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32.18 KB
- 文档页数:6
美国大选问题
首先,用传播学看美国大选,必须要放在当代的历史语境下,做一个整体向的考察。
需要说明的是答主并没有仔细看过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政见,所有论述的前提,均为:希拉里代表着精英的利益,如跨国资本家、互联网阶级、知识分子、学生、低收入者群体等;而特朗普代表着另一部分人(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的利益,如中小企业主、工人中产阶级、贫中产阶级和要工作的低收入人群等。详细分析参见如何总结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
以及答主的价值会偏批判学派这边,因此在思考过程中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会有一点倾向性。不可能客观,但尽可能有逻辑。
一、传统媒体的失落
美国大选最直观的一个观察,应该是传统媒体一致站边希拉里,民调预测一直是希拉里占上风,但最终特朗普获得最后的大选胜利。这个现象为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1.传统媒体所谓客观独立的专业精神在哪里?2.传统传播学理论如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指出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但票型是否表明人们已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我们一个一个看。
(没有提到社交媒体是因为墙太高,答主没有考察。并且没有研究过特朗普的竞选模式,也不能一竿子判定这一次是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胜利)
1.传统媒体所谓客观独立的专业精神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传说中的专业主义精神是怎么被构建起来的。
一般学新闻的人都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色新闻大战,赫斯特和普利策两个人拼下限的故事。当时新闻界是以自由主义媒介规范为导向。后来出于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社会责任论兴起。1947年,哈钦斯委员会《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提出媒介的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从此,专业主义成为了记者的标配。
可以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1947年,刚好是冷战开始的后一年。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提到,“当时美苏两方都在中立国家的意识形态上展开争夺,媒介的自由问题就变成了核心问题。当时美国正积极输出自己的自由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而新闻自由模式尤为重要。”顺便可以一提的是,传播学就是在这节点上正式确立的,嗯。
从上述历史中可以看到一点,传统媒体客观独立的专业主义立场是一种迷思。实际上,大多数新闻界在运作时,都会和政府、政党、有势力的经济利益以及其他权威有密切的共生关系,按照诺伦的说法,“为社会服务的新闻自由的神话存在是因为它有利于媒介所有者维护自身利益。”(想要了解更多的话,推荐罗伯特·麦切斯尼的《穷民主,富媒体》)
当然专业主义这套话语也不能全然否定。它毕竟是新闻界自律的准则和恪守的传统,历史上也有很多优秀的记者为了公众利益,独立客观地揭发事实,推动社会的进步。但至少有一点,新闻界往往会避开社会的核心问题比如社资、军事等,以维护媒介所有者利益和政治系统稳定为主要目标。
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这次美国大选中,传统媒体一边倒地站边希拉里,他们希望希拉里赢,或者说,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希望希拉里赢。
2.民众还会依赖传统媒体吗?
沉默的螺旋和议程融合理论都强调了大众媒体对人的强大效果影响,其根源均在于人们对大众媒体的依赖。
沉默的螺旋的逻辑链是这样的:人们害怕被社会孤立→对孤立的恐惧使得个人不断估计社会接受的观点是什么→大众媒体常常成为个人估计意见气候的重要依据→估计的结果影响了个人在公开场合的行为,表达观点还是沉默→形成社会传播过程。
而议程设置理论的进化版,议程融合理论也提到,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认知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为了融入自己想要加入的群体,个人必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使自己的议程与这一群体的议程一致。
为什么研究者一致认为,人们会对大众媒体产生依赖?理论总是来源于现实,从滕尼斯的角度来讲,我们已从礼俗社会来到了法理社会。原先的以情感理性为价值的共同体被分散为以工具理性为价值的原子化的个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被描述为不确定、不稳定、价值祛魅,人们渴求个性独立的同时,又希望获得群体的认同。而曾经的大众媒体就是为大众搭建的意见平台,成为权威信息,也是人们对想象中社会群体建构的最主要来源。
事情发生变化,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新媒体等渠道的介入,使得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和多元化,使得大众权威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减弱。而社交媒体中,以趣缘为中心的社群交往方式则可以使人选择自己所倾向的意见和群体,在这些群体中找到同类,强化他们的意见偏向,使其在该群体中就能获得认同感,而不用再在与自己认知不协调的大众媒体中,改变自己,以寻求群体的归属。第二个原因在于媒介信息接触形式及能力差别。借鉴一下知识沟的说法,也就是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会比地位低的人更多接触到关于希拉里获胜的预测信息。这是一个宏观的说法,从票型上估计出来的,要做的话,可能需要实证。
因此,我的判断是,人们对社会群体意见的依赖依旧存在,但是对群体进行预估的途径,可能就不再仅仅来自于传统媒体了。
二、民粹浪潮的兴起
传播学是紧贴着社会的发展演化的学科,因此,把握当下思潮也是重要的一个面向。但这个题有点大,我可能答不好,姑且一看。起这个题目也是因为“农村包围城市”的图,以及英国的公投,似乎都是一个精英与大众分化,最后大众在民主投票过程中取得胜利的过程。于是简单讲一下这件事。
1.什么是民粹?
民粹的定义很泛,爱德华·希尔斯曾指出,当统治者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的时候,必然激起怨恨。哪里有怨恨,哪里就有民粹主义。可以说,民粹是精英的对立面。
特朗普在竞选中,往往将美国的政治描述为黑暗的金钱交易,满口的歧视话语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美国传统的政治正确,而投给特朗普的票的也都是非发达城市的人民。按照这个逻辑,我把这次美国大选民众的胜利,描述为民粹主义。
顺便一提,反对很多说法粗暴地划分左右,现在已经是冷战后了,欧洲都已经变粉红了。左右的提法会遮蔽很多现象及本质。用鲁迅先生的说法是,我们要横站233,跨过左右的局限。
2.关于民粹主义,我们需要欢迎什么?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民粹主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就像奥巴马在“占领华尔街”运动时期所说的:“该运动显示民众对美国金融行业存在广泛的不满”。关于这次投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大多数人对美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广泛不满。并且这种不满不仅被言说,更被用一张张选票堆了起来。从对现行固化的阶级以及体制来说,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