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14.50 KB
  • 文档页数:3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节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题目针刺法护理部文件 HL―GL―ZD 2013 01

修改日期 2013-2 批准人王苹张巨梅

生效日期 2013-3 页数 9 页

一、毫针法

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小儿囟门未闭合式的头顶腧穴部位。

(四)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部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3、遵医嘱准确取穴,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4、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病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在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

7、对胸胁、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

8、孕妇禁止针刺。

(八)针刺意外的护理及预防

1、晕针

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闷欲呕、晕厥时,称为晕针。

(1)护理

报告医师,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嘱患者平卧,注意保暖。

(2)预防

对初诊、精神过度紧张及体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选择舒适卧位,手法宜轻。随时注意患者的神色,以便早期发现晕针先兆。

2、血肿

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称为血肿。

(1)护理

微量皮下出血而致小块青紫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时,冷敷止血。

(2)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针刺时避开血管;起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刺部位。

3、弯针

是指进针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

(1)护理

针身轻度弯曲,可将针缓慢退出;若针身弯度较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若由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应协助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

(2)预防

手法指力均匀,刺激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舒适,勿随意更改体位;防止外物碰撞、压迫。

4、滞针

针刺后出现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时,称滞针。

(1)护理

对惧针者,应先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遵医嘱在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轻弹针柄后再起针。

(2)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针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单向连续捻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者,应剔去。

5、折针

即断针,指针刺过称中,针身折断在患者体内。

(1)护理

发现折针,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断针向深处陷入。

(2)预防

针具需定期严格检查。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表。

9、气胸

指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

(1)护理

出现气胸时,立即报告医师,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位,避免咳嗽;重症者应及时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措施。

(2)预防

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进针角度,深度留针时间不宜过长。

二、电针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