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学时48学时

修读学期第2/2/3/3学期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合作开发企业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希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执笔人庞丽芹、徐志成、刘霞、刘子彤审核人米秀杰

<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其功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调试、维护维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基础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与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应用、维修电工实训、电子产品检验等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相关技能,为具备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相应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根据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情况,分析毕业生从事的安装电工、维修电工、电气技术员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得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岗位面向和分院教学设备情况,考虑载体的普适性和针对性。我们培养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要面向企业去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

维修工作,由于企业动力的80%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具有电机的选择使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连接和检修的能力就可以完成一般企业的安装电工、维修电工的工作任务。因此,我们选择了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降压起动、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四个项目。

2.课程目标

2.1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选择及使用交直流电动机、变压器及常用低压电器。

^

(2)能够设计较为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

(3)能够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针对基本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正确安装、调试及维护维修。

2.2知识目标

(1)了解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工作特性。

(3)明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4)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分析方法。

2.3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

(3)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4)使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6)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3.教学内容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能力的要求,本门课程主要选取常用电机及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相关内容,按照工作

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设计了变压器的使用与维护、常用电动机的使用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降压起动和制动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检修四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

表1 项目描述

4.实施建议

师资队伍

*

(1)专任教师

建议配备本科以上、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有较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的,并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

(2)兼职教师

建议配备本科以上、电气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在相关企业中从事设备的电气维修工作,并有两年以上实践经历,并且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

教材及相关资源

本课程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承荻主编《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为教材。教材所覆盖和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比较符合本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课程组成员还将与合作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专业及课程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发讲义或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相关的参考教材还有:《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编:杜贵明、张森林。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益民、刘小春。

教学组织模式

《电机与电气控制B》课程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集体讲授;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时,应在电工基础实验室或维修电工实训室进行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独立操作。要求配备相关多媒体光碟(包括维修电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光碟),便于讲授与演示。要求配备电气控制实验台、各种电机、低压电器等实训器材,便于实践操作。

表2 教学组织模式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引导问题法等教学方法,辅助采用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听课、小组讨论、观察、表述、实践操作等方法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1)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三中采用。

(2)讲练结合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一、二中相关计算中采用。

(3)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三、四中采用。

(4)分组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操作进行研究和学习方法。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三中采用。

(5)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6)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一中采用。

%

(7)直观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主要在项目三、四中讲述相关低压电器过程中采用。

(8)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演示、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在讲述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动作过程中采用。

(9)讲授法:教师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职业素质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时的规范性等情况进行的评价,贯穿项目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和团队意识。

理论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涵盖的基本知识,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作业、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意识,督促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习惯,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践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以“熟练规范操作”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表3 教学考核与评价描述

说明:各档次分数占相应评价分值的比例A:90%-100%;B:75%-89%;C:60%-74%;D:60%以下。

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期末考核以选择题、判断题、设计题、分析题、计算题为主,注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在考试试题设计上,题量适中,特点鲜明,要适当增加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并结合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中有关本课程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要结合企业的考核标准,以体现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闭卷作答,按期末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评价,此项考核结果作为期末成绩,满分100,占总评成绩的60%。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组

2011年8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