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8
科学管理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所得税条例,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而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为企业准确地对所得税进行确认、计量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所得税会计信息高层次的要求。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可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其中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认定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即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理解。
其缺点是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不能体现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的会计影响,不能反映所得税费用的真实性质。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在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应该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
此方法认为,会计利润和应税的利润之间的差异可分为2种差异,即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的不同而形成的,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也不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暂时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制度对收入、费用所属会计期间的规定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会在以后的会计期间转回。
它包括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两种方法:(1)递延法是将会计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的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的会计期间予以转销。
递延法需要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更加合适目前的会计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递延法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2)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它是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注重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并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会计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引言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利润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企业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流程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包括计提、确认、缴纳和报告四个环节。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1. 计提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计提当期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具体方法包括暂时性差异法和计提应纳税所得额法。
•暂时性差异法:根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计算出当期暂时性差异,并以此基础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
•计提应纳税所得额法:根据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在现有税率基础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以此基础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
2. 确认确认环节是对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进行确认,确定最终的实际应交企业所得税额。
通常需要与税务机关进行核对,查看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缴纳缴纳环节是按照确认的企业所得税额,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企业所得税款项。
缴纳的方式可以是一次性缴纳或分期缴纳,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操作。
4. 报告报告环节是将计提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情况进行披露。
主要体现在年度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科目和披露项目。
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税率变动税率是企业所得税的重要因素之一,税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提和确认。
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应及时了解和适应税率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2. 税前调整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时,需要注意税前调整项目的处理。
如非税收入、法定准备金、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等,这些项目需要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前进行相应的税前调整。
3. 盈余公积金的处理企业在计提企业所得税费用时,需要对盈余公积金进行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需要优先利用盈余公积金进行补充扣除,再计提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预缴、汇缴补缴、汇缴退税的会计处理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主要有三类,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三是《企业会计准则》。
预缴企业所得税在平时按月或按季预缴时,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在三种制度下基本是一致的:第一步:按月或按季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缴纳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汇算清缴企业在汇算清缴时,三种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差别较大,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处理最为复杂。
但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所以今天主要介绍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时,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账务处理:一、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处理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且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税目。
主要目的是简化小企业的账务处理,将汇算清缴应补税款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1、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第一步:补计提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补缴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第三步:转入当年利润借:利润分配贷:所得税费用2、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用于留抵。
第一步:冲回所得税费用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第二步:调整当年利润借:所得税费用贷:利润分配3、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申请退税。
第一步:冲回所得税费用借:其他应收款-所得税退税贷:所得税费用第二步:收到退税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所得税退税第三步:调整当年利润借:所得税费用贷:利润分配二、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
应付税款法较为简单,且较为常见。
(一)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1、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第一步:补计提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第二步:实际补缴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第三步: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汇算清缴时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多交的税款用于留抵。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但违背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容易造成企业各期净利润的剧烈波动。
2. 纳税影响会计法:此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期所得税,即本期应交所得税;二是递延税款,即本期因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
这种方法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时间性差异的影响,因此,所得税的核算也较为精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可以咨询专业会计师或查阅《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文件。
个⼈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我们很多⼈对于题⽬中提到的问题,其实都不是很清楚,理解的也不是很透彻,但这都是和我们的⽣活息息相关的,有了解的必要,今天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知识,⼀起往下⾯看看吧。
个⼈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所⽰:⼀、⼯资、薪⾦所得应纳个⼈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所⽰:⽀付⼯资、薪⾦所得的单位扣缴的⼯资、薪⾦所得应缴就纳的个⼈所得税税款,实际上是个⼈⼯资、薪⾦所得的⼀部分。
代扣时,借记“应付职⼯薪酬”科⽬,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所得税”科⽬。
上交代扣的个⼈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所得税”科⽬,贷记“银⾏存款”科⽬。
⼆、个体⼯商户⽣产经营所得应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所⽰:个体⼯商户取得⽣产经营所得按规定计算应纳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科⽬,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所得税”科⽬。
实际上交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个⼈所得税”科⽬,贷记“银⾏存款”科⽬。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所⽰: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的所得,如果由⽀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的,⽀付所得的单位代扣税款时,借记“应付利润”科⽬,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科⽬。
实际上交代扣税款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科⽬,贷记“银⾏存款”科⽬。
四、其他项⽬个⼈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所⽰:1.企业⽀付劳务报酬所得①计算应代扣的个⼈所得税、⽀付劳务报酬时:借:管理费⽤等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现⾦②实际交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贷:银⾏存款2.企业⽀付稿酬所得①计算应代扣的个⼈所得税、⽀付稿酬时:借:其他应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库存现⾦②实际交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贷:银⾏存款3.企业购⼊⽆形资产①计算应代扣的个⼈所得税、⽀付价款时:借:⽆形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库存现⾦②实际交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贷:银⾏存款4.企业向个⼈分配股息、利润①计算应代扣的个⼈所得税、⽀付股息、利润时:借:应付利润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库存现⾦②实际交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个⼈所得税贷:银⾏存款。
会计所得税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和税收优惠一、会计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1.1企业所得税的确认时间:企业所得税确认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时,即在所得税给出暂时性和可抵扣差异的反映时确认;另一种是计提和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时确认。
1.2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计提和结转两个步骤。
首先,在会计报表中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计提金额一般为利润总额乘以预期所得税税率。
然后,将计提的所得税费用从利润中扣除,并在会计凭证中记账,同时将所得税费用作为负债计入负债科目中。
二、增值税收入确认时间和处理方法:增值税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销售过程中,按照价值增加的额度所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增值税的确认时间主要是按照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来决定的。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增值税的确认时间:增值税的确认时间一般是在交付货物或者提供劳务时确认。
即当货物或劳务交付给购买者,或开具发票时确认增值税。
一般来说,增值税是以现金流方式征收,在交付后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扣除相应的增值税费用。
2.2增值税的处理方法:增值税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按照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来进行。
一般来说,增值税的处理方法有下述几个步骤:首先,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确认增值税,并在会计凭证上记账;然后,在会计报表中将确认的增值税作为负债科目的一部分;最后,在税务申报时,根据税务规定计算应纳增值税,并按期交纳。
三、税收优惠:在国家税收政策中,对于一些特定的企业、行业或者项目,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主要是为了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减轻其税负。
一般来说,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税率、税基、税收减免、税收补贴等方面。
3.1税率优惠: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的方式,对一些特定企业或行业给予较低的税率,以减轻其税负。
3.2税基优惠:国家可以通过调整税基的方式,对一些特定的项目或者企业给予一定的减免,以减轻其税负。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所得依法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金。
所得税的计算和核算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的一项法务义务。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纳税计入成本法纳税计入成本法是企业虽然依法应纳所得税,但在核算成本时将所得税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所得税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二、应税进项减征税法应税进项减征税法是指企业可以预先核减应税进项税额,再计算应纳所得税。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存在大量应税进项的情况,合理计算应纳所得税,减轻企业税负。
三、利润总额法利润总额法是指按照企业的税前净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然后在利润总额中扣除已缴的应交所得税,得出应纳所得税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稳定、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情况。
四、调整税前损益法调整税前损益法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会计调整项目,将企业的税前损益调整为所得税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波动较大,具有较多非经常性项目的情况。
无论采取哪种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计算所得额企业应准确计算所得额,即预算或核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所得额。
计算所得额时,需考虑各种收入、费用、损失和减免等因素,并结合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二、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计算。
同时,应及时了解相关税务政策的变动,确保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
三、稽查纳税义务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应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所得税的核算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一一加以介绍:一、减免所得税政策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在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时,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条件和期限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核算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怎样完成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种税。
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应依照《中华⼈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法如下:(⼀)根据《企业所得税暂⾏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或分季预缴。
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和缴纳所得税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存款2.年终按⾃报应纳税所得额进⾏年度汇算清缴时,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后为应补税额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3.根据税法规定,乡镇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准予在应缴纳所得税额中扣除10%作为补助社会性⽀出。
计提"补助社会性⽀出"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交款--补助社会性⽀出⾮乡镇企业不需要作该项会计处理。
4.缴纳年终汇算清应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存款5.年度汇算清缴,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其差额为多缴所得税额,在未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贷:所得税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借:银⾏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时,在下年度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计算补缴所得税的税务会计处理。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和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如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于被投资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
其会计处理如下:1.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在确认投资收益或应分得联营企业税后利润后,计算出投资收益或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并缴纳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存款(三)上述会计处理完成后,将"所得税"借⽅余额结转"本年利润"时,编制会计分录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科⽬年终⽆余额。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财务会计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确保企业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税务期限内,根据国家有关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比例缴纳的税金。
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本文主要讨论企业所得税。
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经营所得中按规定扣除费用和损失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应纳税额。
同时,根据税法规定的以往损失、减免税额等因素,调整应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额与以前税期的实际缴纳税额进行比较,确认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
3. 所得税的计提与转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率计提应纳税额,同时将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科目进行相应调整。
当企业实际缴纳或转出所得税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所得税的会计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所得税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具体披露内容包括:1. 所得税费用的分类将所得税费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结果进行分类,并注明适用的税率和税法的具体依据。
2. 所得税负债的信息披露披露所得税负债的起止期间、计提与转出的金额、以往税期不可抵扣亏损、可抵扣亏损和减免税额的变动情况等信息。
3. 所得税相关的注解在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科目进行相关注解,解释相关的准则和计算依据,以及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重大事项等。
四、所得税的特殊情况处理除了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外,所得税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企业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税务规定和会计准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披露。
税收的会计处理税收是国家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税收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成本。
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税收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和计算。
下面将介绍税收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所得税是企业纳税时需要缴纳的税金,会计处理主要涉及所得税的计提、确认和支付。
首先,在会计报表中,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提所得税费用。
计提所得税的金额是根据企业当期的利润或亏损与税率相乘得出的,需要在利润表中进行明确的列示。
其次,企业还需要确认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应缴未缴纳的所得税,一般在负债下方列示,明确所得税的偿还期限和条件。
最后,企业需要支付所得税。
企业在每个纳税期间结束时,需要根据税务部门规定的纳税时间表,按照法定的缴税金额和期限,将应缴纳的所得税支付给国家财政部门。
支付所得税时,需要准确填写相应的税款凭证,并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二、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增值税率征收的营业税,是企业主要的税收之一。
在会计处理中,增值税主要涉及销售和购买发生时的税金计算和核算。
首先,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需要按照增值税税率计算销售额和应纳税额。
销售额是指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所获得的收入,应纳税额是指根据税率计算出的需缴纳的增值税金额。
其次,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可以从发票中抵扣已纳税的增值税额。
企业需要及时将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增值税发票进行登记,并按照发票上的税额进行抵扣。
抵扣后的税额需要在会计账簿中清楚记录。
最后,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及时缴纳应交增值税。
企业需要根据纳税周期将应交增值税金额准确支付给税务部门,并办理相关的税款凭证和申报手续。
三、其他税费的会计处理除所得税和增值税之外,企业还可能涉及其他税费,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
这些税费需要在会计处理中进行准确的登记和核算。
在会计报表中,应将其他税费列示在合适的科目下,并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计提、确认和支付。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金,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根据其所得利润缴纳给国家的税收。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核算营业利润法,二是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法。
核算营业利润法是按照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应的税收优惠、减除费用、损失等,得到营业利润,然后按照所得税率计算出企业所得税的方法。
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法是按照税法规定,从企业的收入中扣除允许的成本、费用,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所得税率计算出企业所得税的方法。
具体而言,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计算。
二、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本步骤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会计处理准确无误。
基本步骤如下:1. 识别会计事项:在经营过程中,及时识别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会计事项,如收入、费用、资产处置等。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根据上述所得税计算方法,计算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3. 计提或支付企业所得税:将计算出的企业所得税根据规定的税率计提或支付给国家税务机关。
4. 记账处理:将企业所得税的计提或支付通过会计科目进行分录,正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5. 报告和申报:及时向国家税务机关报告和申报企业所得税相关情况,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交所需的申报材料。
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特别是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优惠政策,确保能够合理享受税收优惠。
2. 合规纳税:企业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确保合规运营并避免可能的处罚和风险。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所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应纳入国家税收范畴的所得,对于企业而言,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并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影响。
为了明确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的规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当时计提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按照当期利润计提所得税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的情况。
2.后期核算法:根据该方法,企业根据当期利润先计算预计所得税费用,然后在后期根据实际应纳税额与预计所得税费用的差异进行核实,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的情况。
3.年终结转法:根据该方法,企业在年底时计算当年的所得税应纳税额,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应纳税所得及相关税率计提所得税费用。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当期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
除了以上所述的会计处理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所得税处理方法:4.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存在所得税暂时性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暂时性税款资产或负债,并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5.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所得税与当期利润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
企业应根据这些差异计提流动性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所得税费用。
总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当时计提法、后期核算法和年终结转法。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处理方法和所得税流动性差异处理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所得税的影响。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实际作用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即坚持按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资产与负债)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避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解。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递延法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只表示将在未来会计期间配比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暂时性差异的累计影响,不表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
尽管递延法比债务法简单,但因其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而被美、英等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所淘汰。
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式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计算并缴纳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处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
1. 企业所得税的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计提是根据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以及相应的税率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根据税务法规定的税率来计提企业所得税。
计提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先计提暂定税款,然后再根据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的差异进行调整。
•遵循税法的规定,根据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申报。
•合理披露企业所得税的计提情况,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负担情况。
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计提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企业应在利润表中列示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并在负债表中列示应交的企业所得税。
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利润表中:借:利润总额贷:应计提所得税负债表中:借:应交所得税贷:暂记所得税2.2 调整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企业在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可能会与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存在差异。
这时,需要对计提的企业所得税进行调整。
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利润表中:借:实际缴纳所得税贷:应交所得税负债表中:借:暂记所得税贷:实际缴纳所得税调整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注意相关税法的规定,确保计算和调整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3 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合理披露企业所得税的计提和调整情况。
这样可以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负担情况,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3.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考前须知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遵循税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按照正确的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确保计提和调整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定期进行企业所得税的账务核对,确保计提和调整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注意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确保享受相关的税收政策,减少税务负担。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下所示:
对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表递延法、收益表债务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
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引言所得税是指个人、企业等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所得需要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所得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涉及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税务申报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所得税相关事项。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处理中,所得税分为当前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1. 当前所得税当前所得税指的是企业在当期实际发生的纳税额。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按照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当前所得税,并在每个会计期间内确认并计提相关会计科目。
首先,企业需要依据税法规定计算当前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根据税法的不同规定,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应税所得额乘以税率法、应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与速算扣除数法等。
其次,企业应按照当前所得税的计算结果,确认当前所得税的应交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计提相关会计科目。
计提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包括“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应付”。
2.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期纳税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对应的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会导致未来纳税额的变化。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为利润总额乘以适用税率与速算扣除数法。
企业应根据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递延所得税的资产和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并计提相关会计科目。
计提递延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暂时性差异将减少未来纳税额的金额,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可以减少所得税支出的潜在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暂时性差异将增加未来纳税额的金额,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可能增加所得税支出的潜在负债。
三、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在会计处理中,所得税涉及到若干会计科目的确认和计提。
以下是常见的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科目:1.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用来确认当前所得税负债的会计科目,用于计提当期应交的所得税金额。
2. 所得税应付所得税应付是确认当前所得税负债的会计科目,在报表中反映了企业未缴纳的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应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1、查账征收的:(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20%或2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2)按月(季)预缴时: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2、核定征收的:核定征收,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与应税所得额两种。
以下情况核对应税所得率:(1)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2)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3)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则采用应税所得额计税。
采用应税所得率计税的计税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各行业核定征收应税税率区间:企业所得税的分录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预缴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汇算清缴补税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
退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相关常见实操处理01/汇算清缴期限企业缴纳所得税如何预缴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人发生的应由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有关税务事项.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1、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所得税的纳税人,其纳税年度最后一个预缴期的税款应于年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和预缴,不得推延至汇算清缴时一并缴纳.2、若纳税人已按规定预缴税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则应在申报期限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3、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经查明事实后,予以核准.4、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破产或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60日内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并依法计算清算期间的企业所得税,结清应缴税款.5、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的,依据税收法规的规定合并、分立后其纳税人地位发生变化的,应在办理变更税务登记之前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时进行汇算清缴,并结清税款;其纳税人的地位不变的,纳税年度可以连续计算.02/不得税前扣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03/企业所得税申报材料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填报下列材料: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2、企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3、申报事项的有关情况;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1. 引言所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其所得额按规定比例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收。
在会计领域,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需要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分类,包括暂时性差异法、永久性差异法和综合法。
2. 暂时性差异法暂时性差异是指在企业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一种暂时性差异。
根据暂时性差异法,企业需要将这些差异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并相应地调整所得税费用。
2.1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暂时性差异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指在未来可以使用或抵销以减少实际缴纳所得税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了预提费用,但该费用在未来可能无需支付或支付金额较少。
- 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指在未来无法使用或抵销的暂时性差异。
例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但该准备在未来可能无法实际扣除。
2.2 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根据暂时性差异法,企业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 1. 计算每个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2. 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调整为净额,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3. 将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调整为净额,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4. 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分别计入利润表中,并相应地调整所得税费用。
3. 永久性差异法永久性差异是指在企业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一种永久性差异。
根据永久性差异法,企业需要将这些差异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并不对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
3.1 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永久性差异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永久性差异和不可抵扣永久性差异。
- 可抵扣永久性差异:指在未来可以使用或抵销以减少实际缴纳所得税额的永久性差异。
例如,企业在利润表中计入了非税收入,但该收入在未来可能无需纳税。
- 不可抵扣永久性差异:指在未来无法使用或抵销的永久性差异。
例如,企业在利润表中计入了非税收费用,但该费用在未来无法实际扣除。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发展和壮大起来。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所得税也发展着变化。
目前,税收收入已逐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和要求核算企业的收支盈亏,计算企业在纳税年度的应纳所得税款,并定期编制和提供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①。
同时,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专门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程序,其目的在于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井保证会计报表充分揭示真实的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
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允许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事项进行核算②。
本文通过对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几种常见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介绍比较分析,发现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1.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常见方法1.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账面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方法,所得税纳税额是依据本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所适应的所得税税率来计算确定的。
应付税款法的理论基础是所得税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所得税是由于本期的收益而产生的法定费用,它与其它各个期间的收益毫不相干,因此应该由本期的收益来承担。
利用应付税款法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无论是对永久性差异还是对时间性差异均完全按照税法规定处理,所得税费用是税法意义上的费用,而非会计意义上的费用。
应付税款法核算简单,容易掌握,①陈伟珍:《所得税会计及其核算方法》,《会计之友》2006第5期②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年3月但是它违背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容易造成企业各期净利润的剧烈波动①。
目前,这种方法在国际上己逐渐被淘汰,随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逐步趋于完善。
1.2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纳税所得额和会计所得之间的差异,如果在本期发生,而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的,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应按照企业本期会计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列作利润分配,同时将时间性差异额,作为递延税款②。
这种将本期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方法,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个期间。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是由交易或经济事项引起的,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必然与所得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某项交易或经济事项产生收益时,应在当期确认其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纳税影响会计法遵循了配比原则,在计算本期所得税费用时,只需要在本期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整永久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没有必要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调整。
用此方法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应付税款的差额计入“递延税款”科目,会计处理方法分为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
1.2.1递延法递延法是指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的时候,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递延法确认了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当所得税法或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按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按原有税率计算。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
1.2.2利润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是指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的时候,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递延税款余额反映的是按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末转销影响纳税金额。
利润表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预计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
①宋为民:《浅析所得税会计》,《会计之友》2006年第10期②宁文志,孙静涛:《谈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1.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与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与利润表债务法所不同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差额,而非当期差额,因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其“递延税款”科目更具现实意义①。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损益。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如果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收回或清偿很可能使未来税款支付额大于没有纳税后果的收回或清偿数额,则企业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企业应将其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2.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2.1处理方法上的缺陷2.1.1应付税款法存在的缺陷目前,随着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的税收法律法规逐步趋于完善;由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税法二者的目标和行为规定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表现在所得税上就是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大部分都是时间性差异;此时,若继续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当期不确认时间性差异而影响的所得税金额,不符合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为,所得税作为企业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应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会计期间,以达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②。
2.1.2递延法存在的缺陷递延法有着本身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因此,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可①杜国良:《论资产负债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影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5期②林武:《企业所得税会计两种差异方法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第5期3能不表示所得税的实际结果,即列入资产负债表的递延所得税金额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并不真正意味着末来年份可少交或应补交的税款①;也就是说,它不完全代表企业所拥有的项资产或负债。
2.1.3利润表债务法存在的缺陷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为导向,注重时间性差异,而非暂时性差异,所以,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揭示的差异范围窄小;此外,损益表债务法无法恰当地评价和预测企业报告日的财务状况的末来现金流量。
2.2各利益主体重视利润指标一直以来,我国的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利润指标都非常重视,从对上市公司的上市、停市和退市等活动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主要依据上市公司的利润指标来进行判断;此外,从公司对其管理层的业绩评价和激烈制度也可以看出,对公司的利润指标比较重视。
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以利润表为重心的事实。
2.3所得税的征管工作存在漏洞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方面,确确实实地存在的对所得税漏征漏管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税务管理水平低,从而使得对所得税的征管存在漏洞。
2.4应纳所得税额的核算较混乱由于所得税的纳税人对所得税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掌握不够准确,尤其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基本规定、扣除依据、扣除比率等掌握不够全面、准确,以致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比较棍乱。
在对纳税申报的审核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稽核手段和稽核方法,没有建立起能够和增值税管理相提并论的稽核机制。
2.5对费用的确认和列支方面存在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时,没有遵循相关性和配比原则,混淆各项成本、费用的范围,以及对费用进行列支的顺序。
例如,某些企业没有遵循成本和费用的划分标准,人为的混淆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还有些企业混淆了费用的税前税后的列支顺序;还有的企业将税务稽查审增的所得额,属于几时间性差异部分,①戚纯生:《所得税会计处理与纳税差异比较》,《特区财会》2008年第7期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只补税不调账,造成明征暗退等等。
2.6隐瞒企业的实际收入情况有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核算时,隐瞒了企业的实际收入情况。
例如:企业在采用预收账款方式进行货物销售时,产品已经发出,但是没有及时的将预收账款专做销售收入,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已经实现了收入但是由于没有及时转计,使得企业的收入被隐瞒;企业在出售废品、原材料残料、清理固定资产、边角料时的收入,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计入企业收入,由于这些收入大多是以现金的形式,多是个体经营者购买,没有发票,为企业隐瞒这部分收入提供了条件;一些商家的返利促销活动也成为企业隐瞒实际收入的又一种形式,商家返还的现金或者物品形成了账外经营①。
2.7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定模糊时间性差异在以后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内可以转回。
永久性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未来转回。
如会计上超标准支付的工资、为职工超标准支付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各种税收罚款等。
会计上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如坏账准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了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在进行扣除。
但按照税法规定,上述项目不得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从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此外,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会计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不同等都会形成时间性差异。
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对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界定不清,将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不调整应税所得,或把时间性差异当作永久性差异处理,最终导致了本期所得税费用计算的不正确。
2.8所得税汇算清缴后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许多企业在税务机关汇算清缴所得税后往往忽视对有关账务处理的调整工作。
如果企业在清缴后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账务调整,势必会给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带来不良后果。
如企业将不应记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多计或少计,或用其他方式人为地虚列利润等,就会增加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利润。
而已作纳税处理的已税利润在以后年度又很容易出现连续征税等情况,使企业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