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肺通气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

(一)呼吸肌

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

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一般情况多为混合型。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溺水,电击等,不能进行呼吸运动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手操作,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流而维持肺通气或用人工呼吸仪,使将外界空气入出肺内,再流出,以进行通气维持生命。也常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2、平静呼吸和深呼吸

机体安静时的平静呼吸,吸气动作是主动的,而呼气动作则是被动的。当机体活动或有些情况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种呼吸称为深呼吸或用力呼吸。用力呼气时则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腹壁肌、肋间内肌等辅助呼气肌主动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此时呼气动作也是主动过程。用力吸气时,除膈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肌和背肌等也参加收缩,使胸廓更大的扩展。

二、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一)肺内压(P ip)

是指肺泡内的压力而言。在吸气末期或呼气末期的片刻,肺泡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在呼吸运动周期中,在吸气之初,肺扩张增大,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到吸气末期,进入肺的空气已充填了扩大的肺容积,此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开始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泡内气体流向外界,到呼气之末,肺内压又与大气压相等。肺内压随呼吸周期进行周期性变化。

(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是一个潜在的腔,脏层和壁层之间仅有少量浆液把它们粘附在一起,这一薄层液体,不仅起着滑润作用,减少呼吸运动时的摩擦,还由于分子间的吸附作用,使两层胸膜互相贴紧,不易因胸廓增大或肺的缩小而分开。在呼吸时,胸膜腔的容积并无增减,而只是胸膜腔内的压力发生改变。

1、测定方法

以一针头刺入胸膜腔中,其另端联接检压计,可测得胸膜腔内压(P pl)低于大气压,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称之为负压。胸膜腔内负压随呼吸周期而变化,平静吸气末约为-1.06kPa;(即比大气压低1.06kPa,如大气压为101.08kPa,则实际应为100kPa平静呼气末约为

-0.27kPa。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的变化范围增大。

2、形成机制

1)胸内压胸膜腔内负压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婴儿出生后,肺即随胸廓的扩张而增大,此时期胸膜腔内负压很小。以后由于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肺的发育速度,使胸廓容积大

于肺的自然容积,由于二者都具有弹性,胸廓欲向外扩大,而肺则要向内缩小,而二者又不能分开。于是胸廓的容积比其自然容积为小;而肺的容积比其自然容积大。如剪开胸腔使之与大气压相通,破坏胸膜两层之间的依从关系,发现肺向内萎缩,而胸廓则向外扩大。这也证明了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为负压。胸膜腔内压实质上是加于胸膜表面的压力所间接形成的。在肺处于吸气末或呼气末静止状态时,作用于胸膜内层表面的压力有两种:一种是肺内压,此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这种压力使肺扩张;另一种是肺由于被动扩张而产生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与前者正好相反。因此胸膜腔内压力实际反映了这两种作用力的关系。为两者相反力的代数和。

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回缩力

2)胸内负压形成的条件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故胸膜腔内压正好等于肺泡回缩力的负值。肺泡扩张越大,回缩力也越大,相应胸膜腔内压的负值也大、在平静呼吸时,不论吸气期或呼气期,胸膜腔内压均低于大气压呈负压。但是,如果关闭声门或上呼吸道阻塞时,剧烈咳嗽,是一种用力呼气运动,胸膜腔内压可升高到+14.63kPa,胸膜腔内压是正压。这是由于用力呼气时,气体不能呼出,而肺又回缩,使肺内压急剧升高,造成胸膜腔内压成正压。在此时,如果用力吸气,肺容积扩大,但气体不能吸入肺内,使肺内压剧烈下降,造成胸膜腔内压负值更大。这也表明胸膜腔内压与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的关系。

3)胸膜腔内负压的意义负压可以使壁薄的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等的容积也增大,使其中血压降低,有助于静脉血回流入心。负压值的增大或减小,静脉回心血流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在气胸时,即胸膜腔与外界空气相通(胸壁贯穿性创伤或肺泡破裂)时,造成胸膜腔正压,不仅影响呼吸功能,也影响循环功能。

肺通气的动力只是肺通气的一个方面,在肺道通气过程中还有阻力,动力克服阻力之后,才能完成通气。动力,阻力这一对矛盾间的力量对比还决定了肺通气的量。

(三)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肺和胸廓弹性物体的阻力,而非弹性阻力指呼吸过程中气管对气流的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其中弹性占阻力占总阻力的70%左右,非弹性阻力约占30%。

1、弹性阻力

任何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具有对抗变形和回位的倾向称为弹性阻力。用同等大小的外力作用时,弹性阻力大者变形程度小;而阻力小者则变形程度大。而在实际应用时,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的大小,则常用其在外力作用下,是否容易扩张的程度(即顺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