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术参数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CT检查的基本参数
CT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软组织扫描技术,它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占用空间小,噪声低,成像速度快等优点,为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CT检查的基本参数有:
1. 重量分辨率:CT检查重量分辨率是指检查的精细程度,单位为mm。
2. 可检查的深度:CT检查的深度可以到达可检查介质的最大深度。
3. 扫描范围:CT检查的扫描范围一般为10-15 cm,一般大于核磁共振的扫描范围,可以更好地探测受检者的部位情况和情况变化。
4.曝光量:CT检查的曝光量一般为0.1 mGy-15 mGy,一般比核磁共振要低,但是曝光量也可能随着病灶的大小、检查的复杂度而有所不同。
5. 螺旋转速:CT检查的螺旋转速一般为0.5-4 mm/s,螺旋转速越快,检查时间越短,成像质量也越高。
6.像素尺寸:CT检查的像素尺寸一般为0.3-0.5 mm,像素尺寸越小,成像质量越高,可以提高CT检查的软组织对比度。
- 1 -。
CT检查的基本参数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身体内部断层图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具有高分辨率和清晰度的图像,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CT检查的基本参数包括扫描方式、扫描层厚、扫描层间距、窗宽窗位和对比剂使用。
一、扫描方式CT检查可以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包括螺旋扫描和层间扫描。
螺旋扫描是指X射线管和探测器同时围绕患者旋转,连续扫描体部,得到连续的图像。
层间扫描则是指通过改变扫描层厚和层间距的参数,得到一系列间隔的图像。
二、扫描层厚和扫描层间距扫描层厚指的是每个扫描层的厚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扫描层间距则是指相邻扫描层之间的距离。
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图像分辨率和扫描速度。
三、窗宽窗位窗宽窗位是调整CT图像的显示方式的参数。
窗位决定了图像上灰度级的中心位置,窗宽决定了图像上灰度级的范围。
通过调整窗宽窗位可以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更好地显示不同组织和病变。
四、对比剂使用对比剂是一种用于增强CT图像对比度的物质。
常见的对比剂包括碘剂和钡剂。
对比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对比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器官和血管的结构,进一步诊断疾病。
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神经学、心脏病学、肿瘤学等。
它能够提供关于解剖结构和病变的详细信息,对于早期发现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台上,保持身体平稳不动。
检查过程中,X射线管和探测器会围绕患者旋转,通过不同角度的扫描获取多个切面的图像。
这些图像会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重建和处理,最终生成身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CT检查的基本参数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至关重要。
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可以平衡图像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
调整窗宽窗位可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图像。
螺旋扫描(亦被称作体积扫描)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的最新进展。
和常规的轴向扫描ct不同,螺旋扫描是在病人以匀速通过旋转的x射线球管的扫描野时进行的,运动的x射线扫描产生的路径是扫描床运动速度的函数,扫描路径形成一条螺旋线,采集的数据通常称作螺旋数据。
其显著优点是单次屏住呼吸就可以完成整个检查部位的扫描,且可以在任意想要的位置上重建图像,重建平面图像的数据用内插法从螺旋数据中获得。
由螺旋扫描对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可以看出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图像的一致性都不受螺旋扫描方式的影响,有影响的是象素的噪声和断层灵敏度曲线(section sensitivity profile)。
本文叙述螺旋ct的基本概念和参数,尤其是断层灵敏度曲线(ssp)。
一螺旋ct和轴向ct的区别为理解螺旋ct,可以与轴向ct扫描作比较。
在轴向扫描时,x射线管球绕病人扫描一周产生一组数据,即一个层面。
由于在采集数据时,扫描床是静止的,为了得到另一层面的数据,沿轴向移动扫描床一定的量,x射线管球再次绕病人扫描,每一层产生一幅图像。
在螺旋扫描中,当扫描床匀速通过x射线扫描野时,x射线管球连续曝光旋转。
和轴向扫描一样,x射线管球旋转两周,覆盖同样的范围。
在螺旋扫描中,每扫描一周,床移动的距离称作螺距。
不同于轴向扫描时产生的分离独立的数据组,螺旋扫描产生一组连续的体积数据,这就允许在重建中有新的选择。
例如,螺旋扫描一周可产生多幅图像,并且可以在获取数据前或后分别确定处理的一些参数来获取各种要求的图像。
在讨论这些选择性时,首先介绍螺旋ct扫描中的有关参数。
二螺旋扫描中的有关参数数据采集(acquisition): 单次螺旋扫描中被扫描的整个体积数据;周数(revolutions): 一次数据采集中x射线管球的旋转周次;层厚(slice thickness): 由准直器设定的x射线束的厚度(mm);螺距(pitch): x射线管球旋转一周时扫描床移动的距离(mm);螺旋因子(pitch factor): 螺距与层厚相除所得因子(p/st);螺旋度(helix%): 螺旋因子乘以100%;第一张图像(first): 一次采集中重建的第一张图像;最后一张图像(last): 一次采集中重建的最后一次图像;成像范围(image extent): 一次采集中成像的第一层面中点与成像的最后一层中点之间的距离(mm);成像间隔(image index): 连续两张重建图像的层面中心点间的距离,即螺距除以每周成像数;总成像数(number): 一次采集后所有的重建图像数;床移动范围(couch extent): 一次采集中扫描床长轴方向移动距离之和。
CT扫描参数1. 什么是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处理,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可以提供比传统X射线更准确和详细的图像,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CT扫描的基本原理CT扫描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程度吸收来获取图像。
当X射线通过身体时,它们会被不同类型的组织以不同的程度吸收。
计算机会根据这些吸收数据生成详细的横截面图像。
CT扫描使用旋转式X射线发射器和接收器。
发射器会在围绕患者旋转一周时发出一系列薄片状X射线束。
接收器记录下每个薄片上经过身体后被接收到的X射线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3. CT扫描参数CT扫描参数是指在进行CT扫描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获得不同类型和质量的图像。
以下是常见的CT扫描参数:3.1 管电压(kVp)管电压是指X射线发射器所产生的电压大小。
较高的管电压可以产生更高能量的X 射线,穿透能力更强,适用于肥胖患者或需要穿透较厚组织的扫描。
较低的管电压适用于儿童或需要更低剂量辐射的患者。
3.2 曝光时间(s)曝光时间是指X射线通过身体的时间长度。
较长的曝光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X射线信号,提高图像质量,但也会增加患者暴露在辐射下的时间。
3.3 切片厚度(mm)切片厚度是指每个图像切片的宽度。
较薄的切片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和详细信息,但也会增加扫描时间和数据量。
3.4 螺旋扫描(Pitch)螺旋扫描是指CT扫描设备在一次旋转中移动多少距离。
Pitch值大于1表示重叠扫描,可以减少扫描时间和剂量;小于1表示间隙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3.5 重建算法重建算法是指将原始扫描数据转换为图像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重建算法有滤波重建和迭代重建。
滤波重建速度快,适用于常规扫描;迭代重建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适用于需要更高质量图像的情况。
4. CT扫描参数选择的影响因素在选择CT扫描参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4.1 患者体型和病情不同体型和病情的患者需要不同类型和质量的图像。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体素是体积单位。
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
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
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
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
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
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
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
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
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
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
CT的常用基本概念和术语当我们走进医院,听到医生提到“CT”这个词时,您是否曾感到好奇,CT 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了解 CT 的一些常用基本概念和术语,让您对它不再感到陌生。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 CT。
CT 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它是一种利用 X 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成像的技术。
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人体切成一片片,然后对每一片进行拍照,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些照片,合成出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CT 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
像素就像是组成图片的小方格,每个像素都有其对应的数值,这个数值反映了该位置组织对 X 射线的吸收程度。
吸收程度越高,数值越大,在图像上就越白;吸收程度越低,数值越小,图像上就越黑。
通过观察不同组织对应的像素值,医生就能判断出是否存在病变。
CT 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用来衡量组织对 X 射线吸收程度的量化指标。
为了方便比较和诊断,人为规定了水的 CT 值为 0,空气的CT 值为-1000,骨皮质的 CT 值则在 1000 左右。
不同的病变组织通常具有特定的 CT 值范围,比如,脑出血在急性期的 CT 值通常较高,而脑梗死在早期的 CT 值可能变化不明显。
分辨率也是CT 的关键术语之一。
它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指的是 CT 设备区分相邻两个小物体的能力。
比如说,能够清晰分辨出两个相距很近的小病灶,就说明空间分辨率高。
密度分辨率则是指区分两种密度差异较小组织的能力。
高的密度分辨率能让医生更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密度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再来说说窗宽和窗位。
窗宽就像是我们观察图像的“视野范围”,它决定了图像所显示的 CT 值范围。
窗宽越大,能看到的组织范围就越广,但细节可能不太清晰;窗宽越小,看到的组织范围窄,但细节更突出。
窗位则相当于“视野的中心”,它决定了图像显示的中心 CT 值。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医生可以重点观察感兴趣的组织或病变,使其显示得更清楚。
1.扫描类型非螺旋扫描螺旋扫描非螺旋扫描检查时间较长,扫描数据通常不适于重建,图像信噪比较高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通常颅脑、椎间盘扫描选用非螺旋扫描胸部、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选用螺旋扫描2.曝光条件管电压(kV)100~140kV管电流(mA)70~260mA扫描时间(s)6~20sX线剂量降低:噪声增大,图像质量降低。
必须选择合适的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病人所接受的X线剂量。
3.视野(field of view,FOV)扫描视野(scanning field of view,SFOV)显示视野(displaying field of view,DFOV)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显示视野大小重建图像4.矩阵(matrix)CT矩阵用于重建图像256×256,512×512,1024×1024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512×512矩阵相同的视野情况下,矩阵越大,空间分辨力越高。
扫描结束后,可以改变矩阵重建图像。
5. 准直(collimation)采集通道(acquisition channel)前准直器后准直器采集通道输出信号同时使用几个采集通道通常代表同时采集几层图像。
多层螺旋CT机的“层数”实际上往往指该CT机的最大通道数,而不一定是探测器的排数。
6.层厚(slice thickness)一幅图像对应的断面厚度图像空间分辨率可以重建层厚小,纵向空间分辨力好,信噪比降低。
层厚大,信噪比提高,纵向空间分辨力下降。
扫描层厚可从1~10mm 0.33mm检查内耳、颞骨乳突、眼眶、椎间盘、肾上腺等须采取薄层扫描;观察软组织且范围较大时,选择较大的层厚。
7.层距(slice gap)层距概念一般用于非螺旋扫描,是指相邻两个层面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连续扫描间断扫描重叠扫描8.重建间隔(reconstruction interval)被螺旋CT重建的相邻图像的中心在长轴方向的距离。
CT检查的基本参数1.扫描方式:CT扫描的方式主要包括螺旋扫描和逐层扫描两种。
螺旋扫描是一种连续扫描方式,通过旋转X射线管和检测器来获取连续的图像切片,可以更快地获取更多的信息,适用于全身扫描。
逐层扫描是一种间断扫描方式,通过在每个位置停止扫描并移动X射线管和检测器来获取图像切片,适用于特定区域的详细检查。
2.扫描层厚:扫描层厚是指CT图像中每个切片的厚度,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扫描层厚越小,图像分辨率越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
一般来说,常用的扫描层厚包括1mm、1.25mm、2mm、3mm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
3.扫描间隔:扫描间隔是指相邻两个图像切片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扫描间隔越小,则图像重叠程度越大,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但会增加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
一般来说,扫描间隔与扫描层厚相近,例如扫描层厚为1mm时,扫描间隔也可以选择1mm或更小。
4.造影剂使用:在进行CT扫描时,有些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图像对血管、器官和肿瘤的显示。
造影剂通常是一种含有碘的对比剂,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患者服用。
造影剂在血管系统和组织间隙中吸收X射线,使其显示更明显,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5.扫描部位:CT扫描可以用于全身或特定部位的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扫描部位。
常见的扫描部位包括头部、胸部、腹部、骨盆和四肢等。
不同部位的CT检查有不同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扫描方向:CT扫描的方向包括横断面(axial)、冠状面(coronal)和矢状面(sagittal)三种。
横断面是指与人体纵轴垂直的切面,是常用的扫描方向,可以全面显示器官和组织的情况。
冠状面是指与人体前后方向垂直的切面,适合显示头部和胸部的解剖结构。
矢状面是指与人体左右方向垂直的切面,适合显示脊柱和四肢的解剖结构。
总之,CT扫描的基本参数包括扫描方式、扫描层厚、扫描间隔、造影剂使用、扫描部位和扫描方向等,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误诊率,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体素是体积单位。
在CT 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
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
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
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
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
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
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
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
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
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
CT检查:从参数到解读
CT(computed tomography)属于医学影像学的一种,是一种非侵
入式的检查方式,在病患的身体内部采集多层次的影像,以3D的形式
呈现出来。
那么,CT检查的基本参数有哪些,我们来一一探讨。
1. 检查方法:常规CT的检查方法有螺旋CT(helical CT,又称
螺旋扫描),多层螺旋CT 、平板CT,而最新的技术则是螺旋多排CT,能够一次性获得更多的数据,成像更加快速与精准。
2. 检查部位:CT检查能够应用在几乎所有的身体部位检查上,其中较常见的部位有:头颅、肺部、腹部、盆腔骨(包括头骨、面骨、
颌骨)、颈椎、胸椎、腰椎、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
3. 检查参数:通过改变CT检查的以下5个参数,能够实现不同
部位的检查,包括:
扫描方式:通常有螺旋(helical)和非螺旋(conventional)两
种方式;
螺旋宽度:以层厚为单位,通常单位为mm,如一般肺部检查的切
片厚度为1mm;
重叠率:指相邻层之间重叠部分的百分比,重叠过多则会导致影
像模糊;
造影剂:用于增强扫描区域的对比度,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等多种方式;
扫描参数:包括管电压、mA、图像重建算法等。
4. CT检查结果:CT影像的解读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但是一般人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指标,比如肿瘤检查的CT值、血管检查的CTA (CT血管造影)、骨折检查的CT值等。
总之,CT检查不仅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式,而且在当前医疗领域是一种常规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为医生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CT技术参数的基本概念(“层”与“排”的区分)
全网发布:2009-08-06 01:20 发表者:田新良(访问人次:6637)
“排”是指CT扫描机探测器的阵列数,一般排数越多,探测器宽度越宽,一次扫描完成的宽度越大。
有人将多“排”CT称为多“层”CT(multi slice CT,MSCT),在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含义相同,即有多少“排”探测器,一次扫描即可完成多少“层”图像的采集。
但是,如果每排探测器一次采集重建出2层图像,例如,西门子64层CT,实际探测器是32排,每排出2幅图像,因此一次采集可以形成64层图像。
CT技术的不断发展,使MDCT在心脏检查方面,无论在扫描时间上,还是在冠状动脉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都有明显提高,如:64排CT较以往16排CT扫描速度加快,由0.42~0.50 s/周提高到0.33 s/周,一次心脏
扫描仅需8~10 s
简单说,主要就是探测器数量的不同,128排ct的有128个探测器,曝光一次可以生成128幅图像,64排就只有64个探测器,曝光一次有64幅图像。
但图像不是排数越多越清晰。
排数越多,检查时间就越短。
越有利于运动部位的检查,如心脏。
但是对于其他部位来说,检查结果差别不大,都能满足诊断需要。
多排ct的研发(经历了2排 4排 16排 32排 64排 128排 256排也有样品了)主要就是解决心脏血管检查的,因为心脏是不能停止运动的。
检查越快,运动引起的影响就越小,所以心脏检查肯定是128排要好于64排。
“层”(slice)和“排”(detector -row)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排”是指C T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物理排列数目,即有多少排探测器,是CT的硬件结构性参数;而“层”是指CT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同步获得图像的能力,即同步采集图像的DAS通道数目或机架旋转时同步采集的图像层
数,是CT的功能性参数。
1998年全球主要的CT供应商相继推出了4层螺旋CT,它们均有4个数据采集通道,可同步采集4层图像。
然而不同的厂家采用了不同的探测器设计理念,它们的探测器排列方式有非等宽型(Siemens和Philips),等宽型(GE)和混合等宽型(Toshiba)三种,分别有8排,16排和34排探测器;2001年面世的16层螺旋CT有16个数据采集通道,可同步采集16层图像,各厂家都采用混合等宽型探测器阵列设计, Siemens、Philips和GE的探测器有24排,Toshiba的探测器有40排;2004年推出的64层螺旋CT有两种:GE、Philips和Toshiba为等宽型探测器阵列设计,64排探测器经64个数据采集通道同步采集64层图像。
Siem ens采用混合等宽型探测器阵列设计,共40排探测器,螺旋扫描时采用球管双焦点技术和Z轴双倍采样技术,64个DAS以每半个探测器宽度快速交替读取投射到中心32排探测器上的两组角度不同的投影,相当于两个32层CT在同时扫描,机架旋转一周可采集到64层图像。
GE公司的4层CT(Lightspeed Plus)和8层CT(Lightspeed Ultra)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探测器(1.25mm*16排),只是DAS通道数目不同。
Siemens的双源CT采用双64层CT,其探测器的排列方式与64层CT完全相同,只是扫描视野的大小不同。
Philips最新推出的iCT也只
有128排探测器,采用非焦点技术实现256层图像采集。
Toshiba最新推出的A quilion One是320排探测器采集320层图像。
由此可见,即使同一部CT机,“排”
和“层”的数目也不相等。
在多层CT技术中, DAS控制着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利用DAS电子开关对受X线激发的多排探测器阵列的不同组合,可进行不同层厚图像的采集,但同步采集图像的层数仍受DAS通道数目的限制。
DAS决定了同步多层采集图像的能力,是决定同步多层图像采集的真正技术因素,所以与容积成像能力相关的应该是DAS 通道数目,即“层”的数目。
而“4、16、64”等数字正是描述与DAS通道数目相关的“层”的数目,“排”的数目多少只能决定对不同采集层厚的组合能力,与CT机同步采集图像的层数无关,因此4层CT、16层CT、64层CT的叫法也更准确。
CT技术的发展创新最终将突破“层”与“排”的概念,但在现阶段,“层”
更能精确的评价机器的性能,更符合人们通常的理解。
一、购买多排螺旋CT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医疗诊治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对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有很大作用。
我院很重视对高科技医疗诊治设备的购买和使用早在2006年就购买了东软全身CT 等设备预计3年回收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扫描速度加快图像质量提高检查量明显增加不足两年便收回成本。
随着我院各科室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且院党委提出要建立“临床科研型”医院的具体要求我院现有的单排螺旋CT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各科室的医疗、科研和教学的要求。
由于现有CT 较为落后放射科很难申批到科研项目甚至很难配合其他临床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因此购买多排螺旋CT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省多数省级医院及部分市级医院都已购置多排螺旋CT为医院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医院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为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拥有覆盖5万余人地域的医院购置一台先进的64 排螺旋CT 机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更及时、明确的治疗留住宝贵的病源增强医院的整体实力增加利润增长点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购置设备的条件 1.项目承建条件我院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科室设置齐全特别是心脑血管、周围血管病人众多有大量的病人需要行多排螺旋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放射科具有多年使用CT 机的经验CT 诊断人员素质较高为使用新设备开展诊断治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项目地址选择新进的64 排螺旋CT 可置于放射科内现有的机房中。
3.放射防护条件医院现有的防护设备条件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医护、医技人员配置CT 室现有工作人员12 人其中主任医师1 人、医师3 人、技师6人、主管护师2 人。
可根据情况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有人员安排5-6 人其中医师2-3 名技师2 名护士1 名到64 排CT。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总额估算投资总额估算投资总额估算=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 2.投资估算总投资1000 万元人民币100 万美元左右其中设备购置费100 万美元其他费用50 万元人民币。
3.可自筹资金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
四、经济核算 1.财务经济评价⑴收入CT按每天25 人次每人次330 元每年300 天计算330×25×360=3000000300 万⑵支出合计约82 万元。
其中人员工资人均年薪5×5000×12=30 万元/年水、电、耗材 2 万元胶片及其他消耗:50 万元⑶收支结余300-82=218 万元 2.主要经济指标⑴年投资利润率=收支结余/总投资×100% =218/1000×100% = 21.8% ⑵投资回收期=1/年投资利润率=1/21.8% =4.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