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56万多平方公里。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年产金2008.687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70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进入80年代后,金矿地质工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处,分布在7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09处,包括岩金矿床33处(大型4处,中型11处,小型18处),砂金矿床71处(大型8处,中型36处,小型27处);伴生金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81.35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2.42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75%,居第9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58.36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9.07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0 9/5,居第8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014吨,砂金保有储量119.534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0.82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69.8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8.549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47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124吨,包括岩金79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矿,砂金45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自1984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17个,总生产能力为547公斤/年,占有储量为43.990吨,其中小型岩金矿山3个,生产规模为75吨/日,生产能力65公斤/年,砂金矿山14个(大型1个,中型4个,小型9个),生产规模为785万米s/年,生产能力482公斤/年。目前在建矿山1个,“八五”拟建矿山21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2516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1292公斤,居全国第14位,矿产金产量719公斤,居全国第12位。白水金矿为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全省有7D余个县(市)产金,主要产金县(市)有青川、广元、平武、江油、白玉、康定等。预计“八五”末期,全省矿产金年产量达1923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四川省地跨扬子准地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龙门山一安宁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岩层分布稳定。西部川西高原,经历了强烈下沉和剧烈的褶皱变动,岩层普遍变质,火山活动频繁,侵入规模较大,是构造活动地区。龙门山至西昌一带,以前震旦纪花岗岩为基础,长期屹立于三叠纪以前的大海中,时隐时显,构成四川东西两区的地质分界。这里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的长期断承性使本区具有多期岩浆活动。由于四川全境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为金矿的形成和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金矿类型主要有:(1)产于太古宙一元古宙绿岩带中的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如黄金坪、三r家村。(2)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如东北寨、丘洛。(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脉状金矿,如耳泽、偏岩子。(4)产于变碎屑岩
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金洞沟。(5)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如龙背、机器房。(6)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缅萨洼。(7)现代砂金矿,如白水、漳腊。(8)伴生金矿,如呷村。
本省金矿的形成严格受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构造条件的控制。省内原生金矿的分布多限于某些特定的层位内,层控特征明显。已有的资料表明:太古宇康定群,中元古界会理群、碧口群、黄水河群,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太阳顶组,志留系茂县群,上二叠统宣威组、冈达概组,中上三叠统侏倭组、曲卡寺组、图姆沟组等七个层位,是省内金的主要矿源层,金丰度值一般在10一120ppb间。各类矿床的产出和定位均发生在矿源层地层中,大部分属于近源成矿。矿源层和容矿岩系多融为一体,成矿受到反映岩性、岩相特征的含金建造和地层层位控制,因而沿层找矿是四川省找金的重要准则。岩浆活动对本省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热源和部分金源。许多金矿产于岩体中或边缘部位,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如机器房、缅萨洼,其矿石与岩体同位素组成一致。已有的资料表明,本省与金矿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主要有晋宁期、印支一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与基性岩,金多产于其边缘或外接触带,尤其是岩体顶端的凹陷部位及岩株中。本省金矿具有构造分级控矿特征,不同构造单元间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是控矿的一级构造,金矿化集中区均分布在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深断裂交汇部位。侧翼次级主干断裂是控制矿脉群、矿田、蚀变带的主要构造,主干断裂派生的低序次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构造轴部及转折端是金矿的主要容矿构造。
根据四川省金矿分布及其地质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成矿带:
1、川北成矿带位于秦岭褶皱系,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缘接触带,是“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金矿类型是现代砖金矿和微细浸染型金矿。砂金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涪江、岷江三大水系上游及一、二级支流中。这些水系源远流长,与区域地层、构造呈大角度交切,穿越了各时代含金地质体,对砂金成矿十分有利。龙门山以西地区,三叠系矿源层广泛分布,褶皱、断裂发育,岷江、荷叶、虎牙、雪山等大断裂纵贯全区,具有形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良好条件。
2、川西北成矿带位于巴颜喀拉及玉树一义敦两个褶皱带的接触部位。区内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含金地层,鲜水河断裂带纵贯全区,金矿化极为发育。区内亦以砂金和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砂金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系的2—4级支流中,5—7级支沟常形成小而富的细谷砂矿。
3、康滇成矿带位于川西康滇地轴区,主要金矿源层为前寒武系康定群、会理群变质岩系。本区为一长期构造裂谷活动带,为金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区金矿化特点以多金属矿化含金为主,因而金矿类型主要为石英硫化物脉型及与侵入岩有关的蚀变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