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探索性活动的初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探索性活动的初步研究【摘要】“做中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也不再是完全由专家和教师预先计划,而是一个由教师预设、幼儿生成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主题型活动中,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学习,幼儿的经验得到了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幼儿的探索欲得到了满足。

【关键词】做中学探索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64-03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实施“做中学”理论的意义

“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打下必要的基础。

2.“做中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每一个孩子都应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第二,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孩子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其探究热情不亚于科学家,我们要给予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使它们得以保持和发展。还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第三,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尝试动手解决问题;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使他们亲历发现过程;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做中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和游戏一样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又是必不可少的,让幼儿在玩中做、做中玩。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为丰富、探索欲最强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中以游戏为中心开展的探索性活

动,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幼儿养成好奇探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研究目的

“做中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也不再是完全由专家和教师预先计划,而是一个由教师预设、幼儿生成性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主题型活动中,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学习,幼儿的经验得到了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幼儿的探索欲得到了满足。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在“做中学”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方法、“做中学”幼教过程中的指导(互动策略)、“做中

学”对幼儿记录指导理论,有机地和幼儿园探索性活动相结合,能让幼儿在观察、提问、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课题研究,能加快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并能对幼儿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改革发挥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被试的选择与分配

在我园5~6岁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中,随机抽取20名6岁幼儿、20名5岁幼儿,共计40名被试。

2.确定组织类型

采用自然观察法、等组实验法。

3.自变量的操纵

第一,确定实验因子。设计实验因子为“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探索性活动”的系列试验活动。组织4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参与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并设计10个主题活动作为本实验的内容。

第二,编制具体内容。(1)游戏。探索性、学习性区角活动:玩磁铁、和水宝宝做游戏、小汽车谁最快。(2)学习。科学实验的学习活动:乌鸦喝水、变色的娃娃、我们的小手、给鱼缸换水。

4.自然实验

第一,被试的选择与分配。在我园5~6岁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中,随机抽取70名6岁幼儿、70名5岁幼儿,共计140名被试。第二,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具体见表2。

第三,确定组织类型:采用等组实验法。

第四,实验程序。(1)在实验班实施“做中学理论渗透于幼儿园探索性活动”系列主题活动,进行现场实验研究。利用每周一个下午的时间轮流进行一次教育活动,每次20~30分钟。实验前召开家长会,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除了进行有关做中学理论的主题活动外,其他一切活动与对照班一致。实验半年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2)个案跟踪观察。教师提供活动环境,投放各种活动材料,对幼儿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

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检测,根据幼儿在检测中的行为表现分别选出能力强、中、弱各两名幼儿进行个案跟踪调查。观察时间为12周,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中的能力表现,每周观察一次,每次15分钟,教师做详细记录。(3)评分与统计。本实验研究采用三等级评分方法,能力强5分,能力中等3分,能力弱1分。对实验结果的处理采用z检验,将前测成绩、后测成绩填入表格内,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做定量分析,并根据个案观察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

1.实施“做中学”理论在游戏活动中对大班幼儿能力发展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对两组幼儿在三种游戏中进行前测,结果各项检验均为呈现显著差异,说明两组幼儿在实验前具有同质性。经过一年的培养,对两组幼儿进行后测,结果显示,幼儿的探索兴趣、记录方法和表达交流的能力结果呈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做中学”理论的渗入能有效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实施“做中学”理论在学习活动中对大班幼儿能力发展的影响活动研究采用幼儿园的几种主要学习活动:观察提问、记录方法、表达交流三方面,对大班幼儿进行培养实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培养后,幼儿的各项结果显示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探索兴趣、操作活动和表达表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做中学”理论的渗入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