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风险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

为识别本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风险因素,并确定不可允许风险,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作中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0术语和定义

3.1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件。

3.3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4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3.6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7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8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0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的批准。

4.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进行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制定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办法。

4.3各部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对本部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

5.0控制过程

5.1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5.1.1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5.1.2识别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5.1.3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

5.1.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

5.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因素评价的时机

5.2.1以公司各单位和活动为对象,每年初进行一次补充评价。

5.2.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

5.2.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发生变化时,可适时地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价。

5.3危险源辨识

5.3.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表》,并下发各单位。

5.3.2各单位负责人将危险源识别的内容、注意事项通知到每个成员,发动全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各自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各负责人做好危险源汇总,并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表》。

5.3.3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进行现场巡查,修改、补充、完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表》,汇总后编写《重要危险源、风险因素清单》。

5.3.4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从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和场所的自身缺陷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动行为、过失行为等)以及管理体系条件三方面人手,考虑覆盖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七种类型【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热能、放射能、生物能、人机工程(生理、心理)】,不仅要考虑组织本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同时要考虑相关方活动带来的危险因素,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a.现场观察;

b.询问、交谈;

c.查阅有关记录。

5.3.5危害辨识的范围

a.所有工序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和访问者)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无论其是由本公司还是外部所提供;

d.重点监控工序,如库房等;

e.安全要害部位:易发火灾、爆炸重大事故的场所(配电室、制冷站等);

f.对于大众公认的安全行为(如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接电话等)不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

5.4风险因素的评价

5.4.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培训。

5.4.2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根据其特点将其分为以下的类别:

a.物体打击;

b.车辆伤害;

c.机械伤害;

d.起重伤害;

e.触电;

f.烫伤;

g.火灾;

h.高处坠物;

i.化学爆炸;

j.物理爆炸;

k.中毒和窒息;

l.其他。

5.4.3职业伤害等级,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级。

a.轻微,如:

•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

•烦躁和刺激(如头疼);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

b.一般,如:

•划伤;烧伤;轻微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

•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

c.严重,如:

•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

•急症不治之症;一人以上(含一人)人员死亡。

5.4.4事故的可能性

应考虑如下问题:

a.暴露人员;

b.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

c.供应(如电,水)中断;

d.设备和机械安全装置失灵或失控;

e.暴露于恶劣气候;

f.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

g.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程序)。事故的可能性分为:

I可能:相当可能或完全可以预料;

II有可能:可能(但不经常)或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III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或很不可能。

5.4.5风险因素评价的方法

a.直观评价法;

b.经验分析法;

c.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LEC 法附后)。

5.4.6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单位人员进行风险评价,确定不可允许风险和一般风险。

5.4.7在危险评价的记分过程中,应考虑危害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与运行经验的适应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以往发生过的事故和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5.5风险的评估分级和控制

5.5.1根据事故可能性和风险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见附表一)中风险等级划分将风险因素分为 5 级,分级的原则及控制如下表:

风险的评估分级确定表

5级(D ≤20):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4级(20<D≤70):是指风险降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加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级(70<D≤160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

2 级(160<D≤320):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定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1 级(D>320):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定方案实施控制。

5.6不可允许风险评价、确定和管理

5.6.1不可允许风险评价依据:

a.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不可允许风险;

b.1 级和 2 级危险危害因素的部分判断确定为不可允许风险。

5.6.2人力资源部门将确定的不可允许风险,编制成《不可允许危险源、风险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至各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