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白鹤小学陈诚兴教材分析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一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学生对第一章内容深入了解的同时为今后深入学习《论语》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朗读《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做到熟读。
2.领悟关于人生和学习的道理的同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诵读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想学、乐学、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诵读,营造融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在读中了解语录,熟读成诵。
2.自学法。
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学,提高40分钟课堂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3.点拨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本的同时,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激发兴趣。
1.问答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能帮帮老师吗?生:能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那好(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1)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没掰到一个)(2)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答案:心比天高)(3)世界上除了火车什么车最长? (答案:塞车)(4)牙医靠什么吃饭? (答案:嘴巴)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看大屏幕。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学内容: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初读课文,正音。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这是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第1部分学而篇作者: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第2部分人、修身的一些观点,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再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我们已经读了《大学》、《中庸》,现在开始,我们来读《论语》(板书)。
论语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论语·学而时习之》是《论语》中的一篇,全文共有22章,最著名的莫过于其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针。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习的重要性:以经典的《论语·学而时习之》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意愿。
2. 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和讲解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2. 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3. 协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活动:1. 阅读《论语·学而时习之》:引导学生阅读原著,理解其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通过讨论和分享,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论语》幼儿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
详细内容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的词句,如“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等。
2. 教学重点:把握《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孝弟、尊敬他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论语教材。
2. 学具:论语学习笔记、彩色笔、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论语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孝弟、尊敬他人等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论语原文,并分享学习心得。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篇2. 内容:a.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际关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道德品质:孝弟、尊敬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论语学而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弟、尊敬他人的短文。
a. 关心父母的生活,帮助父母做家务;b.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c. 遵守学校纪律,尊敬他人;d. 乐于助人,关爱身边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的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论语学而教学设计首先,《论语·学而》中的教学设计注重师徒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孔子在书中强调“君子不器”,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是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思想。
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主张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这种师徒关系建立在尊师重道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论语·学而》中的教学设计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书中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样的论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再次,《论语·学而》中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孔子在书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等诸多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凭借优秀的品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生成才。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善良、诚信、助人为乐等美德。
最后,《论语·学而》中的教学设计注重个性化教育。
书中有很多关于个别学生个性的描述,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
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教育要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2、“吾日三省”章(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名教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国学《论语》教学设计(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国学《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的】 1.掌握常⽤的⽂⾔实词,能⽤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思想内容,并能融⼊学习态度、⽅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法;积累成语、格⾔、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具书,通读全⽂,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导⼊提问:影响⼏千年中国思想⽂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师分析后可揭⽰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学⽣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预习提问: (1)⼤家预习课⽂后⼀定会发现,每⼀则都有⼀个“⼦⽈”。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
谁知道《论语》是⼀部怎样的书? (3)孔⼦是怎样的⼈?为什么⼈们把到⼭东曲⾩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师⽣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和《论语》进⼀步的认识。
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和“积极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的全新概念。
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活情况,看出孔⼦和他弟⼦们的⼈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法。
这为进⼀步学习课⽂作了铺垫。
) 三、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有三条基本⽅法: ⼀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分流畅 ⼆是⽤⼼领会课⽂的意思 三是⾃⼰动⼿,积累词语。
《论语》教学设计及反思1、《论语》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培养朗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学习“愠,君子,罔,殆,省,弘毅”等文言实词的含义,熟练背诵全文,训练文言文语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自我解疑以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疑点难点的能力,加强其课堂参与意识,学习总结“留,删,增,换,调”等翻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所涉及的学习方法,态度及为人修养,对照反省自己。
【基本设想】1、以朗读促理解,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做独立思考,联系本人实际,以加深体会。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登录网站,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2、利用课下解释及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交流收集材料,创设阅读情境(课件片头:古典音乐伴奏,背景为竹简滚动,孔子不同画像轮流出现。
)曾听过山东一位副省长非常自豪地这样向媒体宣传山东:“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
”看来,孔子真不愧是我们山东的“品牌”人物。
我们身为孔子的老乡也是倍感荣耀,那你对咱们这位光辉而伟大的老乡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庙朝圣,“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貌不扬却倍受尊崇,早年虽有抱负却不得伸展,儒家创始人……)大家想亲身聆听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谆谆教导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则。
(设计意图:利用孔子是山东老乡这一激趣点,吸引学生,培养其课堂参与意识,并注意把课文与多媒体网络有效链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三、疏通文意,扫清障碍背诵格言,名句。
对照自我,找差距。
(设计意图: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有知识能力,有情感态度,便于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四、朗读感知1、扫清字音障碍:抽生读,注意语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重点字词,如:不亦说乎三省诲女是知也的读音应讲解清楚。
《论语·学而时习之》教学设计执教:李娟娟教学目标: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2、谈对孔子的印象。
3、走入《论语》,学习课文《学而时习之》。
(板书课题,读课题)二、我会读第一站——“我会读”1.自由练读,读通读顺2.跟录音读,感受节奏3.接力赛读,强化练习4.变式朗读,挑战自我5.配乐朗读,读出韵味6、专家示范,体验吟诵第二站——“我会说”1.文译对读2.交流分享(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怎么读?通“悦”。
表示什么意思?喜悦、高兴。
读该句,小结:学了知识后不断地去练习实践,不也是高兴的吗?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2)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理解“愠”(恼怒),谁读懂了这句话?(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读。
这里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理解“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什么意思?殆怎么理解?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
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学问要结合在一起,就是学思结合。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又一种学习方法。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长句,反复朗读。
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是为了干什么?(冥思苦想)师补充:光想不去行动,能行吗?所以,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动。
文章《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独具特色的《学而篇》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和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而篇》中的言语平实简练,意境深远,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而篇》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帮助学生有更好成长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而篇》的基本内涵,掌握语言表达的核心要义。
2.理解《学而篇》的思想精髓,透彻把握其中的理念。
3.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4.引导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收获和成果。
二、教学流程1.以经典为引,探究道理老师将学生带领进入“学而篇”的学习世界,唤起学生对于经典的期待和好奇心。
通过慷慨激昂的描述和详尽的诠释,鼓励学生主动去研究、思考、分析、解读《学而篇》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2.深入阅读,细致分析将《学而篇》逐章逐节进行系统讲授,讲解其内涵和思想,分析其教义和哲学思想。
学生应该注意对于内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探索出相应的智慧和方法。
3.教育启示,人生经验通过学习《学而篇》,诱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并在人生道路上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以《学而篇》所体现的人生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和助力。
三、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和解读《学而篇》,引导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和思想精髓,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认识经典的重要基础,进而认识到自身的成长需求和发展空间。
2.针对《学而篇》中的优秀表达和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逐步加强对《学而篇》的思想学习,将其具体化,理论化,在实际应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学而篇》中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等形式,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
古文二则《读书有三到》《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两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敢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
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课件出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
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琅琅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30、古文两则4、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
4、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交流板书:心到眼到口到三、研读课文(一)《读书又三到》1、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
(2)齐读古文。
2、通读全文,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
(1)师:既然古文的语言精炼且深刻,至今为世人学习,除了它们本身语言的精辟,语调的古朴之外,其表达方式也可谓堪称一绝。
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作者朱熹是中国南宋著名哲学家,其逻辑推理能力非同一般。
请问该文是怎样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细读课文,思考。
(2)重点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教案概述《论语》教案: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目标:1. 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2. 掌握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2. 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入理解。
2. 将孔子的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教学准备:1. 《论语》相关文本。
2.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和思考哪个更重要?为什么?Step 2:文本解析(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原文。
2. 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
3. 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的观点。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孔子的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例子。
Step 4: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的观点,并强调其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
Step 5: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他们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分享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并掌握孔子关于学习和思考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引导他们将孔子的观点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思考和理解。
三、作业布置1. 复习《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原文。
2.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四、课后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程度,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论语·学而篇》教案
上亭小学六(2)班梁超伯
学习目标: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
二、聆听古代圣贤学习、做人的教诲。
教学重难点:
感情圣贤学习、做人的教诲。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简介孔子。
二、新课教授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1)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把不会读的字画上记号。
2、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认真倾听,体会教师的节奏和韵律。
(2)注意正音,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全班齐读。
4、分男妇组读。
5、指名朗读。
(二)理解古文,掌握大意。
1、出示注释,理解的大意。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理解重点句子
小黑板出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质疑: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报。
三、联系实际,延伸课外。
1、请同学们开动脑袋,想想现实中有没有讲诚信的例子。
2、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3、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4、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论语·学而》前四则教学设计青田办贺家联小翟江涛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
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
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像)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
孔子用他的言行给弟子们留下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你对《论语》还有哪些了解?或者你还想了解《论语》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论语》及四书五经,及《论语》的篇章)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第一篇。
(板书:论语·学而)(二)古代的学生如何读书。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古代的学生怎么学习吗?(请几个同学发言,随便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一看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2、(看完后)你看懂了吗?你们想像他们一样学习吗?(学生答想)为什么?(学生答:可能会说可以喝酒吃肉,等等(同学随便发言)师小结:其实也就:能在轻松自由氛围中做学问,而且喜欢辩论。
你们想不想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那你们就轻松点,行不?为了轻松,首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吧。
(三)学习第一则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
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论语·学而》前四则教学设计
青田办贺家联小翟江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
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
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
孔子用他的言行给弟子们留下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你对《论语》还有哪些了解?或者你还想了解《论语》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论语》及四书五经,及《论语》的篇章)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第一篇。
(板书:论语·学而)
(二)古代的学生如何读书。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古代的学生怎么学习吗?(请几个同学发言,随便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一看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2、(看完后)你看懂了吗?你们想像他们一样学习吗?(学生答想)为什么?(学生答:可能会说可以喝酒吃肉,等等(同学随便发言)师小结:其实也就:能在轻松自由氛围中做学问,而且喜欢辩论。
你们想不想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那你们就轻松点,行不?为了轻松,首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吧。
(三)学习第一则
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
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
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平常学习的课文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读法有什么不同。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特别指出虽与阅读无关,但也很重要的一点:(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诉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一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注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子”、“曰”、“说”、“愠”的意思,解释“说”的读音。
(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恼怒)
10、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四)学习第二则
1、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有子,他对于孝,对于礼,对于学,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他曾经这么说(出示第二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由读读。
3、师提示“弟”、“好”、“鲜”的读音,(板书:弟——悌
4、学生再读。
5、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停顿,在书上标出来。
6、学生齐读三遍。
7、)解释“悌”、“好”、“鲜”的意思。
(板书:好:爱好,鲜:少)
教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造反的人还没有。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8、自由朗读,力争背诵下来。
9、全班试背。
(五)学习第三则
1、讲述故事: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李林甫,在朝中担任宰相,皇帝很信任他。
这个人嫉妒心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恨之入骨,总是想办法除掉他们。
他对这些人花言巧语,表面上十分和善,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谋害他们的诡计,所以有些人即使被他谋害了都不知道。
后来人们终于识破了他的假面具,都说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2、引入第三则:其实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出示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3、自由读读。
4、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全班齐读三遍。
6、全班一起背诵。
(六)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
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我们学习的方法自己试着读一读标出停顿,然后猜一猜意思,可以同桌及前后桌讨论。
提示一点:省,反省的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他反省的是什么呢?你要自己试着解决了。
3、指名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停顿及意思)。
4、师简单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省”的读音,并解释意思。
(板书:省:反省)
5、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6、师生齐读一遍。
(七)四则合诵
1、学生按照《论语》顺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四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四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
(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
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