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习题1

理论力学习题1

理论力学习题1
理论力学习题1

动力学题课

1、图示均质杆AB 质量为m ,长为l ,绕O 点转动,

某瞬时,杆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α,试计算杆的

动量大小l m ω6

1

2、系统中各杆都为均质杆。已知:杆OA 、CD 和

AC 质量均为m ,且l CD AC OA ===,杆OA 以

角速度ω 转动,则图示瞬时,CD 杆动量的大小为

l m ω2

2

3、如图所示,均质杆AB ,长l ,竖直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求它从铅直位置无初速地倒下时,端点A 相对图示坐标系的轨迹。

解;

,0=

∑x

F

0==C V Cx

所以0==C x C 设倒下的某瞬时,如图所示,与x 轴的夹角

为?。

所以A 点的轨迹为椭圆。

4、图示,均质杆AB 质量为m ,长为l ,绕O 点转动,某瞬时,杆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α,试计算杆的动量矩大小

ω248

7

ml

A

B

- x ??sin cos 2

l y l x A A ==A

B

5质量为m ,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下只滚不滑,如图所示。滚子借助于跨过滑轮B 的绳提升质量为2m 的物体C , 同时滑轮B 绕O 轴转动。滚子A 与滑轮B 的质量相等,半径相等,且都为均质圆盘。求滚子重心的加速度

解:设滚子质心下滑距离S 时,质心的速度为ν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滚子半径 为R ,该系统的动能为

222

2222

121212321v m mR mR T O A ++=

ωω 将v R R O A ==ωω代入,得

()

2222

1

v m m T +=

()

s g m g m

W 2sin -=∑θ

由动能定理得,

()()

s g m g m v m m 222sin 22

1

-=+θ 将上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得

g m m m m a 2

122sin +-=

θ

C

6 均质圆盘与杆OA 焊在一起, 可绕水平轴O 转动,如图所示。已知杆OA 长l ,质量为m 1;圆盘半径为R ,质量为m 2。摩擦不计,初始时杆OA 水平,杆和圆盘静止。求杆与水平线成θ角的瞬时,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

2222121222221212122222211221

222222122

2221221632)

2(cos 31632)

2(sin 6)1(sin sin 2

)214161(sin sin 2

)2

1

31(212

1

3121

0l m R m l m m m gl l m R m l m m m gl gl m l

g m l m R m l m W T T gl m l

g m W l m R m l m T ml R m l m J J T T O O +++=

+++=

+=++=-+=++=

++==

=∑∑θαθωθθωθθωω)两边对时间求导得

将式(

7、 三个均质轮B 、C 、D ,具有相同的质量m 和相同的半径R ,绳重不计,系统从静止释放。设轮D 作纯滚动,绳的倾斜段与斜面平行。试求在重力作用下,质量亦为m 的物体A 下落h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8、均质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R ,OC = R/2。求(1)圆盘的惯性力系向转轴O 简化的结果,并绘图表示;(2)圆盘的惯性力系向质心C 简化的结果,并绘图表示。

解:IR C F ma =-

α

∑=-=========+++++==W

T T mv T mr J J J r V r V r V V V r V J mV J J mV mV T T V A h A A D C B B D D B C A B B B D

D D c c B B B A A

122

22

22

222221,

42121,2,2,,2

121212121210ωωωωωω的速度为时,物体下落设物体21

)sin 1(4a 121

)

sin 1(8)

1(sin 22A ααα-=-=

-=∑g gh V h mg mgh W A :

)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得将(

而2t C R a α=

,22

n

C R a ω= 12t t t t IR C IO IC F ma mR F F α====,212

n n n n

IR C IO IC

F ma mR F F ω==== 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向轴简化:2

22

1

3

()224IO O R M J mR m mR ααα??

==+=???? 方向与α相反

向质心C 简化:()()n t IC

C IO C IO IO M M F M F M =+- 22310242

t

IO R F mR mR αα=+?-=-

9、 圆柱形滚子质量为20kg ,其上绕有细绳,绳沿水平方向拉出,跨过无重滑轮B 系有质量为10kg 的重物A ,如图所示。如滚子沿水平面只滚不滑,求滚子中心C 的加速度。

解:102IA A A C F m a a ==?,20IC C C C F m a a ==,21

102

IC C C C C C M J m R Ra αα=== 以A 为研究对象:

0y

F

=∑;0T IA A F F m g +-= (1)

以C 为研究对象:

0D

M

=∑;20IC IC T M F R F R '+-?= (2)

联立(1)和(2)得:27

C a g =

α向质心C 简化

α向轴O 简化

B

T F '

A

10、质量为1m 的物体A 下落时,带动质量为2m 的物体B 转动,不计支架和绳子的重量及轴上的摩擦,BC = a ,盘B 的半径为R 。求固定端C 的约束力。

解: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设A 下落的加速度为A a ,则

1I A F m a =,21

2

IB B B A M J m Ra α==

由达朗贝尔原理:

0x

F =∑;0Cx F = (1)

0y

F

=∑;120Cy I F F m g m g +--= (2)

0C

M =∑;21()()0C IB I M M m ga F a R m g a R +-++-+= (3)

以B 和A 整体为研究对象:

0B

M

=∑;10IB I M F R m gR +-= (4)

由(4)得:112

22A m g

a m m =

+

代入(2)、(3)得:

21212(3)2Cy m m m F g m m +=

+,21212

(3)

2C m m m M ga m m +=+

C M g

11、如图所示,边长为a 的等边直角折杆AB 和CD 在C 处铰接。画出A 、B 、C 、D 和AB 、CD 杆的虚位移。并给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式。

12、 图示曲柄式压榨机的销钉B 上作用有水平力F ,此力位于平面ABC 内。作用线平分∠ABC 。设AB=BC ,∠ABC=θ2,各处摩擦及杆重不计,求对物体的压缩力。

解:θcos l x B -=,θsin 2l y C =;

θδθδsin l x B =,θδθδcos 2l y C =

0=?-?=∑C N B F

y F x F W

δδδ

即:0)cos 2sin (=-δθθθl F Fl N 故:0cos 2sin =-θθl F Fl N 即得:θtan 2

1

F F N =

1P

13、在图示机构中,曲柄OA 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 ,另在滑块D 作用水平力F 。机构尺寸如图所示。求当机构平衡时,力F 与力偶矩M 的关系。 解:由[][]A AB B AB r r δδ=

得:cos cos 2A B r r δθδθ=; 同理由[][]B BD D BD r r δδ=

得:sin 2cos B D r r δθδθ=;

由虚功原理0F W δ=∑得:0D M F r δ?δ-=

其中:A

r a δδ?=

即得:cos sin 20cos cos 2A

A r r M F a

δδθ

θθθ

?

-?

?= (t a n 2)0

A M

F r a θδ-= 即:tan 20M

F a

θ-=

故有:tan 2M Fa θ=

14、 如图所示两等长杆AB 与BC 在点B 用铰链连接,又在杆的D 、E 两点连一弹簧。弹簧的刚性系数为k ,当距离AC=a 时,弹簧内拉力为0。如在点C 作用一水平力F ,杆系处于平衡,求距离AC 之值。

解:假设弹簧原长为0l ,平衡时为1l ,平衡时AC

=则:01l l b l a d ==,即:0ab l l =,1bd

l l

=

即:10()b

l l l d a l =-=-

将弹簧解除代以力1F ,2F ,则12()kb

F F d a l ==-()cos D x l b θ=-;()cos E x l b θ=+;2cos C x l =则:()sin D x l b δθδθ=--;()sin E x l b δθδθ=-+2sin C x l δθδθ=-;

由虚功原理

0F

W

δ=∑得:120D E C F x F x F x δδδ-+=

12[()sin ()sin 2sin ]0F l b F l b Fl θθθδθ--++-=

即:12()sin ()sin 2sin 0F l b F l b Fl θθθ--++-= 故有:2

2Fl d a kb

=+

15、 质量为1m 的滑块A与刚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可沿光滑水平面来回滑动。在滑块A上又连接一单摆。摆长为l ,B的质量为2m 。试列出该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解:取弹簧原长处为弹性力零势能点,水平位置为重力零势能点;系统有两个自由度,取弹簧原长为坐标原点,物块A 的位移x 和杆AB 的摆角?为广义坐标

22122222122221222112211

[2cos()]2211

()cos 22

A B T m v m v m x

m x l x l m m x

m l m lx ??π????=

+=++-?-=+++ 221

cos 2

V kx m gl ?=-

则:222212222111

()cos cos 222

L T V m m x

m l m lx kx m gl ????=-=+++-+ 由()0d L L

dt x x

??-=?? 得:21222()cos sin 0m m x m l m l kx ????++-+=

(1) 由()0d L L

dt ??

??-=?? 得:cos sin 0x

l g ???++= (2)

e B

16、跨过无重定滑轮D 的无重绳的一端绕在均质圆柱B 上,另一端系在沿水平面作纯滚动的均质圆柱A 的中心上。已知两圆柱的质量m ,半径R ,求圆柱B 下落时,两圆柱的中心的加速度、绳的拉力及水平面与圆柱A 的摩擦力。 解:取初始位置为零势能位置及坐标原点

222222222222211112222

111111

()()()()22222253

44

A A A C C C T mv J mv J x mx

mr m x r mr r mx

mrx mr ωω????=

+++=++++=++ ()V mg x r ?=-+

则:22253

()44

L T V mx

mrx mr mg x r ???=-=

++++ 由()0d L L dt x x ??-=?? 得:5()02d mx mr mg dt ?+-= 即: 5

02x

r g ?+-= (1) 由()0d L L dt x x ??-=?? 得:23()02d mrx mr mgr dt ?+-= 即:3

02

x

r g ?+-= (2) 联立解得:211x g = ;6

11r g ?=

αC

理论力学习题集

理论力学习题集

静力学基本知识 1试分别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物体的重量除图上注明者外,均略去不计。假定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d) (e) (f)

2试分别画出图示各物体系统中每个物体以及整体的受力图。物体的重量除图上注明外,均略去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c) (f)

平面力系(1) 1.已知F1=3kN,F2=6kN,F3=4kN,F4=5kN,试用解析法和几何法求此四个力的合力。 2.图示两个支架,在销钉上作用竖直力P,各杆自重不计。试求杆AB与AC所受的力。 3.压路机的碾子重P=20kN,半径r=40cm。如用一通过其中心的水平力F将此碾子拉过高h=8cm 的石块。试求此F力的大小。如果要使作用的力为最小,试问应沿哪个方向拉?并求此最小力的值。

4.图示一拔桩架,ACB 和CDE 均为柔索,在D 点用力F 向下拉,即可将桩向上拔。若AC 和CD 各为铅垂和水平,04=?,F =400N ,试求桩顶受到的力。 5.在图示杆AB 的两端用光滑铰与两轮中心A 、B 连接,并将它们置于互相垂直的两光滑斜面上。设两轮重量均为P ,杆AB 重量不计,试求平衡时θ 角之值。如轮A 重量P A =300N ,欲使平衡时杆AB 在水平位置(θ=0),轮B 重量P B 应为多少?

平面力系(2) 1.如图所示,已知:F =300N ,r 1 =0.2m ,r 2 =0.5m ,力偶矩m =8N ·m 。试求力F 和力偶矩m 对A 点及O 点的矩的代数和。 2.T 字形杆AB 由铰链支座A 及杆CD 支持如图所示。在AB 杆的一端B 作用一力偶(F ,F ' ), 其力偶矩的大小为50N ·m ,AC =2CB =0.2m ,30α=,不计杆AB 、CD 的自重。求杆CD 及支座A 的反力。 3.三铰刚架如图所示。已知:M =60kN .m ,l =2m 。试求:(1)支座A ,B 的反力;(2)如将该力偶移到刚架左半部,两支座的反力是否改变?为什么?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1

理论力学---1 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1-9. 图示A、B两物体,自重不计,分别以光滑面相靠或用铰链C相联接,受两等值、反向且共线的力F1、F2的作用。以下四种由A、B所组成的系统中,哪些是平衡的?

理论力学练习题-基础题

理论力学练习 一、填空题 1、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______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静力学、_____和_____。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______和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_________。2、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______或作______运运。 3、力是物体间的相互______,这种作用使物体的_____和____发生变化。4、力是矢量,具有_____和______。矢量的长度(按一定比例)表示力的_____,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 通过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引出的直线称为力的____。 5、只受两个力作用并处于_______的物体称______,当构件呈杆状时则称_______。 6、限制物体自由运动的_______称为约束。 7、物体所受的力分为主动力、____两类。重力属_____ 8、光滑面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约束表面______的位移,只能阻碍物体沿接触面法线并向_______的位移。 9、确定约束反力的原则:(1)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就是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_______或______;(2)约束反力的方向与该约束阻碍的运动趋势方向 ______;(3)约束反力的大小可采用______来计算确定。 10、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称力系。如果力系中的__________都在___内,且 ____________,则称平面汇交力系。人们常用几何法、_____研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 11、任意改变力和作图次序,可得到______的力多边形,但合力的______ 仍不变,应注意在联接力多边形的封闭边时,应从第一个力的_______指向最后一个力的______。 12、共线力系的力多边形都在____上。取某一指向力为正,___指向力为负, 则合力的____等于各力代数和的______,代数和的___表示合力的_____。 1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几何条件是:该力系的___是______的。 1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力系中各力在两直角坐标上_______分 别等于______。其表达式为_______和________。 15、合力投影定理是指合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_____在同一轴上投 影的________。 16、为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平衡问题,一般可按下面解题步骤: (1)选择______;(2)进行_____分析;(3)选取合适的______计算各力的投 影;(4)列____,解出未知量。若求出某未知力值为负,则表明该力的_____与受力图中画出的指向______,并须在____中说明。 17、力F使刚体绕某点O的转动效应,不仅与F的____成正比,而且与O至力作 用线的____成正比。为此,力学上用乘积F·d加上适当的_____,称为_____,简称力矩。O点称为_____,简称矩心。矩心O到F作用线的_____称为力臂。 18、力矩的平衡条件:各力对转动中心O点的____的_____等于零,用公式表 示Σmo(F)=________。

理论力学习题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杆AB、BC、整体)b(杆AB、BC、轮E、整体 )c(杆AB、CD、整体) d(杆BC带铰、杆AC、整体

)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 )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h(杆AB、AC、AD、整体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精选文档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判断题 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 二、填空题 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1.2.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1.2.3 如图1.2所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搬移到构件BC 上,则A 、B 、C 各处的约束力 C 。 图1.2

理论力学复习题

1.图示结构中的各构件自重不计。已知P =5 kN ,M=5 kN. m,q = 2.5kN/m 。 试求固定端A及滚动支座B处的约束反力。 2、一重W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f, 且tgα

理论力学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f(杆AC、CD、整体 )e(杆AC、CB、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 (杆AB 、BC 、整体 )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 )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理论力学练习册(静力学)

南昌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练习册(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班级: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6.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若其作用线共面且相交于一点,则刚体一定平衡。 ( )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和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1-2; ②2-1; ③1+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B,满足A=-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 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

(完整版)《理论力学》试题库

《理论力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 填空题: 第一类: 1,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bcoskt,y=2bsinkt,其中b 、k 均为常量,则其运动轨迹方程为————————————,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2、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cos3t,y=2sin3t,z=4t 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加速度的大小为 。 3、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e ct ,θ=bt,其中b 、c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4、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2bcos 2kt ,y=bsin2kt ,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 ;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大小为 。 5、已知质点运动的参数方程为y=bt ,θ=at ,其中a 、b 为常数,则此质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 6、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 、b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7、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 、b 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8、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at,y=a(e t -e -t )/2,其中a 为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为——————————————————————,曲率半径为——————————。 第二类: 9、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其————————————————————均守恒,其运动轨道的微 分方程为——————————————————————,通常称此轨道微分方程为比耐公式。 10、柯尼希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等式右边第一项和第

理论力学试题和答案

2010 ~2011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 理论力学 》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如图1.1所示结构,已知力F ,AC =BC =AD =a ,则CD 杆所受的力F CD =( ),A 点约束反力F Ax =( )。 2、如图1.2 所示结构,,不计各构件自重,已知力偶矩M ,AC=CE=a ,A B ∥CD 。则B 处的约束反力F B =( );CD 杆所受的力F CD =( )。 E 1.1 1.2 3、如图1.3所示,已知杆OA L ,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如以滑块A 为动点,动系建立在BC 杆上,当BO 铅垂、BC 杆处于水平位置时,滑块A 的相对速度v r =( );科氏加速度a C =( )。 4、平面机构在图1.4位置时, AB 杆水平而OA 杆铅直,轮B 在水平面上作

纯滚动,已知速度v B ,OA 杆、AB 杆、轮B 的质量均为m 。则杆AB 的动能T AB =( ),轮B 的动能T B =( )。 1.3 1.4 5、如图1.5所示均质杆AB 长为L ,质量为m,其A 端用铰链支承,B 端用细绳悬挂。当B 端细绳突然剪断瞬时, 杆AB 的角加速度 =( ),当杆AB 转到与水平线成300角时,AB 杆的角速度的平方ω2=( )。 6、图1.6所示机构中,当曲柄OA 铅直向上时,BC 杆也铅直向上,且点B 和点O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OA=0.3m,BC=1m ,AB=1.2m,当曲柄OA 具有角速度ω=10rad/s 时,则AB 杆的角速度ωAB =( )rad/s,BC 杆的角速度ωBC =( )rad/s 。   A B 1.5 7、图1.7所示结构由平板1、平板2及CD 杆、EF 杆在C 、D 、E 、F 处铰接而成,在力偶M 的作用下,在图上画出固定铰支座A 、B 的约束反力F A 、F B 的作用线方位和箭头指向为( )(要求保留作图过程)。

理论力学到题库及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 6.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 二、选择题 线但方向相反。 1.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 1F -2F ; ② 2F -1F ; ③ 1F +2F ; 2.三力平衡定理是 。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 二力平衡原理; ②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 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________。 ① 0?; ② 30?; ③ 45?; ④ 60?。 5.二力A F 、B F 作用在刚体上且 0=+B A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①一定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 ③ 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 2.已知力F 沿直线AB 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 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 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 1和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 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1-2; ②2-1; ③1+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B,满足A=-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 1、F 2、F 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 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理论力学习题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就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3、刚体就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 4、凡就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就是二力构件。( ) 5、力就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 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 d(杆AB、CD、整体 )c(杆AB、CD、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 触。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a(杆AB、BC、整体)b(杆AB 、BC、轮E、整体 )c(杆AB、CD、整体) d(杆BC带铰、杆AC、整体 )e(杆CE、AH、整体)f(杆AD、杆DB、整体

《理论力学》测试试题库

《理论力学》试题库

————————————————————————————————作者:————————————————————————————————日期:

《理论力学》试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第一类: 1,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bcoskt,y=2bsinkt,其中b、k均为常量,则其 运动轨迹方程为 ————————————,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2、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x=2cos3t,y=2sin3t,z=4t则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加速度的大小为。 3、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e ct,θ=bt,其中b、c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程 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4、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2bcos2kt,y=bsin2kt,则其运动轨道方程 为 ;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 5、已知质点运动的参数方程为y=bt,θ=at,其中a、b为常数,则此质点在极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轨道方程式为。 6、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b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 程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7、已知某质点运动方程为r=at,θ=b/t,其中a、b是常数,则其运动轨道方 程为 ———————————————,其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 ,加速度的大小为 —————— ——— 。 8、已知某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at,y=a(e t-e-t)/2,其中a为常数,则其运动 轨道方程为 ——————————————————————,曲率半径为 —————————— 。 第二类: 9、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其 ———————————————————— 均守恒,其运动轨道的微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 一.是非题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 )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 )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 )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二.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 ( ) ①二力平衡公理 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球A )b (杆AB )c (杆AB 、CD 、整体 )d (杆AB 、CD 、整体

)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 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 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W A D B C E Original Figure A D B C E W W F Ax F Ay F B FBD of the entire frame ) a(杆AB、BC、整体) b(杆AB、BC、轮E、整体 )c(杆AB、CD、整体) d(杆BC带铰、杆AC、整体

理论力学考试的试题

本部理论力学复习资料 计算各题中构件的动量、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对转轴的动量矩、动能。图a-d 中未标注杆长L ,质量m ,圆盘半径R ,质量M ,均为均质构件,转动角速度均为w 。 填空题 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 )( )为零。 2.力系向一点简化得到的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主矩矢一般与简化中心位置( )关。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或力系平衡。 4.平面汇交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有( )个,空间汇交力系有( )个独立 平衡方程。 5.动点作曲线运动时的全加速度等于( )与( )两者矢量和。 6.已知质点运动方程为22,x t t y t =-+=,式中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则2t =秒时质点速度在,x y 轴投影分别为( )( );质点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在,x y 轴投影大小分别为( )( )。 8. 力F 在x 轴上投影Fx=0和力F 对x 轴之矩Mx(F)=0,那么力F 应与( )轴( )并且( )。 9. 力偶矩矢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和( )。 10. 直角刚杆AO=2m ,BO=3m ,已知某瞬时A 点的速度V A =4m/s,而B 点加速度与BO 成?=α60角。则该瞬时刚杆的角速度ω=( )rad/s ,角加速度ε=( )rad/s 2。 (a)(b) (c) e f

11.物体保持原有的( )( )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1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或力系平衡。 13.质心运动定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投影方程为:( );( );( )。 14.摩擦角是指临界平衡时( )与( )夹角。 15.瞬时平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 );各点加速度一般( )。(填相等、不相等)。 选择题 斜面倾角为30α= ,物块质量为m ,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0.5s f =,动滑动摩擦系数 d f = (A ) (B ) (C ) (D)质量为m 压力大小为(A) mg (C ) 点 (t 以厘米计),则点( ) (C)6cm,8cm/s 2 (D) 16cm,8cm/s 2 点的合成运动中的速度合成定理a e r v v v =+ ,适用于哪种类型的牵连运动? (A)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的情况 (B) (C) (D) 楔形块A ,B 自重不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A ,B 都不平衡(C) A 平衡, B 不平衡

理论力学复习题

1.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 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

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理论力学练习册(静力学)

文档 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练习册 (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 学号: 年级、专业、班级: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若其作用线共面且相交于一点,则刚体一定平衡。( )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 ②F2-F1; ③F1+F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1

理论力学练习题 习题集

理论力学练习题习题集 习题一静力学公理和物体受力分析 1.判断题 (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3)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4)悬挂的小球静止不动是因为小球对绳向下的拉力和绳对小球向上的拉力相互抵消的缘故。() (5)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叫刚体。()(7)凡在两个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8)凡是合力都大于分力。() (9)根据力的可传性,力P 可以由D 点沿其作用线移到E 点?() (10)光滑圆柱形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一般可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该两分力一定要沿水平和铅垂方向。() (11)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2)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3)约束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阻碍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4)辊轴支座的约束力必沿垂方向,且指向物体内部。()。(15)力可以沿着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运动效应。() 2.选择题 (1)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 A. 三力平衡定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D. 力的可传性原理; E.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三力平衡定理是。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 、F B ,满足F A = -F B 的条件,则该二力 可能是。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C.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4)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 1、F 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合力可以表示为。 A. F 1-F 2; B.F 2-F 1; C.F 1+F 2; D.不能确定。 (5)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 斜面倾角应为。 A. A. 0°; B.30°; C.45°; D.60°。 (6)图示楔形块A 、B 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 A.A 平衡,B 不平衡; B.A 不平衡,B 平衡; C.A 、B 均不平衡; D.A、B 均平衡。 (7)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效应,力是()。 A.滑动矢量; B.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3.填空题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3)在力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4)图示结构,自重不计,接触处光滑,则(a )图的二力构件是,(b )图的二 力构件是。 4.画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自重不计,并假设所以接触都是光滑的。 习题二平面力系 1. 选择题 (1) 如题2-1-1图所示,将大小为100N 的力F 沿x 、y 方向分解,若F 在x 轴上 的投影为86.6N, 而沿x 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 ,则F 在y 轴上的投影为( )。 A. 0; B. 50N; C. 70.7N; D. 86.6N。

理论力学题库(含答案)---

. 理论力学---1 1-1. 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这是 (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 (A)必处于平衡;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 (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A)同一个刚体系统; (B)同一个变形体; (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 (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 (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 (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 (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 (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 (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 (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 (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 (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 (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 (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 (A)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D)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 (A)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 (B)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 (D)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习题DOC

一、(10分)已知力k j i F 526+-= 力的作用点坐标为M (-2,-4,1),求力F 对三个坐标轴之矩以及对坐标原点的力矩。 二、(10分)图示梁,已知 m =20 kN.m , q = 10 kN /m , l =1m , 求固定端支座A 的约束力。 三、(20分)图示结构,已知AB=EC ,BC=CD=ED =a ,力P 作用在AB 中点,求支座A 和E 的约束力以及BD 、BC 杆的内力。 四、(20分)桁架受力如图所示,已知F 1=10 kN ,F 2=F 3=20 kN ,。试求桁架6,7,8,9杆的内力。 五、(10分)平面曲柄摆杆机构如图所示,曲柄OA 的一端与滑块A 用铰链连接。当曲柄OA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O 转动时,滑块在摇杆O 1B 上滑动,并带动摇杆O 1B 绕固定轴O 1摆动。设曲柄长OA= r ,两轴间距离OO 1=l 。求当曲柄OA 在水平位置时摇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六、(10分)图示四连杆机构,O 1B =l , AB=1.5 l 且C 点是AB 中点,OA 以角速度ω转动,在图示瞬时,求 B 、C 两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刚体AB 的角速度AB ω 七、(12分)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杆OA ,可绕O 轴转动,图示为初始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 1、计算杆初始瞬时的角加速度。并求出该瞬时的惯性力。 2、计算杆初始瞬时O 的支座约束力。 3、计算杆转动到铅垂位置时的角速度ω。 八、(8分)用虚位移原理求梁B 支座的约束力。 kNm M kN F kN F kN F 16201416321==== 。。。。。。。。。。。。。。。。。。。。。。。。。。。。。。。。。。。。 一、(10分)如图所示简支梁,不计梁重。求支座A ,B 约束力。 二、(15分)如图所示三铰刚架,已知P =20kN ,m =10kN.m ,q =10kN/m 不计自重,计算A 、B 、C 的束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