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生态城市设计及其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设计及其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设计及其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设计及其启示

国外生态城市设计及其启示

------基于阿联酋Masdar城的案例研究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s of Ecologic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Eco-city

-------Case Study of the Masdar City in UAE

刘晓星

Liu xiaoxing

论文摘要:文章以Foster+Partners在阿联酋的新作-------生态城市Masdar为例,详细探讨了生态城市设计的目标、关键生态策略的确定以及具体设计手法,指出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若干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生态城市设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城市,Masdar,生态城市设计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example of Foster+Partners’planning for Masdar City in UAE, which is planned to be carbon neutral, zero waste and car fre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oals ,the key strategies and the detailed methods of the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of eco-city, then discusses some revelations to contemporary cities’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Furthermore the author makes the vision of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design of eco-cities in china.

Keywords: Eco-city. Masdar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引言

在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当前国际上许多城市所致力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相关议题在学术界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总的来看,当前“生态城市领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①,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探讨层面,在实践中如何促成生态城市的实现仍有大量工作有待去做,在这一方面,Foster+Partners在阿联酋的新作------生态城市Masdar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具价值的研究文本。

1 M asdar生态城市计划

生态城市Masdar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首都阿布扎比(Abu Dhabi)的东南部,距离阿布扎比市区约17公里。基地形状大致呈梯形,东侧紧邻阿布扎比国际机场,西侧为已经开发的社区,北接波斯湾,南面为浩瀚的沙漠,规划占地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图1)。其目标是要建成为全球首个“无碳、无废物、无汽车”的城市,树立全球生态城市的样板。

Masdar是阿布扎比2030年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 World Wildlife Fund)旗下One Planet Living(TM)③全球计划的旗舰项目,整个

城市开发由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引领启动,全部建成预计需要8年时间,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首期项目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Masdar能够有望能够住进2000人,最后逐渐达到50,000人的规模。

“世界首座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使得此项目异常受人注目。项目由世界知名设计事务所Foster+Partners担纲设计。设计者诺曼·福斯特对此寄以厚望,正如他所说:“Masdar的环境目标十分远大---零碳和零废物,在世界上来说是第一,这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极大挑战,并从根本上质疑传统的城市标准,Masdar项目将会给未来的可持续性城市提供新的设计基准”④。

2Masdar城市设计中的关键生态策略

为达成“无碳、无废物、无汽车”的城市发展目标,切实把生态城市的概念落到实处,Foster+Partners在Masdar城市设计中确立了一系列关键性生态策略,策略的制定特别突出了空间形态与当地风土特征以及生态性能之间的协同思考。

2.1尊重地方风土特征的城市形态

Masdar地处中东地区炎热的沙漠环境,年降水量不足50㎜,淡水极其缺乏,蒸发量大,这样的环境状况下一般绿色植物难以存活;日照强烈,辐射力强,炎热的夏季每年长达9-10个月,夏季白天气温高达50℃,即便是在树荫下平均温度也超过40℃。

面对如此极端的风土环境,设计者Foster+Partners并没有采取其擅长的“高技术”途径,转而汲取中东地区传统聚落的营建智慧,提出了“设计遵循地方风土特征”的基本概念。城市设计框架建立在对当地地理与气候特征详细分析与有机应对基础之上,力求城市形态形态的各个层面与当地风土环境充分融合。

2.11整体层面,塑造密集紧凑的空间肌理,应对当地极端的气候条件

整个城市由“城墙”和宽阔的绿带环绕,环城12米高的城墙及绿带有效遮蔽了强烈的日照,阻隔了来自附近机场的噪音,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抵御南部沙漠热气的侵袭,庇护着城内的生活(图2);

城市内部密实排列的建筑墙体互相遮挡,互为连接,极大减少了外墙面积和外部空间尺寸,提供尽可能多的遮蔽空间,并可以有效减少外部热量向室内的渗入(图3、图4)。

2.12中观层面,巧妙设置水廊、风廊,改善城市局部气候条件

⑴借助人工运河,形成水廊,引入凉爽的海水进行降温

通过Masdar的平面计划可以发现,南北方向有若干条蜿蜒的水系空间贯穿城市,水系北端与波斯湾的海水相连接,并穿过城市外围的绿化空间,从北部海湾引来的凉爽海水伴随着绿化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附近区域的气温,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内的微气候。

在Masdar主要的公共空间和建筑内部,设计者更是充分发挥了水在改善微气候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景观水体设计,为使用者塑造了较为舒适的城市环境(图5)。

在当地炎热气候条件下,对“水”的向往和追求十分强烈。水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满足沙漠地带对水的心理渴求,另一方面,通过水的蒸发,还可以吸收热量从而改善街区的微气候。

⑵设置风廊,引入通风,改善局部小环境

Masdar北部边界适当开放,并设置长短不一的凹形带状空间,形成朝向北方的风廊系

统,便于引入来自北部波斯湾凉爽的空气流,改善城内微气候,风力的进入还可以促进运河水体的蒸发,进一步降低气温。

在城市南侧,通过对风廊空间的曲折处理和开口尺寸的控制,有效缓解了来自南部沙漠地段带来的热空气。总之,对风道的巧妙设计促进了城市微气候的改善,并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极端气候的侵袭(图6)。

2.13微观层面,通过街巷与建筑空间的适应性设计,着力营造舒适的生活场所

⑴街巷空间形态塑造中的阴影营造策略

在极端炎热、太阳异常毒辣的中东地区,阴影空间是难得的财富。

受传统聚落的启发,Masdar的街道空间采取了狭窄高耸的空间形态,街道的宽度限制在3米以下,狭窄的街道两边是1-5层的密集建筑物,街区建筑高密度紧凑布置,形成彼此紧贴相互遮挡的整体,这种街区和街道形态有效减少了外部空间的数量和暴露面积,便于形成有遮蔽的空间,使得街道空间大部处于阴影区中,加上每条路径和公共空间上方都有遮盖物(一种特殊的滤网,在提供遮荫的同时可以通过光电转换设备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因而即使在极端气候下行走也不会难以忍受(图7、图8)。

⑵主动与被动技术手段相结合,塑造建筑空间的宜居性。

基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伊斯兰居民重视“私密性”的文化观念,建筑布局采用内向展开的“合院形式”,并借助风塔的使用促进空气对流,改善建筑环境的宜居性。所有建筑单体采用1-5层的中、小体量,密集布局形成互相连接的整体,可以减少暴露在外的表面积从而降低热量侵入,同时通过建筑墙体和顶部的遮阳-光电复合装置,有效遮蔽强烈的太阳辐射,并把太阳能转换为城市能源,使得主动与被动生态技术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建筑的生态性能(图9)。

2.2 “自我维持与自给自足”的城市运行模式

为减少环境影响,削减城市的“生态足迹”,Masdar采用了“自我维持”的城市运行模式。这种自我维持的城市模式与生态城市的“低负荷运作、低环境影响”理念是一致的。

“自我维持”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功能上的自我完善,居住、工作、休闲、公共服务等复合共生;其次表现在能源利用层面上的自给自足,Masdar的能源供应全部采用城内的太阳能、风能、废物循环能等可再生能源;借助太阳温室在城市周边进行农业种植,为城市提供食物;城市废物通过回收利用,循环用于产生其他能源或者形成资源;依赖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设备为城市提供淡水;废水处理后用于农业浇灌或者植物种植…。这种“自给自足”的运行模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2.3 紧凑复合的土地使用方式

通过土地使用和绿色交通的有机联动,“紧凑城市”的理念在Masdar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密度的城市形态;二是多功能复合发展的功能结构。

Masdar的城市开发主要集中在两个带有“城墙”的方形区域内部,形成两个高密度的“城中城”。城区内部建筑紧密毗邻互连成片、街道狭窄密集,形成紧凑高密度的城市肌理,城市的建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所有的街道宽度均控制在3米(10feet)以内,这

种布局类似于当地传统紧凑的聚落,并“接近于威尼斯的密度”(图10)。

从功能结构上看,Masdar城含括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和制造业(专门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等多种功能,并设有一座大学(MIST⑤)以及“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Abu Dhabi Future Energy Company)的企业总部,此外,城中还有政府办公部门、科学博物馆和教育设施,共同构造了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区域。继而通过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设计,城市功能设施得以布局、建立在步行尺度的基础之上。这种紧凑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减少通勤交通,并能够为步行、塑造城市活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图11)。

2.4 步行与公交为导向的交通体系

Masdar的城市设计计划遵循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紧凑的街道便利于人们步行,同时在城市内部设计了复合型公共交通网络,未来城内将不允许使用小轿车,而是由电力车承担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

城市交通系统被安排在一个复合基面上:空中基面安排公共电车和轻轨系统,地表基面为步行交通系统,整个城市内部将不考虑小汽车,来访者把汽车停放在城墙外后,进入城就必须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无人驾驶的公共电车。绿色交通的设想还惠及城外,一种电动铁路系统将连接Masdar与周围城市的交通。

在土地利用与交通协同考虑的基础上,Masdar城市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站点、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分布,使得从城市任何一处到这些公共设施的距离均不超过200米,人们可以方便地通过步行到达(图12)。因而小汽车在这里将毫无用处。小汽车的消失使得Masdar 的“零碳”目标成为可能,并使城市街道的尺度能够适应当地极端的气候条件。

交通站点及其周边的城市设计在Masdar也得到了高度重视,设计者运用各种手法,把站点营造成一个富有活力、环境宜人的城市标志性空间,成为组织城市街区的基本核心,同时交通站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交往场所,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提供了有效平台(图13)。

2.5 基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原则的资源利用策略

2.51 可再生能源

尽管具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⑥,但Masdar的能源战略中“并不打算使用一滴石油”,并能达到能源的完全自给自足。在能源的获取与利用层面,Masdar提供了一种富有价值的生态探索:结合阿布扎比独特的风土气候条件,充分发掘利用沙漠的阳光和波斯湾的海风等可再生资源。

强烈的太阳辐射是导致阿布扎比极端气候特征的主导因素,同时丰富的太阳能也是一种极为可观的潜在能源。设计者敏锐地挖掘了这种独特的资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使之转换为城市的绿色能源:城市将在起步阶段建设一座60兆瓦的光电发电厂,其电能可以供给后续的施工建设以及未来的城市运行所需能源;同时还可以利用建筑墙体、周围城墙、以及覆盖在公共空间上面的“天棚”系统表面的太阳能发电设施产生电能;还有用于海水淡化的太阳能脱盐工厂。

除了太阳能之外,风能和生物能源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位于Masdar周边的风力发电厂、生物燃料厂、以及废物循环利用均可产生相当的能源供应。另外,城市周围将种植棕榈树和红树林,形成一个环城绿色地带,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这些树木可以提供制造生物燃料

的原料。

Masdar建成后,城市周边的沙漠中将布满无数太阳能光电板和反光镜,竖立在大海与沙漠之间的众多大型风车也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52 生态水循环

高效的水循环是衡量城市生态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东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需要依赖高昂的设备把海水淡化,因而淡水显得极其珍贵,有“水贵如油”之说法。

在Masdar计划中,城市的用水来自于一座太阳能脱盐厂。淡水的获取通过对海水的脱盐化处理取得,其能源则来自太阳能的利用。通过对现有设施与工艺的改进,可以大幅度提升海水淡化效率。

而废水则通过生态净化的手段进行循环再利用,比如经过水处理厂处理过的灰水(gray water)可以供给周边的农业生产和绿化种植,提供浇灌水源,周边的乡土绿化植物如棕榈和红树反过来可以用于生物燃料的制作,为城市提供能源。

2.53 废弃物循环利用

对废弃物的循环回收利用是Masdar重要的生态策略。具体表现在:建设废弃物转变为能源的工厂、建立高效的垃圾回收利用机制等。相比较同类城市需要数百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垃圾堆填区,Masdar则基本上毋须堆填。

城市周边布置有供研究用的田地,加上绕城种植的棕榈树和红树,在为城市生物燃料厂供应原料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废物排放,因为碳的沉降能抵消工厂产生的气体。

2.6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策略

除了从物质形态和空间设计角度塑造生态城市基本框架之外,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方面也是Masdar城市设计所极为重视的一条策略。

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太阳能电力交通工具替换小轿车的举措,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其次是企业的准入制度,未来城区的企业类型均应当是环境友好类型的,倡导的行业包括永续运输、废物管理、食水和污水再生、绿色建设、建筑及工业材料、循环再用、生物多样性、气候转变、再生能源及绿色金融机构;三是通过智能的测量系统精确计算生活消耗,Masdar的居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知道到跟全城的人均消耗相比,有多少能源、水和碳被自己消耗掉了,以此激励人们逐步迈向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3 几点启示

Masdar的城市发展计划集中体现了当前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展,尤其对于国际生态城市的实践来说颇具启发意义。

首先,Masdar的设计是基于整体生态思维的。这种整体思维不仅仅在于把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统一考虑;还在于生态设计概念从城市整体到局部切实有效的融贯;也体现在土地使用、功能安排、交通组织、能源利用、主动与被动技术等各方面的协同设计;以及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手段引导人们方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其次,Masdar的设计经验告诉我们,地域主义特征是生态城市设计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当代生态城市的营造中,应当重视传统的智慧。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人与自然环

境之间不断的磨合、调试,先辈们在聚落营建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生存智慧,其特点在于巧妙运用适宜技术达成与当地风土环境的有机共生,同时又是自然朴实而简洁有效的。在技术已有很大进步的当今社会,它们不仅不应被忘却,反而有可能成为当代设计的源泉,引领我们真正步入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时代。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Foster+Partners所制定的Masdar计划遵循了多目标导向的生态设计策略: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或形态设计的同时,兼顾生态、社会目标的共赢,摆脱单向思维的设计手法。典型的例子表现在街道和公共空间上方的多功能“天蓬”,既可以遮挡强烈的太阳光线,提供阴影空间,又可以把太阳能转换为城市运行所需要的能源,对于下方的使用者来说,增加了一种独特的空间体验,一举三得,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良苦用心,其他诸如围绕城市的城墙和环城绿化都具有类似的多功能用途。这标志着设计的一种观念转型:“把多元化和混合变量融入到城市规划的系统方法中,这比单纯进行空间规划更重要”(米格尔·鲁亚诺,2007)⑦,这种多目标设计策略在当代城市设计中非常值得我们珍视。

Masdar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生态城市的实现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相应城市设计手段的支持。仅仅建立一系列宏观的生态发展战略和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更大程度上需要从城市三维形态入手,积极利用城市设计手段深入挖掘并拓展生态策略的具体体现方式。

反观当前我国生态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大多把重点放在宏观理念的制定和抽象模型的建立上面,对于生态城市的具体实现机制涉足较少;对于“普适性”的设计原则与手法关注较多,对于具体的地域风土条件挖掘关注较少;对于技术层面的“硬技术”关注较多,对于空间设计、运营管理、设计手段、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等生态“软技术”关注较少;这些单向度的思维与研究模式都无助于生态城市的生成。

4 结语

在我国当前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城市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生态城市势必真正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从各个层面提升城市环境的生态效能刻不容缓。Masdar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富有价值的研究范例,启示我们应该在整体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根植于地域主义特征,土地利用、绿色交通、从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能源利用以及生活方式引导等层面进行切实有效的协同运作,深入挖掘城市设计在优化城市生态效能方面的潜力,并遵循多目标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达成城市与自然有机共生,逐步实现生态城市的美好愿景。

作者简介:刘晓星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lxxuia@https://www.doczj.com/doc/6510048770.html,

注释

①[西]米格尔·鲁亚诺著,吕晓惠译.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P.2

②Masdar在阿拉伯语中具有“能源”(the source)的含义。

③One Planet Living(TM)的目标是要证明人类在环保制约下仍可生活,甚至提升生活质素。One Planet

Living(TM)致力于透过旗下项目,比如本文的研究对象Masdar城,把永续发展的原则付诸实践。

④转引自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德累斯顿车站重建工程及马斯达开发项目. 城市建筑,2008(2):39

⑤MIST:Masdar 理工学院,该学院由麻省理工学院(MIT) 合作开办,目标是建成全球首间专为再生能源而设的学位大学,将招募一批学生和教授,专注开发新一代能源,解决全球日益依赖化石燃料的死结,学院计划于2009年开幕。

⑥阿联酋的石油含量十分丰富,阿布扎比是当今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地。

⑦[西]米格尔·鲁亚诺著,吕晓惠译.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P.5.

参考文献

⑴[日]古市彻雄著. 王淑珍译. 马俊校. 风·光·水·地·神的设计---世界风土中寻睿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⑵[西]米格尔·鲁亚诺著,吕晓惠译.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⑶[美] 理查德·瑞吉斯特著.王如松,胡蚺译.生态城市---建设与自然平衡的人居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⑷ [英]克利夫·芒福汀著.陈贞,高文艳译.绿色尺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⑸[英]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⑹曾坚,左长安. 基于可持续性与和谐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理论[J]. 建筑学报,2006(9).

⑺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德累斯顿车站重建工程及马斯达开发项目[J]. 城市建筑,2008(2).

⑻王建国. 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 规划师,2002(4).

⑼徐小东. 中观尺度的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J]. 新建筑,2007(2)

⑽李琳,黄昕珮. 城市形态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读《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形态》[J]. 国际城市规划,2007(1).

⑾https://www.doczj.com/doc/6510048770.html,

⒀https://www.doczj.com/doc/6510048770.html,/masdar

附图:

图1:Masdar所在地理位置

图2:Masdar的整体城市形态

图3:Masdar与传统聚落的紧凑城市肌理具有相似特征

图4:“城墙城市”以及结构致密的城市肌理巧妙借鉴了传统聚落的智慧

图5:水体的引入有助于改善Masdar城市环境的微气候

图6:风廊的设置巧妙回应了Masdar所在环境的气候条件

图7:狭窄的街道空间极其上空的特殊滤网有效呼应了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

图8:Masdar公共外部空间上空的“遮阳+光电”复合天蓬

图9:Masdar城内建筑设计中主动与被动生态技术的结合

图10:相同比例下威尼斯、Masdar、阿布扎比城市肌理比较

图11:Masdar多功能用地构成建立了未来城市活力的基础

图12:Masdar的交通体系

图13:交通站点同时也是富有活力的公共交往空间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国外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借鉴 世界上一些占领导地位的城市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悉尼等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将这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对如何适应人口的变化、加速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做出归纳总结。它们规划过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国大城市规划学习的,因此,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我国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伦敦人口现在是740多万,预计在2016年达到810万,国际移民不仅使得伦敦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也使得人口的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家庭结构等变化也非常大。纽约的人口在2000年3月大约是它历史上的最高记录800万,比199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增长了9.4%。纽约的人种结构差异和种族差异对比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还大些,如人种结构混血人占27%、黑种人占25%,非混血的白种人仅占35%,这个指标低于整个美国平均水平69%,虽然亚洲人和其它非混血人现在所占的比例小但因为移民原因而增长很快。东京的人口预计在2010年(大约1226万)和2015年(大约1220万)达到顶峰之后会逐步下降,然而预计在2010年以后家庭数因为家庭变小而将会持平;到2015年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将陡增到283万,这个数目将是1995年的2倍,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新加坡自从独立来人口增加了一半,2000年人口总数达到400万,然而非正式定居的居民人数增长最快,从1990年的31.1万人增长到2000年的75.4万人。悉尼的人口总数预计在2011年至2016年某个时间会增长到450万,比1998年增长12.5%,同时平均每户大小也从1971年的3.1人降至1996年的2.7人,另外城市的中心城区的衰退仍然是悉尼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而郊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长,在1996年占到45%。 伦敦经济增长较快,该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商业和金融服务部门和其它一些如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创造的就业占到全市三分之一,并且生产出40%的伦敦财富,这种高速增长趋势既使得伦敦中心区的办公闲置率几乎减半,同样也因为房租价格的上升导致商业成本的上升;零售业是伦敦的第二大部门,然而在80年代和9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超市和零售仓库的发展是大量依靠城市的大规模交通发展起来的,导致了城市污染达到不可接受的地步,而且一些伦敦普通被市民排除在这些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设施便利之外;旅游业也是伦敦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部门,英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和许多商店和饭店都集中在此,伦敦有英国最集中的旅馆,但70%的旅馆床位都集中在伦敦的三个中心区,使中心区超负荷发展。纽约继续发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某某某 富达尔综合研字第001号

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城区不足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产业,从而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导致了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一般城市扩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老城区为基础,逐步向郊区扩展,俗称“摊大饼”;二是有计划地在老城区以外建设新城——城市新区或卫星城。近年来,新城建设在国内很多城市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讨新城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对我国今后新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从先从新城开发建设的起源进行研究,并探索新城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及新城建设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国内外新城开发建设大都经历了由“近郊建设的卧城阶段”到“部分功能相对完备的半独立卫星城阶段”再到“功能相对独立的边缘新城阶段”这三个过程,形成了“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影响而成的自上而下的新城发展模式”和“依靠自身独立优势发展起来的自下而上的新城发展模式”。 在新城开发建设理论基础上探索了国外新城的开发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华盛顿以及日本东京周边新城的建设,并对其开发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对我国新城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我国的新城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这些未来的国际大都市新城开发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与此同时须认识到我国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全面推进我国新城建设。 【关键词】:新城国外国内经验启示 【研究员】: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编号】:FDAR01-001 【完成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国内外景观设计公司TOP

EDAW 易道公司,地暖公司,成立于1939年。它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企划公司,获得过上百项客户和行业奖项。EDAW公司通过其全球26个办事处协力完成园林建筑、城市设计、环境和经济规划服务一中国总部在北京。易道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境外世界级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担纲的大型设计不胜枚举,包括:香港阳明山庄、北京嘉里中心、世贸中心、苏州星加坡工业园、上海浦东中央公园、中远两湾城、深圳金海湾花园、天津顺弛世纪城等项目。景观设计经典作品:香港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欢乐小镇、欧洲迪斯尼乐园、日本福岗“运河城”购物中心、香港机场及铁路九龙车站、新加坡克拉克码头商场、波士顿的码头地区公园和多个奥林匹克项目,包括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纪念广场、悉尼奥运村、北京奥运的水上公园和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规划项目。据说大连万科城市花园也是啊。 EDSA EDSA是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美国的,创始人爱德华.斯通。历史、设计面跟EDAW差不多,但它作的小区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EDSA Orient是EDSA在亚洲地区的分支机构,总部在北京。其专业服务由美国EDSA 来主导。美国EDSA总裁约瑟夫.拉里出任EDSA Orient的董事长,EDSA董事副总裁陈跃中出任EDSA Orient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80余名优秀设计师。目前,EDSA Orient己成为中国环境景观业界内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得到众多房地产发展商、旅游开发商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 项目包括:

四季花园(上海)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海南) 金石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亚龙湾度假酒店(三亚) 朗琴园(北京)蔚蓝海岸三期(深圳)圣美利加别墅(大连)西湖髙尔夫别墅(杭州) 武定门公园(南京) 市政项目规划设计: 中关村科技园东入口(北京)国际休闲中心(北京) SWA 美国SWA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景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其资深设计师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过去的40年,SWA的设计获得过4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项,是建筑E擎“全球三强”之一。另外,他是彼得沃克创办的,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很正的。亚洲总部在香港,06年在深圳设办事处。 SWA全球经典 Intel公司总部, IBM总部大楼,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Disney World Masterplan) 美国洛杉矶时尚岛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

_国内外高铁新城(区)建设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启示

国内外高铁新城(区)建设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启示 文/王 敏 近年来我国高铁的快速建设给淮安带来了新建高铁新城的契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本文从国内外高铁新城(区)的典型案例入手,从运作模式和建设模式两个方面,试图总结出成功经验,为淮安高铁新城的建设提供因地制宜的建议。 淮安高铁新城建设背景 淮安是江苏省长江以北的重要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2001年2月淮阴市行政区划调整,淮阴市、淮阴县、县级淮安市“三淮合一”,形成了现在的地级淮安市。2008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主城区和楚州古城区之间建设淮安生态新城,促进三淮空间整合。2014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淮安选址在生态新城以东、新长铁路以北地区建设高铁新区。此外,随着徐宿淮盐铁路的开工建设,合淮铁路列入2017年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项目,宁淮城际铁路正式开展前期工作,沂淮铁路完成工程可研招标,淮安市将形成“米”字型高铁线路格局,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城市,大步迈入“高铁时代”。 国内外高铁新城(区)的建设回顾 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的TGV和日本的新干线,其沿线的新城(区)建设规划也具有典型性。 法国里尔新城是利用高铁新站和旧站之间的空地建成的高铁枢纽地区。核心是一个复杂的交通核,包括高速铁路(TGV、TGV)、普通铁路、地铁、巴士、高速公路、公路等各种交通流。地区内集聚了商务、商业、会展、餐饮娱乐、居住等多项产业和功能,从而成为了城市副中心。 日本新干线主要担任远距离的通勤任务,促进了大城市郊区住 宅的快速增长。同时,商业酒店业向车站周边快速集聚,并吸引各项功能设施进行补充,最终促成住宅、商业服务业、工业产业、旅游服务、交通等多元功能区的形成。 按照高铁新城(区)与主城空间关系来分,主要有“半独立式”、“独立式”、“卫星城式”3种空间发展模式。分析淮安高铁站点与主城的空间关系,淮安高铁新城属于“独立式”空间发展模式。这类高铁车站与中心城区距离不远,行政管理相对独立,地区功能相对完备,通常还会有产业支持、政策扶持或具有其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针对这种空间发展模式,本文选择了与其类型较为相似的济南西部新城、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无锡锡东高铁商务区、苏州高铁新城、南京南站地区、蚌埠高铁站点地区、枣庄高铁站点地区、乐山高铁站点地区、资阳高铁站点地区等具有代表性的10个典型案例,从运作模式与建设模式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对淮安高铁新城的建设提出建议。 运作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新城运作通常有“政府主导进行新城开发、开发公司独立运作模式;民间开发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模式;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三种模式。高铁新城的运作模式也多采用这三种模式,而我国高铁新城(区)的运作模式基本多采用第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 表1 国内高铁新城(区)运作模式 高铁新城(区)政府主导、公私合作投资建设模式下的具体措施 济南西部新城采用市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指挥部+项目法人”的组织实施模式,即“市长+市场”的模式。 武汉杨春湖城市副中心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利益方参与”的推动模式,政府主导,采取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开发,使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建立多元化的利益方参与机制。徐州高铁生态商务区徐州市高速铁路暨高铁站区建设指挥部直接领导,由徐州市委书记兼任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铁路办,融资建设工作由徐州高速铁路投 资有限公司负责。无锡锡东高铁商务区无锡高铁站商务区管委会主要负责锡东新城商务区的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等工作。无锡锡东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国有企 业,主要负责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和城市项目综合建设开发。苏州高铁新城 高铁新城管委会总领高铁新城的建设、规划、招商工作。组建国资经营管理、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清漪水务发展等四家国资公司和三 个村级公司。在实行增资的同时,创新推进多元化、多渠道、低成本融资。 因此,建议淮安高铁新城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调配,多元利益共生”的运作模式。 1. 政府引导,有效落实政府的规划开发意图。 政府成立高铁建设指挥部或高铁地区管委会,统领负责规划、决策、协调工作。政府对上准确把握上位规划对高铁新城(区)的发展要求,对下可以对高铁新城(区)开发项目进行统一协调,编制框架型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开发计划,确定相应的开发标准,配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行政机构等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鼓励高铁新城(区)形成自身特色和视觉景观。 2. 市场调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 成立高铁投资有限公司,由市政府授权,负责融资投资、项目管理、建设开发等工作。采取市场化的开发运作方式,多元化、多渠道、低成本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介入开发,使其成为主要资金来源。鼓励私人企业来参与新城的具体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并通过特定的程序认定最终开发者,政府对于企业的开发活动进行管控、监督,并平衡各方利益,保证开发的效率和经济利益。 3. 多元利益共生,实现效益最大化。 创建多元化的利益方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可用资源。政府通 187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近代中国的风云乱世,直接导致我国道路状况明显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客观因素,道路交通水平参差不齐,股肱交错,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改善。 而道路交通所衍生出来的交通安全,既考验一个政府的治理能力,又体现了该国国民的整体素养,因此,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及安全问题。尤其随着“摸着石头过河”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道路交通及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道路和车辆的规格、利用及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等等。据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受伤人数4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占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的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灾难。种种的一切都要求我国亟待寻求突破,谋求创新以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处理好关乎国计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我们的前辈在道路交通整治方面确实有摸索和探求,对于这些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学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客观、批判地意识到与具备先进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对他们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对国外先进经验的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路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造成的。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司机,还是过往行人,其中大部分人在道路上活动时常常犯了麻痹大意的忌讳,甚至带着侥幸心理。所以观念的改变和素养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基于此层面,美国的经验就完全可以借鉴。美国也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偏向行人,其重点完全置放于责任认定方面上。美国大多数的州奉行“谁责任大谁就多负责“的原则,即便行人被撞也有可能要自食其果,因为他违反交通规定。同时美国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强制实施车辆保险配套政策、严惩醉酒驾车等措施来保障行人权益和交通安全。美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购买保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 其次,道路交通科学管理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意义并非简单的确认责任和处罚,还有通过宣传教育以从根本上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参与人素养的目的,最终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日本,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规外。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使驾驶员形成了整体默契。在避免争抢的同时也确保了车流顺畅。日本人开车以让为主偶尔有车辆插队其他车大都会让行因为人们知道若非紧急情况不会有人插队。而在“汽车王国”德国,交通安全教育从小就被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当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德国整个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所长,高级规划师孙斌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胥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随着高铁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正在显现同城化趋势,一小时都市圈中的苏州、杭州、南通、宁波、南京等城市将实现与上海更密切的对接,而上海远郊地区如果没有以新城为核心的带动和提升就可能被边缘化。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大力发展新城,将有利于振兴郊区经济,构筑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格局。上海“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

新城、松扛新城、金山新城、奉贤南桥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等7个新城。分析并借鉴国际特大城市的有益经验非常必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较大,因而主要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包括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特大城市。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建设1、英国伦敦的新城建设伦敦周围第一代新城的主要目标是从伦敦地区疏散人口,然而于新城规模小、离母城太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从1946年底到1949年,英国在伦敦地区建设了首批8座新城,1967年又增建了3座。1967年以后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吸取此前教训,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成功地发展成为一座次级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英国新城的典范,比此前新城的规划人口更多,离母城也更远。2、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与伦敦相比,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较晚,但新城的人口规模更大。至2000年底,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做法探讨 作者:沈超来源:城市观察添加日期:11年01月16日 以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新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与大力推崇。尽管各个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也不一致,但发展观却是相同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要使人类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发展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还要顾及人类的长久生存。生态城市的建设为当代城市保持良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以及提供宜人居住条件开拓了一条新路。 一、生态城市的理论溯源与研究成果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国外对生态城市的探索起源较早,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 E.Howard创建的“田园城市”学说,标志着近代生态城市思想的发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最早提出了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那以后,健康城市、清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旨在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城市改造运动在西方兴起,促使生态城市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1984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O.Yanistky认为,生态城市是指自然、技术、人文充分融合,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大限度发挥,居民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以保证的一种人类聚居环境。1987年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将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从最初的简单的包括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发展到涉及城市社会公平、法律、技术、经济、生活方式和公众的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丰富体系。根据理查德?雷吉斯的观点,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在我国,对于生态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生态专家提出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并从社会生态文明度、经济生态高效度和自然生态和谐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生态城市理论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园林城市等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常用术语,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用地结构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态城市是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的生态系统。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作者:————————————————————————————————日期: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内容提要:纳税服务是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新公共管理理论给税务系统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税收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的介绍,重点阐述了改进我国纳税服务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绩效评估对策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后,全国税务系统本着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努力为纳税人、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逐步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不断努 力优化纳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全力营造公平公开、方便高效的纳税环境,充分发挥税收的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了纳税遵从,优化了税收秩序。但是,纳税服务实践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缺乏规范性和有效的制度保证,纳税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税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把自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还没有从“重执法、轻服务”的税收观念中转变过来。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纳税服务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而是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纳税人作为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法律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自觉履行义务,而且要求享受权利,对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特征。许多地方强调服务往往局限于形式和口头上,追求服务设施的规模而忽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方式陈旧、内容单一和缺乏新意。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并有效满足纳税人的合理,合法需求,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是国际税收管理模式发展的客观趋势 近年来,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已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税收管理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这个趋势与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之一是,强调公共服务中顾客导向的观念,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以公民为顾客,并强调顾客的价值,政府为服务组织,向公民提供最佳服务。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给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传统的官僚模式向以市场与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美国纳税服务绩效评估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这场主张运用市场机制和借鉴私营部门管理经验提升政府绩效的改革运动,被理论界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企业家政府”,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国外生态城市成功经验及我国借鉴 一、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1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 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回收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通过建立60个堆肥容器回收10%的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回收40%的建筑材料。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具体的项目 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这些项目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3广泛的群众参与 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的一切程序。“社区驱动”是开发由社区控制,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是一种社区自助性开发方式。社区开发的管理机构—管理组,是通过邀请个人和重要组织的代表加入而组建的。 又如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城在建设中,努力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并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并可以抨击当局的某些决策。 4突出的重点领域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它往往不试图在城市中全面铺开地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而是面向问题、抓住重点、逐步推进,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挤、地面硬化、垃圾污染等问题,集中力量促使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建设重点在于城市交通和垃圾资源化,日本有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美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期,主要是建造一些生态核心场地项目,即这些场地的建筑物均由节能、节水技术建造,后来逐步扩大到水的循环使用、雨水的保持、太阳能供热、城市工业使用再生能源等。 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一开始就将生态城市建设重点放在硬化地面的透水改造、屋顶绿化、河道自然景观的恢复上。首先,对城市所有的硬化地面(公路除外)进行彻底拆除,代之以多种形式的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砖地、卵石地、孔型砖地、碎石地、有机质屑地等)。这一项改造,给弗莱堡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善。其次,弗莱堡城市的居民通过庭院自助绿化、墙面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让天然植被回归城市等方法,有效地帮助自己居住的这个太阳辐射强的城市减少了热岛效应,使其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第三,弗莱堡城中的河道以模拟自然河床、保持河与岸的自然过渡结构、,而且维护费用少。 5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

国外优秀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文本

b e a c h v i l l a g e a n d r e s i d e n c e s BUENA VENTURA

t h e n e w d e s t i n a t i o n o f P A N A M A 23

buenaventura introduction ......................................................................................................................... location ...................................................................................................................................................................... buenaventura overall master plan ....................................................................................................... buenaventura beach village residences..........................................................................................inspiration................................................................................................................................................................... :introduction 06-0708-0910-1118-1948-5122-2352-5962-6972-8124-25c o n t e n t s design team ........................................................................................................................................................ 94-95 16-1740-45analysis process .................................................................................................................................................planning a vision ..............................................................................................................................................illustrative masterplan ...................................................................................................................................phasing plan.........................................................................................................................................................central gardens ................................................................................................................................................kid’s pool & riverfront boardwalk .........................................................................................................residential arrival ..............................................................................................................................................main arrival & beach front restaurant .............................................................................................beach club.............................................................................................................................................................boutique shopping & dining plazas .................................................................................................architectural character ............................................................................................................................... :master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team 28-374 12-1384-93 14-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