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西口腔医学院课程介绍

华西口腔医学院课程介绍

华西口腔医学院课程介绍
华西口腔医学院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牙体牙髓病学课程介绍

课程号(代码): 50305620(七年制) 50305515(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牙体牙髓病学 Conservative Dentistry

学分:2 (七年制)1.5(五年制)学时:36(七年制)30(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Stephen Cohen and Richard C.Burns eds.Pathway of the Pulp. 8# edition.2002 St Louis,Mosby. 2. James B. Summitt, J. William Robbins, Richard S. Schwartz. Fundamentals of Operative Dentistry. Chicago;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2001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龋病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各类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发生的组织生理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检查和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返回页首>>>

牙周病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5710 (七年制) 5030581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牙周病学 Periodontology

学分:1 学时:18(七年制) 16(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牙周病学》, 曹采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Newman, Takei and Carranza FA. 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2002,9th Edition.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各类牙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临床特征、牙周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各项治疗措施。

返回页首>>>

口腔黏膜病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5910 (七年制) 5030601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黏膜病学 Oral Medicine

学分:1(七年制)1(五年制)学时:16(七年制)12(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粘膜病学》,李秉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William R.Tyldesley and E. Anne Field Oral Medic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ed,1995 2.Manfred Strassburg and Gerdt Knolle Diseases of the oral Mucosa: A color atlas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Ltd.2ed,1993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粘膜病概论以及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口腔粘膜大疱类疾病、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和辰舌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临床特征、检查和诊断方法以及各类口腔粘膜病的治疗措施。

返回页首>>>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1530(七年制) 5030163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预防医学 Dental Prevention

学分:3 学时:45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预防医学》,卞金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口腔流行病学、龋病及牙周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氟化物与牙健康、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感染控制。

返回页首>>>

儿童牙病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90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儿童牙病学 Pediatric Dentistry

学分:1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内科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儿童口腔医学》第二版, 石四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儿童口腔医学,邓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2.临床儿童口腔医学,文玲英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10月出版。3.Handbook of Pediatric Dentistry ,Cameron 主编, Mosby.Inc 2003,5出版。4.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5.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McDonald主编,Mosby,Inc.2004年出版。6.Pediatric Dentistry- a clinical approach ,G.Koch主编, Munksgaard 2001年出版。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口腔医学专业五、七年制学生的建议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儿童常见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疾病、牙周病及发育异常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儿童牙外伤的分类及临床处理,儿童的咬合诱导。

返回页首>>>

口腔修复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3820、50303920 (七年制) 50304010、5030403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

学分:4 学时:

68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修复学》,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Shillingburg HT, Hobo S, WhitsettLd, et al.Fundmentals of fixed prosthodontics.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包括口腔检查与修复前准备;牙体缺损的修复;固定义齿;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等内容。

返回页首>>>

口腔种植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472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种植学Dental Implantology

学分:2 学时:3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修复学》、《颌面外科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种植义齿修复设计》,宫苹主

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口腔种植学》,陈安玉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 2.《种植义齿学》,巢永烈、梁星主编,北医协和联合出版社,1999 3.《Contemporary Impiant Dentistry》

Carle.Misch,second edition,Mosby Inc,1999

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口腔种植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种植界面理论、种植体的组成和分类、种植生物力学、种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并发症、种植外科(常规种植体植入和牙槽骨整复外科)、种植修复(部分种植义齿和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种植义齿的复查和评价等。

返回页首>>>

口腔材料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1030(七年制)50301330(五年制)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材料学Dental Materials 学分:3 学时:45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材料学》,陈治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3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最新口腔材料

学》,陈治清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第1版

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口腔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并获得较丰富的理工医多学科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运用这些知识,达到有效地利用口腔材料以修复和替代被破坏的口腔组织器官和生理外形,并重建己丧失的生理功能的目的。

返回页首>>>

口腔修复工艺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29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技工工艺学Dental Laboratory

学分:1 学时:1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修复技术与工艺学》,赵云凤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修复学》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内容简介:该课程介绍如何制作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修复体,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全口义齿等。

返回页首>>>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3220、50303320 (七年制)

50303510、5030352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学分:4(七年制)3(五年制)学时:64(七年制)52(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颌面外科学》邱尉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中华口腔科学》,王翰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诸器官、面部软组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眶骨等骨组织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包括牙槽外科、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损伤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治、唇、腭裂整复、正颌外科等颌面部整形以及涎腺疾病、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病的诊治。

课程号(代码): 50303220、50303320 (七年制)

50303510、5030352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颌面外科学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学分:4(七年制)3(五年制)学时:68(七年制)55(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颌面外科学》邱尉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中华口腔科学》,王翰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诸器官、面部软组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眶骨等骨组织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包括牙槽外科、口腔颌面部炎症、口腔颌面部损伤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治、唇、腭裂整复、正颌外科等颌面部整形以及涎腺疾病、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病的诊治。

返回页首>>>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0540 (七年制) 5030114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学分:4 学时:6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组织病理学》,于世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Avery TK.O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logy 2.Shafer WG.A textbook of oral pathology 3.Barnes L.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head and neck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颌面部及牙的发育及正常组织结构,以及因发育异常所产生的各种畸形。讲解口腔颌面部、牙、牙周、口腔粘膜及涎腺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观察因病变所导致的上述组织结构的宏观和微观的形态改变,并认识共在分子结构水平上的病理改变。

返回页首>>>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1830 (七年制) 5030182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of maxllarfacial

学分:3(七年制)2(五年制)学时:48(七年制)35(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马绪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自编教材(英文)

内容简介:口腔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与口腔其他学科均有交叉。包括X线的基础、牙片的投照方法、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正常颌骨的X线解剖、颌骨炎症、颌面部外伤、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等。

返回页首>>>

口腔正畸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4240 (七年制) 5030433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

学分:4(七年制)3(五年制)学时:72(七年制)54(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正畸学》,傅民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当代正畸学理论》罗颂椒主编,北医大北大联合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正畸的基础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内容。包括口腔正畸学概述;颅颌面的生长发育;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错合畸形的预防性矫治;牙列拥挤的矫治;

Ⅱ类畸形的矫治;Ⅲ类畸形的矫治;开合的矫治及复发与保持等章节。

返回页首>>>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0445 (七年制) 5030034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学分:4.5(七年制)4(五年制)学时:72(七年制)64(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解剖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解剖生理学》,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Brand and Issehard ,6th edition,Mosby Ash and Nelson,

anatomy,Physiology,and Occlusion> English edition,Linda Duncan

内容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阐明了口腔、颅、面、颈部的层次和器官形态,阐明了其结构特点几及毗邻关系,阐明了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紧密地联系临床实际。

返回页首>>>

牙合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 50304920

课程名称(中、英文):牙合学 Occlussion

学分: 2 学时:3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牙合学》,易新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Jeffrey P Okeson,4th edition,Mosby

内容简介:牙合学是关于咬合生理病理特性的科学,是从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的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的生理病理特征及其与相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返回页首>>>

口腔生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0720 (七年制) 5030122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生物学Oral Biology

学分:

2 学时:3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医学微生物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微生物学》,周学东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生物学》,刘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以口腔疾病为线索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生物学基础理论,重点叙述了牙菌斑及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病、牙周病、牙髓根尖周感染、黏膜病、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该课程从理论到实用技术,从基础到临床,上下衔接,互相融会贯通。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到口腔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他们今后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础。

返回页首>>>

口腔设备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452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设备学Equipments in Stomatology 学分:2 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

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设备学》,张志君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设备学概论,包括口腔设备发展简史、现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口腔设备管理,包括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口腔设备与交叉感染控制,含感染途径、手机消毒灭菌技术与方法;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与数字化口腔医院的建设;口腔诊所的设计与装备,包括选点因素、房屋的布局与装修、装备的原则及要求;口腔综合治疗台等常用19种口腔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常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返回页首>>>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27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临床药物学Clinical Pharmacy for Stomatology

学分:

1 学

时:1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药理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临床药物学》,史宗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李端《药理学》(四版)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疾病用药特点,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个体化用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如何判定、处理及报告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抗微生物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相关药物,牙体牙髓疾病用药,口腔粘膜病、牙周疾病合理用药进展。

返回页首>>>

口腔护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21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护理学dental nursing

学分:

1 学时:

16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

基本面向:护理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护理学》,赵佛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护理学》,刘清洁、熊志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口腔解剖生理: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口腔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口腔四手操作技术;口腔疾病基本知识及护理: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病人的护理,口腔修复病人的护理,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护理。

返回页首>>>

口腔预防保健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01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预防保健学Oral Health Care 学分:

1 学时:18

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全校学生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口腔预防医学》,

卞金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口腔流行病学、龋病及牙周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氟化物与牙健康、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口腔保健用品的种类、选择及使用方法、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及感染控制。

返回页首>>>

口腔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课程号(代码):50306220 、50306320 (七年制)

50300920(五年制)

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专业英语Stomatological Technical English

学分:4(七年制)2(五年制)学时:64(七年制)32(五年制)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颌面外科学》

基本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Stomatological Technical English》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内容简介: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粘膜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词汇及用法。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介绍

华中师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精品课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学队伍情况 1、学缘结构: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相当于研究生学历,其中,双学位1人,硕士1人,博士3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学缘结构较优。 2、知识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老师,也有专攻法律的老师,还有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历史研究的教师。 3、年龄结构:本课程组教师50岁以下教师占100%,平均年龄为38周岁,是一支年富力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队伍。 4、职称结构:课程组7位教师全都是高级职称,1人教授、6人副教授。 5、师资配备情况:每学期都有2名助教进行辅导教学。 6、教学科研获奖情况:近5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学工作优秀一、二、三等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的通知文件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层次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守法意识和护法意识。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着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即九大知识模块:第一专题:绪论:论做“人”,对应3学时;第二专题: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对应6学时;第三专题: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应6学时;第四专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应6学时;第五专题: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对应6学时;第六专题: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对应6学时;第七专题:三大社会生活,遵守道德法律,对应9学时;第八专题: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对应3学时;第九专题: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对应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中央16号文件、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教社政[2005]9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教育,重点掌握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权意识和守法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解决办法是:加大课程投入,增加专题讲授时间;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行课外调研,凸显知行合一。 4、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达到教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必须坚持“两个课堂并举”,精心设计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教社政[2005]5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教社政[2005]9号文件强调把加强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实用标准-2015

《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网络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库系统通用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通过实例掌握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和表的管理、事务处理、安全性管理、数据完整性控制以及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本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软件专业、网络专业的学生,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培养学生数据库实际使用和开发能力以及对应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围绕SQL语言的使用、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对象的设计与操作等内容,兼顾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的同时,拥有操作、设计、管理和开发数据库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 本门课程共设72个课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践22学时。共5个学分。 2. 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安装和配置SQL Server;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保证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询操作;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职业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课程目标 2.2.1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及其使用;(3)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5)游标、触发器、存储过程的应用;(6)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熟悉数据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角色、用户和权限;(8)数据库还原和备份、维护计划;(11)DTS数据传输;(12)规划索引、创建并维护索引;(13)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动向。 2.2.2课程具体目标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研究生精品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机器学习课程代码:0700001选课人数:68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授课教师:李侃育人要点成效简介 教师风范(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成就和创新事迹,300字) 李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际期刊NLPR主编、IJCIS 编委。目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973课题、863重大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部级项目,获得了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和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在TKDE等国内外期刊、IJCAI、ACM MM等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近百篇,发明专利近20项。出版了教育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了T-more优秀教师奖、迪文优秀教师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价值塑造(如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500字) 建立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机器学习”人才培养体系,强调机器学习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机器学习”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遵循:“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强化+四个训练”的模式。以机器学习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实行实践教学、机器学习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强化,落实不同层次的四个实践训练。 2.建立了基于激励机制的“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互动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等思维能力。 3.设计了“分层+分系列+分专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它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依据课程的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创新活动与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增强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承的关联。 本课程建设重在将机器学习的研究问题及与课程相关的最新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引入到的教学内容中。注重以研促教的执行路线;注重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具体体现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提升,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强化等。 知识教育(如教学内容等,特别是科教融合或产学融合,500字) 本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科教融合,将创新性思维训练融于“研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机器学习”创新性思维。

最优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最优控制理论》 课程总结 姓名:肖凯文 班级:自动化1002班 学号:0909100902 任课老师:彭辉

摘要:最优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控制理论的发展来源于控制对象的要求。尽50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许多被控对象,如宇宙飞船、导弹、卫星、和现代工业设备的生产过程等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系统的某种性能指标为最优。这就要求人们对控制问题都必须从最优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根据已建立的被控对象的时域数学模型或频域数学模型,选择一个容许的控制律,使得被控对象按预定要求运行,并使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值[1]。 关键字: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时域数学模型,频域数学模型,控制率Abstract: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 Control Theory,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heory comes from the require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s.During the 50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puts more stricter requires forward to mang controlled objects,such as the spacecraft,the guide missile,the satellite,the productive process of modern industrial facilities,and so on,and requests some performance indexes that will be best in mang cases.To the control problem,it requests people to research ,analyse,and devi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There are mang major problems of the Optimal Control Theory studying,such as the building the time domain’s model or the frenquency domain’s mode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ed objects,controlling a control law with admitting, making the controlled objects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d requires, and making the performance index to reseach to a best optimal value. Keywords: The Optimal Control Theroy, The Modern Control Theroy, The Time Domaint’s Model, The Frequency domain’s Model,The Control Law

六西格玛的计算公式解读

6西格玛 1西格玛=690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2西格玛=3080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3西格玛=6680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4西格玛=621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5西格玛=23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6西格玛=3.4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7西格玛=0次失误/百万次操作 什么是6西格玛 "σ"是希腊文的字母,是用来衡量一个总数里标准误差的统计单位。一,以4西格玛而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疪。 6西格玛(6Sigma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演变成为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全球化、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6西格玛逐步发展成为以顾客为主体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产品开发设计的标尺,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哲学。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一 在推动6西格玛时,企业要真正能够获得巨大成效,必须把6西格玛当成一种管理哲学。这个哲学里,有六个重要主旨,每项主旨背后都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来支持.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二 真诚关心顾客。 6西格玛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例如在衡量部门或员工绩效时,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先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再针对这些需求来设定企业目标,衡量绩效。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三 根据资料和事实管理。 近年来,虽然知识管理渐渐受到重视,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根据意见和假设来作决策。6西格玛的首要规则便是厘清,要评定绩效,究竟应该要做哪些衡量(measurement,然后再运用资料和分析,了解公司表现距离目标有多少差距。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四 以流程为重。 无论是设计产品,或提升顾客满意,6西格玛都把流程当作是通往成功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提供顾客价值与竞争优势的方法。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五 主动管理。 企业必须时常主动去做那些一般公司常忽略的事情,例如设定远大的目标,并不断检讨;设定明确的优先事项;强调防范而不是救火;常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常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6西格玛的主要原则(六 协力合作无界限。

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设计)报告名称:网络数据库课程设计 姓名:刘岩 学号:071103417 年级专业: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月日

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针对某商品批发销售企业进销存业务的数据系统。这个系统中涵盖了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和库存部门等各项管理部门,也涉及到采购、销售以及库存管理多方面的智能。该系统能够对客户的信用、订单、供应商、出进货等信息提供存储、更新、查询、统计等功能,从而实现企业根据业务事务发生的不同情况,正确计算产品库存的功能,其中包括:基本资料的维护、采购功能、批发功能、库存管理、盘点管理、维护日志记录等。这样以来,企业能够合理控制进销存各个环节,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实时性、安全性、科学化、现代化和智能化。 二、课设计划 1、交付成果 小组共上交四份成果,包括系统设计书、开发报告、ERwin设计文件、 2、进度计划 准备工作——2013年12月23日晚。搜集课程设计的材料、查看数据库设计相关内容,并了解本课设的整体流程。 人员分工——2013年12月23日晚。小组对本课设进行讨论,并进行分工。 课程设计——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 实体关系设计—24日午完成。分配到这个部分的成员首先熟知此业务的流程以及功能要求,建立实体逻辑和物理模型。 表空间及数据文件—24日午前完成。负责创建用户及两个表空间,一个存放表一个存放索引。 建表及索引—25日午完成。建表及创建相应的索引。 存储过程及触发器—26日晚前完成。创建存储过程以及采购和销售触发器,并分别进行测试。 3、质量保证计划 数据建模规范性:构建数据库逻辑模型,由于是项目组成员之间在数据库层面沟通交互的依据,必须规范作图,包括表、主键、外键及关系。命名字段尤其要注意,既要让人易懂也要简练,并注意字长等。 表的设计规范性:对于主键的设置,除临时表和外部表外都要建立主键;还有就是表空间的使用规范,对于很少用于增删改的表、经常发生INSERT的表以及发生两种以上DML操作的动态表,要放在不同的表空间中。 索引建立规范:针对大数据量表应该先在唯一约束列上建立普通索引,再添加唯一性约束。还要注意索引重建的规范。 SQL访问规范:要注意增删改语句的使用,避免语句的使用错误。 4、小组分工与协作计划 小组分工: 构建实体关系:刘岩(负责人)、林智敏(检查者) 表空间及数据文件:张丛(负责人)、吴乾煌(检查者) 创建索引:张丛(负责人)、吴乾煌(检查者) 存储过程:张凯(负责人)、杨煌辉(检查者) 触发器:马成龙(负责人)、谢佳辉(检查者) (备注:指导者——张瑜)

Access数据库课程标准.docx

《 Access 数据库》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 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后续课程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数据 库应用( SQL Server)等。数据库基础教学总时数为38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0 学时,实践学时为18学时),共分12 章。 二、课程理念: 通过本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理论知识、一定的实用技术和实际的计算机数据库问 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建成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室资 源全面整合的优良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Accesss 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对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的理解, 对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等概念的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表、查询、窗体、 VBA 语言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方法,深入理解数据库中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掌握使用 编程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灵活使用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般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打好理论基础,注重上机实践。 (二)具体目标 1 .素质目标 了解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资源利用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 使命感与责任感。 乐于探索美的真蒂,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信息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 .能力目标 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和实际的计算机数据库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 .知识目标 通过对数据库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用Access 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数据库技术基础性教学,基于Access 环境,重点介绍图形用户界面下数据库和表的建立、索引 和关系的定义、记录的基本操作等,引入必要的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小型数据 库结构的能力。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 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 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最优控制课程介绍

最优控制 先修课程:常微分方程,最优化方法最优控制问题是具有特殊数学结构的一类最优化问题,在科学、工程和管理乃至人文领域都存在大量的最优控制问题。最优控制研究动态系统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目标泛函取极值的最优控制函数与最优状态轨线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静态最优化在无穷维空间的扩展。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结合实际背景,建立最优控制的模型,理解求解最优控制的三大类基本方法的数学思想,灵活地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过程,并能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最优控制问题及其建模;数学基础;变分法及其在最优控制的应用;极小值原理及其应用;动态规划方法及其应用;应用。 最优控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先修课程:数学系本科包括到大三的全部课程 2.面向对象:理学院数学系各专业 3.推荐教学参考书:吴沧浦,《最优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王朝珠等,《最优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2003 邢继祥等,《最优控制应用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W. L. Brogan, Modern C ontrol Theor y, (3th eidition), Prentice-Hall, Englew ood C liffs,1991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高年级选修课程之一。从数学的角度,最优控制问题是最优化问题中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类问题。就问题的来源看,它又是控制问题。最优控制研究动态系统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使目标泛函取极值的最优控制函数和最优状态轨线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最优控制问题涉及范围广跨度大,几乎理工医农,管理军事乃至人文经法领域,都存在着大量此类问题。最优化已是寻求最优系统和结构,挖掘系统潜力的有力武器,学会求解最优控制问题,是应用数学工作者的最基本素养之一。通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数学问题的特点和相应数学模型的结构,自己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建立各种数量之间的联系,写出正确的合理的最优控制的模型;领会求解最优控制问题解法是如何提出的数学思想,并学会如何根据这些思想来构成相应方法的技巧;学会能正确地解释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的能力。最根本的是学会和培养系统地、动态地、综合地考虑,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动手能力。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要求:期望学生能够结合工程背景认识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学结构的特点,从而能灵活地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深刻领会求解它们的三大类方法的数学思想,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步骤,能正确地解释求解结果的意义,并学会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解法。第一章最优控制与最优化问题 1.1 最优化问题的源和流 1.2 最优控制问题的例子和数学描述 1.3 最优控制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第二章数学基础 2.1 向量与矩阵的求导法则 2.2 函数极值的几个条件 2.3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第三章变分法 3.1 泛函的变分与极值 3.2 Euler方程 3.3 等式约束条件下泛函极值问题的必要条件 3.4 几类可用变分方法求解的最优控制问题 3.5 应用实例第四章极小值原理 4.1 极值曲线场与充分条件 4.2 有控制变量不等式约束的极小值原 理 4.3 含有状态变量不等式的极小值原理 *4.4 极小值原理的证明 4.5 极小值原理的应用实例 4.6 离散极小值原理第五章极小值原理的几类应用 5.1 时间最短最优控制问题 5.2 燃料最省最优控制问题 5.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第六章动态规划 6.1 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动态规划思想 6.2 用动态规划思想解最优化问题 6.3 离散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 6.4 离散线性二次型问题的动态规划解 6.5 连续系统做优控制问题的动态规划解和HJB方程 6.6 连续二次型问题的动态规划解 6.7 Riccatti方程的求解第七章最优控制的新发展 7.1 对策论和微分对策 7.2 随机最优控制四.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无实验和上机的教学安排,但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部分算法自己上机实现。要求学生熟悉至少一门数学软件平台(Mathematica/ matleb/Maple)和至少一种编程语言。教学实验就是编程解决实际问题。至少做有求解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编号: 讲授对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FoxPro》、《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总学时:72 授课:64 上机:8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众多学科提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大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5 、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将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方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课程内容 1 、关系模型 2 、关系数据结构 3 、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1、需要了解的:产系统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 沿革;关系演算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 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最优控制结课心得体会

最优控制结课心得体会 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和整个现代自动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十分不开的。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有人开始发表从工程观点研究最短时间控制问题的文章,尽管其最优性的证明多半借助于几何图形,仅带有启发性质,但毕竟为发展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第一批实际模型。由于最优控制问题引人注目的严格表述形式,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迫切需求,从而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密切注意。 非常荣幸今年能够在刘老师班中学习最优控制这门课程,在这门课上,我们了解了最优控制是系统设计的一种方法,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选择控制信号(控制策略),才能保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下最优。而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它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控制策略,使得性能指标取极大值或极小值。 使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实现最优化的基本条件和综合方法,可概括为:对一个受控的动力学系统或运动过程,从一类允许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控制方案,使系统的运动在由某个初始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的同时,其性能指标值为最优。这类问题广泛存在于技术领域或社会问题中。例如,确定一个最优控制方式使空间飞行器由一个轨道转换到另一轨道过程中燃料消耗最少。最优控制理论是50年代中期在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R.贝尔曼1957年提出的动态规划和前苏联学者L.S.庞特里亚金1958年提出的极大值原理,两者的创立仅相差一年左右。对最优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线性系统在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最优控制问题则是R.E.卡尔曼在60年代初提出和解决的。 从数学上看,确定最优控制问题可以表述为:在运动方程和允许控制范围的约束下,对以控制函数和运动状态为变量的性能指标函数(称为泛函)求取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对泛函求极值的一种数学方法)、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最优控制已被应用于综合和设计最速控制系统、最省燃料控制系统、最小能耗控制系统、线性调节器等。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古典变分法、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最优控制是一门比较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富有朝气的学说。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最优控制理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时间最短、能耗最小、线性二次型指标最优、跟踪问题、调节问题和伺服机构问题等。但它在理论上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优化算法中的鲁棒性问题和最优化算法的简化和实用性问

《网络数据库》课程实施三步曲

《网络数据库》课程实施三步曲 发表时间:2016-09-14T09:42:29.95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7期作者:石京学[导读] 随着信息化推进和网络应用普及,《网络数据库》成为现在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河北石家庄 050000 ) 【摘要】随着信息化推进和网络应用普及,《网络数据库》成为现在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自成体系,且综合应用性较强,本文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应用将课程实施分三阶段进行:网络数据库后台搭建与管理、C/S模式应用开发、B/S模式应用开发。【关键词】网络数据库课程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7-057-01 随着信息化推进,数据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大大小小企事业单位的卓著贡献,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跟进,使得数据库技术更显优势,将生产或管理的数据网络信息化管理,同城异地了解及时数据,把握瞬息万变,是社会中几乎每个"细胞"都渴望实现的,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社会对网络数据库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所以,对中职优秀学生和高职学生开设《网络数据库》课程,使学生掌握生命力强的技术,就成为必需。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就极为复杂,不仅涉及数据完成性问题,还要涉及数据安全,不同用户权限管理、事务处理等等,还在于网络数据库数据服务的本性,它要负责提供数据给远程客户机,客户可通过IE或其它应用程序远程维护管理数据,往往这个岗位要求不仅能管理维护数据库,还要能进行B/S模式和C/S模式应用程序开发,所以,我们不仅要领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管理,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发程序使得能够远程访问数据维护数据,实现网络应用。因此,《网络数据库》课程必须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网络数据库搭建维护查询管理、C/S案例开发、B/S案例开发。 鉴于《网络数据库》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之前应掌握了网络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Windows基本操作,熟悉用户账户的创建和使用,了解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最好有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经验,熟悉基本的 SQL 语句,这样可保证一学期84课时内完成该课程教学,否则,要增加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将该课程放在学生的最后两学期中学习为宜,最好在学完课程后有综合设计周来通过大作业巩固对该课程多层面的应用。 内容的具体安排及考核分值比例如下: 一、网络数据库基础模块 清楚了解 SQL Server 2000版本家族,掌握SQL Server 2000企业版各个组件及其功能,掌握安装细节及安装后服务的启动,掌握各种服务的作用,会管理使用服务。(理论20分) 能够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创建文件组和管理数据库,能生成脚本,并能读懂,且能修改语句后通过查询分析器使用它创建另一个数据库;能对数据库进行分离和附加;能从各种数据源导入数据(Excel,VF,Access),也能导出成其它格式数据。了解SQL Server 2000数据类型,能够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表、维护数据表,能生成脚本,并能读懂,且能修改语句后通过查询分析器使用它创建另一个数据表;理解数据完整性概念,能够利用多种技术实现数据完整性:数据类型、关键字、外关键字、约束、默认值、规则。会创建索引并理解用途。(理论20分,上机10分) 能灵活使用SELECT语句完成各种查询。逐个理解关键词,select、from、as、order by、top n with ties、where、count()、sum()、avg()、max()、min()、group by、having、compute、compute by、union等,多表查询,嵌套查询,针对不同值返回的处理,通过查询改变数据表的数据,视图的创建,使用视图操作表数据。若前期学过标准数据库查询语言,则这部分可节省时间,否则必须把这章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因为这部分内容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后最有可能用到的技术。(理论20分,上机10分)掌握Transact-SQL 编程语言、Transact-SQL 语句的种类、Transact-SQL 语法的要素,游标声明、打开、读取、关闭、删除。存储过程的概念、创建、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的概念、创建、修改和删除。(理论10分,上机5分)SQL Server 2000的安全机制、登录认证、用户和账号及权限管理、角色、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事务的概念、事务模式、事务管理,锁、作业、警报的概念和简单应用。(理论10分,上机5分) 二、C/S模块 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0来管理数据并提供服务,前台使用VF完成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简单开发,功能可简单,界面可粗糙,但务必实现客户端访问、维护服务器端数据的功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链接服务器方法。(理论10分,上机35分) 三、B/S模块 补充JSP基本知识,达到链接数据库够用即可。仍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后台使用SQL Server 2000来管理数据并提供服务,前台使用JSP完成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简单开发,功能可简单,界面可粗糙,但务必实现通过IE 浏览器访问、维护服务器端数据的功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连接方式。(理论10分,上机35分)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具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关系的结构、表的形成、表单的制作和数据的分析管理。 二、课程学习目标 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事务处理、信息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本课程面向实际应用,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库系统以及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知识,同时,系统讲述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等相关概念和技术,为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运用数据库技术从事信息管理,开发、运行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 『知识点』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

型。 『重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难点』 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数据库、DBMS、数据模型。 2、领会:DBMS的功能与组成;三级模式结构如何保证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建立数据模型的意义。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管理需求,并用概念模型表达。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知识点』 关系数据结构及性质;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 『重点』 关系数据结构。 『难点』 关系数据结构;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基本要求』 1、识记:关系数据结构的定义和相关基本概念;关系的性质;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运算。 2、领会:关系模型与集合代数的关系;关系操作语言。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关系的候选键、主码、外码、主属性。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报告

课程报告(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报告题目(与Oracle有关的某一方面知识介绍,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一、目的与要求(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二、设计内容等(字数3000字以上) 1、(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正文小四号字,宋体) 参考文献(至少列出三个,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其他格式要求: (A4纸):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左侧装订 可加附页。此处要求写报告时删去。 上交时间:12月4日。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一、目的与要求: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对于保证系统安全,信息安全,业务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全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及特点,然后对数据库性能的评价指标做出一般性概述。随后从CPU利用和内存分配这两方面阐述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最后介绍了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技术,即sql语句优化,oracle内存调整,oracle 表空间调整。 信息化系统都基于数据库而运行,而数据库系统性能又最大程度的决定着应用系统的性能。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存在一定的性能问题,主要涉及数据库硬件、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内存、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参数等方面。因此,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性能调整与优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内容: 1 oracle数据库及特点 oracle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它起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这种类型数据库的关键是怎样理解数据间的关系,然后构造反映这些关系的信息库。oracle成功的将关系型数据库转移到桌面计算机上,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商用DBMs。同时它利用SQL*NET软件层,与多种操作系统支持通信协议相配合,为oracle关系型数据库提供分布式环境,可以实现单点更新,多点查询。Oracle数据库已经被用于各种大型信息系统中,特别是诸如银行,保险,烟草,石油等大数据量,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几百TB),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1]。 2)硬件环境独立。Oracle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支持各种类型的大型,中型,小型和微机系统。 3)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 4)较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控制。Oracle有用户鉴别、特权)、角色、触发器、日志、后备等功能,有效地保证了数据存取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和数据的回复。 5)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与可连接性oracle不仅可以在不同型号的机器上运行,而且可以在同一厂家的不同操作系统支持下运行。具有操作系统的独立性。 2 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系统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数据库完成的SQL语句数目,以每秒钟的事务量(tps)表示。提高系统吞吐量可以通过减少服务时间在同样的资源环境下做更多的工作或通过减少总的响应时间使工作做得更快这两种方法来实现。 2)用户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开始到获得结果集的第一行所需要的时间,是应用做出反应的时间,以毫秒或秒表示。响应时间可以分为系统服务时间(CPU时间)和用户等待时间两项。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用户响应时间有两个

精品课程特色

《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特色介绍 青岛艺术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是我校7名德育组教师和3人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建的优秀团队共同开发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建设,建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理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校本特色的框架体系。我们以国家教材为蓝本,继承与发展了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制思想、内容、结构等,沿用了国家规划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之所以采用这个结构框架是因为蒋乃平的再一次的修订版本,打破了2001版(《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唐凯麟、蒋乃平编)的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丰厚的特点,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生活情境、可读性强的特点。这种风格优越于职业培训的模块教学,各单元的设计是一个相互承接的逻辑序列,形成了全书“金字塔”的脉络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落实在管理上,从而更有实践指导意义。但在风格转轨中,有些地方在逻辑上跳跃性太大、在内容上难以避免理论艰涩的窠臼,所以我们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删减、增加、整合了部分内容,丰富了国家规划教材,更切近学生实际,使职业生涯规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具有校本特色。 具体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增加了《绪论》《珍爱生命,勇于担当》两课时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人的价值的教育,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点,没有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学科价值。同时将第四单元第3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整合到高二的《创新与创业》,从而开阔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视界,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逻辑序列,《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与创业》是一个逻辑的承接转合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是蓄积待发,创新创业是厚积薄发,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起步于生命和责任教育,落脚于创新和创业指导,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50141 开课院系: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内总学时:32 学分:2 实验学时:0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自动控制原理 执笔:邵立珍 审阅:董洁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最优化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学会最优控制基本概念和理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典型的最优化算法,了解最优化的基本理论,掌握最优控制基本概念,掌握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法了解典型最优控制问题。 2.课程难点: 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法。 3.能力培养要求: 能够解决一些典型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能够将实际问题,描述为最优控制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求解工具并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32学时) 1.最优化概论(2学时)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最优化方法及其结构 线性搜索 2.无约束最优化方法(4学时) 局部极小的条件 牛顿法 拟牛顿法 共轭梯度法 方向集法 3.约束优化的理论与方法(8学时) 约束问题和Lagrange乘子法 一阶最优条件 二阶最优条件 罚函数与障碍函数 乘子法 4.二次规划(6学时) 等式约束法 Lagrange方法 有效集法 5.最优控制概论(2学时) 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最优控制问题的产生 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提法 最优控制问题分类 6.变分法与最优控制(4学时) 变分法 用变分法解最优控制 7.极大值原理(4学时) 末端自由的极大值原理 末端受约束的极大值原理 时变系统,复合型性能指标问题 8.动态规划法(2学时) 多步决策与动态规划 离散系统动态规划法 连续系统动态规划法 实验(上机、设计)教学(0学时)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 王晓陵,陆军编,《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参考书 1. 吴受章编,《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李国勇编,《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 赫孝良等编,《最优化与最优控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