。
24、含有动物名称的诗句:。
25、描写山的诗句:。
26、描写水的诗句:。
27、描写月亮的诗句:。
28、描写落日的诗句:。
29、含有深刻道理的诗句:。
30、托物言志的诗句:。
31、含有夸张手法的诗句:。
32、含有比喻手法的诗句:。
33、含有拟人手法的诗句:。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时光如(),转眼间,我们即将离开亲爱的母校。
回顾六年的校园生活,我心中(),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的童年,成长为翩翩少年。
谢谢你,()的老师!谢谢你,()的同学!我将带着你们给予我的精神财富走向新的征程……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恰当的词语填空,使语句通顺连贯。
高朋()()无所()()神采()()
一挥()()()()天空容光()()
爷爷生日那天,,。
来祝寿的人很多,真可谓。
客人有说有笑,,,特别热闹,只见姑爷提起笔,
一幅寿联写好了,客人齐声叫好。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填序号)
①翠色欲()②()过则喜③银()素裹④同心()力
⑤一鼓()气⑥()山峻岭⑦众志成()⑧()人不倦
其中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另外再写一个;其中是形容优秀品质的,另外再写一个;其中是形容团结合作的,另外再写一
个。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精会神()然一新惊涛()浪心旷神()
日积月()()羊补牢风()雨顺美不胜()
1、积土成山,知识是要()才能不断地丰富起来。
2、去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大家脸上笑开了花。
六、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字,使前后都组成成语。
一汪活()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开生()红耳赤
照样子来写(要写三个词以上):。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石灰吟》和《墨梅》两首诗都是类古诗。
此类古诗还有李贺的《马诗》,其中抒发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诗句是:“,。
”
2、通过学习,我们欣赏了的长江,的烟台的海,
的泗水,不禁由衷地赞叹:“水是啊!”我们知道了幽香纯洁的
,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韧性十足的会给人许多幻想;我们还聆听了古今中外许多名师的教诲,比如法国著名作家,古希腊大学者,
再比如孔子,的刘老师……
八、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
标号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点号表示句子的不同语气和停顿,它们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常见标点符号见下表:
(一)、标号
1、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用途例句
表示引用别人的原话或文章里的文字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
标号点号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引号“”句号。
问号?
破折号——感叹号!逗号,
省略号……顿号、分号;
书名号《》冒号: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含义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球体周围裹着一层薄薄
的水蓝色“纱衣”。
表示讽刺或否定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表示强调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引号里还用引号时,先用双引号后用单引号(单引号只能在双引号内)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
2、破折号(“破”是点破、注明的意思,“折”是中断、转折的意思。
破折号在书写时要占两格)
用途例句
表示解释说明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表示语言的停顿或声
音的延长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3、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它是6个小圆点,书写时要占两格)
用途例句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
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表示内容省略时钟敲响了十下、十一下……却不见丈夫回来。
表示语言突然中断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