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写生考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9.60 KB
- 文档页数:7
写生考察报告
本次园林考察主要在苏州,考察对象是留园和拙政园。
这两座园林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设施最齐全的四大名园其中的两座。
这两座园林都是中国苏州园林的始祖和范本,对中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在此作为我是第一次考察园林,我先介绍一下留园。
留园的历史有史料记载,院内建筑布局精致,其实众多而知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虽然占地小,但是里面的布局让人感觉在梦境一般。
留园的建筑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但是我觉得整体有点小气,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般都是官场失利,隐居于此,想把自然界中的美景尽收于自己院内用仿造的形式在院内表达过来。
(此为留园进门处)
留园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
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此为中心水景)
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用的最多的太湖石,有名败家石,古代许多有钱人都是因为喜爱太湖石,而搞得倾家荡产,所以太湖石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太湖石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主要原因:皱;透;漏;瘦。
所以这也是留园的不寻常之处。
(此为冠云峰)
在后花园的盆景也很好,里面有许多见不到的植物还有盆景,让人流连忘返。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留园的报告已经完毕,下面到另一个重点:拙政园。
拙政园的影响力要比留园大,面积也比留园大的多。
她始建于明德年间,拙政园给我的
感觉要比留园好,留园显得小气,她被称为“中国园林之母”。
可想她的影响有多大。
明嘉靖
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
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 年建成。
以“是亦拙者之为政也”而起名。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
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
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
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
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
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
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
(西部园林美景)篇二:安徽写生
考察报告
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3月25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10级环艺专业的同学怀着高兴的心情踏
上了去安徽的写生旅途。
我们足足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终于眼前出现了期待已久的徽派建筑,沿途的风景也大有
不同,麦田渐渐的被水田所取代,不时还能看见几头大水牛在稻田里耕作,远处出现了成片
的竹林,山上的植被也越发的茂密起来,不时还有许多云雾环绕其中,风景如画美丽极了,
同学们也是激动不已。
慢慢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们的车也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黄山市,路边
的小山也渐渐多了起来,风景也越发秀丽了,我们的车子在小山之间穿梭,不时还穿越几个
长长的隧道,这是在北方少见的惬意,同学们也纷纷拍照留念。
不知不觉的到了下午七点多,我们的车队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南屏,下车后我们直奔饭
店,天色也慢慢暗了下来,也许是刚下过雨的缘故,这里的空气比较凉爽,没有想象中那么
热,当天晚上吃完晚饭同学们就拖着疲惫的身体早早睡了。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餐,老师让我们集合安排了一天的行程。
几位导游带领我们各班同学
进入南屏景区,开始参观景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充满古代气息的建筑,绿树白水下的
房子,以马头墙为建筑主题的屋顶,以灰色的墙壁,黑色小瓦片的屋顶为主题的房子,充满
了诗情画意,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南屏的美丽风光,如“慎思堂”“程氏宗祠”
还有“抱一书屋”、,这里的居民以“叶”氏为主,建筑古朴,地方特色十分浓郁。
沿途还有
一些茶馆,木雕馆,酒馆,颇有一番地方味道。
空气中略微带些湿气,天上下着小雨,显得
格外清爽,真不失为居住养生的好地方。
房屋多为高大的墙体,巷
子也格外幽深,窄窄的充满古香古味。
最吸引人的是建筑上的石雕、木雕,每一块石板、
木板,都不是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使人不禁赞叹古人技艺的精湛。
对于南屏,最深的印象是村中上上下下的台阶和村边的万松林,以及村外田地边的石桥和
水车.万松林因为树梢上跳跃的松鼠而得名,遗憾的是我未曾亲眼目睹松鼠的身姿;不过倒近
距离观赏了采蜂蜜的小蜜蜂.大水车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清澈的水流随着转动的水车灌入
小水渠,让人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大石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河水潺潺,勾起人无限的绘画
冲动.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时间、地点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实习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
1、上海部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
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
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
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
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
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
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
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
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
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
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
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
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
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
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
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
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
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
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
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
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五、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
去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专业综合实习,更要通过实习来加深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实际空间感受和对江南园林艺术、城市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累素材,为更
深一步的学习和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刚下火车,就被这里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所吸引,这也让我感受到杭州空气质量的良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杭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确实到位。
我们本次实习重点在西湖景区的新十景和旧十景。
西湖旁边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而且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我第一天晚上随小组的其他组员一起游赏了西湖夜景,美丽动感的音乐喷泉,温和舒适的湖风,艺人优美的江南小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感慨古人的精湛艺术,也感谢他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一个景观专业的学生,
我也更要汲取精华,学习造园理念,为自己以后的设计之路做铺垫。
篇四:上里写生考察报
告。
2014级3班
姓名:侯静学号:14051503011 雅安,四川省地级市,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东麓,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
界凉山、北接阿坝,距成都仅115公里。
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雅安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
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
雅安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新兴的旅游城和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有“雨城”之
称。
而在雅安这个自古都被称为“西蜀漏天”的地方,孕育出了别具
特色的“雅雨”、“雅鱼”、“雅女”“三雅文化”。
一.上里古镇
上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
古镇初名“罗绳”,历史上有韩、杨、
陈、许、张五大家族居住,故俗称“五家口”,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
镇上古朴的建筑高低错落,石板铺街,木屋为舍。
古镇沿河有10余座古桥,古塔有文峰塔(又
称字库)、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双节孝”石牌坊,“九世
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境内的白马泉、喷珠泉素有“雅州山水秀,二泉天下奇”的美
誉。
保存完好的韩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川
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堪称一绝。
上世纪30年代,成为红军
长征过境之地,古镇境内尚存有红军石刻标语数十幅,形成一条“红军走廊”。
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
古镇
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
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
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
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
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
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
发达。
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
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
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
二.古镇的气候篇五:写生考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2007-06-09 18:59:57| 分类:平面相关的文字 |字号
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村,唐宋时称长宁里;后因村北屏风山妆如屏
风,得名为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曾属徽州府黟县九都,故亦称九都舒村。
九都舒村,屏风
山阳之水与吉阳山阴之水汇合,蜿蜒贯村而过;村头水口的长宁湖积水聚财与红庙,华佗井
等古迹,阴阳调,平静长宁,中国古代风水学说在这有典型体观。
九都舒村,以舒姓聚族而居。
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庐江迁居长宁里,至
今已1100多年历史。
村内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其中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极为
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
另外,还存明清民居200余幢,还有三姑庙、御前侍卫贴墙牌坊、长
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
九都舒村,四季皆景。
春风细雨
桃花水涨;夏日纳凉,柳垂扬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竹翠笋萌。
在中国桃花
源--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素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美称的九都舒村,以其独具的风
水村落特色和悠久的古黟风情历史,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安徽→黄山→南屏→概况
提供图片更多图片
这次写生是我自读大学以来第一次外出创作,对于我们这些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感受
大自然,接触新事物是件很必要的事,即让我们的眼界不会局限在学校我们仅仅看到的东西,
而是让我们更多的懂得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感谢校领导给与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
让我们学到很多,终生受益…………….. 5月28日早上,我们06级艺术设计的同学集体但第一教学楼前集合,随着车辆离开黄
山学院的那刻开始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神奇般的色彩,不知道我们到屏山后会不会有种脱离城
市尘世的感觉呢?很早就听说那里都是前人遗留的古代建筑,周围的山山水水更是让人赞不
绝口,看着大家迫不及待的心情,我更是等待到达屏山的时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很
快到达。
那时同学们的表情更让同学们大吃一惊,不尽让我们联想到古代诗人马志远的“小
桥流水人家“的美句。
,
当我们到旅社刚放下行李,导游变带我们参观这个美丽的村庄,我们兴奋的跟在导游后
面,听着导游讲述着这个村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原来这里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
之间的屏山村,唐宋时称长宁里;后因村北屏风山妆如屏风,得名为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
曾属徽州府黟县九都,故亦称九都舒村。
九都舒村,屏风山阳之水与吉阳山阴之水汇合,蜿
蜒贯村而过;村头水口的长宁湖积水聚财与红庙,华佗井等古迹,阴阳调,平静长宁,中国
古代风水学说在这有典型体观,九都舒村,以舒姓聚族而居。
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
唐末庐江迁居长宁里,至今已1100多年历史。
村内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其中
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极为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
另外,还存明清民居200余幢,还有三姑庙、
御前侍卫贴墙牌坊、
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
九都舒村,四季皆景。
春
风细雨桃花水涨;夏日纳凉,柳垂扬郁;秋夜赏月,水映桥动;冬季踏雪,竹翠笋萌。
在中
国桃花源--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素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美称的九都舒村,以其独
具的风水村落特色和悠久的古黟风情历史,向世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也就是这些魅力无限
的景观给于我们对创作无穷的热爱,每天的写生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充实,每一副画面都包含
这我们对与生活,对于当时创作景色的真实感受,即使我们很多同学创作的不是很好,比例,
灰暗都有问题,但那都无法阻挡画面中曾出现着我们投入创作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留走,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又转移到另一个文化景点----南屏,位于黟县县城
西南四公里处,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
史,坐东朝西,占地近2000平方米。
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条
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
也是仅此一家。
祠堂内贵有“钦定翰林”、“御赐翰林”、“钦点知县”等金字匾额。
这是因为
叶氏四世祖叶奎光,明成化二年(1466)当过山西岚县知县,他的孙子叶廷玺便主持建造了
这座祠堂。
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人多高的大时古,雕刻的十分精致。
两根40
厘米见方的石柱,托着硕厚的额坊和曲梁,真够气派。
大门内,由86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
数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
柱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对联,横枋上悬
有“贡元”、“进士”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与褒奖类匾额。
大门两侧有一对用
黟县青石精雕细刻的石鼓,非常威严。
祠堂共由80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中、下三进大
厅。
大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演戏。
南屏村的支祠与家祠,
大都因做官、发财者而建造。
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叶奎光堂,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
的会堂,现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