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统一话术+绘画课程介绍

绘画统一话术+绘画课程介绍

绘画统一话术+绘画课程介绍
绘画统一话术+绘画课程介绍

绘画统一话术

家长刁钻的n个问题

1、小孩特别闹腾,学画画能让他安静吗?

答:学画画可以逐步培养他的专注力,孩子淘气是天性,让他完全改掉可以说不太现实,但是美术课可以提高孩子对艺术对生活的专注力,培养他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没,陶冶他潜意识里的艺术情操。

2、为什么孩子画的一点也不像,还不好看,我的孩子真的适合学画画吗?

答:幼儿美术一般不开发他的具象思维,将着重点放在了抽象思维,也就是说像不像在他的阶段,还不能接受临摹教育的阶段这个问题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为什么说幼儿的艺术思维和答艺术家最接近呢?也就是因为他的天性还没有被束缚,他的美术作品看似是随意,但是他也有思想,是潜意识具备的,没有经过后期人工改造,是最适合开发的黄金时间。视觉的空间变小了,想象力也要因此受到限制吗?答案是否然的,我们也并不是不注重像不像,而是我们更注重画的思想,所以我们上完每一节绘画课都会认真聆听孩子告

诉老师他对这幅画的想法。

3、我的小孩是不是太小了,他还什么都不懂

答:3到6岁的孩子喜欢画模糊但精炼的造型,此前都是天生的艺术灵性阶段,我介意你可以让他尝试创意涂鸦班,这个班主要针对年龄很小的幼儿开的,孩子年龄太小不错,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他有自己的主见,有时候他会表达不清,但他会通过行动来表述,美术是思想和行动能融洽的结合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加以培养会开拓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思想创意,让孩子潜在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并且会加大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思考,从而早期智力得到开发。

4、孩子一学期可以学到哪些东西?

答:1 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提高 2 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提高 3 对基本具象型美术的掌握和运用4大脑和手的协调性提高(孩子会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5 艺术修养提高 6 创造力提高。这些并不是空话,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小的事中体现出来。

5、学画画会影响学习成绩吗?

答:并不会,相反,美术修养会对孩子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基础美术教育对儿童来说,不是目的,而是人才发展中的一项必修科目。绘画要求整体观察,全面思考,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学医的一个女生曾告诉我: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管多短的文章都可以写的完整,做数学题时,我能从数学公式中看到形象,帮助我理解概念。从身边这些儿童成长的实例中可以看出,绘画作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介绍

绘画课程基本介绍:

启蒙涂鸦班:(3-5)周岁一周期简单的手工和创意绘画。

创意班:手工创作(6-7)周岁

各种手工制作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及合表现

图示创作(6-7)周岁:针对绘画的技法,会接触一些油画棒

揉色渐变等技巧,向物像上发展。

创意线描(7-9)周岁:各种线描画

精品班:创意线描和创意设计入门。

素描入门(10以上)周岁:几何体、石膏,素描静物。

每个班级定期有集体活动,创意班和精品班会有外出写生机会。

画画是孩子更好的智力开发,你知道吗?

1、记忆力更好

孩子们将自己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天真”的方式抽象的表达出来,甚至有西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5岁前创造性是最高的。几乎能等同于绘画大师。

2、观察力更强

当您的孩子乐滋滋的指着自己画中的“小古怪”说这是超级的、无敌的时候,不要用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这些日常我们觉得混乱的事物,是以怎样的姿

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出现的呢?

3、想象力更好

孩子的世界充满天真烂漫,花儿会唱歌,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小猫。。。。。对色彩的运用孩子是最大胆的,请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的世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4、情绪能得到宣泄

5、绘画使左右脑一起开工

、、、、、、

绘画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来直接地观察到其心灵的轨迹。儿童绘画具有率直性、求全性、符号性、动态性、稚拙性、夸张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

我校特色

我校利用各种媒体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感知教育,如实

景、实物观察、图片语言描述联想、听音乐、讲故事、欣赏绘画作品等,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临摹成人创造的简笔画。画的像≠画得好训练目的:A,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B,帮助儿童心理机能成长,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平衡;C,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增强自信心,培养耐心、毅力以及做事专注的习惯。

一期目标: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基本技能,了解和使用各种创意绘画的新型材料,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动手能力,这在以后的各种课程学习中都是受益匪浅的。

我校与家庭要以沟通为基础,互相配合,合作育人,使孩子能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行动一致、信念统一、彰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终身受益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